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红楼六家谈 >

第20章

红楼六家谈-第20章

小说: 红楼六家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种婚恋观不是从一而终,而是说我的感情对前一个人的感情固然重要,但是他一旦去世之后,我还是应该有新的感情的,同时过去的感情也是永远珍贵地藏在我的心里。这样一种婚恋观难道还不超前吗?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婚恋观也无非如此。你要想,曹雪芹是在二百四五十年以前,居然表达这样一种婚恋观,实在是要让人惊叹,这比梁祝,比罗密欧朱丽叶,尤其比封建节烈观念,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有本质的不同,更人性化。而这个我们只有通过探佚的情节才能够了解到,所以探佚就是了解《红楼梦》思想不可逾越的中介。
  我们再看相关的女儿观。我说女儿观不说妇女观,因为第一,妇女观是现在的名词,第二,曹雪芹把女儿和妇女有着严格区别,女儿是特指年轻的少女,没有结婚的少女。贾宝玉不是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吗,说少女是一颗珍珠,结了婚珍珠就褪色了,等再老了染上男人的气味,就变成鱼眼睛了。所以贾宝玉肯定的是女儿,不是说整个妇女,因为实际上他是把女儿作为一种价值观的象征和寄托的。我们知道在封建时代男子是第一性,是掌权的,女子是受压迫的,尤其那些少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就更具有某种象征的资格,更纯洁。曹雪芹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来说女儿的。因此我们对“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一句贾宝玉的话,是一个字都不能随便改的。我经常听到有人改成“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这个就不行,他说的是“女儿”,你不能改成“女人”的,因为“女儿”就是特指那些少女,不包括结了婚以后受男人污染的女人。大观园里边的老婆子,你说她是水做的骨肉吗,王夫人也不是水做的骨肉,赵姨娘就更不是了。同样“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也是说“男人”特指成年男人,或者是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已经是变质了,像贾环这一类的,至于像贾宝玉、甄宝玉、柳湘莲、秦钟、北静王,这些仍然是水做的骨肉。
  我们再看甄宝玉说过一句话,他说“女儿这两个字是极清静、极尊贵的,比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那两个宝号还要珍贵无对呢”。大家注意阿弥陀佛、元始天尊是佛教道教的祖师爷,在那个时代,儒、佛、道都是时代的正统意识形态,你居然把女儿抬到元始天尊、阿弥陀佛的上面,这在当时来看是非常超前的。
  同时我们看曹雪芹写那些女儿都是那么有才能、美丽,当然实际上有很多理想化的夸张了。你看探春理家,那哪里是一个女孩子在理家,那时候探春才十几岁,实际上她是把宰相治国的内容给搞进去了。王熙凤管理秦可卿的丧事,后边说“紫金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紫金万千”是这些做官的男人们万万千千,谁知道治国呀,“裙钗一二可起家”,王熙凤这一两个人就达到你们的水平了,而且比你们还高呢。当然作者又非常尊重现实,非常客观,他也不掩饰王熙凤的某些缺点、错误等等,他非常真实地写出这样一个人物,但应该说他对王熙凤还是欣赏为主的。而且你要注意到,《红楼梦》真正的两大主角是贾宝玉、王熙凤。我们认为林黛玉是第二主角,那是后四十回影响下的误解,曹雪芹原著的两大主角就是贾宝玉、王熙凤。两条主线,一条是家族兴亡的主线,那是以王熙凤为中心的,她是管家少奶奶,各种矛盾都在她那儿反映。另一条是众女儿命运悲剧的主线,那就是贾宝玉为中心,同时贾宝玉又是家族财产的继承人,赵姨娘也要害他,两条主线就交叉到一起了。你看前八十回经常把贾宝玉、王熙凤并排着写,并举着写,他们两个是贯穿全书的双主角。
  曹雪芹写了女儿们这种美丽和才能:王熙凤和贾探春的治家才能,林黛玉、史湘云的文学才能,平儿的平衡搞人际关系的才能,晴雯的敢于承担责任,花袭人的那样一种委曲求全,每一个女儿都是写得非常绝的。可以说在曹雪芹的笔下,几乎对女儿是有点偏爱的,甚至他的妇女观可以说有点极端的,就认为只要是女的,即使再犯了错误,再犯了罪,也是应该可以原谅的,那个根子还是你男人的问题。所以不管是秦可卿的淫丧,还是王熙凤的狠毒,你要是读得很细的话,会发现曹雪芹还是认为她们犯的罪再大,也还是可以原谅的,因为她们是女的,是受男权社会控制的。这当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和现代女权主义做一些比较,但是完全不能等同于现在的女权主义,曹雪芹有他一套独特的话语系统、表达方式和价值理念。
  婚恋观、女儿观、爱情观都如此超前,同时这么有才能美丽的女儿最后的命运是那么悲惨,都入了薄命司。大家知道薄命司里边不光林黛玉是悲剧,王熙凤、薛宝钗同样都是薄命的女儿,都是值得同情的,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曹雪芹在里边寄托了多么深的感情,对这样一种美的事物的毁灭多么痛惜。所以我们看整个大观园的一个大象征,就是沁芳泉,花落水流红。周汝昌先生做过一些阐释,说沁芳就是众女儿悲剧命运的象征。曹雪芹在那样一个时代,能够对妇女问题有这样深刻的感受和观察,我们实在是感到惊讶。现在一些作家的作品在这方面远远不如曹雪芹。而且后四十回的许多改动,都是完全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你仔细读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真正的年轻的坏女子是找不到的,所以某种程度上他的妇女观有点偏激,但是这正是他的超前性,因为你不能脱离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妇女就是受压迫的,所以你看这妇女观是不是非常超前呢。
