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学史-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逡兰甘蚰昀囱鸫τ牛杖詹焕投灾虑商甯袢妓跣×耍涑少逡话恪D蹇擞捎谧嫦瘸て谝岳丛诠庀甙档墓こЮ锊僮鳎漳瓴患艄猓稍诘叵吕投南肮摺D蹇税滋煸诘氐紫律啡垂榈孛嫔系陌逡浪碛校谑撬且雇砭统隼床蹲桨逡溃押笳叱缘簟T谡獠孔髌防铮褂靡桓龌孟氲奈蠢瓷缁崂从吧浠蔚南执缁嶂饕迳缁幔沂玖俗什吆臀薏叩亩粤ⅲ赋鲎什准兜募纳浴5∷到薏准睹杌娉晌匀说纳铮蚴谴砦蟮摹!
从1900年起,威尔斯除了科学幻想小说以外,还写过一些直接反映现实的小说,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吉普斯》(1905)、《东诺—邦盖》(1909)、《包里先生的历史》(1910)等。
《东诺—邦盖》写一个药店商人爱德华·潘德拉弗发明一种补药,命名为“东诺—邦盖”,并取得专利权,大发横财。这个店员出身、衣着褴褛的小人物爬上财阀宝座的秘诀是:到处兜售、钻营和吹嘘,目的就是要骗取钱财。他收买了一份文学报纸,在上面用异想天开的词句大做广告,和同业竞争。结果,在金融集团的内部倾轧中,他遭遇劲敌而破产,最后在逃避通缉的途中死去。
威尔斯这部作品涉及了广阔的社会生活,除了着重暴露英国商业资产阶级的投机活动和寄生本质,还通过爱德华的嫂嫂在贵族府邱当女仆的情节,揭示了封建贵族的势利和他们的社会影响。
和爱德华·潘德拉弗的贪得无厌、买空卖空相对照的是他的侄儿,青年科学家乔治·潘得拉弗。他头脑清楚,冷静地观察着叔父的飞黄腾达,最后从叔父的发迹和破产得出人生变幻无常的结论。他是作者心目中的实干家。
威尔斯夸大科学技术人员的作用,把改造社会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他认为实现社会主义不必通过革命,只要依靠科技人员去重新组织经济,逐步改良,就能获得成功。十月革命后,威尔斯曾经两次访问苏联,先后和列宁、斯大林谈过话,他不得不承认当时苏联的成就,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改良主义主张。
罗德雅德·吉卜林(1865…1933)生于印度,父亲为孟买大学教授。吉卜林六岁时回英国学习,后来又到印度当新闻记者和报纸编辑,写过不少诗歌和长、短篇小说,为英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和殖民制度辩护。他的诗歌汲取英国下层社会的日常口语,大都采用谣曲的形式,企图以此引起广大读者的喜爱。诗集如《兵营谣曲》(1892)歌颂在海外殖民的英国侵略军,把他们写成为祖国争光的英雄。在南非的布尔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看到英帝国的利益受到威胁,在《白种人的负担》(1899)、《教训》(1899…1902)、《新生》(1914…1918)等诗里煽起沙文主义情绪,要英国人民为帝国主义侵略作出牺牲。
《森林之书》(1894)是一部童话体小说,吉卜林在那里以比较隐晦的形式来宣传他的殖民主义主张。小说描写印度森林中一个“狼孩”的故事。“狼孩”从小由母狼喂养,在野兽群中长成。森林的法律是弱肉强食,他必须为自己的生存同野兽竞争。吉卜林以动物生活暗示人类生活,企图将野兽的法则运用到人类社会中来,把帝国主义对殖民地人民的残暴统治描绘成合理的事。小说《勇敢的船长》(1897)叙述一个纨绔子弟经过海上严峻的生活考验,变成了勇敢坚强的青年。他是吉卜林理想的帝国主义接班人。小说《基姆》(1901)写一个生长在印度的英国孩子,他精通印度语言,熟悉印度各个阶层,跟随一名特务在印度刺探土著部落的情报。他服从命令,又能随机应变,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主子交给他的任务。吉卜林把这样一个忠实执行帝国主义分子指示的人作为榜样来教育英国青年,这充分说明吉卜林思想的反动性。
吉卜林的小说语言流畅,有些人物和场面写得很生动。例如《森林之书》中对狼、虎、猴各种动物的描写十分切合动物的习性,《勇敢的船长》和《基姆》中儿童的一些动作也很活泼。因此,他的作品拥有不少的读者。
奥斯卡·王尔德(1856…1900)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外科医生家庭,是英国唯美派的代表作家,创作有童话、小说、戏剧和论文。王尔德在他的童话里对穷人表示了一定的同情,他的戏剧对贵族上流社会也作过一些温和的讽刺,但他主导思想是颓废的享乐主义。王尔德晚期生活腐化堕落,1897年曾因行为不检被控入狱。1900年病死于巴黎。
他的《快乐王子集》(1888)是一部童话故事集。其中以《快乐王子》较有名,叙述矗立在某城市中心的快乐王子塑像同情城里穷人的悲惨境遇,请求一只燕子从他身上取下金银珠宝来周济他们。随后冬天来临,燕子因为帮助王子塑像做好事,耽误了南飞的日期,冻死在王子塑像的脚边,塑像也因为失去了光彩而被人们拆毁。这本童话集里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严重存在的贫富悬殊的现象,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快乐王子的塑像因为失去了“美”,人们就把它抛弃。王尔德认为“美”是永恒的,在上帝的天堂里,快乐王子将会永远存在。
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1890)是王尔德颓废思想的代表作。道连·葛雷年轻貌美,他希望自己青春常驻,能永远过颓废的生活。一个画家为他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肖像,一年年过去了,画中的葛雷变得日益衰老。他每作一件堕落的事,画中人的脸部便多添一分狰狞,身上也多增加一些血迹,他自己却保持了青春。葛雷罪孽日深,在绝望之中用刀子去刺画像,结果把自己刺死了。他死后,面貌变得狰狞可怕,而画像却恢复了青春。在这部作品里,作者以欣赏的态度描写了主人公的堕落过程,葛雷把享乐看成人生的最高目标,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和对“美”的追求,他可以犯罪。作者同时也提出了艺术至上的主张。画家在画肖像时,由于不抱任何“功利”和“道德”的目的,纯粹是追求“美”,把全副心灵投入“美”的创造,才使画像具有了生命。作者借此宣扬,只有“为艺术而艺术”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品。
