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欧洲文学史 >

第9章

欧洲文学史-第9章

小说: 欧洲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极的抄袭,而是通过观察和认识,来反映现实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诗学》第九章有一段比较诗和历史的话是极其重要的:“诗人的职责不在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写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是可能的事。诗人和历史家的……差别在于,历史家描述已发生的事,而诗人却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因此,诗比历史更近于哲学,更严肃;因为诗所说的多半带有普遍性,而历史所说的则是个别的事。所谓普遍性是指某一类人,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在某种场合下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事——诗的目的就在此,尽管它给所写的人物安上姓名。至于所谓特殊的事则指例如亚尔西巴德所做的事或所遭遇到的事。”这段话有几点含义:首先,诗有诗的真实,它是合乎规律的,带有普遍性的,所以柏拉图说诗不显示真理的论点不能成立。其次,诗的真实不同于历史的真实,艺术的真实不同于生活的真实;诗是虚构,在虚构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而抛去偶然性,所以诗或艺术的真实可以高于生活的真实。这就推翻了柏拉图认为艺术只是“影子的影子”的论点。再次,诗可以通过“安上姓名”的个别人物来显示出普遍性和必然性,这就是“一般与特殊统一”的观点。 
  由于认识到诗必须符合可然律和必然律,显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亚理斯多德特别强调作品必须是有机的整体,从这个观点出发,他认为无论是史诗还是悲剧,都应以动作或情节为纲,而不应以人物性格为纲,因为以情节为纲,较易显出事件发展的必然性。情节要整一,一部作品只应有一个主要的情节,从开始发展到顶点,然后转到必然的结局。 
  亚理斯多德在《诗学》里着重分析了悲剧。第六章里悲剧的定义是重要的:“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模仿;用的是由各种雕饰来提高的语言,不同的雕饰用在不同的部分;方式是通过动作而不是通过叙述;引起怜悯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接着他指出,“动作须有动作的人物,人物必然具有性格和思想两方面的特点。”这样,亚理斯多德就指出了分析一般戏剧作品所必须考虑到的六个要素:动作(情节)、人物性格、思想、语言、表演(通过人物动作,不通过叙述)和歌唱(因为希腊悲剧有合唱队)。此外,他还指出悲剧所引起的情感是对人物所受灾祸的怜悯和恐惧。这些情感在看悲剧时受到“净化”,所以对心理能起健康的影响。这里也就批判了柏拉图的文艺伤风败俗的观点。 
  他在论悲剧时,强调动作的整一,并指出悲剧的时间不应无限制地延续。这些观点后来被古典主义者引申为悲剧的三一律。 
  总的说来,亚理斯多德的文艺观点是符合现实主义的。他的《诗学》对西方的文艺理论奠定了基础,两千多年来一直有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四世纪下半叶,马其顿征服了整个希腊。亚历山大逝世(公元前323)后,庞大的帝国分化为几个王国,各自实行中央集权制,此后二百多年间,希腊各城邦保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时常掀起反马其顿的斗争。但是,由于内忧外患,希腊的政治形势异常动乱,贫苦平民一再要求废除债务,重分土地,奴隶连续起义,政变频繁,各城邦不断受到马其顿的打击。公元前一四六年,希腊为罗马所灭。 
  自公元前四世纪末叶至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希腊文化在东方广泛传播,并和东方文化互相交流,这一时期被称为“希腊化”时期。这时期文化中心逐渐由雅典移至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其科学、艺术、哲学相当发达,学术界注重书籍整理,建成了规模空前的大图书馆和博物馆。但古希腊文学至此已届尾声,文学脱离现实和群众,讲究词藻,有学究气味和感伤情调,对于当时严重的阶级斗争和对外战争无所反映。比较有成就的是新喜剧、拟剧、田园诗和史诗。 
  在希腊化时期,剧场已不再是群众性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而是富人的娱乐场所。新喜剧正是为满足这样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不谈政治,通过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来反映当时的社会风俗,表现贵族青年男女要求自由独立的愿望,它强调情节的曲折和风格的雅致,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新喜剧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食客、兵士、艺妓和家奴等,常常把奴隶写得聪明机智。新喜剧的讽刺很生动。剧中没有天神出场,也没有合唱队。新喜剧一般分五部分,中间穿插歌舞。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是米南德。 
  米南德(公元前342〉…292?)出身贵族,写过一百多部喜剧,得过八次戏剧奖,只传下《恨世者》和一些残篇。《恨世者》和残篇《评判》等剧的主题都在于劝善规过,提倡宽大仁慈,以调和社会矛盾。米南德强调性格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们的幸运或不幸取决于自己的性格。他的人物彼此有联系,各个人物都能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剧本的结构紧凑,语言接近口语,适合人物的性格、身分和年龄。米南德的剧本,通过罗马剧作家的改编,对后世欧洲喜剧尤其是风俗喜剧发生了影响。 
