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蕾纷繁 李朝信-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连肖老头也叫不回来,直等到女主人回到家,小花高兴地又跑又叫,紧紧抱住女主人的双腿不放,好似重见久别的亲人,那样欢乐,那样开心。
肖老头喜爱看书。每当他坐在书房,小花便忠实地守护在身旁,像一个忠诚的“卫士”。肖老头家没有暖器设备,严冬季节,书房与室外一样冷。肖老头看书时,脚上穿棉袜也是冷冰冰的,小花善解人意,亲热地躺在肖老头的一双脚上,用自己的体温去暖热冰冷的双脚。常言:“寒从脚下起”。小花温暖的身体暖热了肖老头的双脚,他的全身也有了热气。肖老头很幸运,他有个有生命的“小空调”。
一天,肖老头上班去了,退休在家的老伴忙于家务,为了照顾好老头子,她劳累过度了,突然晕倒在客厅。女主人躺在地上,这可急坏了小花,它围着女主人团团转,一会儿用嘴吻吻头,一会儿用腿刨刨胸,一会儿用爪摸摸脉,好似“医生”诊断病人。良久,它见女主人的身子还未动弹,便着急地东寻西看,寻求治救办法。
小花发现厨房的窗子开着,便有了主意,它学小孩搬凳子的动作,用头顶凳到灶台作台阶。小花费劲地爬上窗台,不顾死活地跳进花园,直奔肖老头的办公室,硬把肖老头引回家。肖老头把老伴送到医院抢救,终于把老伴从死神手里奔了回来。
小花护家有道,抓老鼠灭苍蝇很有本事。这些讨厌的家伙进不了肖家。一次,不知什么原因,一只绿头苍蝇偷进到书房,小花发现后穷追不舍。狡猾的苍蝇在空中东躲西藏,有意寻着小花玩。小花以静治动,当苍蝇刚停在沙发的护手上时,它便猛扑上去,一爪抓住,摔在地上压死。在书房观战的肖老头,高兴得不得了,他痛爱地把小花抱进怀里,用手抚摸着小花背上的卷毛,开心地笑言道:“我们的小花,你真乖。”
小花进到肖家,家里很安全。寒冬的一个晚上,细雨绵绵,夜伸手不见五指,天气也特别冷。肖老头刚刚睡下不久,一个黑影便从水管爬上二楼,正在撬动客厅的玻璃窗时,耳灵的小花发现了小偷儿,像只猛虎扑到窗口,汪!汪!汪地叫了起来,老俩口被小花的叫声惊醒,立即开亮了电灯,偷儿被小花这只“夜鹰”吓跑了。
相亲
杨鸣财大毕业后,在A市人行从事金融调研工作已六个春秋。整日,不是跑到基层行搞调查,就是泡在办公室与同事们搞研究。个人的婚姻问题抛到九霄云外,至今,仍是融化了的冰棒—光棍一条。
28岁的他,额头上过早地出现水波。父母为他的终身大事十分着急,又打电话又写信,催他回家相亲。
同事们来劲了,给他打气:“处长。你在金融理论研究有突破,找个漂亮的姑娘也要突击才行喔。”由于几次相亲都宣告失败,他对个人的事看得淡了。他摇了摇头,淡淡一笑地说:“皇帝都不急,倒急死你们这些太监。”
一天,杨鸣正在办公室“爬格子”,他的顶头上司瞿副行长递给他一封信。杨鸣抽出信纸和照片,便明白了一切。
照片上,是一位端庄、俊美的姑娘。美人照立即产生了轰动效应,小青年们抢着看,齐声赞道:“啊呀!好美的人哟。处长,这次不要错过了,你可要把她抓住。”
说实话,书生气的杨鸣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姑娘。信中介绍了她的情况,这个白玉兰的条件还满不错的,他这个“老男人”心中有她了。
瞿副行长人很谦和,对人从不摆官架子,跟下级合得来。今天,他一反常态地对杨鸣说:“小杨,你父母告状了。”他不容杨鸣作任何解释,像下死命令地说:“安排好处里的工作,明天回家去相亲。”行长都发话了,他还能说什么呢?