王尔德的剧本有《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1892)、《理想的丈夫》(1895)、《名叫埃耐斯特的重要性》(1895)等。这些剧本通过俏皮的对话,对上流社会虚伪的体面作了某些批评,但是题材狭窄,所描写的只局限于社交界的小圈子生活,戏剧冲突又大都是由一场误会造成虚惊而引起的,对社会的谴责极为微弱。相反,这些剧本中都有一些玩世不恭的角色,通过他们的对话和颓废的生活,作者宣扬了他的享乐主义。《莎乐美》(1893)是王尔德用《圣经》故事改编的剧本,记述古代犹太王的女儿莎乐美不惜用杀人的手段,疯狂地追求刹那间的享乐,这个情节进一步宣传了作者的颓废思想。
在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在英国传播的时期,王尔德也在“社会主义”的幌子下推销“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他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的心灵》(1891)一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艺术家不得不为了维持生活而从事艺术创作,他们的心灵不能自由发展,艺术不能成为个人享受的对象。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社会说成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人的个人主义的社会,在那里,艺术是个人享受,当艺术家不为任何功利目的服务时,艺术才能繁荣。王尔德把政治和艺术对立起来,抹杀了艺术的社会内容。
罗伯特·特雷塞尔(1869?…1911)原名罗伯特·努能。他很早就当了工人,曾在南非居住,在布尔战争中加入布尔人一方,被俘至英国。1902年他定居英国南部小城海斯汀斯,当油漆房屋和写招牌的工人,并参加当地的社会民主同盟支部。他的唯一小说是《穿破裤子的慈善家》(1906…1910?)。他患有严重的肺病,这部小说是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写成的,历时三年。作者于1911年病死于一所贫民医院。
《穿破裤子的慈善家》这个书名是指不觉悟的工人说的。作者提醒他们不要受资本家的欺骗,心甘情愿地听任资本家剥削,把挣来的菲薄的工资像“慈善家”一样“慷慨”地塞进资本家的钱袋。
小说以英国南部某个小城为背景,描写了一些不同年龄、不同工种的建筑工人在一年不同季节里的遭遇。老工人林登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被资本家无理解雇,后来病死在济贫院中。另一个老工人菲尔波特由于资本家不顾劳动安全,在工作时被一座扶梯压死。青年学徒伯特整天像牛马一样受老板和工头的驱使和斥责。青年工人伊斯顿因为贫困,受人欺骗,以致夫妻不和。作者描绘了失业的阴影时发胁着这些工人,画出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的一个侧面。
作者着重刻画了一个正在觉悟过来的英国工人形象——欧文。欧文的主要活动是在工人中间揭示工人贫困的根源,使他们觉醒起来,不再受资本家欺骗和压迫。资本家编造种种谬论,说什么资本家动脑,工人动手,工人天生就应该服从资本家指挥;说什么工人贫困是由于子女过多,由于机器代替了人工,由于工人酗酒懒惰等等。欧文戳穿这种谬论,指出这是要掩盖剥削,麻痹工人斗争意志。欧文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表、形象在工人中间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揭露宗教、慈善事业、新闻、教育等的欺骗实质。作者热情洋溢地描写了欧文对自己阶级兄弟的爱护和关心,歌颂了他热爱劳动的品质。欧文虽然一再受到贫困、饥饿和死亡的威肋,但他最终还是相信社会主义的胜利,“那时升起的社会主义太阳所散发的金黄色光辉,将照耀整个快乐的世界。”
特雷塞尔怀着无比的愤怒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性,指出资本主义英国是一座悲惨的人间地狱,要求变革英国社会,结束剥削制度,使英国工人永远摆脱受奴役的地位。但欧文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他的活动还只停留在口头宣传的阶段,他本人的思想中也存在不少资产阶级的因素。工人们还处在不自觉或半自觉的状态,没有进行有组织的斗争。作者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时,借用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某些艺术手法,但他出身于工人阶级,对本阶级的疾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能比较深刻而真实地反映当时的英国现实,他对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是同时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所不能企及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E…mail:master@chinawriter TEL:010…64208453
第五节 德国文学
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容克地主和资本家“自上而下”统一了全国,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对法国的掠夺和各国最新技术成就等有利条件,使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这个以霍亨索伦王朝的普鲁士王为首的帝国,对内镇压人民革命,对外掠夺殖民地,列宁称它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与此同时,德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也有了很大发展。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影响下,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于1869年正式成立,1875年2月和另一派合并,建立了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