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欧洲文学史 >

第85章

欧洲文学史-第85章

小说: 欧洲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蓿缏晏亓赡榷运胶眯牡纳喜闳宋锘贡в幸欢ǖ幕孟耄锘勾乓恍┍矍樾鳌3な哂行矶嗝窦淇谕反醋鞯奶厣宦凼乔榻诠顾肌⑿蜗笏茉臁⑹栌镅裕匀欢际艿矫窦湮难У挠跋臁!
  涅克拉索夫的诗歌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和要求改变现状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对俄国人民前途的关怀,开辟了俄国诗歌发展的新阶段。他的诗歌对俄国进步的绘画和音乐也产生过影响。 
  塔拉斯·格里戈利耶维奇·谢甫琴科(1814…1861)是乌克兰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他出身农奴,给地主当过僮仆,后来被送到彼得堡去当画师的学徒。1838年,诗人茹科夫斯基等把他从地主手中赎出来,送他进美术学院学习。1844年美术学院毕业后,他回到乌克兰,参加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写了许多诗篇,并且给农民朗诵。1847年,谢甫琴科被捕,流放到中央亚细亚边远地区的军队中服役。1857年他恢复自由后,在彼得堡结识了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这使诗人的革命民主主义观点更为成熟。由于多年的流放、监禁生活损害了健康,谢甫琴科四十七岁就病逝了。 
  谢甫琴科是乌克兰第一个杰出的民间诗人,被称为“科布查(乌克兰一种弦乐器)歌手”。他的诗篇采用朴素的民间形式,主要内容是反映乌克兰人民的苦难生活,发抒对故乡的挚爱。第一部诗集《科布查歌手》(1840)描写乌克兰农民特别是妇女的贫困、悲惨的生活境遇,表达了蕴藏在她们内心的愤怒和反抗情绪。叙述诗《海达马克》(1841)刻画了十八世纪反抗波兰贵族侵略者的哥萨克起义者,歌颂了人民的斗争精神。 
  《在囚室内》包括谢甫琴科在流放期间所写的许多洋溢着政治热情的战斗诗篇。在名诗《遗嘱》(1845)中,诗人嘱咐要把他葬在故乡乌克兰,他相信人民很快就要起来推翻农奴主的压迫,打碎身上的枷锁。他说,待到古老的第聂伯河将敌人的污血荡涤掉的时候,他就要从墓穴里出来,为人民而欢唱。他在诗中召唤人民奋起斗争: 
  ……起来吧, 
  砸碎身上的锁链, 
  用敌人的鲜血, 
  浇开自由之花。 
  谢甫琴科的作品由于和劳动人民有血肉联系,一直受到人民的珍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E…mail:master@chinawriter  TEL:010…64208453          
第七节 中欧、东南欧文学和裴多菲   
  十九世纪三十至六十年代,中欧、东南欧和巴尔干半岛许多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由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末英国宪章运动、1848…1849年西欧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思想影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首先是波兰,在1830年11月出现了由小贵族和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沙皇俄国统治的武装起义。随着波兰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化,1846年2月在克拉科夫发生了由爱德华·邓波夫斯基领导的、有广大农民群众参加的暴动,加里西亚的农民也相继起事,但都被奥地利当局所镇压。这次起义具有重大的意义。马克思曾指出:“克拉科夫革命把民族问题和民主问题以及被压迫阶级的解放看作一回事,这就给整个欧洲作出了光辉的榜样。”1848年法国2月革命以后,波兰各地纷纷发难。1863年在俄国统治的地区,以雅罗斯瓦夫·东布罗夫斯基为代表的“红色分子”所领导的农民起义,迫使沙皇当局在1864年也实行了“土地改革”。从这时起,波兰就迅速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捷克在西欧革命运动的影响下,1848年6月在布拉格,接着在各地先后开展了反对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斗争。1867年奥匈帝国成立,捷克和斯洛伐克的人民从此长期遭受奥匈帝国的统治。 