盛夏,天热得一丝风也没有。杨鸣乘坐的中巴车,闷得透不过气来,汽车摇晃了四个小时才到B市。
B市人行的迟行长与瞿副行长是老同学,他久闻杨鸣的才气。又知道杨鸣专程来与自己的部下白玉兰相亲,便提前作了巧妙的安排。他派人把杨鸣接到市分行,并安排他下午给机关干部讲课。
杨鸣个头1米7,长得挺帅,可书呆气太浓。肯动脑子,对金融工作有独特的见解,能讲、会写、善做,还在全国性的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有份量的文章,讲课。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他针对当前金融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讲了情况,讲了思路,讲了对策,讲得有血有肉,台下听众鸦雀无声,只听见记录本上发出“沙、沙、沙”的钢笔声。杨鸣十分满意地往台下望去,偶然发现,大会议室中间坐着一位姑娘,很像照片上的白玉兰。可这位姑娘比照片上的她更俊、更美,他不好意思再多看几眼了。因为,他非常清楚,走神了会影响讲课的质量。
黄昏,余热未退。杨鸣看看手表,离约会还有一个多小时,他步行到三江江口的沙咀去乘凉。
刚走到江堤边,猛听见江边的落水儿童的呼救声。晃眼,一个姑娘从城墙式的栏杆象朵白云似地飘进江中。江面上,姑娘被落水儿童死死抓住无力抢救,情况十分危急。在江边长大的杨鸣,有一身好水性。他跃进江里,双手解救两人上岸。被救的姑娘显得有些难为情,她送给他一个甜甜的微笑便离去了。
“又是她,”杨鸣心语。
夜静静的,银盘似的圆月,洁白媚人,又宛如少女白净的面庞,脉脉含情地向着人间微笑。杨鸣已换上干衣服,按预约时间赶到滨江公园,与姨娘介绍的那个白姑娘相会。在园中的花树下,两人见面,同时惊喜地笑了。原来,照片上的俊美姑娘,正是杨鸣在课堂上看见和江中救起的她。在皎洁的月光下,他仔细地打量着她。她显得特别美,毛茸茸的一双大眼睛,配上一对深深的酒窝,秀脸白中透红。身穿素白衣裙,白裙在微风中飘动,露出白玉般的双腿。眼前这位白姑娘,使他动心,使他陶醉了。
“小白,对我的印象如何?”他开门见山地问。
“叫我怎么说呢?你讲课的口才,腹中的文才,救人的德才,已经征服了我的心。”她羞答答地说。
“那个时候,你又不认识我,怎么会动情?”他不解地问。
“你看看,你们男人就是粗心,你姨娘给我的照片不就是你。”
“乖乖,你的一双眼睛真利害。”他赞叹道。“其实,你早就认出我了。两次见面,怎么不相认呢?”他问她。
“我是姑娘。”她羞于启齿。
杨鸣还有什么可说的。她人美,心更美,这样的姑娘,打着灯笼也难找。他大胆地向前搂住了她,他们相偎着,慢步地走了很久很久。
书缘
我从小爱看书,上小学时,正值“文革”后期,好书早被销毁和封藏,要找本书看真不易。
同学小秀的母亲在书店工作,家有很多小人书。小秀也是个书迷,放学回家书包一放,自己找个地方,手捧小人书看开了。
她看书被我碰上,我立即凑上去,坐在她身边。她看一页,我看一页。往往我看完一页,她还没看完,我眼睁睁地等她翻书,可急死人了。
“借一本书给我看看行吗?”我瞪大双眼望着她。
她斜眼瞟了我一下,摇着头说:“我妈说了,家里的书不外借。”她的话说得很死,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我动开了脑筋,主动与她近乎,甜言蜜语地胡吹一通,想得到她的好感。家里蒸的白糕,我拿了几个去贿赂她。小人书上许多字她不认识,我便一个一个地教她认。就这样,折腾了好长的时间,小秀才松了口,同意偷偷地借我书。
