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彻悟大师遗集 >

第6章

彻悟大师遗集-第6章

小说: 彻悟大师遗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脱身心。一念不生。万缘坐断。至于久久功熟。圆满证入。本灵独露。诸圣顿齐。虽不仰慕诸圣。乃善仰慕。虽不尊重己灵。却真尊重。此之四路。学者自谅根性。各随好乐。但当一门深入。久之必皆有相应。切不可妄生执着。轻发议论。出奴入主。是一非余。不唯背妙道而成障碍。将恐谤大法而招愆尤也矣。
  楞伽经云。诸圣所知。转相教授。妄想无性。二祖云。觅心了不可得。起信论云。若有能观无念者。即为向佛智故。华严合论云。顿悟一念缘起无生。超彼三乘权学等见。此佛经祖语。菩萨知识造论。皆就现前一念指点。显妄性本空也。夫妄本空而真本有。非佛而何。但众生久随污染之缘。未能顿复其本空耳。须以清净缘起。渐而转之。以吾即佛之因心。念吾即心之果佛。因果从来交彻。心佛法尔一如。而吾即心之果佛。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本自不可思议。且吾即佛之因心。深信切愿。专恳持名。亦复不可思议。能于念念中。齐澄众染。圆显本空顿契灵源。直趣果海。然则清净之缘。无过此者。但于念时。当万缘放下。一念单提。如救头然。如丧考妣。如鸡抱卵。如龙养珠。不期小效。不求速成。但只一心常恁么念。是名无上深妙禅门。此则根身世界。密随其心。念念转变。殆非凡心肉眼。所能知见者也。及乎报终命尽。弥陀圣众。忽现在前。或现异香天乐。诸灵瑞相。世人方谓净业成就。然净业之成。岂此时乎。
  念佛当生四种心。云何为四。一无始以来造业至此。当生惭愧心。二得闻此法门。当生欣庆心。三无始业障。此法难遭难遇。当生悲痛心。四佛如是慈悲。当生感激心。此四种心中有一。净业即能成就。念佛当长久。不可间断。间断。净业亦不能有成。长久当勇猛。不可疲怠。疲怠。净业亦不能成。长久不勇猛。即有退。勇猛不长久。即无进。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观即慧因。慧即观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而寂。能如是者。净业必无不成。如此成者。皆是上品。一人乃至百千万亿人。如是修。皆如是成就。念佛者可不慎乎。

