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悬疑志 第二期 >

第11章

悬疑志 第二期-第11章

小说: 悬疑志 第二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艾嘉莎接过刊物扫了一眼,上赫然写着〃吸血蝙蝠事件十五年纪〃。上面说从1990年开始每三年,就飞华学院就会出现一次蝙蝠伤人事件,而事实上所谓的蝙蝠伤人,就是吸血鬼杀人事件,每三年都有人在午夜的校园遇袭,死去的无一例外都是美丽的女子。问中还列出了死者的姓氏和时间,却没有说清楚名字和年纪。   
  艾嘉莎皱了皱娇俏的鼻子,有点不屑:〃首先每三年一次,从90年开始,今年是2007年,今年并不是灾年。另外他列举的2005年的那个死者,这个事情我知道,那女孩是坠楼死的。那么大的学校几年死一个人又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这种东西就是用来糊弄你这种人的。〃   
  狄小杰欣赏着艾嘉莎生动的表情,低声对她说:〃那你说张老师他们夫妇为何谈论蝙蝠呢?甚至还中断了早上的排练去开会?〃他顿了一下,〃昨天女生宿舍楼正好又有一个坠楼的。罗菲尔,听这个名字就该是美女。〃   
  艾嘉莎冷笑了一声:〃你又知道了?谁说过今天早上排练中断了?〃   
  此时就听到张诺成站在话筒前,宣布道:〃各位同学,今天早上临时有一个会议,上午的排练取消。具体安排请看校剧院门口中午的通知。〃   
  艾嘉莎吃惊地看着狄小杰,狄小杰笑道:〃我说了,我会唇语,知道他们两个在说什么。〃   
  这时候一旁的摄影师小李看没有什么事情,就嚷嚷着:〃小艾,那我先走了。本来说好了一天在这里,我就不回台里了。你以后有这种美差再叫我吧。〃   
  艾嘉莎对他点了点头,那家伙要偷懒有的是理由。她看着周围逐渐散去的人群,拉着狄小杰向剧院外走,低声道:〃说实话,我不相信巧合。但我更不相信什么鬼怪杀人。那太荒谬了。〃   
  狄小杰道:〃那就让我们查一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抬头望了望阳光明媚的天空,淡淡一笑,〃毕竟,阳光下处处有罪恶。〃   
  艾嘉莎破天荒地对他笑了:〃傻瓜,不要冒充波洛。你这个家伙模仿他,简直是对波洛先生的亵渎。〃尽管她这么说,却还是显得非常高兴。   
  狄小杰闻着她身上的香水味,同样也是心情非常好。   
  艾嘉莎想了想,又开口了:〃那就让我们从学校图书馆的校报过刊查起吧。最好再找这个地下校刊的编辑谈谈。〃   
  狄小杰拍拍胸脯:〃包在我狄小杰身上。〃         
▲虹桥▲书吧▲HQDOOR   
第27节:《鬼吹灯》PK《盗墓笔记》         
  《鬼吹灯》PK《盗墓笔记》:谁盗了谁的墓?   
  如果说当下图书市场上有什么亮点,肯定离不开两个字:盗墓。   
  如果说到盗墓,肯定离不开这两本书。   
  《鬼吹灯》PK《盗墓笔记》,这里面有多少玄机?   
