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东欧文学简史(下)-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列夫在一首名诗里所说的,“人是在战争之后歌唱,而这种歌唱是带着战
争的记忆、许多抗争、大声的抗议进行的。在创作和学术领域里,经常提到
战前与战后创作这一非常清晰的界限。一系列文学新名词好似流星一般闪
过。创作中的和谐被战后的不和谐取代。市民文化原有的价值观念,突然变
得虚无飘渺,人们开始要求倾听新的文学呼声,于是便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作
家。米洛斯拉夫·克尔莱扎(1893~1981)、米洛斯·茨尔尼扬斯基(1893
—1977)、伊沃·安得里奇(1892~1975)、普列日浩夫·沃兰茨(1893~
1950)等人都进入了名作家的行列。以欧洲的各种文学流派为样板,多种文
学活动蓬勃地开展起来。这些活动极大地活跃了文学生活。一种长期不变的
文学观念,被新的多枝蔓的思潮所取替。当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表现主义在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时,在塞尔维亚的文学中心之一贝
尔格莱德,超现实主义也空前地兴旺起来。贝尔格莱德甚至成了欧洲第二个
超现实主义集中地。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第一代现代主义作家
(例如茨尔尼扬斯基、安东·布兰柯·希米奇、斯莱契科·科索维尔、拉斯
特科·彼得洛维奇等)的话,那么到了三十年代,则出现了第二代现代主义
作家。整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段时间里,克尔莱扎是最积极、最有成果、
最有影响的作家。他通过自己办的杂志、经常参加的辩论、丰硕的创作成果
以及广泛的社会活动,成为克罗地亚文学的中心人物,对全南斯拉夫文学和
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同克尔莱扎相反,伊沃·安得里奇的文学创作从一开
始就在远离社会活动和文学辩论的氛围里进行,但他的作品能够立刻很快地
被读者接受和欢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社会文学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文学流
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学批评也从僵化的学院式的框框中获得解放,
朝着自由的宽松的方向发展。这时期的文学批评特别强调表现人的内心世
界,阐释个人的问题,文学的主体性得到普遍的重视。同其它民族的文学相
… Page 87…
比较,马其顿文学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它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复
兴,主要代表人物是科乔·拉钦 (1908—1943)。他继承了马其顿民间文学
传统,写下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南斯拉夫各地的主要文学报刊
有:塞尔维亚的《塞尔维亚纵览》(1895)、《塞尔维亚文学报询者》(1901);
克罗地亚的《克罗地亚思想》(1897)、《声音》(1899)、《生活》(1900)、
《桂冠》(1905)、《现代人》(1906);斯洛文尼亚有《卢布尔雅那之声》
(1881)、《自由》(1907)、《青年》(1904)、《时间》(1907)及《复
兴》等。
从二十世纪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一时期里,南斯拉夫最重要的
作家有参卡尔,克尔莱扎、安得里奇和沃兰茨等。
斯洛文尼亚革命作家和剧作家伊万·参卡尔1876年生于卢布尔雅那附近
沃尔赫尼卡村一个裁缝家庭。艰苦的童年生活对他后来的文学、戏剧创作活
动产生了巨大影响。青年时代在维也纳读大学,加入了社会民主党,积极投
身于工人运动。参卡尔由写作带有西欧现代派诗歌特点的抒情诗走上文学之
路,后来逐步摆脱现代派文学的影响,转向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写出了许多
颇有影响的小说和剧本,反映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抨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在小说方面,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仆人耶尔奈和他的权利》(1907)、《助
手玛丽雅的家》等。长篇小说有《在山谷里》(1902)、《巴尔丁·卡丘尔》
(1905)等。这些小说的主题是描述下层人民群众的苦难,鞭挞贪得无厌的
资产者和腐败无能的官吏。参卡尔文笔洗炼简洁,并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和
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参卡尔被南斯拉夫文学界誉为真正的无产阶级艺术
家。
克罗地亚作家米洛斯拉夫·克尔莱扎是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最早的
成员之一,南斯拉夫现代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小说家、戏剧
家、文艺理论家。1893年生于萨格勒布。青年时代曾在维也纳和布达佩斯求
学,深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熏陶和影响。大学毕业后在奥匈帝国的军队里当
过兵,经历过巴尔干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乱年代人民所遭受的苦难给
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对他后来的创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的文学生涯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的,在这一段时间里写出了一大批质量很高的作
品,确定了他在南斯拉夫文坛上的重要地位。当时他主办的刊物有《火焰》
