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民国多少事 >

第43章

民国多少事-第43章

小说: 民国多少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业污染,以其历史原貌代代相传。
  
  后记
  
  今年的七八月份,我在昆明度过了平生最舒适的一个夏天。这座南疆春城没有剧烈的四季更替,常给人以时光停滞之感,但我的胸中奔流着历史的长河——我在一篇篇写下系列历史散文《民国多少事》。
  就像烟波中的远景在回望中总是美的,逝去的时代总让人感怀,即便是民国这样的乱世。没有人喜欢动荡混乱,但人对平淡的常态生活却又总有一份不满足,因此乱世风云总有一股无言的魅力。从这种普遍的心理出发,我开始走进民国这个比三国更精彩的时代;所收获的,远不止“比假小说更精彩的真历史”。当一个个非常熟悉的姓名、脸谱、符号、概念化为有血有肉、可触可感的形象和场景,既有观念不时被颠覆,连受震撼之下,我才知道我们多数时候远远没有真正了解民族的往事,歪曲、偏见、误解和简单化的认识遮蔽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尤其是民国这样的复杂时代,它的光亮不该全消失在漆黑的历史夜空。
  起念把读民国史所得写成这样一本书,源于我在安庆师院读书时的同学周宇的建议。他看过我一篇关于五四运动的文章后,十分激动,几番“怂恿”我就民国往事写一个系列,直说到我心动。
  开始写作之后,我边写边把部分初稿发布在网络天涯社区的“煮酒论史”版。没有想到的是,得到了人们的热情支持、鼓励,许多网友日夜追看,频频催促,写下了大量滚烫的留言评论,并将其转帖到网络各大论坛,以至于今年9月下旬网上即出现了多处需要付费下载却远不完整成熟的盗版电子书《民国多少事》。我本不算勤勉,没有大家的激赞和鞭策,可能难以一口气写完。对网友们我深怀感激。
  网络对我的帮助还不止如此。本书的主要参考文献除附录中已列出的外,还有一些资料来源于网络。书中《曾经热血:青年汪精卫刺杀摄政王始末》一文的主干材料来自海外一位林姓学者的著作,这部著作我是从网上读到;在陆荣廷治桂、孙殿英盗墓等篇目中,采用了“百度百科”里的几段相关内容;还有一些零散资料也是从网上所得。另外,网络在检索资料、核实记忆上的方便迅捷,极大提高了写作的进度和效率。
  历史散文不是虚构性作品,议论、描写、抒情内容之外,史料必须起码是我自己认为可靠的出处。因为资料的繁杂,我无法把出处一一详尽列举。尽管历史散文不是历史论文,在引文注释上没有学术论文那样严格的要求,但我仍要向未提及的原材料作者致以歉意和谢意。多少学人的孜孜不倦,使我辈后学得以汲取丰富的营养;受益于他人劳动成果,我们不能有“资源共享”的心安理得。
  还应感谢著述等身的著名历史作家梅毅(笔名赫连勃勃大王)先生。梅先生为本书写下了热情洋溢的序言,以我当不起的评价给我以大力支持。
  我以古代文论为研究方向,写民国题材的历史散文,应属不务正业。我的导师张国庆教授是一位严谨而敦厚的长者,他督导我们学好专业之外,又为我们提供了宽松自由的读书环境;在看过我的一些文章后,张老师几次对我说:“我很喜欢看你的东西。”这对我是一种鼓励。还应提及我的父亲,他的历史知识一贯让我这个文科生汗颜,在写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几次想拨通他的电话。
  民国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笑谈之中,历史仍会显出它的沉重与悲怆。这本书写的是历史,而写这本书于我也已成了历史,我怀念那段劳碌充实、随笔下文字心潮涌动的时光。在九州出版社郑闯琦先生和他的同事们的辛勤努力下,拙著在不长时间内即出版面世,有了这个开端,对历史文化我将更怀虔敬之心,继续前行。
  谢轶群
  2007年11月初于云南大学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徐锡麟烈士生平》,徐乃常,《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第一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
  《细说民国创立》,黎东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北洋军阀史话》,丁中江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2年12月第1版;
  《民国38年内幕》,沙舟、玄永栋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2版;
  《袁氏当国》,唐德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1912:初试共和》,廖大伟著,学林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回望百年共和路——答记者笑蜀》,袁伟时,2006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
  《艰难的接轨》,袁伟时,2006年7月3日《经济观察报》;
  《北洋人士话沧桑》,王毓超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
  《民国野史》,许金城、许肇基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剃发·蓄辫·剪辫子——关于辫子的历史》,王晓天,2003年第4期《书屋》
  《我的前半生》,爱新觉罗·溥仪著,东方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草莽的悲凉——十大军阀的最后结局》,刑汉良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陆荣廷新论》,阮现辉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林纾与新文化》,杨联芬,2001年2月21日《中华读书报》;
  《女国男儿泪——林琴南传》,朱碧森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9月第1版;
  《新文化运动中的林纾》,石钟扬,桐城派研究会编《桐城派研究》2001年第三期;
  《爱因斯坦为何与北大失约》,智效民,2000年3月15日《中华读书报》;
  《北大讲义风潮中的冯省三与鲁迅》,张耀杰,2002年第3期《粤海风》;
  《与鲁迅相遇》,钱理群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8月第1版;
  《民国十五疑案》,张宏、张晨怡著,中华书局2006年4月第1版;
  《鲁迅与朱安》,叶卉,1998年第6期《名人》;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王晓明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鲁迅史实研究》,蒙树宏著,云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
  《周氏兄弟》,孙郁、黄乔生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高等院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南地区文史资料协作会议编,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
  《西南联大·昆明记忆》,余斌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中国高等教育史》,熊明安编著,重庆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
  《读史阅世六十年》,何炳棣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民国特大刑事案》,韩淑芳、张建安等编著,群众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民国经济犯罪案》,韩淑芳、张建安等编著,群众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李鸿章家族》,宋路霞著,重庆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我所知道的龙云》,文思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龙云传》,谢本书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蒋介石与西南实力派》,谢本书、牛鸿宾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
  《杜月笙野史》,王俊著,团结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近代上海黑社会》,苏智良、陈丽菲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12月第1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