  在匈牙利,这个时期发生了科苏特·拉约什领导的反哈布斯堡王朝的革命。1848年3月,首都佩斯的工人、大学生和小资产阶级首先起事。同年9月,奥地利军队入侵,引起匈牙利人民的独立战争。这场战争虽被奥地利和沙皇俄国所挫败,却在匈牙利历史上留下了光荣的一页。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密切注意匈牙利革命运动的发展,而且给予它以很高的评价。恩格斯这样写道:“在1793年以后,在1848年的革命运动中,一个被占优势的反革命包围的民族敢于用革命的激情来对抗怯懦的反革命的狂暴,用terreue rouge[红色恐怖]来对抗terreue blanche[白色恐怖],这还是第一次。” 
  在1848年的罗马尼亚,瓦拉几亚、摩尔我瓦和特兰西瓦尼亚三个公国都出现了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斗争,最后因为国内反动封建势力的阴谋破坏和土耳其的武装干涉则失败。特兰西瓦尼亚一带的革命还遭到了哈布斯堡王朝和沙皇俄国军队的镇压。 
  在土耳其奴役下的巴尔干半岛的许多国家,民族解放运动也蓬勃开展。特别是在保加利亚,大批爱国志士如瓦西尔·列夫斯基、赫里斯托·波特夫率领人民举行武装起义,并在战斗中英勇牺牲。1876年的四月起义,虽然遭到土耳其人的扼杀,但它在保加利亚的民族解放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人民也组织过多次暴劫,但都被土耳其人残酷地镇压下去了。 
  这一时期中欧、东南欧和巴尔干半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在这些国家的文学中都有所表现。 
  在波兰,1830至1831年的起义在尤利乌什·斯沃瓦茨基(1809…1849)的创作里得到了反映。他出身于一个文学教师的家庭,他早期发表的《自由颂》、《颂歌》、《库里克》(谢肉祭节)等革命诗歌赞颂了1830年11月华沙起义,发生过很大影响。起义失败后他流亡国外,最后侨居巴黎,写了不少剧本和诗篇。1834年发表剧本《科尔迪安》,描写波兰人民如何反抗沙皇俄国的侵略,同时也揭示了贵族在斗争中的软弱性。1841年写成的长诗《别尼奥夫斯基》和剧本《方泰齐》,更进一步体现出他的革命观点和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倾向。这一时期波兰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散文作品逐渐代替了诗歌。如小说家约瑟夫·科热尼奥夫斯基(1797…1863)、约瑟夫·克拉舍夫斯基(1812…1887)、特奥多尔·叶什(1824…1916)等人,都是在这时候从事写作的。 
  在捷克和斯洛伐克,这个时期涌现许多作家,积极参加了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运动。约瑟夫·卡耶坦·狄尔(1808…1856)是民族戏剧的奠基人。他在1834年写成的剧本《菲德洛瓦奇卡》(鞋匠节)中的民间歌手马雷什所唱的《我的故乡在哪儿》,1918年被采用为捷克国歌,一直流传到现在。他还写过以十五世纪末捷克矿工起义为题材的历史剧《库特诺山的矿工》(1847),和表现捷克宗教改革家杨·胡斯战斗的一生的历史剧《杨·胡斯》(1848)。讽刺诗人卡列尔·哈弗里切克—鲍罗夫斯基(1821…1856)在他的诗歌中,尖锐地反对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民间文学研究家和诗人卡列尔·雅罗米尔·爱尔本(1811…1870)专门研究和搜集捷克、斯洛伐克和其他各斯拉夫民族的民间故事,他根据民间传说写成的诗集《花束集》(1853),在捷克诗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女作家鲍日娜·聂姆佐娃(1820…1862)是这一时期捷克重要作家之一。她出身于一个贵族庄园的马夫的家庭,从小就热爱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民间文学,并且熟悉农村生活。她1843年开始写作,这正是捷克文学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发展的时期。她的许多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如《长夜》、《卡尔拉》、《野姑娘芭拉》、《穷人》、《好人》),描写了捷克的农村生活和风土人情。她最著名的作品是中篇小说《外祖母》(1855)。作者在书中塑造出一个普通的捷克农村妇女的形象,并通过她再现了农村的古老风习,介绍了各种民间传说。这部小说为捷克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已经成为捷克家喻户晓的一本名著。 
