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乌有之乡电子杂志103期 >

第88章

乌有之乡电子杂志103期-第88章

小说: 乌有之乡电子杂志103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M 。 列多夫斯基着,陈春华、刘存宽等译:《斯大林与中国》,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页。
'210' 袁南生着:《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1页。
'211' 此指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同苏联政府签订的友好同盟条约。
'212' “米高扬就1949年1…2月的中国之行向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提交的报告”,'俄'A 。 M 。 
列多夫斯基着,陈春华、刘存宽等译:《斯大林与中国》,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页。
'213' “米高扬就1949年1…2月的中国之行向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提交的报告”,'俄'A 。 M 。 
列多夫斯基着,陈春华、刘存宽等译:《斯大林与中国》,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页。
'214' “米高扬就1949年1…2月的中国之行向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提交的报告”,'俄'A 。 M 。 
列多夫斯基着,陈春华、刘存宽等译:《斯大林与中国》,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页。
'215' “米高扬就1949年1…2月的中国之行向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提交的报告”,'俄'A 。 M 。 
列多夫斯基着,陈春华、刘存宽等译:《斯大林与中国》,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68页。
'216' '俄'《远东问题》1995年第2期,转引自刘彦章、项国兰、高晓惠编:《斯大林年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26页。
'217' “米高扬就1949年1…2月的中国之行向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提交的报告”,'俄'A 。 M 。 
列多夫斯基着,陈春华、刘存宽等译:《斯大林与中国》,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69页。
'218' 参见'俄'A 。 M 。 
列多夫斯基着,陈春华、刘存宽等译:《斯大林与中国》,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66页。1949年8月14日,刘少奇在离苏前,在谈及中国打算何时宣布成立中央政府问题时,斯大林对刘少奇强调说:“解决重大问题时固然要稳妥,要掌握时机,但更重要的是不可错过时机。”(刘彦章、项国兰、高晓惠编:《斯大林年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31页。)
'219' 
毛泽东:“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的谈话”(1958年7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324页。
'220' 参阅袁南生着:《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0页。
'221' 转引自刘彦章、项国兰、高晓惠编:《斯大林年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28页。
'222' 袁南生着:《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1页。
'223'《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2期,袁南生着:《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1…482页。同时可参照刘彦章、项国兰、高晓惠编:《斯大林年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28页。
'224' 
1949年2月23日“关于美军撤离南朝鲜等问题致什特科夫电”称:“好象美军正在撤出朝鲜,而且大部分已经撤出;驻朝美军司令官在东京;在朝鲜只留一名准将,领导负责南朝鲜军事训练的军官组,同时指挥当地撤军。” 
1949年4月17日“维辛斯基关于核实美军撤出南朝鲜等问题致什特科夫电”称:“根据现有情报,预计美军于5月撤出南朝鲜,移驻日本附近岛屿,以便给南朝鲜军队行动自由,与此同时,联合国委员会也将离开朝鲜。4月和5月,南朝鲜将把自己的兵力集结在三八线一带。6月,他们会突然袭击北方,以便在8月以前消灭北方军队。4月10日南方已在开城地区集结了约8000人(步兵旅),在议政府地区集结了10000人(估计是第三步兵旅)。4月1日还在东豆川里站台卸下了3辆坦克。”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上册),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版,第154、170页。
'225' 
“科拉罗夫关于苏、保、南领导人会谈的笔记”(1948年2月10日),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4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31页。
'226' 
1944年6月10日,斯大林对哈里曼说,“中国共产党人不是真正共产党人,他们是‘人造奶油’共产党人。尽管如此,他们是真正的爱国者,他们要跟日本作战”。转引自《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第1编第1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54页。
'227' 
“目前,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员约12000名,州党组织10个,地区党组织53个。基层党组织按照地区生产部门的原则建立。目前正在制定党章。”,引自“曼奇哈关于阿尔巴尼亚之行的报告”(1946年5月14日),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4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页。
'228' 
“科拉罗夫关于苏、保、南领导人会谈笔记”(1948年2月10日),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4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27页。
'229' 
“吉拉斯关于苏、保、南代表会谈给南共中央的报告”(1948年2月10日),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4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40页。
'230' 
于1950年初,莫洛托夫拜会毛泽东后,对斯大林说:“值得接见他。他是个聪明人,农民领袖,中国的普加乔夫。当然,离马克思主义者还很远,他向我承认,没有读过《资本论》。”费?丘耶夫着,王南枝等译:《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138页。
'231' '南'佩·达姆扬诺维奇等编,达洲等译:《铁托自述》,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67页。
'232' 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613页,注释41、42。
'23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1949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84…85页。
'234' 转引自袁南生着:《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08页。
'235' 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1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
'236' 
“司徒至国务卿”(南京,1949年5月31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96…297页。
'237' 
“司徒至国务卿”(南京,1949年6月30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06页。
'238' 
“司徒至国务卿”(南京,1948年6月30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07页。
'239' 参见梁之彦、曾景忠选编:《蒋经国自述》,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页。
'240' 参见刘彦章、项国兰、高晓惠编:《斯大林年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31页。
'241' 
关于《美中关系白皮书》的编制和出版前后的背景可参考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1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47…65页。
'242' 
毛泽东:“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的谈话”(1958年7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324、326页。
'243' 林肯:“两者必舍其一”,艾捷尔编,赵一凡、郭国良主译:《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255页。
'244' 毛泽东:“两个中国之命运”,《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25…1026页。
'245' 孔华润(Warren I。 Cohen)主编,王琛等译:《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下),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282页。
'246' 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49…950页。
'247' Yeltsin's resignation speech,Friday; 31 December; 1999; 10:40 
GMT,news。bbc。uk/2/hi/world/monitoring/584845。stm。
'248' 1960年5月邓拓参观东林书院时有感而发:“东林讲学继龟山,事事关心天下间。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
'249' “斯大林与周恩来会谈档案”,'俄'A 。 M 。 列多夫斯基着,陈春华、刘存宽等译:《斯大林与中国》,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201页。
 
