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0605b五虎平南 作者:清.不提撰人 >

第10章

0605b五虎平南 作者:清.不提撰人-第10章

小说: 0605b五虎平南 作者:清.不提撰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不可耽搁,须早去早回。将二位公子交于小人。你今反往边关去了,岂不违背了母亲之命?乃为不孝。又教小人难复主母之命,是以难怪小人拦阻。”
  弟兄二人听了,一齐住马说:“胆大的奴才,你敢说我二人违背母命,身属不孝!这样言词也说出来,我弟兄不打杀你这狗奴,誓不为人!”狄虎生来秉性刚烈,上前便将马鞭照头打下。不知他力强手重,脑后打破,流出血来。打得这老家人哀哀叫喊,说:“公子息怒,饶了小人吧!”狄虎不听他讨饶,又要打。狄龙阻住说:“贤弟不必与他生气,把他赶回家去,不要他跟随便了。”狄虎住鞭大喝:“奴才,快些回去!我弟兄不用你跟随!”狄成说:“公子,这也使不得!若是回去,倘主母娘娘一怒,只怕性命难保了。不如跟随公子才好。”狄龙开言说:“你不肯回去,只懮主母生气。若要跟随我们,以后不须你多言管事。再要违背,定然打死!”狄成说:“小人下回不敢多言了。”兄弟方才催马扬鞭而去。
  数十天水陆,一日到了汴京城,进酸枣门,过了数十条大街,有狄家旧宅子。王府里面还有家人看守,弟兄二人进内到了书房,狄成把行李搬运收好。早有家人捧水与公子洗浴毕,狄成打开衣箱,与公子更换了。又有家人摆上夜膳,弟兄二人用过,不觉天色已晚。弟兄商量,灯下修书一道,明日见包公进朝上本,不表。
  狄成在途中脑袋被狄虎打破,用绿绢扎包了。有守王府的家人,一名陈青,一名何进,一见说:“老管家因何用绢包头?莫非骑马不牢,跌下来打破的么?”狄成说:“列位兄弟,迟些慢慢说你们知之。”是夜,公子睡了,有何进打了一壶烧酒,摆上肴馔,邀了狄成到灶厅一同坐下。三人吃酒,陈青说:“老管家,你一路限随公子到来,关山跋涉,劳苦不堪,原何头上着了伤?”狄成见问,就将前事一一说知。陈青、何进二人说:“原来如此。老管家受了一番屈气,须看老主人之面。况二人年少,无分好歹,劝他休违母命,这话也不是伤犯于他,为何就将管家头打破?”狄成说:“我也如此想,又不是强词冲撞于他,下此毒手!但我有一事,烦二兄与我写个禀帖,明日打发人送回家去,禀知主母娘娘,方止得他随征势头,我亦安心回去。”何进说:“要得。”陈青说:“此见不差,待我去叫管账李先生写个禀帖,明日差人赶回山西便了。”三人吃酒一会,又谈老主人待下以恩。安慰秋成一番,不用烦言。次日五更,陈青、何进与李二取了禀帖,命人带了盘费、干粮,赶回山西。不表。
  再说杨府畲太君,一日五更黎明,穿了冠带,拿了龙头拐杖,坐上銮车,出了府门,到了朝天门外候旨。一到景阳钟一撞,龙凤鼓重鸣,文武各官纷纷进朝。有包公执笏,步履金阶奏道:“今有故臣杨业之妻畲氏,要上殿谒见天颜,现于午门下候旨。”天子闻奏,传旨宣太君进见。畲太君闻召,手执龙头拐杖,到了金阶俯伏。天子一见,命侍臣扶起,赐坐。畲太君谢恩坐下。仁宗开言说:“老太君今日亲身上殿,不知有何本奏?昨天寡人差包卿到你杨门,劳太君选法力高者领兵挂帅解围。不知老太君挑选哪一位前往?”畲太君奏道:“臣妾昨天也曾接旨,但臣妾家中并无可任的良将。有臣之媳妇们今近衰老,难以当其大事。望乞我主另挑择良村领兵,庶不有误国家大事。”仁宗王说道:“只因南蛮女将善用妖术,将狄御弟因于高山。朝中将士虽有,但已年老力衰,只剩下些世袭少年。故朕特调你杨家精于法力者提兵。如若太君推却,无人可用,就以杨文广为帅便了。”