  情节:   
  《鬼吹灯》:作者首创历史上四大盗墓门派摸金、卸岭、发丘、搬山,从精绝古城到昆仑神宫,四册书中,主人公翻山越岭,几乎闯荡遍了中国最神秘的地带,离奇诡异的地下世界,鲜为人知的神秘动植物,危机四伏的陷阱,失落在大地上的龙楼宝殿……   
  《盗墓笔记》:五十年前,一群长沙土夫子(盗墓贼)挖到了一部战国帛书,残篇中记载了一座奇特的战国古墓的位置,但那群土夫子在地下碰上了诡异事件,几乎全部身亡。五十年后,其中一个土夫子的孙子在先人笔记中发现了这个秘密,他纠集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盗墓高手前去寻宝……   
  综合评定:   
  已经出版了四册的《鬼吹灯》显然在内容上要比《盗墓笔记》更丰富多彩一点,但《鬼吹灯》中太多的古怪动物的出现,与主人公每到一处都要死人的写法,出完四册以后难免已经让读者有些视觉疲劳。同时,在遇到具体事件的时候,《鬼吹灯》更倾向于追求合理、科学的解释来拨开层层谜团,看完会恍然大悟,但某些地方难免写得过于理智;而《盗墓笔记》中不但有盗墓与反盗墓的对立、人与机关的对立,更将人与人之间的内部矛盾作为重点线索阐述,在故事的悬疑、诡异上颇有点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味。   
  人物:   
  《鬼吹灯》   
  胡八一:一个有些沧桑感的退伍军人,上过战场,出生入死很多年,既有一个成熟男人的冷静与稳重,也有一个沙场老兵的魄力与痞气,同时,还有中国式老男人特有的面对爱情时的回避与腼腆。   
  胖子王凯旋:一个典型的插科打诨的角色,满嘴革命口号,一看见宝贝就忘了危险,又贫又贪又横还有些身手的混蛋。   
  Shirley杨:处事冷静、细心,做事干练、不娇气,绝对不是花瓶型的女主角,而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盗墓人士。   
  《盗墓笔记》   
  吴邪:典型的男一号,不显山不露水,但是所有故事都因他而起,又都因他而发展,为人冷静、沉着。   
  闷油瓶:精通各种盗墓本领,对于墓室结构和危机都能轻易化解.拥有着离奇的身世,又精通各种本领,不论是成群的尸鳖还是恐怖的血尸,都是由他出手解决的。   
  胖子:一个与《鬼吹灯》中的王胖子有点类似的角色,但似乎插科打诨的本事更高一筹。   
  综合评定:   
  《鬼吹灯》的人物关系简单但更专业,所有故事、人物都在围绕着盗墓这个核心话题进行;相比之下,《盗墓笔记》的人物好象水平有限,有些事情说不出所以然来,但是,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每个人的身世本身,也成为一个不可明示的谜团。   
  作者:   
  《鬼吹灯》:   
  作者:天下霸唱,原名张牧野,男,28岁,天津人。   
  简介:学美术出身,当过发型设计师,做过服装生意,现在和朋友合伙经营一家金融投资公司。为人性格豪放,不拘小节,待人坦诚热情。喜欢自由自在地干自己的事情,不喜欢受过多束缚,也不喜欢什么都上纲上线的思维方式,尤其讨厌别人在自己面前提〃文化〃。   
  对自己作品的评价:鬼吹灯这篇故事,我并没有想写成什么拥有历史厚重感,只想写成一篇探险故事,大伙看个热闹就行,因为我不太喜欢查资料,也没有故事大纲,完全是随写随编,所以故事中所涉及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凭印象去说,难免有许多驴唇不对马嘴的地方。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也不管他和她的年龄是怎么样的,我想只要拥有一颗依然充满活力的心,就一定会喜欢探险的,如果人类失去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那么世界就将会止步不前,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都是最宝贵的,无论如何,请珍惜这份心情,好好的保留。   
  《盗墓笔记》:   
  作者:南派三叔,原名徐磊,男,25岁,浙江人,现居杭州。   
  简介:自由职业,做过美工,编程,办过公司,现在自己有公司做外贸,之前在网络上做过的事情多了,基本上是靠网络吃饭,唯独没敲过字,生活经历极度无聊。大学之前属于隐形人物,严重口吃,几乎不敢和人说话,大学之后突然好了,竟然还去参加辩论赛。白天全部时间放在生意上,写作放在晚上,休闲就是看看杂书,什么书都看,字典都一个字一个字看完,不一定会一直写作,但是起码会把这一本写完。         