 
返回目录〉〉
 
 
XCLH:揭秘毛泽东时代计划生育工作真相
——纪念毛泽东诞辰116周年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然而,许多事实证明,人类的记忆往往并不那么可靠,人类其实是一种非常健忘的生物,哪怕是刚刚发生过的,亿万人曾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也不例外,因此人类经常会重复地去犯历史上曾经犯过的同样的错误。由于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再加上种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如果有人故意把水趟浑的话,在经过长期强大的反复宣传及暗示的情况下,更是这样。有人以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自己亲眼见到的总不会有错吧?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也不一定。例如千百年来,人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因此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及其其它一切星球都是围绕着地球运转的,谁如果不同意这一点,谁就是在主张异端邪说。当然,我们大家现在都已经知道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但纠正这个错误却并不容易,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并且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正确认识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生育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需要经历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人们的印象中,毛泽东好像是不主张计划生育的。一九七九年八月五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北京市饲料公司技术员朱相远的文章《错批一人误增三亿》,就是其中的典型。这篇文章的标题确实雷人,曾经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在作者看来,实行计划生育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既不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也不必考虑相关条件是否成熟,只需轻轻喊上几句口号就可以实现的,所以对马寅初一个人的批判,就导致了错误增加三亿人口的严重后果。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即为国内外许多报刊所转载和引用,成为社会中广泛流传的名言并影响至今。当时我本人作为一个没有什么思辨能力的高中学生,也曾经深受这种观点的影响,因为事实似乎非常明显,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人口确实是增加了,而且增加的幅度很大,大大超出了过去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这样一种思维,对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倒也算不了什么。不过,如果作为一个严肃的学者,也采取这种思维方式来进行判断,则未免显得过于草率、过于肤浅、过于片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