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 >

第68章

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第68章

小说: 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释曰。既失大师。又无法奘。凡厥异生。便无慧眼。不见真理。无法自制。
起恶寻思。乱惑圣教。其过大矣。
  从此第二。重释伤叹分二。一重释有德。二重释起失。且重释有德者。颂
曰。
  自觉已归胜寂静  持彼教者多随灭
  释曰。佛名自觉。无师悟故。涅槃日久。名已归静。舍利子等持彼教者今亦
随灭。
  从此第二。重释起失。颂曰。
  世无依怙丧众德  无钩制惑随意转
  释曰。世无依怙。由丧如来及大弟子众德者故。由此众生无正法钩制诸惑
象。随意起执。
  从此第二。劝学法。颂曰。
  既知如来正法寿  渐次沦亡如至喉
  是诸烦恼力增时  应求解脱勿放逸
  释曰。佛灭度后。九百年中。世亲制诸论。正法寿命。渐次论亡。如人欲终
气临至喉。须臾便死。于此时中。烦恼增长。诸有智人。应求解脱。勿令放逸起
烦恼也。
  破我品
  夫云披月现。执亡空明。若不摧邪。将何显正。此品来意良有以焉。有滞相
之宾迷方之子。法无主宰。横生我执。身见一起。诸惑随生。溺三有河。背八正
路。其为过也。不亦悲哉。论主将爱一子。情殷止心。伤而愍之。故制斯论。执
我不同。总有三种。一犊子部。二数论宗。三胜论宗。破此三计。广如长论。今
唯释颂。不可具陈。略举纲宗。以为发起。犊子部者。十八部中之一部也。佛在
世时。有一外道。厥名犊子。今此部执同斯外道。故以标名。此品破中。先破犊
子。次破数论。后破胜论。良为此部是佛弟子见同外道。殊所不应。故先破之。
今欲破彼。先料其计。论云。然犊子部执有补特伽罗。其体与五蕴不一异。解
云。彼计真我名补特伽罗。此云数取趣。蕴刹那灭。于转无能。但由于我能舍此
蕴。能续余蕴数取诸趣。故执实我体名补特伽罗。计我与蕴不一不异。非断非
常。若言蕴一。蕴灭我灭。便成断见。若言蕴异。蕴灭我在。是则常见计。皆堕
其边。故知此我与五蕴法不一不异非断非常。论主破云。汝所执我为实为假。若
言是实。应与蕴异。有别性故。如色等实与受等异。又有实体。必应有因。如五
蕴实从因生故。若计因生。是则无常。便违汝宗我非无常。若有实体。不从因
生。应是无因。同外道见。又汝计我非无为也。若非因生。又非无为。汝所执我
应成无用。若我是假。便同我说。无实我故。又彼部法有五法藏。三世为三。无
为为因。我为第五不可说藏。我在生死。一不可说与三世为一为异。若入涅槃。
不可说与无为亦为一为异。故立此我。为不可说藏。破云。我与前四法藏。若不
可说为异故。即不应说为第五法藏。我与前四。若不可说为一故。即不可说为非
第五。非第五者。即是前四法藏。既第五非第五俱不可说。但应建立前四法藏。
上来理破。已下教证。论云。薄伽梵告梵志言。我说一切有。唯是十二处摄。若
数取趣。非是处摄。无体理成。若是处摄。则不应言是不可说。又汝部诵契经亦
言。诸所有眼。诸所有色。广说乃至。苾刍当知。如来齐此。施设一切。建立一
切。有实体法。此中无有补特伽罗。如何可说彼有实体。频婆沙罗契经亦说。此
中无有我我所性。唯有一切众苦法体。将正已生。乃至广说。据上理教。都无我
性。如何犊子横计执我耶。
  从此论主引颂证破。于中有二。一正破。二流通。初有十七行颂。是正破。
