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多娇 作者:夜雨惊荷(起点vip2013-09-27完结)-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私ご汗桥庑Φ溃骸翱刹磺桑匣收谛芯酰蝗缒┙热ゴ蛱酱蛱剑咳籼匣市蚜恕W匀辉敢饧轿坏钕碌摹!�
李靖、李泓二人只能答应。不多时,虎贲卫首领就带了消息:“奉太上皇口谕,宣五皇子李泓觐见。”
李靖脸色微微阴沉。这位康大人看也不看对方,只躬身欲引正德进殿。
李泓摊着手看向李靖:“二皇兄,不如咱们一同去拜见的好。”
李靖心下不安的盯着面色无辜的李泓,也许自己提出来看太上皇就是个错误的决定。皇爷爷一向偏心小五,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万一他不满意诏书上写自己的名字,届时李泓进了云台,自己就算用千军万马,也不能公然冒犯皇爷爷。
可若不让人进去。。。。。。李靖打量了打量虎贲卫康大人,若自己不肯,这姓康的会不会直接动手抢人?
就在犹豫不决之间。李靖的宫中已经追来了云台:“殿下,两江总督顾培生顾大人前来拜见。”
李靖无法,只能心下不安的留了正德在云台。自己往前殿接见顾培生。
长春宫中近来新添了几株翠竹,新绿十分惹眼,但正德全无心欣赏,默然的随着虎贲卫康大人进了宫中一处偏殿。此刻太上皇正给一对儿红嘴相思画眉添水,这对鸟是太上皇的新欢。喜欢站在灌木顶枝上高声鸣唱,其声音响亮悠长、婉转动听。太上皇极爱。总是不假他人之手,亲自喂食添水。
耳畔响起窸窸窣窣脚步声,太上皇并未转头,只是淡淡道:“前朝猛将韩勇挥师三万追击我高祖皇帝,时高祖年少,且只有精兵五千,为何反在泗水拦截了韩勇,且俘虏一万敌军?”
正德以为太上皇见了自己必定要问父皇的病情,不想开口便是这么几句,略一思量,才谨慎答道:“回禀皇爷爷,韩勇虽为猛将,但并非智者,只因他身边谋士季远,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世人皆以韩勇为贵,并不知季远之功。然高祖智勇双全,远非韩勇所能敌。加上高祖重用人才,对季远视为上宾,几次招揽。韩勇三万人马,却分作几股,人心不齐,自然溃败如山倒。”
太上皇脸上这才有了几丝笑意:“不错,高祖以少胜多,转败为胜,更经此一役手刃韩勇,太祖才决心立其为太子。泓儿。。。。。。”太上皇冲正德招了招手,“你父皇是个聪明人,心里清楚自己该怎么做。你虽然出身存在种种非议,但天分远在诸皇子之上。立你为太子,就如太祖皇帝当年的决断一样明智。”
李家高祖也并非嫡长子,当初立其为嗣的时候惹来不少争议,太祖皇帝一句强势的“立贤不立长”堵住了众人悠悠之口。
“孤的儿子,孤还是有几分了解的。”太上皇叹道:“你心里可有计较?”
“皇爷爷疼惜孙儿,孙儿不知怎样感激。至于主意。。。。。。时至今日我也不能被允许见父皇,一切毫无头绪。孙儿知道皇爷爷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此刻也唯有皇爷爷能为孙儿指点迷津。”
正德跪在太上皇跟前,脸上尽是依赖的神情。太上皇心头一软,这孩子虽然跟自己的时间不长,却是众多儿孙中与自己感情最好的。私心上来说,太上皇也愿意他来继承大统。
“起来说话。”老爷子拉起正德:“眼下两条路可走,这其一,直接与李靖翻脸,揭露其伪造诏书的真相。”
正德苦笑:“怕是行不通,二皇兄不但用了涿州大营的人看管孙儿,更调集了御林军护卫皇宫。单单从兵权上来讲,孙儿就先输了优势。”
“那便只有第二条路,你且虚与委蛇,让李靖松了心防,待来日找个机会去番地就任,也好练兵买马,以图大业。”
正德仍旧是摇头不肯,太上皇顿时恼了,这小子!
