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多娇 作者:夜雨惊荷(起点vip2013-09-27完结)-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奶奶,外面有位自称是宋家远房亲戚的夫人,想要拜见奶奶。”小丫鬟步履匆匆走进来回禀,岫烟顺手把初步合计的议事单子给了美樱,又叫她照着上面的办法与花农和管事们细细斟酌,重新定了章程并开销再与她看。
管事们闻音知雅,立即起身与美樱往外厢去。及至没了外人,岫烟才问那小丫鬟:“可有拜帖?是一位怎样的夫人?”
小丫鬟为难的摇摇头:“并不曾有拜帖,只是一顶青色的呢绒二人小轿,服侍的也不过是位上了年纪的老嬷嬷,看着有些清贫。是角门处的小厮云贵见老嬷嬷很是有些讲究,不敢耽搁。这才在二门外回禀。”
岫烟命小丫鬟把人迎进来,自己则暗暗琢磨这夫人究竟为何人。
宋家的亲戚多是她成婚那日就见过的,远方的亲戚,莫不成也是宋晨的哪位表妹?
想到时至今日还不肯消停的高夙玉,岫烟便一阵头疼。正胡乱猜测的时候,人就被迎进了议事厅。来者果然是被个老嬷嬷搀扶着,走步时姿态摇曳,就如同水面上飘摇的荷叶茎,细长而窈窕。宽大的风帽遮住了那位夫人大半张脸,只留下面线条柔美的唇形。
粉红色。嘴角一颗小小的美人痣。
岫烟心一动,记起宫中某位贵人据说就是靠着这颗美人痣博得了孝宗的欢心……
来者轻轻一笑,随手挑开了帽檐:“三少奶奶别来无恙?”
岫烟赶忙蹲下身子请安:“臣妇见过宋嫔娘娘。”如今邢岫烟成了吏部尚书的儿媳妇。宋嫔自然不敢受这一拜,早搀扶起了岫烟。
“本宫是瞒着皇后娘娘偷偷跑出来的。”宋嫔小女儿似的撒娇道:“说起来,本宫正经该叫三少奶奶一声弟妹。尚书大人和本宫的父亲确是同宗兄弟,只是上几代人分了家,可感情倒也越发好了。”
岫烟善意的一笑。宋嫔的话有些牵强。据岫烟所知,宋嫔和尚书府的关系不但不亲,而且在血缘上还远的很。宋嫔的父亲是个会钻营的,随着女儿的分位越来越高,与尚书府的走动就越近。
宋濂不点破,外面也就多误认为宋嫔果然是宋家的族女。
岫烟笑道:“婆婆也时常和臣妇提及娘娘。只可惜臣妇进门的时候娘娘已经进了宫。”二人礼尚往来客套一番,宋嫔才点名来意,不但将把对正德的话如实讲给了岫烟。更把满满的“忧心”都倒了出来。
“本宫看着五皇子有些不对劲儿,便悄悄命人打听了下,果然不出本宫所料,就是薛宝钗在背后弄鬼儿。”宋嫔气愤难平道:“本宫知道薛宝钗和少奶奶交情不错,可有句话不得不说。薛宝钗本就没安什么好心,本宫就怕五皇子年纪好小。分不清楚事情黑白,长此以往,倒害了殿下。”
宋嫔拉着岫烟的手,言辞诚恳:“别人的话,殿下或许未必会听,独少奶奶讲出来……五皇子是必愿的。”
岫烟沉色道:“娘娘自有子嗣,帮五皇子不如帮六皇子来的跟实惠些,娘娘千万别是缓兵之计,等着将来就此事再反咬殿下一口吧!”
宋嫔娇嗔的看着岫烟:“瞧你说的,本宫岂是那样的人?何况,本宫看的明白,六皇子根本不是那块料,与其将来走在钢丝儿上似的日夜悬心,不如本宫狠狠心,彻底断了他的念头,将来只平平安安做个闲王就是。本宫想着……若立下那样大的功劳,五皇子殿下总不会连这点小要求都不肯应吧?”