我跟她跑了好几条街,才到她家。她翻出一套《红楼梦》小人书递给我,笑嘻嘻地说:“只借一个晚上,明天就还。”
书到手中,我真像捡到金子,双脚踏上风火轮似的,一口气跑回家。那夜,我足足看了几个小时。
孩时,人很讲信用,我按她规定的时间还书。
小秀看见书被卷过,毛边儿也磨出来了,封皮皱皱巴巴的,急得两眼溢出泪水。
当着她的面,我说了好多好话,还许诺教她认小人书上的字,才算了吉。
听大人讲,借钱难,我当时没有什么感觉。我爱看书,当工人的父母那点工资只能养家糊口,拿不出钱来买书,我只觉得借书难。
上初中,我和小秀同校不同班,便与小胖成了好朋友。听说他家有古典名著,我就动心了。
一次,我随小胖去他家玩,到书房一看,我惊呆了,书柜里好多书,有历史、经济、科技、文学几大类,看得我眼都花了。
“你家书真多,借《水浒传》看看行吗?”我红着脸说。
小胖眨了一下眼皮,眯着小眼睛,和气的脸立即沉下来:“那么厚的字书你看得懂?”
我避开他的目光,厚着脸皮,点头说:“我看过《岳飞传》,看得很费劲,好多字不认识,看完就懂了。”
小胖听我说完,眼睛一亮,把目光扫向书柜,急忙埋下头不吱声。
“怎么啦,不想借?”我的脸上起了阴云。
小胖的脸晴转阴,一脸不高兴,他说他父亲说过,这些书来之不易,是冒了风险才保存下来的,如何如何有纪念意义。父亲爱书如命。
我磨破了嘴皮,小胖才答应偷偷借我《水浒传》。
我看书上瘾后,一发不可收拾。新书出来,有一本看一本,看了许多古今中外名著。也就是这些书,帮了我的大忙,高考,文科名列全省第一。大学毕业,我被分到省报当了文学编辑。
不知什么原因,世上的书价一涨再涨。我刚参加工作,拿不出钱来买新书,只好人托人去借。
我打听到小秀在省图书馆工作,我便找上门去。
人常说,女大十八变,这话一点不假。我跨进图书馆,一眼就看见小秀正在整理图书。
我与小秀分别四年,仓促见面真还有点不好意思。我努力睁大眼睛,大声欣喜地喊:“小秀。”
小秀扭过脸来,在她转身的一刹那,细腰一扭,像柳条似的那样柔美。
小秀扑闪着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想了半天,咯咯咯地笑道:
“啊!是你呀,木子。”
我移近她,才发现她的确长得很美,说话时不禁微微脸红,还漾出一丝娇羞的笑,很柔和,真像一朵初开的牡丹。
我的眼睛仿佛被这朵眩目的白牡丹灼伤了,赶紧把目光收回来。可她那秀脸弯眉、大眼睛好像吸力无穷的磁铁,把我钢丝一样的目光拉了过去。
此时,才发现我和她到了干柴遇烈火的年龄了。
呆了一会儿,小秀诡秘地朝我眨了两下眼睛:“老同学,多年不见,突然来图书馆有何贵干?”她说完,已是脸如桃花,眼水明澈,显出十分快活可人的样子。
好一阵,我回过神来:“还是老毛病,借书看看。”我那有点散乱的目光又聚集到了她脸上。
小秀对我那种尽管不存在任何企图的注目礼,很敏感。半响,才轻启朱唇,来了一句:“你上大学读了那么多书,还看?”她冲我笑了笑,那笑容十分灿烂。
提起书,我又来劲了。我笑眯眯地说:“书可是一座宝库,每当我合上书本之时,仿佛看到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绘洞庭湖吞远山、含长江的壮丽美景;看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