后有三行。是流通。初正破中。束成六分。一正显真空分。第二明佛遍知分。第
三置答物分。第四因相不测分。第五果生先后分。第六业报难知分。就正显真空
分中。初是罗汉尼说。次是世尊说。今则是初。论云。有阿罗汉尼。名世罗(此
云小山)为魔王说。
  汝堕恶见趣  于空行聚中
  妄执有有情  智者达非有
  如即揽众分  假相立为车
  世俗立有情  应知揽诸蕴
  释曰。汝堕恶见趣者。摽魔过也。汝此魔王堕恶见趣。身见名恶。一障圣
道。二为痴覆。三为惑因。称之为恶。趣向生死。为流转因。因之为趣。恶见即
趣。名恶见趣。于空行聚中妄执有有情者。正释恶见也。五蕴和合。名为行聚。
都无作者。称之为空。执实有情。为恶见也。智者达非有者。显真空也。有情是
假。圣达非有。既除我执。故显真空。如即揽众分至揽诸蕴者。举喻释成。初则
喻显。后则法合。揽轮辋等。以成其车。车则是假。揽五蕴法。以成有情。情何
得实。
  其次世尊。于杂何笈摩中。为婆罗门婆抱梨说(婆抱梨此云枣。父母怜子。
目此枣名也)。
  婆抱梨谛听  能解诸结法
  谓依心故染  亦依心故净
  我实无我性  颠倒故执有
  无有情无我  唯有有因法
  谓十二有支  所摄蕴处界
  审思此一切  无补特伽罗
  既观内是实  观外空亦尔
  能修空观者  亦都不可得
  释曰。婆抱梨谛听能解诸结法者。劝听法也。结谓结缚。解结妙法汝能听
之。谓依心故染亦依心故净者。标所说法也。心染即染。心净便净。汝依净心结
能解矣。我实无我性颠倒故执有者。释前依心染也。都无实我。横计作者。倒想
起其心成染焉。无有情无我唯有有因法者。标依心净也。果由因起。名有因法。
但由因力。果遂得生。果由因生。实无作者。故无我见也。因果和合。假名为
人。故无有情也。达有因法。情我见灭。心便净矣。谓十二有支至亦都不可得
者。释前有因法也。十二有支。蕴处界三。此一切法唯有因果。无数取趣。但有
情身无数取趣。即是内空。外非情法。亦复法空。修此空观。亦不可得。详此经
颂。是佛世尊于小乘经密谈大乘。真空之理于是尽矣。犊子部难。若无实我。是
则世尊非一切智。要因真我。非刹那灭。方顿遍知。以心心所刹那刹那异生灭
故。故心心所非顿遍知。论主答云。但约相续有堪能故。知一切法名一切智。非
由一念能顿遍知。
  从此已下举颂以答。即是第二明佛遍知分。于中有二。一举颂正明。第二引
颂证成。今则是初。颂曰。
  由相续有能  如火食一切
  如是一切智  非由顿遍知
  释曰。火食一切。岂一念火能烧一切。但约相续说烧一切。佛智亦尔。但据
相续。名一切智。
  从此第二引证。犊子部问。如何得知。约相续说。知一切法非我遍知。论主
答云。说佛世尊有三世故。犊子部问。于何处说。
  从此论主引颂成证。如有颂曰。
  若过去诸佛  若未来诸佛
  及现在诸佛  皆灭众生忧
  释曰。此颂既说有三世佛。故约佛智。于相续位。知一切法不由于我能顿遍
知。以佛世尊三世摄故。彼此计我体是佛世尊。复说我体非三世摄。此颂既说佛
在三世。故汝计我非是世尊。我既非佛。明知遍知不由于我名顿遍知。理亦应
尔。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九
  俱舍论颂疏论本卷第三十
  从此第三置答益物分。先难后答。犊子部难。若补特伽罗即诸蕴者。世尊何
不说命者即身。论主答云。观能问者阿世耶故(阿世耶此云意乐)谓由问者执一
实我。名为命者。依此问佛。命者与身为一为异。故佛答。以我无体。一异不
