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俱舍问答 >

第26章

俱舍问答-第26章

小说: 俱舍问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40、 对哪五种对境作利害便立即成熟果报?为什么?
答:(1)从灭尽定刚出定者:从此定最初起心而出定就如同从涅槃出定般,对其作利益、损害则果报会立即成熟。
(2)从慈无量心定刚出定者:于此定中行者缘无量有情为境而修习增上其安乐的清净心。从中出定,则身相续亦完全被熏染上敏锐的无量福德。对其作利害,则果报会立即成熟。
(3)从无烦恼定(即无诤定)刚出定者:入此定者缘无量有情为境而修习增上其利益,不作任何损害的清净心,从中出定,则身相续完全被熏染上敏锐的无量福德,对其作利害则果报立即成熟。
(4)从见道中刚出定者:见道已获得了断除一切见断的新转依无垢智慧,由凡夫而成圣者。出定时,清净的身相续起而不断。故对其作利害果报立即成熟。
(5)从阿罗汉果位中刚出定者:阿罗汉已获得了断除所有修断的新转依无垢智慧,出定时,清净的身相续起而不断。对其作利害果报立即成熟。

441、 如果异熟主要是受,那是心受还是身受?
答:心受:与第六意识相应的受;
身受:与前五根识相应的受;
无寻善业:殊胜正禅至有顶之间是无寻地,能感异熟的唯是善业,此无寻善业所感的异熟唯是心受之意乐受与舍受。(五根识相应受有寻故,故非所感);
不善业:其异熟唯一是身受(身苦受),没有心受(意苦受),因为意苦不是无记,故不能成为异熟果;
有寻善业(即欲界、粗分正禅善业):心受、身受异熟皆有,即心受之意乐与舍,身受之身乐与舍。

442、 狂心在意识中具有还是在根识中有?狂心的因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治疗?
答:狂心在意识中具有,根识中没有。因为根识无有计度分别与随念分别。
狂心之因:
(1)狂心之业的异熟中产生:
狂心之业:以药物及咒语等令别人心狂等,令别人喝毒药或酒等;吓唬禽兽等;放猛火烧山泽等;做坑井陷堕众生;做其他事情令别人失念。由这些业因而于当来感异熟果令心发狂。
治疗方法:唯有感受异熟果报,于现世中作些加持等,不一定有用。
(2)由见到非人等相而生怖畏令心发狂:
治疗方法:若知道是看错了,或所见乃虚幻不实,则狂心便消失。
(3)由于以前恼害非人而受非人加害令心发狂:
治疗方法:请有高深等持者撒芥子,念咒降伏,若无等持或悲心,则可能会伤害非人。
(4)身体四大不调:
治疗方法:吃药等调理四大。
(5)心忧虑:如家人死亡等而心忧愁产生狂心。
治疗方法:念咒念经等作加持等,或吃药等去除忧愁。
结:其中(2)—(5)可由现世作加持等而治疗狂心,若是(1)则只能感受异熟果报,加持等未必见效。

443、 狂心为什么不是异熟生?有部经部不同观点如何?什么补特伽罗具有狂心?
答:有部:狂心不是异熟果,而是由异熟果中产生。四大紊乱,身体不调是异熟果,狂心只是增上果。
经部:狂心是异熟果。狂心可以从四大不调的异熟果中产生,也可以直接就是异熟果,而由过去之恶业中产生。
可以具有狂心的补特伽罗:除北俱卢洲外的具贪欲的人皆有狂心,天人亦可有。佛陀不会有狂心,但余诸圣者可以有因四大不调而生的狂心,而不会有异熟生狂心。

444、 什么是三曲业、三秽业和三浊业?
答:三曲业:谄曲是指虚伪狡猾,由它引发的身语意业是三曲业。
三秽业:嗔心是指为重罪所染,由它引发的三种是三秽业。
三浊业:贪心如颜料之渣般,于心相续中难以去除,因而称为浊。由它所引发的三业为三浊业。