  在斯洛伐克,民族复兴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路多维特·什图尔(1815…1856)于1845年创办《斯洛伐克民族报》,宣传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思想,为创建斯洛伐克的文学语言作出了贡献。1862年在斯洛伐克成立民族文化团体“斯洛伐克学会”,出版斯洛伐克文书籍。这个时期从事创作的有诗人安德烈·斯拉德科维奇(1820…1872)和杨·鲍托(1829…1881)等。杨科·马图什卡(1821…1877)的《雷电在塔特拉山上空轰响》(1844)一诗,被认为是对奥地利帝国统治的抗议的歌声。这首诗和狄尔的《我的故乡在哪儿》,后来成为捷克和斯洛伐克国歌的前后两个组成部分,沿用至今。 
  在匈牙利,民族解放斗争在1848年发展到最高峰,这一斗争在革命诗人裴多菲·山陀尔的诗歌中得到最好的体现。和裴多菲同时的另一位杰出诗人是奥洛尼·亚诺什(1817…1882),他根据十四世纪匈牙利人民英雄多尔第·米克洛什的传说写成的长篇叙事诗《多尔第》(1847),和裴多菲的长诗《亚诺什勇士》具有同等地位。在散文方面,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约卡伊·莫尔(1825…1904)。他出身于中产阶级的律师家庭,参加过1848年3月起义,但事败之后就离开革命队伍,专门从事写作。他是个多产作家,先后写过110卷小说,其中最重要的有《一个匈牙利富豪》(1853…1854)、《卡尔帕蒂·若尔坦》(1854)、《铁石心肠的儿女》(1869)、《黑钻石》(1870)、《金人》(1873)等描述匈牙利封建地主和资产阶级生活的长篇小说,晚年又写成中篇小说《黄蔷薇》(1893)。约卡伊是匈牙利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之一,但他的作品也带有现实主义的成分,为匈牙利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在罗马尼亚,诗人格里高利·亚历山德雷斯库(1810…1885)的作品,反映了罗马尼亚人民反抗土耳其统治的斗争。诗人和剧作家瓦西列·亚历山德里(1821…1890)是1848年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写过不少民歌体的抒情诗和叙事诗。他的《罗马尼亚的觉醒》(1848)等爱国主义诗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族解放。他的创作对罗马尼亚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保加利亚,这正是民族解放斗争和民族复兴运动最高涨的时期,同时也是革命诗歌最发达的时期。诗人多勃里·钦图洛夫(1823…1866)写出了《起来啊,起来啊,巴尔干的英雄》等爱国主义诗歌。彼特科·斯拉维伊科夫(1828…1895)的《给保加利亚人》(1879)和长诗《大队长鲍伊卡》(1873),反映了保加利亚人民对自由解放的渴望和决心。在保加利亚文学史上,革命诗人和政论家赫里斯托·波特夫(1848…1876)占有重要地位。他出身于一个进步教师的家庭,十五岁到俄国敖德萨求学,深受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思想影响,决心反对土耳其人的奴役。1867年他亡命罗马尼亚,在流亡期间同保加利亚革命领袖瓦西尔·列夫斯基等人相识。1876年保加利亚爆发四月起义,波特夫率领一支两百人的队伍,横渡多璃河,进入保加利亚境内,参加反对土耳其人的斗争,在五月的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波特夫的一生很短促,他只活到二十八岁,但他留下的诗歌和政论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