宋嫔虎视眈眈的盯着岫烟,大有对方不答应,自己就鱼死网破的架势。岫烟只好先安抚了宋嫔,待宋晨晚间回来,岫烟问他如何拿主意。本以为宋晨会赞成与薛宝钗合作,不成想宋晨根本不看好薛宝钗。
“皇后倒台已经不可避免,皇上容不下后宫干政,而皇后几次三番从国安公那里插手政局。”宋晨说了朝廷当下的形势,情况不容乐观,一部分人已经猜到了孝宗的用心,且极力反对废后。更有人主张,为了安抚皇后,不妨将四皇子立为储君,朝廷也就没了后顾之忧。
“宋嫔的刻意示好,未尝不是看出了皇上的心思。按照你所猜测,”宋晨低声道:“万一薛充仪真顶替了皇后的位置,再生个一儿半女,届时就不是皇后那样好对付的了。”
老夫少妻,做丈夫的心疼妻子,往往会宽待对方的胡搅蛮缠。闹到底,吃苦的终究是晚辈。
薛宝钗和宋嫔,当然后者更容易把握。
可自己毕竟与薛宝钗有几分交情,岫烟倚在床榻上冥思,颇有些拿不定主意。宋晨自动自觉的圈着妻子的细软的腰身,手一点点往上挪,握住那一抹丰盈。
耳边传来阵阵热气,岫烟偏着头左躲右闪,却还是被不死心的宋晨衔住了那樱桃小口。
宋晨氤氲的语气中带着数不尽的缠绵,他低声耳语道:“有这么多人给正德保驾护航,储君的位置非他莫属。薛充仪外无援手,内无扶持,就算尽得皇帝的欢心,也不成气候。况且……她早被皇后灌下附子汤,绝了后患。”
PS:小荷最近持续断网,只能到处借用,如果更新不给力,也请大家谅解 ̄ ̄么么我的亲们!
332、二美落定终身大事
几年前,帝后的感情在外人看来不能称之为不和,顶多就是不融洽而已。但是随着新人的增多,后宫之中的矛盾也越发明显起来。更多的人开始觊觎后位,偏孝宗对此视而不见,甚至妃嫔在过分举动后,孝宗还会用连续不断的恩宠来表明自己的支持。
任何一个女人,在地位不保的情况下,都会使出出人意料的方法。皇后最重要的筹码便是四皇子,在后宫之中,任何一个能生育出儿子的女人,都注定会成为皇后针对的靶子。
薛宝钗的进宫不是偶然,是贾、王、薛三家联手的结果,也是王子腾弥留之际为家族做出的最后一点子努力。从薛宝钗进宫的那一日起,皇后的目光便久久落在这个少女的身上。
皇后与孝宗十几年夫妻,太清楚皇上喜欢的女人是个什么模样了。薛宝钗除了样貌上与五皇子的生母不同,可温柔程度,说话方式,甚至几个小小的习惯,都与那位欧阳小姐如出一辙。
皇后不是坐以待毙的人,为了以绝后患,她早命御膳房的人在薛宝钗的膳食中加入了绝育的附子汤药。少少的剂量,配合着几样辅食,只要半年的功夫,薛宝钗就会彻底断了生育的念头。
这也是孝宗坚定要废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孝宗……是真的对薛宝钗上了心。
皇商之女,未必没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后。
渐渐进入四月,美莲的婚事反没比美樱先有了下文。宋晨夫妻二人分府单过之后,尚书大人便将大管家的长子给了宋晨做帮手。这位管家之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外院打点的明明白白,根本不叫岫烟费心。
美莲是少奶奶身边一等得用之人,那管家之子是宋晨的左膀右臂,二人每日来往频繁。不知不觉就有了情愫。管家之子郑重其事的去内院给岫烟磕了三个头,又将自己的家底儿誊写了单子给少奶奶过目,希望岫烟能成全他们这对有情人。
岫烟当然乐见其成,唯一的顾量就是怕美樱尴尬。
当日宋晨请来的三个下属,许参将是第一可心之人,反而是韦参将和郑参将是真的陪客。宋晨这段日子就差没与直接和许参将明说此事,但对方不知是真糊涂,亦或是假糊涂,每逢宋晨提及此事,他都茫然的很。
倒是韦参将不死心。在宋晨夫妻搬到东一条胡同之后,韦太太频频登门,只为见岫烟一面。
美莲的婚事定下来之后。岫烟悄悄叫宋晨在京城小吏之中择选可靠的良人。但是这种做法不吝于大海捞针。京官虽多,可前程稳定的小吏们多半都是世家子弟,只为熬几年的经验再慢慢往上爬,他们的家族不会愿意儿孙们娶一个丫鬟。没有家世,全靠自己努力的。不是太过年迈,就是心高气傲,一心要娶皇上的公主。
美樱也渐渐有些心灰意冷,踏春的时候,她反而憋闷在屋子里做针线,轻易不肯踏出房门半步。大事小情,只叫白芙、翠梅两个顶替自己。
岫烟心里不是滋味,暗中叫美莲的未婚夫。小宋管家给许参将送口信,请他不日过府叙话。出去没半日,小宋管家脸色难看的匆匆赶回,一进门便道:“少奶奶吩咐小的去办事,可才到许家。出来待客就是个女眷,年纪而是出头的模样。小的细细一打听才知。她是许参将的童养媳,一直在绥城照顾许参将的父母。这次是进京,专门为成婚。”
岫烟脸色一沉:“你没打听错?”