445、 什么叫黑、白、杂、无漏业?它们属于何界各自本体是什么?
答、(1)黑业:欲界不善业,业本体是染污性故为黑业;异熟果不悦意,故异熟亦黑。
(2)黑白杂业:欲界善业,业本体非为染污性,故为白,一相续中杂有烦恼,故为黑;异熟果为悦意,是白,一相续杂有痛苦,故为黑。以黑杂白,即以恶杂善,所以是黑白杂业。
(3)白业:色界善法为白业。业本体于一相续中不杂烦恼,故是白;异熟果是悦意并不杂痛苦,故是白。
(4)无漏业:能灭尽断除黑、白、杂三业与异熟的业是无漏业。非黑,非白,不生异熟果,不属于界,是对治法。

446、 无色界的善法为什么不叫白业?佛经中有何记载?
答:有部:此处主要宣说意业及身语有表无表业及异熟果,以及有无中阴的异熟果的角度在说,而无色界没有有表、无表色业。亦没有中有,所以没有讲无色界善业。
经部:佛经中说:“何为白业,异熟也白,四无色界之善。”

447、 《大乘阿毗达磨》对白业与杂业有何不同说法?
答:《大乘阿毗达磨》:“何为白业,三界善法为白业。何为杂业,杂业二种:一、发心黑,行为白;二、发心白,行为黑。”

448、 通过什么方法能灭尽黑、白、杂业?
答:灭尽黑、白、杂业须无漏业。
(1)灭黑业:见道时的四法智忍(苦集灭道四法智忍)无漏思(业);欲界修道前八无间道的无漏思,共十二无漏思,能灭黑业;
(2)灭杂业:欲界修道第九无间道思,能灭尽杂业(也能灭尽欲界第九品黑业),因为它在断除欲界下下品烦恼(第九品)时,对所缘境善业也以远离贪欲的方式予以断除了。
(3)灭白业:四禅中生起各自之第九无间道的无漏思,以离贪方式断除对色界善法的欲求。

449、 其他论师对黑白业有什么解释法?
答:其他部论师说:只有地狱的受业是黑业,余欲界其他众生受业均是黑白业。
还有论师说:见断之业是黑业。欲界所生的其他修断之业为黑白业。

450、 佛经中说的三种能仁和三种清净的业是什么?为什么?
答:三能仁:经中云:“能仁有三,即身能仁、语能仁、意能仁。”
三妙行就是三清净,因为有漏妙行能暂时清净,无漏妙行则能永久清净。

451、 经中所说三种妙行和三种恶行是什么?于业和烦恼是否他体方面,有部、经部有何不同观点?
答:三种恶行:身语意不善业受到圣者呵责,产生不悦意的异熟果,因而被承许为三种恶行。
三种妙行:身语意善业受到圣者赞叹,产生悦意的异熟果,因而被承许为三种妙行。
有部:三恶行,身语是业,意恶行有三,贪、害、邪见,此三不是业而是三种意恶行,因为贪、害、邪见三自性是烦恼,而意业是指以心所思为自性之业。所以贪害邪见唯是烦恼而非业,(意恶行范围广,可包括业及烦恼,而烦恼可以不是业。)
经部:贪、害、邪见既是烦恼也是意业。烦恼与业并不相违,即可以不是他体。烦恼有的不是业有的是业,此处三是烦恼也是业,不相违。
452、 十种善不善业道尚未包括的还有哪些妙行和恶行?(《自释》)
答:《自释》中这样说:前面所说的妙行恶行中,如果是粗显易知的摄为十(善恶)业道,即如果善业道则摄于妙行中,不善业道则摄于前恶行中。那么十种善不善业尚未包括的还有哪些妙行和恶行呢?
不善业中,身恶业道所摄的身恶行是加行、后行及余不善业,如饮酒、打、捆缚等。因为加行、后行等并不粗显,所以非为业道;语恶业道所不摄的语恶行是加行、后行及较轻的语恶业;意恶业道所不摄之意恶行是恶思及轻贪等。
善业中,身善业道不摄的身妙行是加行、后行及余善身业,如离饮酒、布施、供养等;语善业道所不摄的语妙行,如爱语等;意善业所不摄的意妙行,如诸善思。