正德忙解释:“皇爷爷容孙儿回禀。。。。。。此计虽然有缓兵之效,然来日不论是孙儿起兵大获全胜,亦或是二皇兄歼灭我军,双方免不了两败俱伤,最后遭殃的还是百姓。百姓乃是国之根本,若为孙儿一己之私而动摇根本。。。。。。孙儿宁可将皇位拱手奉上,自己安心做个闲散的普通人。”
话音未落,屏风后一声叫好顿时吓傻了正德!
358、祖孙三代携手退敌(上)
这可由不得正德不吃惊,从屏风后折身转出,站在自己面前的可不就是理应躺在龙床上奄奄一息的孝宗?
正德饶是再淡定,此刻脑海中也不由翻转过各种念头。皇爷爷和父皇联手。。。。。。这玩笑未免开的有些大了。只是正德转念再仔细凝视孝宗,不难发现对方脸色的苍白,肩膀不受支撑似的往下沉,身子孱弱的几乎刮阵风就能被吹走一般。
“父皇!您这是。。。。。。”正德嘴巴张了半天,却不知该说些什么。倒是孝宗冲儿子和蔼一笑,尽管那笑容更勾勒出孝宗的憔悴:“小五刚才的话,父皇在屏风后都听见了,看来你皇爷爷说的不错,这些儿孙之中,唯独是你心中先有国后有家。”
太上皇也不愿见儿子这个模样,立即叫正德起身搀扶起了孝宗,口中埋怨道:“想当初顾培生的儿子科场舞弊事件出现后,你就该狠狠查访顾家这些年所作所为,可偏因你碍于过去的情分,这才导致人心贪得无厌,连一个小小的两江总督,也敢做出弑君篡位的举动。”
正德倒抽一口冷气:“父皇,皇爷爷所说可是真?那顾培生不是父皇的心腹吗?他怎么敢!”
孝宗冷笑:“朕想着他过去的功劳不愿意追究,没想到把这狼子野心的东西养的越发可恶。”
听孝宗解释,正德才解了疑惑。孝宗的病情虽然反复,却没头次发病时来的糟糕,而顾培生为拥新君上位,千方百计买通了戴权的干儿子,也就是孝宗身边的一个小太监。
孝宗每日用药不断,十次有七八回是这小太监往上呈递。每次喝药,内侍局照例要拿银针验看。那小太监就在汤匙上涂抹一层薄薄的紫鳞甲,药量不大,就算用银针也查看不出,孝宗根本无从察觉。
紫鳞甲来自西域,用紫鳞蟒的胆汁炼制而成,磨成粉末,叫人长期服用的话,可致人长长久久的昏迷不醒,形同废人。
天不该绝他,太上皇的生母数十年前上位的时候。也是用了紫鳞甲害死了当时的元皇后。因紫鳞甲来之不易,先太后就将剩下的一小包给了太上皇以备将来所用。
就连太医院的老太医们也未必听说过紫鳞甲,更不要说去医治。可巧孝宗撑着病躯给太上皇请安的时候,被他的父亲察觉出了蹊跷。
过去的几年间,孝宗总觉得父亲偏心弟弟福王,加上太后的从中作梗,父子俩感情越发疏远。这次一番深谈。孝宗才明白父亲的用心良苦,也明白父亲早没了重新称帝的念头。
孝宗又愧又悔,好在为时不晚,他们父子,加上正德,祖孙三代人联手还有什么过不去的沟沟坎坎吗!