  拟剧起源于巫师祭神时的歌唱表演,是一种短剧,在街头演出。拟剧描写日常生活,讽刺风俗习惯,风格很粗俚。对中古意大利和其他国家的民间喜剧有影响。 
  田园诗是忒俄克里托斯(公元前310?…245?)首创的。他传下的诗有二十九首,这些诗描写西西里美好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清新可爱。古希腊的田园诗对后世欧洲带有贵族倾向的诗歌有很大的影响。 
  这时期还产生过几部史诗,其中比较著名的是阿波罗尼俄斯(公元前295?…215?)的《阿耳戈号航海记》,这首诗描写伊阿宋乘“阿耳戈”号船到黑海西岸科尔喀斯去取金羊毛的故事。伊阿宋爱上美狄亚,在她的帮助之下取得金羊毛。诗中富于浪漫情调,对美狄亚的恋爱心理作了生动的描述。诗的风格优美,描写动人,但结构松散,人物刻画很差。 
  从传说中的荷马算起,古希腊文学经历了很长一个过程。它是欧洲文学的开端。它首先在罗马文学中得到继承和发展。在中古的西欧,它遭到摈弃和埋没,只是在拜占廷文化中保存了一部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它又重新被发现。希腊文学中以人为本的现世精神被后世资产阶级发展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文艺复兴以后,它受到不同时代的欧洲作家的重视。古希腊文学至今对我们还有认识价值和审美意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E…mail:master@chinawriter  TEL:010…64208453          
 第四节 罗马文学   
  约在公元前二千年,拉丁人部落定居意大利中部拉丁姆地区,其后伊特鲁利亚人、希腊人、高卢人陆续迁移到意大利,共同构成早期意大利的主要居民。 
  罗马历史一般分为三期。第一期是王政时期(公元前753…510),这时期中各拉丁村落结成同盟,又合并其他地区,建立了罗马城邦。当时罗马还处在从氏族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开始出现奴隶,居民分为贵族与平民两个集团。第二期是共和时期(公元前510…27),王政被推翻,建立了奴隶制贵族共和国。共和国初期(公元前510…264),古典的奴隶制已初步形成。平民为反对债务奴役,争取政治权利,和贵族进行激烈斗争。在这阶段内,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共和国中期(公元前264…133),社会进一步分化,豪门贵族和从事商业金融的富裕平民(称为“骑士”)掌握了政权,形成新贵族的寡头共和国政体。为了这两个阶级的利益,罗马开始向地中海地区扩张,经过三次布匿战争,三次马其顿战争,罗马征服了西部地中海和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地区,成为庞大的强国。共和国末期(公元前133…27),战争的结果使奴隶数量激增,出现了大田庄制。对奴隶剥削的加剧引起不断爆发的大规模奴隶起义,如西西里奴隶起义和斯巴达克领导的起义。大田庄制使小农经济破产,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失业现象。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城乡下层联合为民主派。骑士阶级为争取政治权利,利用失地农民和城市贫民反对元老贵族。在错综的国内阶级矛盾、军权实力派滋长和版图扩大的情况下,城邦共和制无法维系,让位于独裁和帝国制度。第三期是帝国时期(公元前27…公元476),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期从屋大维执政到公元一九三年,是帝国繁荣时期,也称“罗马和平”时期,生产发达,帝国疆界扩展到最大范围。皇帝以加强军事独裁和官僚机构来维持统治,同反对帝制、坚持共和的元老院贵族之间展开激烈斗争,自由民的民主运动重新兴起,皇帝往往以残酷恐怖手段镇压反对派。罗马对外省,经济上通过官僚体系进行压榨,政治上采用分而治之的政策,对人民的反抗实行镇压。但各行省经济迅速发展增强,罗马本土在帝国中逐渐失去主导作用。奴隶来源削减,越来越多地采用隶农制。帝国后期经济衰落,奴隶、隶农、贫农起义,外省人民运动不断发展,蛮族屡次入侵,腐朽的奴隶制帝国在这些力量的冲击下终于覆灭。 
  罗马文学的语言是拉丁族的语言——拉丁语。它包含了作特鲁利亚、希腊、高卢等语言因素。文学语言和日常生活所用的口语相差颇为悬殊,文学语言的特点在于简练有力,语法结构严谨。拉丁语原有轻重音,在希腊诗歌影响下,罗马诗歌也采用了以长短音为准的“音量制”。随着帝国的扩张,到了公元四世纪,拉丁语在西方各省代替了当地的土语,最后发展为法兰西、西班牙、葡萄牙等“罗曼斯”语种。东方各省仍以希腊语为主要语言。 
  罗马神话可以说并不存在。最早的意大利的神祗是同宗教迷信分不开的。古罗马人认为每个地方或场所都有它的神祗,例如家神、灶神、囤神、门神。罗马人从事农牧业,因此认为田地、山林、泉水、河流也都有神祗居住掌管,如作物和羊群之神法乌努斯、林神狄安娜。人们必须向这些神祗祭献,才能求得安宁和保护。 
  同希腊文化接触后,许多原来的罗马的神便同希腊的神融合起来,具有了希腊神的特点(即人格化)和属性。罗马人信奉的天空之神尤皮特便等同于希腊的宙斯,他的妻子尤诺等同于赫拉,海神奈普图努斯等同于波塞冬,冥神狄斯等同于普鲁托(又称哈得斯),罗马人崇奉的春天女神维纳斯等同于阿弗洛狄忒,酒神巴库斯等同于狄俄尼索斯,火神伏尔康等同于赫淮斯托斯,林神狄安娜等同于阿耳忒弥斯,神的信使麦尔库利等同于赫尔墨斯,如此等等。 
  这些希腊和罗马的神到了后代,有些以希腊名称传世,这是因为罗马人没有类似的神而原封不动地接受了希腊传统,如阿波罗、文艺女神缪斯;有的恐怕是出于偶然,如希腊冥神普鲁托流传而狄斯不传。有些以罗马名称传世的,或因是罗马所独有,如囤神佩那特斯,或因历代诗人、艺术家广泛使用,如战神玛尔斯(即希腊的阿瑞斯)、小爱神丘比德(即希腊的埃洛斯)。 
  罗马最早的文学是在劳动和举行宗教仪式时所唱的诗歌和原始的、笑剧式的对话,但留传绝少。留存下来的最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