453、 七种身语业怎样具有表色和无表色?
答:不善业道:
杀生、不予取及语四业:
无表色:必定具足;
有表色:自己做则具足;委托他人做不具足;
邪淫具有表色及无表色,必须自己去做才成立故。
善业道:从受别解脱所生七善业道,具有表色及无表色;从禅定戒无漏戒生七善业道,唯是无表色,由入定力所生故。
业道加行均具有表色,发心强则具无表色,发心微弱不具无表色;业道后行必具无表色,若做与正行相同者则具有表色,不做则不具有表色。

454、 请举例说明加行、正行、后行是否具有有表色?加行、正行、后行的界限是怎样分的?
答:如杀牦牛:
加行:先有发心,后买牦牛,举刀或砍或刺,至牦牛未死之前,是杀生加行。加行中必具有表色,由杀心强则具无表,杀心弱则不具无表。
正行:牦牛命终刹那,杀者具有表无表业,是杀生根本业道。
后行:必具无表色。正行圆满刹那之后,杀生无表业随转不绝,即是杀生后行。若继续做与杀生相关之事,如剥皮、烹煮、吃肉等则是具有表色;若不做此等相关事,则不具有表色。
加行、正行、后行的界限:
加行:由发心,乃至举刀、刺杀牦牛至其命终之前,是加行。
正行:牦牛命终之一刹那,是正行。
后行:正行之后无表业随转,或有烹煮等是后行。

455、 请略说善恶业的加行、正行是怎样从三根本中生的?
答:如身三恶业:
一、杀生加行由贪心生,如为了吃肉而杀生;
由嗔心生,如杀害敌人;
由痴心生,如以修福德之心而杀害父母。
二、不予取加行由贪心生,如因贪财而不予取;
由嗔心生,如因怨敌的财物;
由痴心生,如婆罗门将盗窃说为正法由此而不予取。
三、邪淫加行由贪心生,如因贪恋而行邪淫;
由嗔心生,如为了侮辱他人而行邪淫。
由痴心生,如听从外道说法,女人均可享用而行邪淫。

456、 所有十不善业是以什么来究竟的?这四类不善业的对境(基)分别是什么?
答:一、杀生、害心、粗语以嗔心究竟,基是众生。
二、邪淫、贪心、不予取以贪欲究竟,基是受用。
三、邪见以痴心圆满,基是名色。
四、妄语、离间语、绮语以三毒圆满,基是名称。

457、 如杀生者在被杀者之前死去,或同时死亡,则犯不犯业道正行?
答:不犯。因为:
(1)被杀者死时是杀生业道正行,被杀者死亡之前此杀生业道正行还未成立。故杀者先死,杀生业道不成立。
(2)若杀者与被杀者同时死,则杀者之身已转成他身,所转的他身并非罪业的依止处,即此他身并未作杀对方之行,所以杀生业道不成立。

458、 既然说军队里一人杀人,都得杀人罪,那怎么来说明众人共同所造的善业和恶业的功德和罪过?于何种情况下虽然参与集体却无罪过?
答:许多人一起共同发心商量,去做一件善或不善事,若其中一人行此事,如杀生偷盗等,虽然余人未亲自做,但都会具此杀生等业道。因为这是大家共同参与之故。而若共同行善,则亦是同具善业道,如法会中,僧众共同念咒,则每个人皆有念诵总数之功德。但若某人发誓决定不杀等,虽然被他力逼迫在集体中,因其无杀心,故而无罪。

459、 四种根本不善业本体是什么?
答:一、杀生:故意无误杀害他者;
二、不予取:故意无误中以暴力或趁人不备暗中窃取,未被发觉而据为己有;
三、邪淫:故意无误而想去往非应行处行邪淫。有四种,于非基、非处、非境、非时行淫。
四、妄语:故意无误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