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后期军事史-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帕卢斯当选为罗马执政官,瓦罗力主与迦太基决战,并向罗马民众许诺:
在看到敌人的当天便结束战争。
5月,两名执政官作为罗马统帅,率领8万步兵,6000骑兵在阿普里亚
境内奥菲杜河下游的坎尼与迦太基激战。此时,汉尼拔拥有4万步兵,1万
骑兵,他将队伍排列成中间向前突出的半月形,中间突出部分为弱兵,两翼
则安排精锐部队,再由骑兵分署两侧。而罗马方面采用的是常用的三列平行
序列:骑兵在左翼、同盟军骑兵在右翼、中央由重装步兵排成密集方阵,组
成主战线;轻装步兵配置在主战线之前。中央战线由帕卢斯指挥,塞维利阿
指挥左翼,瓦罗指挥右翼。
战斗一开始,罗马步兵猛冲向对方的步兵中军,迦太基中央兵迅速退却,
其两翼军队迅速包抄前进,逐渐形成相反的半月形。汉尼拔命500名身藏短
剑的轻装步兵逃向罗马人那边,交出手中的矛和盾,伪装投降。罗马人将这
批“降兵”安置在后卫。接着,汉尼拔又令骑兵出击罗马骑兵,最后将罗马
军队严密包围,罗马兵陷入混乱。中午时分,东南风大作,狂风卷起大量尘
土,本已乱作一团的罗马兵两眼被风沙迷住。借此机会,处于顺风方向的迦
太基士兵向对方猛投箭石。假装投降的迦太基士兵也从身上摸出短剑,刺向
罗马兵。天黑时,罗马军大部分阵亡,只有1万多人幸而逃生,塞维利阿和
帕卢斯死于战乱之中,仅瓦罗生还。而汉尼拔方面仅损失6000人。坎尼战役
是世界军事史上的著名战役,显示了汉尼拔卓越的军事才能。
罗马在坎尼战后一度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意大利中部和南部的一些部
落与城市纷纷臣服于汉尼拔,西西里岛的叙拉古也支持汉尼拔,意大利境外
的马其顿王腓力五世主动与汉尼拔结盟。罗马此时避免与汉尼拔再作决战,
以积蓄力量;另方面对背离意大利的人加以惩罚。公元前213—公元前 211
年,罗马派兵包围了叙拉古,并将此城攻陷。其后大肆屠杀城内居民,著名
科学家阿基米德正埋头研究时,被罗马士兵刺死。从此,罗马又恢复了在西
西里的统治,并逐渐由守势转入攻势。
… Page 14…
与此同时,随着战争的持久,汉尼拔的雇佣兵也渐渐暴露出弱点。士兵
的给养、金钱以及兵源日益枯竭,迦太基政府本想派部队前往意大利增援,
但因罗马出兵西班牙而不得不改变行动。汉尼拔曾打算组织反罗马同盟,但
最终未能奏效。形势开始对汉尼拔不利。
公元前210年,罗马派普布留·西庇阿占领西班牙的新迦太基城,此乃
迦太基的重要军事基地。罗马将其战俘释放,将金银象牙等宝物用船舰运往
罗马。这一举动沉重打击了汉尼拔。公元前205年,西庇阿任执政官,率3
万人远征非洲,直捣迦太基本土。公元前204年,西庇阿抵达非洲,在距迦
太基不远的沿海城市乌提卡登陆,进而围攻乌提卡,久攻不克,只好紧紧包
围它。
就在这时,迦太基政府召汉尼拔回国。公元前202年夏天,汉尼拔率领
约2万人的队伍在迦太基东部沿海的哈德鲁密敦登陆。之后,又迅速扩充兵
力,组织部队,使总兵力很快增至4万人。接着,汉尼拔率军挥师北上,向
迦太基城靠拢,对迦太基城南侧的西庇阿军队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西庇阿立即采取对策,一面派使节前往盟国求援,一面断然决定解除对
迦太基城和乌提卡城的围困,向巴格达河上游进军,深入迦太基内陆,摆脱
腹背受敌的局面,并切断迦太基的主要补给线,诱使汉尼拔改道西进,以等
候援军,寻机决战。
公元前202年秋,西庇阿率军向西撤退,沿途烧杀抢掠,大肆破坏,使
迦太基人极为恐慌,迦太基政府再三催促汉尼拔立即与西庇阿决战。正在北
进的汉尼拔不得不转而向西进发,并以强行军追赶西庇阿军,因而被诱入了
西庇阿企望的作战地区,中了西庇阿的圈套,双方在扎马附近展开了激烈的
战斗。形势对汉尼拔极为不利,在经过连续行军后来到此地,既不能获得兵
员补充,又没有可靠的支撑点作为依托,没有足够的水源,士兵十分劳苦,
在素质和训练方面远不如罗马骑兵;而西庇阿则抢先在扎马地区选择了有利
地形,并得到了前来援助的盟军6000步兵,4000骑兵,士气很高。汉尼拔
为争取主动,命令战象冲锋向前。战象刚抵近西庇阿军的前沿,罗马方面立
即号角齐鸣,喊杀声惊天动地,使战象受到突然刺激而惊慌,或停止不前,
或向后乱冲乱撞,致使汉尼拔左翼的骑兵战马受惊。西庇阿立即命令罗马骑
兵从两翼出击,先后击溃汉尼拔的左翼和右翼骑兵。
与此同时,双方的步兵也在决战,难分胜负。突然,西庇阿的骑兵在击
溃对方的骑兵之后也迅速赶来支援。汉尼拔的步兵四面受敌,最后全部战死。
汉尼拔在少数骑兵的保护下落荒而逃。此战中,罗马方面仅损失1500余人,
迦太基则有2万人阵亡,2万人被俘。
迦太基方面被迫向罗马求和,双方于公元前201年订立和约,其条件对
迦太基十分苛刻:迦太基放弃非洲以外的全部领土;交出所有的战象与战船
(只准保留10艘船舰);向罗马赔款1万塔兰特,50年内付清;不经罗马
同意,不得与任何国家交战;向罗马交出100名人质。迦太基实际沦为罗马
附属国。
(3)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车——公元前146年)