小宋管家忙道:“绝不会错,小的知道奶奶一心扑在美樱姐姐身上,还细细的打听了。那童养媳进京的日子不超过三天,但是许参将已吩咐他乳娘将家中大权交给对方。许参将的乳娘气的大病一场,如今还在养病。”
岫烟冷笑:“你们三爷也有看错人的一日。”她又吩咐小宋管家务必守住秘密,更不准人在家中提及许参将的名讳。
宋晨最是疼老婆的,此后好长一段时日没给许参将好脸色。许参将不明就里,如何努力,也不过换回来宋晨一句轻飘飘的表扬。韦参将和郑参将幸灾乐祸,却也看出了三少奶奶在其心目中的地位。
郑参将也就罢了,韦参将家去后立即遣发了房中的大丫鬟,近身伺候的事儿只叫小厮们动手。韦太太见儿子态度坚定,又一次厚着脸皮来求见邢岫烟。
韦家这次与前番截然不同,表明了娶亲的诚意。若嫁,就是以当家少奶奶的身份嫁过去。韦太太更带来了一块菩萨玉佩,上面雕刻的是仕女图,笔法粗糙,但用心极深,要紧的是,那仕女与美樱有三四分的相似。
韦太太笑道:“这是我们家小爷亲手雕刻的,手法粗糙了些,只为聊表诚心。”
岫烟没有接过东西,更不急着叫人送去与美樱瞧,只忽然说自己三日后会去永济寺吃斋。韦太太乐的合不拢嘴,直觉认定此事成功了一半。
从年关时岫烟的鼎力支持,永济寺住持便十分感激岫烟、宋晨,得知他们小夫妻来礼佛,立即吩咐火头僧们做最美味的斋菜。韦太太则带着儿子匆匆赶来。大伙儿都知道两家的意图,无不纷纷制造机会叫美樱去相看。
韦参将生的俊美,美樱长的柔美,二人站在一起,绝对称得上是一对璧人。
从永济寺回来,韦参将往东一条胡同拜访的次数更加频繁,这之中十次里有七次是美樱侍奉端茶送水。韦参将的一些朋友猜出了他的意图,纷纷为兄弟觉得不值,更有人笑话韦参将鼠目寸光,以为巴结上了宋晨就好一步登天!
韦参将丝毫不去理会,真等到那些朋友在其大婚之日见过新娘子后。无不纷纷捶足顿胸,暗叫鲜花插在牛粪上。鲜花是新娘子,牛粪才是韦参将。
又有人听说小宋大人一开始中意的人选是许参将,好些人笑话许参将不懂得把握机会,白白把这种美事便宜了别人!
333大喜之后亦是大悲
十五这日正值王夫人的生辰,虽然不是个整日子,但贾母想着王氏近来的操劳,又有王家那边传来些不好的消息,贾母为安抚王氏之心,特意找来了尤氏,想把这个生日办的大些,体面些。
尤氏自王熙凤生下儿子之后便少往荣国府这边来,不过每月几次固定的请安。现在贾母专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