(1919)、 《文学共和国》(1923~1927)、 《今日》(1934)等。克尔
莱扎一生共创作六十部作品,主要小说有 《菲利普·拉丁诺维奇的归来》
(1923)、《在记忆的边缘》(1938)、《布里特沃的宴会》(1939)、《克
罗地亚战神》等。诗歌有《三部交响曲》(1917)、《诗集》(1932)等。
评论集有《今日欧洲》(1935)、《学习文集》(1936)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克尔莱扎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发展时期。1914~
1920年是第一时期,这时期的创作特点是描写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生活情景
和人物,不过,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影响也十分明显,1921~1926年是他
创作的第二个时期,在这一时期里,批判现实主义占据主导地位。1926~1939
年,是批判现实主义深化时期。
在克尔莱扎丰富的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菲利普·拉丁诺维奇的归来》、
《在记忆的边缘》、《古里特沃的宴会》是他战前的代表作。
长篇小说《菲利普·拉丁诺维奇的归来》围绕着私生子菲利普·拉丁诺
… Page 88…
维奇由奋发图强成为画家到腐化堕落的人生演变过程,刻画了淫妇波波契
卡、神经衰弱者巴洛珊斯基,好色之徒里毕赫、疯狂的冒险家卡里雅莱茨等
一系理散发着恶臭的腐朽形象,展现出一幅资产阶级腐败沦亡的全景图画。
长篇《在记忆的边缘》描述了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愤愤不平和他
对资产阶级议会所抱幻想的破灭。展现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克罗地亚的社会
生活和法西斯主义在欧洲的泛滥。《布里特沃的宴会》是对南斯拉夫王国社
会政治的真实写照。
从克尔莱扎在政治、文化、政论等领域里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的积极性和
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来看,他被称为南斯拉夫现当代文学中最光荣、最有影响
的人物之一,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当许许多多作家对当时
的南斯拉夫灰心丧气,在社会上和文学事业中处于走投无路的时候,克尔莱
扎作品的问世和那些公开而透彻地批评南斯拉夫作家失误的言论,为人们指
明了正确的方向。他采纳了现代派作品的进步成果和表现手法,并使自己的
行为符合南斯拉夫共产党的思想纲领。他明确地指出:南斯拉夫文学既应当
摆脱庸俗社会学的束缚,也要从现代稀奇古怪的理论中解放出来。他用自己
的作品和理论著述同贴着马克思主义美学标签的教条主义理论进行了卓有成
效的斗争。他还认为:文学作品的形态既不应该满足现状,也不应该自封为
最先进的。他既是浪漫主义作家,又是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运用了
表现主义、印象主义等多种文学流派的表现手法。
塞尔维亚作家伊沃·安得里奇是南斯拉夫现当代文学史上与克尔莱扎齐
名的大作家,巴尔干各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
者。1892年,安得里奇生于特拉夫尼克附近的多拉茨村。他家境贫寒,两岁
丧父,跟母亲一起住在姑母家里。在萨拉热窝读完中学,1914年夏天,因参
加进步活动被捕入狱。1915年春天,又被流放到奥乌恰莱沃。1918年获释,
创办 《文学的南方》,后以该刊和《克罗地亚的田野》为阵地,发表了一系
列的诗歌、散文诗、文学评论。1920~1941年,两次在外交部任职。此后曾
任南斯拉夫驻柏林大使。法西斯德国进犯南斯拉夫后,安得里奇与南斯拉夫
王国政府决裂,隐居贝尔格莱德,从事小说创作。祖国解放后,先后当选为
“塞尔维亚文学家协会”和“南斯拉夫联邦文学家协会”的领导人。1961年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安得里奇共有文集十七卷,自本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
战之前发表的作品主要有散文诗《黑海零简》(1919)和《心潮》(1919)、
三部短篇小说集(1921、1931、1936年各出一集)。在《黑海零简》和《心
潮》两部散文诗中,安得里奇以自己的身世和动荡的时代为背景,抒发了一
个进步青年的内心感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问题。这些感受和社会问
题震颤人的心灵,发人深思。三部短篇小说集中影响颇大的作品有《阿里雅·杰
尔杰莱兹的道路》(1920)、《塞毕河上的桥》(1925)、《穆斯塔发·玛
扎尔》 (1924)、《阿尼卡的时代》(1931)等。这些小说如就其某一篇单
独来看,似乎还未能充分显示出作者的艺术才华,但只要将它们综合一览,
就会使你惊叹:安得里奇确实是一位小说艺术大师,同时又是一位哲理现实
主义巨匠。他通过这些短篇,给我们描绘出几百年来波斯尼亚社会风貌的全
景图,塑造了一大批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上流社会中奥斯曼土
耳其的大臣;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首领;法国、奥地利、土耳其的
外交官;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乡民、服苦役者、小商人、家庭主妇;读不起
书,在贫穷和饥饿中惶惶度日的乞丐和儿童;在残暴的统治者面前英勇捐躯
… Page 89…
的斗士;在时代的激流中,竭力寻求民族统一的正确道路的革命青年;道德
高尚,勇敢地向封建势力挑战的贞节烈女等各阶层的人物,都以最鲜明的个
性,最深邃的社会意义成了南斯拉夫现当代文学中不朽的艺术典型。安得里
奇二十、三十年代的短篇小说创作,还有另外的意义:它们为四十年代创作
“波斯尼亚三部曲”(《德里纳河上的桥》、《特拉夫尼克纪事》和《小姐》)
作了充分的准备。这些短篇小说的创作,也是安得里奇后来成为“南斯拉夫
的托尔斯泰”、“巴尔干的荷马”,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艺术练笔。
远在二十、三十年代,安得里奇就在许多文艺评论中阐明了自己的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