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迦太基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已无力与罗马抗争,但
在经济方面仍有潜力并逐步复苏。对此,罗马很不放心,怕迦太基经济壮大
之后会在政治军事上东山再起,重新对罗马构成威胁。于是,罗马千方百计
寻找借口对迦太基再战,以灭掉对方而罢休。
… Page 15…
迦太基的西边有一个邻国叫努米底亚,与罗马站在一边。努米底亚王马
西尼萨因有罗马撑腰,便时常向迦太基寻衅。公元前150年,马西尼萨进犯
迦太基,迦太基被迫自卫还击,罗马借口迦太基违反公元前201年和约中的
条款 (未经罗马准许不得与别国交战),向迦太基宣战。第三次布匿战争爆
发。
公元前149年,罗马军队在非洲的乌提卡登陆,勒令迦太基答应下述条
件:交出显贵家族的300名儿童作为人质;交出所有武器和军用物。迦太基
表示同意。随即,罗马又向迦太基提出一条:铲平迦太基城,其居民迁到距
海15公里的内地。遭到迦太基的一口回绝。迦太基决定抵抗到底,并且积极
准备,将所有金属铸成武器,全民动员参加战斗,甚至释放了一批奴隶,将
其编入军队,连妇女也积极行动,支援战备,将自己的头发剪断制作弓弦,
同仇敌忾,保卫祖国。
罗马将迦太基城包围,以为迦太基已交出武器,无能力抵抗,但包围了
两年仍一无所成。罗马军队遂破伐树木建造攻城武器,将两个巨大的破城锤
用于攻城,破坏了对方城墙的一部分,甚至已能看见城内了,不料迦太基人
趁夜幕降临时,冲出城墙,烧坏了罗马的破城锤。之后,迦太基人又使用火
烧战船的计谋,烧毁罗马船舰,夜袭罗马营地,使罗马破城不得。尽管如此,
迦太基仍未打破罗马的围困与封锁。公元前147年,小西庇阿当选为执政官
后被派往非洲,继续围攻迦太基。他命令士兵挖壕沟,并在沟内钉满尖桩,
再以栅栏包围壕沟;又建筑长墙,设塔观望,建成了一道围困迦太基城的包
围线,阻止对方袭击突围并运进物资。不久,迦太基城内发生饥馑,居民陷
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小西庇阿乘机向城内发起总进攻,城民逃向城中最坚固
的卫城柏萨,在此与罗马人战斗6天6夜,最后终因寡不敌众,被罗马人攻
陷。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投降者皆被卖为奴隶,迦太基的领土成为罗马的
阿非利加行省。布匿战争结束。
布匿战争历时长久、规模巨大,以迦太基的最终覆灭而告结束。罗马是
胜利者,其获胜的主要原因是:共和早期的罗马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经
过两个多世纪的平民和贵族的斗争,平民获得了一定的政治权益,统治阶级
内部的关系得以调整,平民特别是农民成为罗马军团的中坚力量,保证了兵
源。因此,罗马在布匿战争中虽屡遭失败,但在每次失败后又能迅速得到人
力和物力的补充,直至最后取胜。
而迦太基方面则有许多不如罗马之处。首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影响了迦太基的对外政策;其次,汉尼拔的军队主要由雇佣兵组成,在他国
领土上作战,孤立无援,与本国几乎断绝联系。凭汉尼拔杰出的军事才能,
这样的情况只宜速战速决,不宜持久战,战事一旦延续过长,军需供应和兵
源补给便成大问题,从而导致失败。
… Page 16…
5。马其顿战争
亚历山大帝国崩溃之后,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间,东部地中
海地区主要有下述几个国家:巴尔干地区的马其顿王国、叙利亚地区的塞琉
古王国 (也称叙利亚王国)、埃及的托勒密王国。彼此之间互相争斗,力量
削弱,罗马趁机对之发动战争。马其顿战争便是罗马与马其顿王国之间的争
战,共有3次。
(1)第一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15年——公元前205年)
早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便侵入伊里利亚,开始向巴尔干半岛扩
张,引起马其顿王腓力五世的敌意。腓力五世密切注视布匿战争的进行,企
图借罗马在战争中的失败恢复自己对伊里利亚的控制。公元前217年,罗马
在特拉西梅诺湖一役惨败,马其顿王认为时机已到,开始对伊里利亚采取军
事行动。于公元前216年夏初派舰队进入爱奥尼亚海,并且北上几乎到达阿
波罗尼亚,但刚一听说罗马人的战船快到时便匆忙撤退回马其顿。
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汉尼拔为孤立罗马,力图组织反罗马联盟。公元
前215年夏,马其顿与汉尼拔结盟,腓力五世派使节到汉尼拔的营地,缔结
了同盟条约。规定马其顿必须与迦太基结成联盟对罗马作战,而迦太基则承
认腓力五世对于伊里利亚沿岸、科尔启拉、阿波罗尼亚、埃披丹姆努斯和其
他城市的权利。
马其顿的使节在离开汉尼拔在意大利的营地时被罗马人俘虏,罗马元老
院得知了条约的内容,及时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密切监视亚得里亚海。
公元前214年夏,腓力五世组织军队出现在亚得里亚海上,准备围攻阿波罗
尼亚,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