  我们再看贾宝玉是哪种类的人。我们看,作者用一种非常艺术的手段表现了,那就是贾雨村提出来的正邪二气所赋的那样一个理论概念,而具体这正邪二气所赋是什么人呢?三类人:生在公侯之家就是情痴情种,生在诗书清贫之家就是逸士高人,即使是家里边特别贫穷,读不了书,那也是奇优名倡。具体到第一类像北静王,第二类像贾宝玉或者柳湘莲,第三类像蒋玉菡。然后他举了一串的名单,正邪二气所赋之人,从许由开始等等,一直到崔莺、朝云。这里边大家注意有三个皇帝,陈后主,唐玄宗,宋徽宗,这三个皇帝都是昏君,唐玄宗前期好,后来因为安史之乱被否定的,宋徽宗是亡国的,陈后主也是亡国的,景阳宫井又何人,他和两个妃子跑到井底,被人家给吊起来。曹雪芹为什么要把他们三个皇帝归到这三类人里边,给予这么高的评价呢?咱们过去很多论文不理解,这就是你没有把握这三类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三类人都是具有诗人哲学家性质的人。我们看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虽然都不是够格的皇帝,却都是非常杰出的艺术家。宋徽宗的画现在价值连城,陈后主的那个《玉树后庭花》很有名,唐明皇也是多才多艺,谱了《霓裳羽衣曲》。所以曹雪芹所肯定的是具有艺术家气质的这种情痴,因为他认为真正搞艺术的人的感情是真的,不可能有伪,所以曹雪芹最推崇就是情,情和痴,因为诗人就有真情。把握了这一点,你才能够理解曹雪芹塑造人物的那样一种性格的规定性,而超越了表面的什么阶级,什么其他的一些方面。
  我们看曹雪芹的这个情,曹雪芹把它作为一种价值的最终基础。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任何一种民族,总是要有一种价值来衬托,到底你最后相信什么呀?过去,儒冠道履白莲花,三教原来是一家,它们共同支撑这个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但是曹雪芹却认为这三种价值观念到了他那个时代,已经都出现危机了,不足以作为这个民族的价值支撑了,他要提出一种新的价值观,那就是情。他是把它上升到一种人生观的高度的,但是他同时不是一种理论化的表述,而是艺术化的表述,因此我们的哲学家、理论家,因为他们缺少艺术感悟能力,就发现不了《红楼梦》的这样一种深刻的思想。这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你说中华文化价值观的根基何在?哪一个是最终的价值?你要是佛教、道教,那就是空嘛。你不管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是最后还是四大皆空。
  空还是最后一个最基本的倾向,儒家说治国齐家平天下,认同现实的政治。我们知道有一个很有名的理论研究者刘小枫,写过《拯救与逍遥》那本书,在八九十年代影响很大,他就提出拯救逍遥。他说中国的道、佛两家的文化观,给人的价值观念是逍遥,让大家不关心社会了,变得冷漠无情了,而西方的基督教是要拯救,因此他说要用拯救来代替逍遥,要输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但是难道中华文化里边就没有能够弥补这样一种文化缺陷的东西吗?其实不需要基督教的那个东西——当然基督教作为一种参照是可以的,还是要从本民族文化里边寻找资源。而曹雪芹提出情的文化观,那就是他提出的一个设想,他就是要用情文化来弥补我们传统的那个逍遥文化的某些缺陷,提出一种新的价值根基。其实我说这些话有点抽象,说得通俗一点也很好理解,用我们一句通俗歌词就是说,让人间充满爱,就是说你是不是有同情心,你对别人的苦难是不是无动于衷,是不是有同情心,你是不是由于自己受了很多苦难,我看到别人的苦难就无动于衷,甚至有点幸灾乐祸,反正我也受了这么多的苦,你受苦我还感到一种满足一样。曹雪芹的《红楼梦》就给我们提出了一种情文化,联系到具体情节就是贾宝玉尽管经历了贾府的被抄家,众姐妹和丫头们的无情地死亡,他曾经又一度“悬崖撒手,情极之毒”,看破了。但是曹雪芹没有停留在这里,而是让他在空门里边找不到出路,又回到人间,仍然恢复了那样一颗充满同情的心,这就是情的价值观的了不起。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许多问题不就是这个问题吗。我们现在呼唤爱心、同情心,我们这个社会的许多问题都是这样的。
  这里我联系一个具体情节,来阐释一下这两种价值观。比如说林黛玉之死,我们曾经很赞赏高鹗的后四十回的写法,认为那控诉了封建礼教。当然在这个浅的层次上可以这样说,但是从根本的价值观上来说,林黛玉最后是无情了,她最后是误会了宝玉,“宝玉、宝玉、你好……”,那潜台词就说你好负心,你怎么扔下我跟宝钗结婚了。所以最后又是焚诗又是撕手绢,林黛玉最后是含恨而死。最后她是肯定了一种恨,不是肯定爱。而原著的眼泪还债恰恰相反,它是以爱作为最后的结局,因为你林黛玉的前身降珠仙草欠贾宝玉前身神瑛侍者的人情债,人家用仙露水来灌你,人家对你有恩,所以说我一世要用眼泪还,所以最后原著写林黛玉的死,她是为了贾宝玉的安危担心哭泣而死的,是一种自我牺牲式的爱,绝对不是误会贾宝玉。她自己牺牲了,她最后是充满了对贾宝玉的爱而死。曹雪芹肯定爱的这样一种价值观。最后你到底是肯定恨?还是肯定爱?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为什么恐怖主义那么厉害?恐怖主义的根子不就是恨吗?无论是伊拉克还是俄罗斯、车臣,不就是恨吗?我要报仇雪恨。而一切的宗教都在肯定爱,佛教说慈悲,基督教说圣爱,伊斯兰教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