◇HQDOOR◇欢◇迎访◇问◇   
第28节:中国盗墓宝典(1)         
  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写这个题材完全是偶然,突然间想写了,就写了出来。说到价值,对于我来说就是图个乐子,对于别人,最起码能激发人们对考古的兴趣,下次去荒山野外如果看到有人提着月牙形的铲子,能知道是盗墓的就拨110。   
  综合评定:   
  无论怎样,〃盗墓派〃文学在2006年异军突起之后,必将继续成为2007年图书出版界的一个亮点,随着天下霸唱与南派三叔的崛起,肯定还会有一大批跟风之人迅猛地跟上。   
  但就像两位作者自己说的一样,他们对盗墓技术本身并没有太多了解,写这样的小说,不过是个意淫与相像的过程,如果真的把盗墓的真实情况写下来,可能根本没有现在的状况有趣,所以,写者图一乐,看者也就图一乐吧。   
  真正想看挖墓到底是怎么个事儿,真正想看墓穴里到底有些什么机关,请关注中央10套,我们这里,只有故事,只有传奇,只有在不靠谱前提之下的今古秘闻。   
  盗墓宝典   
  流传到今天,盗墓小说与盗墓这个行当,究竟是先有的〃鸡〃还是〃蛋〃这个问题已经不再重要,盗墓小说横行,肯定勾起很多人蠢蠢欲动的心,想盗墓发财者有之,想找个墓葬看看热闹者有之,想证实小说中的场景是否属实者有之,想寻求刺激冒险者也有之,各位动手之前先别忙,看看我为你编纂的〃中国盗墓宝典〃!   
  第一章 背景介绍   
  我国盗掘古墓已经有几千年的传统,历史上有记载的被盗最早的墓葬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汤之冢,距今约3600年;盗掘事件最早出现在277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有人从掘开的古墓中得到一颗玉印,上刻十字,当时没人认得。   
  盗墓勾当的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官盗,像汉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温韬,到民国时的孙殿英等,都很有名,他们往往动用大批士兵,明火执杖地大干;还有一种是民盗,分布各地,人数众多,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挖开墓室、棺材,从中取出随葬的财物珍宝,大发横财,多集中在古墓葬较多的地方,如河南洛阳地区、陕西关中、湖南长沙周边一带等地。   
  第二章 历代古墓的特点     
  秦汉时期:上行下效,多是覆斗式的墓葬,覆斗就是说封土堆的形状,像是把量米的斗翻过来盖在上面,四边见棱见线,最顶端是个小小的正方形平台,有些像埃及的金字塔,只不过多了一个边,却与在南美发现的玛雅文明中的金字塔惊人相似。这中间的联系,没人说得清。     
  魏晋时期:巨大厚实的山石砌成拱形,缝隙用麻鱼胶粘合,这样的石墓在西夜遗迹附近十分常见。19世纪早期,欧洲的一位探险家曾经这样形容:〃沙漠中随处可见的石墓,有大有小,数不胜数,有一多半埋在黄沙下面,露出外边的黑色尖顶,如同缩小版的埃及金字塔,在石墓林立的沙漠中穿行,那情景让人叹为观止。〃     
  唐代:开山为陵,工程庞大,气势雄浑,这也和当时大唐盛世的国力有关,唐代的王陵到处都透着那么一股舍我其谁天下第一帝国的风采。     
  南宋到明末清初:这一段时期,兵祸接连不断,还出现了中国古代史上最大的几次自然灾害,国力虚弱,王公贵族的陵墓规模不如以前那么奢华。   
  清代康乾时期:国家的经济与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恢复,陵墓的建筑风格为之一变,更注重地面的建筑,与祭奠的宗庙园林相结合。吸取了前朝的防盗经验,清代地宫墓室的结构都异常坚固,最难以下手。     
  总结:不管哪朝哪代,中国数千年来的墓葬形式,都来源于伏曦六十四卦繁衍出来的五行风水布局,万变不离其宗,都讲求占尽天下形势,归根结底就是追求八个字:造化之内,天人一体。     
  第三章 古墓中的宝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