6面子-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他们决定给他面子!”有人也可能取其讽刺之义:“大家都知道张三无法胜任那份工作,可是,他和某某人是同学,所以某某人想给他一点儿面子。”或者,“那家伙实在让人讨厌。我们不妨给他个面子,好让他闭嘴。”
10。“留面子”:给某人留面子。揭发某人的错误,甚至张扬他令人无法苟同的行为以引起公众非议,这样做即使不会构成全然的“丢脸”,也会让对方觉得面子上不好看。在这个例子中,前者直截了当地对后者的品格提出质疑,就是“不给他留任何面子”。任何有修养的人都会避免这样做,以免伤害当事人的自尊。不作任何评论可以使后者觉得他的过失并没有引起人注意,他的声誉也可以保留无损。
身居高位的官员犯案时,通常都会接受秘密调查和审判。公众对整个过程并不知情,因此无从发表评论,这位官员也可以留下一点儿面子。
不要触及他人声誉,不要毁了他人名声,都是十分重要之事,因为即使他罪有应得,骤然失去多年努力建立起来的声望,对个人的打击也难以忍受。如果我们期望他改过向上,就应当给犯错的人留点面子。换言之,我们必须“给他一个自新的机会”。譬如,某人在政治舞台上已经毫无前途,但也不能随便把他打入冷宫。通常会让他担任无足轻重的职务,或是获得一个头衔好听却没有实权的职位。
这些从政治圈中选出的例子显示,愈是大众瞩目的人物,对面子愈为敏感。但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公开责备他人也不是好事。许多经验显示,公开他人的罪行并破坏其名声,往往会造成悲剧。
从以上的讨论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类谨慎做法的动机主要是避免任何可能使他人自惭形秽的举措或言词;而不是要提高个人的自尊,以确保其优良表现。这和家庭教育常用的一个原则互相呼应,要鼓励小孩儿发现优良的品格,必须把他当作成人看待,或是交付他超过其年龄的工作。
在社会上占有优越地位的人,所说的话在同侪之间常有一言九鼎之力,因此他更应该“给别人留面子”,这种态度通常被称为“度量大”,有别于与人相处时斤斤计较的器量狭小。
第19节 面子(2)
12。“要面子”:要面子是依靠卖弄或瞒骗来取得名声。想要面子的人会想尽办法表现出比其实际情况更好、更有才干、拥有更良好的社会关系或是更高尚的品格。在中文里它和英文“tosaveface”(做面子)的意义最接近。
根据习俗,父亲应该给他女儿一份合于自己身份地位的嫁妆。可是,由于婚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一个要面子的人会尽其所能,拿出一份最丰厚的嫁妆,即使这样做会让他背上好几年才付得清的债务亦在所不惜。因为这样才能增加他的“面子”。
下面一则故事可以用来说明这一点。辛亥革命之后,许多满族人失掉了昔日的特权。虽然受过教育,却无法以之谋生,许多人因而沦为赤贫。可是他们仍然要保住贵族的尊严。清末,有一天一位满族人进入一家茶馆,他肚子很饿,可是身上的钱只够买一小片芝麻饼。这么一小片芝麻饼对他饥饿的肚皮来说简直是无济于事,他渴望的目光于是落向掉在桌子上的芝麻屑。他很想把它们捡起来,又怕在众人面前丢脸。他立刻想出一个聪明的点子:以手指为笔、以口水为墨,在桌子上写字,借此动作将芝麻屑捡起来放进嘴里。有些碎屑掉进桌缝里去,他必须另外想办法。于是他假装生气,先用手掌重重地拍桌子,将碎屑震出夹缝后,接着再继续写字,将剩下的碎屑送入嘴里。这个故事是在调侃满族人的死要面子,这似乎是世界各地没落贵族的共同弱点。
众所周知,缺乏教育或能力不足的人,一旦取得某种社会地位,会更加在意外界的肯定。有个出身卑微的人,终于出任某一城市的警察局长之职。他十分急切地想要展示自己和高级首长之间的关系,因此他买了一件清末名将曾国藩所写的书法卷轴。他将原来接受卷轴者的名字涂掉,然后写上自己的名字,希望人们因此而认为他是曾国藩的朋友。然而,他却不晓得曾国藩早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经去世了。
“要面子”的说法也可以应用于国际政治之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位纽约记者报道:希特勒谴责苏联在对芬兰的战争中只使用老旧的装备,而将最好的武器留下来对付德国。他很明显在为自己吃败仗开脱以保住面子;不幸的是这一辩解却激怒了芬兰人,因为这等于是说他们是差劲儿的战士。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面子受损,因此群起驳斥希特勒的说法。希特勒在他自己的人民面前非常“要面子”,但是却忘了给盟邦“留面子”。
13。“敷衍面子”:甲也许并不怎么尊重乙,但是为了博取后者的好感,甲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敬意,恰好使后者不会感到不快。以下是个国际政治上的例子:有一天,有位中国学生说道:在抗日战争中,英国人一直是在敷衍中国人的面子,他们鼓励中国继续作战,必要的时候也会作一些承诺,但却只提供极少量的实质援助。这种说法明白显示:这位学生对英国的诚意毫无信心。为了保有对方的好感,自我经常会隐藏他实际的想法,即使他必须为自己所表示的意见负责,亦复如是。因此,书评家在评论一本书时,也许觉得它写得很糟,然而如果作者是位名人或是书评家的朋友,他就得委婉表达自己的看法。书评家的朋友即使不赞成这种做法,也知道他的动机是在敷衍这位作家的面子。不用说,这种说法表示了一种言不由衷的权宜之计。譬如刚到一个地方上任的行政首长,心中也许瞧不起自认为是当地社会领袖的那些人,可是为了表示谦虚,他也要敷衍他们的面子。