  畲太君奏道:“臣妾孙儿年方十余,如何执掌得兵权?军机重任,非同不可,还求我主参详。”仁宗王说:“文广虽然年轻,智勇双全,心灵智慧,实乃国家之栋梁。待寡人诏回三关昔日杨延昭手下小英雄相助随军,攻战无有不克。”太君想来推却不得了,即奏道:“臣妾孙儿文广虽然年少,尚谙武略,不是粗蠢之徒。即三关众小英雄俱乃将门之后。但一众俱是年少之人,倘内有争权心,各不相让,必然自生矛盾,岂不误了军机?不如命臣媳王怀女执掌中军,带领众英雄前往,不知我主龙意如何?”仁宗天子大悦,传旨:“众卿哪个愿往三关调众小英雄回朝?”言之未了,有柩密使范仲淹步下金阶,日呼:“陛下,老臣愿往!”天子一见说:“卿乃身居宰辅,燮理阴阳,与君宣治之臣,怎好远离劳顿?待朕另选别臣吧。”范爷呼声:“陛下,臣之荣列三公,躬膺厚禄,俱托圣上洪福。事君致身,臣子之职,何辞些小跋涉之劳?不须圣虑,乞吾王准奏。”天子龙颜大悦,说:“足见贤卿忠君爱国之心!”说罢,即书圣旨与范爷。这范爷接旨谢恩。天子又呼太君说:“王怀女前为征西元帅,今朕再加封征南元帅,赐以宫袍、宫带,千两黄金,回朝另加封赏。杨文广征南副元帅,赐赠蟒袍、玉带,黄金五千两。”畲太君叩首谢恩而回。次日,杨文广与王怀女进朝谢了天子隆恩,出朝挑选军马,专候三关众将到来发兵。按下不表。
  先说狄龙、狄虎是日一路到了包府,令家丁通报。只见包爷家人传命出府:“请二位往书房相见,我家老爷在此恭候。”弟兄二人一同举步到了书房,见包爷一同下礼,呼声:“包大人,家父遭困边廷,被奸臣计害,幸蒙包大人与杨将军破彼奸谋,救了父亲。小侄奉家母之命,特来叩谢大人。”包公说:“老夫哪里敢当。此乃国家公事,非为私情,何劳二位公子相谢?”连忙挽起说:“请坐吧。”弟兄行礼坐下,二弟兄又呼:“大人,家父屡被奸臣算害,多劳搭救,感德无涯。但今父困于边廷,为子焉能放心?今我弟兄实欲恳求大人与侄上本,自愿随征救父,未知大人意下如何?”包爷听了说:“二位贤侄有此武艺,正当施展之日。一来救解父亲之危,二者与国家出力。此乃忠孝两全美事,老夫何不成人之美?明日与你荐本便了。”弟兄称谢,登时告别。包公送至外堂,因他长辈朝臣,弟兄力请他回驾。
  次日,包公将他弟兄之本呈上,天子大悦。封狄龙、狄虎为行军指挥职,二人随征有功,回朝厚加官爵。旨意一下,弟兄谢恩,又往参见过正副元帅。然后进南清宫谒见太后娘娘、潞花王千岁,兄弟请安,另有一番言语相叙。是日在此留宴,不用烦言。
  次日,狄龙弟兄见圣上准了本,封他指挥之职,是晚写下家书一封,交狄成明日赶回山西西安府去,回家报知母亲,免她悬望。这老家人狄成,因前日路途中被他弟兄打过,所以不敢多言,凭他所为。此日一接家书,即别了公子,赶回山西去了。是时,弟兄只等候三关众将到来,即与元帅动身。不知如何发兵征剿,且看下回便知端的。
        