  彻悟大师遗集卷中

  —杂着—

  般若净土两门大义

  般若。乃即缘起而明性空。虽性空而不坏缘起。净土。乃即性空而明缘起。虽缘起而不碍性空。此则空有两门。互不相碍也。不特于此。正以缘起故性空。若非缘起。说谁性空。此则缘起为性空之所以。又以性空故缘起。若非性空。何从缘起。此则性空为缘起之所以。若然者。空有两门不但不相碍。且复迭互相成矣。即古所谓万象参天。观之而无色。群音揭地。听之而无声。愈有愈空。愈空愈有者矣。夫缘起性空。既在同时。任运便有双泯双存之面目。双泯双存。同时无碍。即是向上圆融不思议第一义谛。圆融第一义谛。即是当人本源心性之异名。是知佛说种种般若门。无非显示此本源心性。佛说种种净土门。亦无非显示此本源心性。从本源心性。流出种种般若净土法门。而种种般若净土法门。皆悉指归本源心性。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昔有人问云栖大师云。参禅念佛。如何得融通去。大师答云。若然是两物。用得融通着噫。旨哉言乎。夫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本非两物。用融通作么。然则般若净土两门。既唯一本源心性。不唯分无可分。亦且合无可合。分合尚着不得。况可更论其相成相碍也哉。
  西有解
  西有者。谓西方的的是有。但含事理空有等种种义相耳。若谓定方实有。不可移易。此凡情执着之常有也。若谓一切境界。循业发现。即其现处。当体全空。此则非有而有。有即非有。真空妙有二谛交彻之有也。若互夺双亡。二谛俱泯。则非空非有之有也。若相成两立。二谛俱存。则即空即有之有也。若正双泯时。便双存。正双存时。便双泯。双泯双存同时无碍之有也。又此有缘起性空。不堕有句。性空缘起。不堕空句。二义只成一法。不堕亦有亦空句。一法宛具二义。不堕非有非空句。此则四句全超之有也。又此有性空缘起。该得有句。缘起性空。该得空句。二谛双存。该得亦有亦空句。二谛俱泯。该得非有非空句。此则四句全该之有也。又唯全超故全该。设有一句不超。亦不能全该四句。唯全该故全超。设有一句不该。亦不能全超四句也。此则圆教有门之有也。又西方依正庄严。皆一切众生性所本具。特借弥陀大愿为增上缘因。一显发耳。曾何片法之新得哉。此则西有者。乃自性本具真善妙有之有也。又有句固是有句。有句亦是空句。有句亦是亦有亦空句。有句亦是非有非空句。一句即四句也。一句既即四句。四句亦即一句。有句固是有句。空句亦是有句。亦有亦空句亦是有句。非有非空句亦是有句。全一即四。全四即一。一四圆融。不可思议。又此有空等四句。执之则成四种邪见。通之则为四方便门。执成邪见网。永堕外道种族。通为方便门。便入圣贤阶位。故曰。般若如大火聚。触着便烧。此谓四边不容执着也。又曰。般若如清凉池。随方可入。此谓四门皆堪入道也。然全大火聚是清凉池。非离火聚别有凉池。全凉池是大火聚。非离凉池别有火聚。所谓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毫厘无差。天地悬隔也。
  相相离相,心心印心略解
  原夫境逐念生。念泯则相相离相。妄依真起。达真则心心印心。惟其离也有相皆归实相。即斯印矣。无心不属真心。是以滞相迷真。头头障碍。背尘合觉。法法圆通。心相大端。略申管见。精微详释。以俟多闻。
  华严经节略要旨
  大方广佛华严经者。乃毗卢遮那如来。于菩提道场。初成正觉。七处九会。一音顿演。称性法门也。按西域记。此经有三本。上中二本。其偈品以世界微尘论。下本犹有十万偈。四十八品。集结之后。收入龙宫。以上中二本。非阎浮提人心力能持。故龙树大士。但于龙宫记出此本。流布人间。而经来此土。有晋唐两译。佛陀波陀罗所译。六十卷。三十四品。唐实叉难陀所译。八十卷。三十九品。即今经也。然文虽未备。义已周圆。神而会之。存乎其人。文中前后。共有七处九会。古德判为五周四分。曲尽精详。今古同遵焉。第一会说毗卢遮那如来依正因果法门。经文凡十一卷。六品。即四分中举果劝乐生信分。五周中所信因果周也。【此中因果。乃圣位中修证之圆因妙果。非善恶因果之谓也。后皆仿此。】其次六会。以次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妙二觉法门。共四十一卷。三十一品。即四分中修因契果生解分。五周中差别因果。平等因果二周也。第八一会。说离世间法门。普慧云兴二百问。普贤瓶泻二千酬。重明因果行相。共七卷。一品。即四分中托法进修成行分。五周中成行因果周也。第九一会。有本有末。初如来现相放光。具答诸菩萨心念所请果海中事三十问。令其现证。为本会。后文殊于福城东际大塔庙前。令六千比丘顿证十信满心。指善财童子南参诸善知识。为末会。共二十一卷。一品。即四分中依人证入成德分。五周中证入因果周也。以前三十八品。虽广谈法界因果。但令生信开解起行造修。至此。方始证入。茍无此证。前之信解行俱为虚设。故以证终焉。详夫全经之大旨。统惟一真法界焉。盖圆该万有。唯是一心。?体全真。融通交摄。是为诸佛极证之果海。亦即众生本有之心源也。然法界势含四重。【谓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也。】重重无尽。因果缘起六位。【即前信。住。行。向。地。等。妙。二觉也。】位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于圆融。差别非离平等。平等其差别。初则举法界而全成因果。万德万行昭然。后乃融因果而混同法界。一毫一尘廓尔。虽四重六位有殊。隐显开合无定。而原始要终。究不离乎一真法界。故曰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是以一心万法。舒卷自由。三际十方。纵横无碍。十世古今互现。无边刹境交罗。犹帝网之千珠。光含众影。类天池之一滴。味具百川。故界标华藏。具见染净之融通。而佛号毗卢。直示应真之不二。五周四分之金文。澜翻于口海。六相十玄之妙旨。星灿于义天。可谓教启无上圆宗。法穷甚深理窟者矣。故得若闻若见。圆文殊智鉴于自心。或诵或持。启普贤行门于遍界。人人入金刚之藏。尘尘树功德之林。直得一生事办。则我即善财。但使法界愿周。而谁非净满。经云。此经不入一切余众生手。论云。谁嘱最上大心凡夫。斯言岂无谓哉。故知排斥久修开士。聋瞽上德声闻。是皆所以融权执。引大心之深意也。然则食金刚之少许。固已植乎圣因。剖大经于微尘。终有待夫智者。况一字法门。海墨书而不尽。千重楼阁。指声弹而顿开。非贝页之所能诠。岂管窥可得而测。谬承叱命。愧乏精思。勉述大端。聊备采览云尔。
  如欲详明者。藏中有清凉观国师疏钞。枣柏李长者合论。其疏尽精微。冲深包博。而论得大体。痛快直截。二者参而观之。则华严大旨。无余蕴矣。
  楞严二决定义
  初义盖示根中之湛性为真因。真因得而后果证可期。二义盖指根中之结相为惑本。惑本明而后断修有要。湛性者。六根之性也。不变之真也。结相者。六根之相也。随缘之妄也。斯则唯一六根。特相妄性真之别耳。惟其相妄。故须解之令尽。惟其性真。故可依而为因。然真既不变则妄即本空。而妄既缘起。则真必全隐。约妄缘起而真全隐。修德固不可缺。且真不变而妄元空。性德尤所当明。性德固资修德而显。修德全依性德而成。合二门之义而观之。则真妄交融。性修双妙之旨。无余蕴矣。然则推此而往。根身世界。物物头头。真也妄也。圆陀陀。活泼泼。浑无定相。云为动作。心心念念。性也修也。净洒洒。赤裸裸。了无定执。夫如是则何惑不断。何果不成。而实亦无断无不修。无成无不成。特对迷心倒见者强分别耳。
  楞严顿歇渐修说
  前云汝但不随分别三种相续。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何藉劬劳肯?修证。似令一念顿歇也。此云菩提涅盘。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多闻。只益戏论。似令历劫渐修也。阿难之根。不劣于满慈。而满慈之位。差胜于阿难。何其修证难易之相悬若是耶。此盖世尊据念劫圆融之理。顿渐不二之宗。显妄空以夺法执。斥徒闻而策真修。即所谓看孔着?。应病与药也。试论之。一念歇狂。顿也。不了则流为长劫。历劫勤修。渐也。究亦不离于一念。此念劫顿渐。似相悬而实不离也。况乃念性元空。时节无体。迷时似有隔异。悟后本自圆融。一念本不殊长劫。而长劫原只是一念。复何念劫顿渐之可疑哉。向使满慈不索妄因而执实有。阿难不溺多闻而废进修。则世尊顿歇渐修之说。亦不容拈出矣。
  楞严经知见无见说
  楞严经知见无见一语。至为要妙。总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