14。“讲究面子”:这种说法和“考虑面子”十分近似。
15。“没有面子”:意思是自我拥有的名声不足以达到某个目标。某人为了某种特殊的因素想和某位特殊人物见面,可是,由于自己在圈子里没有什么名气,就请一位较具知名度的朋友代为安排。
16。“我们有面子”或“大家有面子”。第一种说法里的“我们”,将对话的对象也包括在内。此处的面子代表个人可以信赖的友谊关系。因此,如果甲和乙有面子,他能确定乙在必要时会给予他友好的协助,而且乙在众人面前也会尽其所能增加他的面子。这种关系强调的是礼尚往来,所以某人与其共同“有面子”的圈子越大,他就越能安然渡过困境。
17。“和我有面子”:这种说法和上一个说法很像。例如,某人需要找人替他向上司说情,而我恰巧和这位上司很熟。他“和我有面子”,我就不会拒绝帮他的忙。因此,他的下属会设法请我去找他的上司谈。不顾这种说法中所蕴涵的义务,便可能破坏世俗的礼仪。在实际的做法上,一个人很少会公开提出这类关系。有时,个人会使用这种说法来对某人施加压力。例如要请某人吃晚饭,而对方有意拒绝,则个人可能会说:“难道我和你没有这个小小的面子吗?”这虽然是玩笑的说法,但要拒绝这种请求也不是容易之事。
18。“看我的面子”或“尊重我的面子”:个人通常用这类说法来劝解打架或争吵的两方。中国人并没有“公平决斗”的观念,诉诸暴力时,已经是承认理性说不通,一旦发生争斗,双方就是在比谁的力气大,而不管谁是谁非。因此,争吵的双方失去自制后,中介人(大多是年纪较大的长者)会立刻出现,将二人拉开,向他们讲道理,直到他们罢手。为了让他讲的话更有效力,他会要求双方“看我的面子”,停止争吵。为了当事人本身的利益,而由有地位的人出面,这种诉求是不容忽视的。
19。“借某某人的面子”:某人想利用他和社会上某位有声望者的关系时,可以运用这种说法。找工作时,往往会提及某某人作为介绍人。即使他们之间只有一面之缘,可是由于后者名望甚高,他被录取的机会也因而增大。另一方面,大多数人也乐于当别人的介绍人,因为这是测试自己声望的极佳标准。虽然他和某人并不熟,有名望的人也愿意答应推荐对方的品格。一个具体的例子是:有位出名的工业家发现其远房侄儿冒称为其儿子,以求出人头地。当工业家的儿子闻讯而表示抗议时,他却予以叱责。他的侄儿之所以会和他攀关系,正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有地位。既然大家都没有损失,又何必拆穿这个年轻人的骗局?
20。“面子事情”:这是用来解释个人之所以采取举动,纯粹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或是给别人面子。譬如,一个受讨厌的年轻人也列名于某一宴会的受邀名单上。因为他父亲是位高级官员,而宴会主人必须和后者保持良好关系,这就是“面子事情”。又如,大年初一时,某人认为自己有必要给上司拜年,因为这也是“面子事情”。
“面子事情”通常是个人不太情愿做的事。可是为了保持名声和扩大社交关系,个人还是非做不可。另一方面,一个亲密的朋友也许会要求个人做出某些牺牲或付出某些代价。个人毫无异议地答应了,这是出自感情,而不是面子事情。
第20节 结论
三、结论
以上举出的例子说明了“脸”和“面子”这两个概念,在自我与其环境间之关系的重要性。二者都代表了群体对于个人的尊重,可是它们所根据的标准却有所不同。
“脸”指的是社会对个人道德品格的信心。罪的概念在中国文化里虽然并非完全不为人所知,但却未占有显著的地位。人性本善的假设要求个人依照自身的才具和地位的要求,磨炼自己的品格。忽视这种行为的标准,会使群体怀疑个人的道德品格,甚至怀疑他善尽本分的能力。这种“丢脸”会把自我隔离于正人君子的社会之外,让他饱受孤立和不安的威胁。“脸”不只在约束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同时也构成一种内在的制约力量。大家应该已经看出,“脸”的维护或丧失是以整体来看的。丢脸给人的感受虽然有强弱之不同,不过对个人而言,“脸”却形成了一种无法分割的实体。在有些极端的例子里,体会到自己的行为受到群体规范的谴责,甚至会逼人走上自杀之路。
“面子”和“脸”大不相同,它可以出借、争取、添加、敷衍,这些字眼都指称量的逐渐增加。它的建立最先是借由高位、财富、权力和才能,然后要运用手段发展出和某些名流之间的社交关系,同时又要避免做出可能引起非议的举动。社会赋予“面子”的价值也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指的是经由正当途径取得的声望,此即为名誉;另一方面,它却暗示了一种“自我膨胀”的欲望。虽然道德标准是评估个人对群体之价值的基础,不过个人仍然可以用自我扩张作为进一步发挥潜能的动力。
在讨论个人对“没有脸”和“没有面子”两种说法的不同反应时,已经可以看出,“脸”和“面子”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最严重的侮辱,它涉及个人道德品格的完整性。后者则只是表示自我无法出人头地并获得声望而已。值得再次强调的是,“要面子”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