第十三回    平西后杨府托儿 范枢密三关调将


  诗曰:
    杨家嘱咐两娇儿,爱子情深不忍离。
    善体亲心虽尽报,吴天罔极见深思。
  却说狄成领了二位公子的家书,只因心头太急,意欲早日回归,报知公主娘娘禁止二位公子,不去随征提兵,故日夜不惜辛劳地赶路,是他一心为主的忠诚处。先说狄府家人李二领了禀帖,非止一日,到了王府,将禀帖传进,公主厚赏他而去。拆开禀帖,吃了一惊,叫声:“不好!这两个小冤家一时又改变心肠,违背了嘱咐之言,求包公上本随征。狄成劝谏,反被打伤。倘若圣上准了本,这两个嫩骨头去冲锋当阵,如有差失,怎生是好?”想来想去,心如麻乱,说:“罢了。丈夫被困高山,未知生死,如今两个儿子又要同征,岂非是念夫又是忆子?正是心悬两地,令我愁烦!”
  不想过了两天,丫鬟报进狄成回来,有话禀知娘娘。公主闻言,即命传进。狄成跪下说:“小人奉了娘娘之命,随二位公子到京拜谢包公。谁知他弟兄俱改变心肠,反求恳包大人荐本,二人封为指挥之职,随营效用。今着老奴顺带家书回来。”说罢,将书呈上。丫鬟接了,公主开书观看,长叹一声,说:“果然圣上准了本,二人封为行军指挥之职,不日就要起程。这两个小冤家去了,叫我如何放得心下?罢了。不若明日亲上汴京,面见天子,领兵亲到边廷。一来带了两个孩儿,免得心悬两地;二来救了丈夫之困,岂不为美?”又呼:“狄成,你可知杨府大兵几时动身?”狄成说:“天子许准了畲太君之奏,王怀女为总兵元帅,只等候三关众小将到来,方才发兵。大约还有一月余。”公主听了喜悦,说:“今圣上差王怀女为总领元帅,我想这位夫人有鬼神莫测之机,百战百胜之勇,此去一定成功。二子托他照管,彼与妾家有通家之谊,明日到京,当面言明嘱托,便不用哀家亲领兵了。”说罢叫狄成:“你赶路劳苦,快去安歇。”狄成叩谢去了。公主娘娘又吩咐宫娥打点预备行装。是夜休表。
  到了次日,公主起来,梳洗已毕,带了八个宫娥,侍女、家将五十名,一路催速行程,向河南汴梁而去。忽一日,来到了旧宅府门,早有家人飞报入内。狄龙、狄虎闻得母亲到来,吃了一惊。狄虎说:“不好了。母亲一定为着我们上本随征,不依她吩咐之言,必然恼我,是以星夜赶来拦阻弟兄。如何是好?”狄龙说:“贤弟,不必着忙,事到其间,说‘不得了’也是枉然。且去迎接母亲便了。”说完,弟兄即出仪门外。公主方才下了大轿,弟兄一齐迎接,一见,口称:“母亲,孩儿们迎接。”公主娘娘见了二子,也不回言,往内去了。弟兄二人已知母亲不悦,只得跟随进内。
  公主娘娘坐下,弟兄请安已毕,公主看看弟兄,带怒骂声:“不逆畜!我在家中临起程之日怎生嘱咐于你?岂知你二人不听教训,到来反托包公上本随征。反自违逆母言,好生胆大!犹与母一般作对,老家人狄成好言劝你,何必将他妄打?是何道理?彼乃临行受我重托,不得不行的。”兄弟二人听罢,即下跪说:“娘啊,父亲边廷遭困,现有儿子两人正在血气方刚之际,况我弟兄已学全武艺,岂有坐视父亡不去解救之理!今日违背母亲,实出于万不得已。母亲不欲孩儿前往,乃是爱子之心,未详大节。今我弟兄二人违了母命,获罪非轻,任凭母亲如何责罚。”
  公主听了二子一番驳论,句句言词合理。及说到身获重罪,任凭责罚之言,就动起爱子之心,不觉反心酸起来,呼声:“小冤家!既前去救父,须依娘三件要事,为娘方得放心。”弟兄说:“母亲慈命,为儿焉敢不遵!请娘吩咐。”公主娘娘说:“我儿,此去边关,首记小心仔细为本,军令森严,须防有犯;与敌冲锋,如若得胜,穷寇勿追,还防回马兵器,不可私劫贼营,私自开兵;爱惜手下兵丁,勿生暴虐之心,倘遭急难之时,他必舍命为援。此乃行军保命之大略也。领兵元帅王夫人,彼与我们有通家之谊,今娘将你弟兄面托于她,无有不照管之理。你二人须要听她之言,你弟兄万不可违背了娘今日之言。”二人连声应诺。公主又唤他起来,同往杨府。
  弟兄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