成。如不可答龟毛硬软。本无龟毛。答何硬软。命者本无。答何一异。观问者意
故佛不答。古昔诸师已解此结。昔有大德。名曰龙军。三明六通具八解脱。于时
一毕邻陀王至大德所。作如是说。我今来意欲请所疑。然诸沙门性好多语。尊能
直答。我当请问。大德受请。王即问言。命者与身为一为异。大德答言。此不应
记。王言。岂不先有要耶。令何异言。不答前问。大德责曰。我欲问疑。然诸国
王性好多语。五能直答。我当发问。王便受教。大德问言。大王宫中诸庵罗树所
生果味。为醋为甘。王言。宫中本无此树。大德复责。先无要耶。今何异言。不
答所问。王言。宫中此树既无。容可答言果味甘醋。大德诲曰。命者亦无。如何
可言与身一异。又犊子问。佛何不说命者都无。答亦观问者阿世耶故。问者谓蕴
因果相续。名为命者。依此发问。世尊答命者都无。彼堕邪见。谓无因果。故佛
不说。又问。佛何不说假名命者。答观彼问者。未能得了缘起理故。非受真空正
法器故。故不为说假有命者。理必应尔。如世尊告阿难陀言。有性筏蹉(此云犊
子)出家外道。来至我所。作是问言。我于世间为有我非有我。佛不为记。所以
者何。若记为有。违法真理。实无我故。若记为无。增彼愚惑。彼便谓我先有今
无。对有我愚。此无我愚为过更甚。若执有我。则堕常边。若执无我。便堕断
边。执我是常。为我修福。执我断灭。便谓身无。更何修福。此二轻重如经说
言。宁起我见。如须弥山。不起断见。如芥子许。上来依论略此问答。
  从此举颂正明置答益物分。于中有二。一经部师中鸠摩逻多颂。第二论主
颂。今则是初。颂曰。
  观为见所伤  及坏诸善业
  故佛说正法  如牝虎衔子
  执真我为有  则为见牙伤
  拨俗我为无  便坏善业果
  释曰。观为见所伤者。标不说有我也。及坏诸善业者。标不说我无也。故佛
说正法如牝虎衔子者。举喻释成也。如虎衔子。太急则伤。太缓则堕。执真我为
有则为见牙伤者。释初句也。执我之见犹如其牙。必伤于人。合前太急喻也。拨
俗我为无便坏善业子者。释第二句也。因果相续世为假我。拨此为无。便坏善
业。如子生胜果故。合前太缓喻也。
  从此第二复说颂言。
  由实命者无  佛不言一异
  恐拨无假我  亦不说都无
  谓蕴相续中  有业果命者
  若说无命者  彼拨此为无
  不说诸蕴中  有假名命者
  由观发问者  无力解真空
  如是观筏蹉  意乐差别故
  彼问有无我  佛不答有无
  释曰。由实命者无佛不言一异者。释置记所以也。恐拨无假我亦不说都无
者。摽不说无实命者所以也。谓蕴相续中至彼拨此为无者。释前标也。谓蕴相续
由业引果。于此业果。假立命者。若闻佛说无实命者。闻者不解。便拨假命。亦
以为无。便堕断见。故佛不说。不说诸蕴中至无力解真空者明不说假命所以也。
假名命者真空之理。发问者愚。非受法器。故佛不说。如是观筏蹉至佛不答有无
者。结成置记也。筏蹉意乐。我有是常。我无谓断。佛观此意。故不为答。说有
违理。说无断善。置记之答于斯尽焉。
  次破数论虽言决定有我。事用必待事用者故。谓如识等能了等用。必待有我
以为所依。识等方能有了等用。能了之者即是我也。如天授行必待天授。天授是
我。行即事用。故知事用必待于我。论主释通云。天授能行无别行者。即此天授
运之动转。从此至彼。相续生时。说为行。离天授外。无别有行。然此行时。前
念为因。引发后果。因是行者。无别我也。如天授能行。识能了亦尔。如天授身
能为识因。世间亦谓天授能了。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