彼时李靖并不知自己早落进了别人的圈套。他正踌躇满志的接见着顾培生。顾培生掌握了江南的经济命脉,此番谋事,多亏了顾家拿钱。再有御林军上下打点。涿州大营向海的妻子,没有一样缺了顾培生的影子。
二人正在重霄殿商议,怎么才能叫四位尚书并诸位大学士们大营让昏迷中的孝宗禅位时,宫中鼓楼忽然响起穿破云霄的洪钟声。
“谁人擅自登楼敲钟!”李靖一声厉喝。在宫中,除非皇帝驾崩。又或者新君继位要长鸣此钟,余下根本不准使用。就算是太后、皇后。亦或是皇子病逝,也没这个资格。
顾培生眼前一亮:“莫不是养心殿那里皇上仙逝了?否则谁人敢如此大胆!”长鸣此钟,不论何时,宫外百官要即可进宫,不准延误。
李靖有片刻的恍惚:“父皇,他真的。。。。。。”
顾培生阴鸷的目光落在二皇子身上。
李靖太过软弱,但也因为这一点才更好掌控。不然论能力,顾培生还是更看好李泓。
他陪笑道:“殿下何必怀疑,微臣为您预备的龙袍可算是要派上用场了!”顾培生为彻底把李靖绑在自己这艘船上,甚至在李靖不知情的时候就将龙袍藏在了对方的亲王府。
等李靖发觉时已经晚矣,只有与顾培生同流。
“顾大人还是谨慎些的好,这种事情总归不光彩,薛妃日夜看护父皇,稍后。。。。。。”
“陛下放心!”顾培生立时改了口,竟直呼陛下,“薛妃那里自然有人出面料理,万岁只需安心准备登基事宜即可。”
李靖沉稳了心神,挺直了脊背,在顾培生和几个太监的簇拥下直奔养心殿。路上无数迷茫的宦官宫女痴望钟楼方向,见二皇子等来,纷纷下跪叩首。御林军分作二十几个小队,不断朝养心殿围拢,最后在李靖的默许下形成了一个结结实实的包围圈。
薛宝钗从大殿内慌慌张张跑了出来,见这些人面色不善,指着李靖斥骂道:“李靖,万岁正在养病,你身为亲王却领兵到此,意欲何为!”
李靖冷笑:“薛妃娘娘心知肚明!这鼓楼的钟声既然响起,难道你还想隐瞒真相?”
薛宝钗又不是聋子,自然听见了那洪钟,可是万岁仍旧昏迷的躺在龙床上,谁人敢登楼敲钟呢?难道李靖想来个先斩后奏,已经等不及要皇上的命了?
薛宝钗越想越怕,两手往前一挡,冷笑道:“今日有本宫在,你就别想对皇上不利。”
“薛妃娘娘,本王敬你是庶母,不愿和你一般见识,可你要明白,现在是什么局势。别以为手里有什么父皇留下的小玩意,就想当尚方宝剑来用。”李靖手一挥,示意御林军将薛宝钗擒下。
可等了半晌,围成团儿的御林军未有丝毫动弹。
薛宝钗捏了把汗,小腿肚子微微哆嗦。饶是她胆大心细,也禁不住这样大的阵仗。
顾培生心生警惕:“殿下,好像不太对劲。”
“你察觉出了什么?”
“宫中传出钟声,宫外百官一定有所行动,这个时候也该有人往养心殿方向来,可殿下瞧。。。。。。”顾培生示意李靖四下张望。
他们就站在养心殿的高台之上,想要看远处易如反掌。别说百官了,就连刚才路上还遇见的宦官宫女们,似乎也在瞬间都消失了。方圆以里之内,除他们竟无人一般。
李靖脑袋一响,那根筋紧紧的绷了起来。他一把推开薛宝钗直冲进殿,顾培生才要跟着往里追,然而心思一动,趁着御林军都盯着李靖的时候,悄悄从偏门拐到了后殿脱身。
殿中空荡荡,龙床上零落散着被褥,哪里有孝宗的影子?
359、祖孙三代携手退敌(下)
殿门咔嚓一声从外而内被关闭,李靖慌忙回身,再看时,哪里还有顾培生的影子?倒是跟进来的几个御林军侍卫虎视眈眈的盯着自己。
李靖心下一凉,也知事情有所不妙。他故意大声在殿内冷笑:“李泓,你缩头缩尾算什么!既然想那位置,就站出来光明正大的和本王较量。亏得本王刚刚还信了你这奸佞小人的鬼话,不要忘了,你可是在列祖列宗面前发过毒誓的。”
正德笑眯眯从帘子后现出身形,与李靖的气急败坏相比,他是十分淡定从容。
“看来二皇兄还没糊涂到份儿上,你越说这样讲,就越改想想当时的场景。。。。。。臣弟究竟是怎么对祖宗发誓的?”正德十分不屑:“臣弟当时说,若那诏书上真立二皇兄为储君,臣弟定当忠心辅佐。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