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霞姑娘 作者:[苏联] 勃列伏依-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不脱呢?这儿很深哩。有的地方齐我的脖子深,有的地方连底都探不到。”男孩回答。
“我不会游水。”玛特列娜懊恼地说,一面倾听着河水在石块之间匆匆流动的声响。
科斯佳审视着她那高高的身材。
“没关系,你个子大,过得去的……水只齐你的脖子,不会更深了。不过,留神点儿,千万别让河水卷到漩涡里去了。那儿有一个大漩涡——咳!有二十来条白色的鲇鱼哩。”
“要是卷进去了呢?”玛特列娜·尼基季奇娜担心地望着消失在薄雾中的不平静的河水。“我小时候有一次落水了,是牧人们救起来的。从那时起我就怕下水。”
男孩嘲讽地哼了一声:“个子大,而胆子小,就象一只母鸡。我在这儿送过一批技校学员。他们在旧边境线附近的战壕里干过活,可是法西斯强盗的坦克把他们的退路截断了……嗨,都是些和睦相处的孩子哩。他们一块儿逃出了包围圈。他们中间有好多人压根儿不会游水——可也不害怕。”
“他们都过河了吗?”
“有五个卷进了漩涡。”
“淹死了?”
“三个拖出来了……他们中有一个——他们管他叫‘真见鬼’,他的真名是托利卡,——噢吓,一个大胆的小伙子!可会游水呐……是他把他们拖出来的。”
“还有两个呢?”
“漩进了水底……这个‘真见鬼’一个劲地在水里扎猛子,全身都冻得发紫,自个儿也喝饱了水,可是没有抓住……这个小伙子啊,真是天不怕,地不怕!这些孩子中有一个叫萨什卡,长得白白胖胖的,他把他用筐子送过去了……他,这个‘真见鬼’,是这群孩子的头头,别看他们之中有些人比他大……”
“他是不是黑头发,瘦个子?”穆霞很感兴趣地问道。
她蓦然回想起了那条林间道上一群穿着扣子发亮的黑制服的男孩,用担架抬人的情景。走在前面的,是一个穿着短裤,戴着制帽,黝黑、细瘦、健壮的小伙子。
“难道他们这些孩子,一直在朝东方走?”不知为什么,这使得穆霞顿时高兴起来,以致使她简直忘却了她们此刻正要投身于寒气吸骨、流速很快的河水。在困难的时刻,她不止一次地想到这些技校的学生,她有时觉得,她仿佛在梦中见到了他们。现在听到他们这支小队伍的好消息,她感到这是一个好的预兆。
“这么说,那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现在还是他们的头头?”
“哦——哦——哦……他老是讲‘真见鬼’。他们就为这给他取了这个绰号……你认识他?他也是你们一起的?”科斯佳活跃起来,问道,可是突然醒悟过来:“怎么着,咱们走路归走路,干吗瞎聊天!在天亮前,你们一定要远离河岸……那儿法西斯强盗到处有眼线。”
科斯佳礼貌地走进树丛,不一会儿就脱光衣服,夜间的寒气使他索索发抖。他朝外面一望,只见两个旅伴正在脱衣,便把自己的衣服藏到草丛里,跑过空地,然后,一双光脚在河岸上很响地一蹬,扑通一声钻进水里,马上溅水声大作。
“喝,好冷!”下面传来一声喊叫。
两个旅伴脱下衣服以后,依照小孩的提议,把它们放进了背囊。玛特列娜·尼基季奇娜把袋子在肩上放稳当,毫不迟疑地走下河岸,用脚到水里试了试,然后轻轻地叫了一声,立即把脚收回,好象水灼痛了她的脚趾似的。
穆霞站在河岸上,打量着旅伴。她体态高大,略显丰腴,但风韵犹存。两条粗大的辫子绕成一圈盘在头上。她犹豫不决地伫立在波光缴细的河水边。在月光的辉映之下,她那壮实健美、线条分明的躯体显得格外玉洁冰清。
“快,快,怕什么冷呀!”小向导喊了起来。
玛特列娜·尼基季奇娜把心一横下了水。穆霞又冷又怕,她生怕落在后面,于是登登地跑下河岸,咬紧牙关,沿着浅滩上一堆光滑的乱石向前走去。翻腾的河水撞击着她的双脚,冰凉刺骨。水流好似有意把姑娘从石块上尽力冲下来,推进笼罩着神秘烟雾的深深的漩涡。穆霞心想,她曾在林中道路上见过的那一群勇敢的孩子,有两个也许此刻还躺在水底,那儿游动着有须的大头鲇鱼。穆霞顿时恐惧起来。
可是,她看见了前面旅伴那修长而匀称的脖子,微斜的双肩宛如美丽的雕像的肩膀。玛特列娜·尼基季奇娜虽然不会游水,但她还是拂开扑面而来的激流,勇敢地向河心走去。河水已经齐胸深了。穆霞象一条鱼似地浮游着,看着女友勇敢地行走,不禁为自己的怯懦而羞愧。她加快步子,整个身子压到水面上,贴近旅伴,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帮她一把。对女友的担忧战胜了内心的恐惧感。
科斯佳已经触不到河底,在使劲地划水横过激流,在前面浮动。他不时回头张望,气喘吁吁,喊道:“往左,往左!朝我这儿来!”
终于,河水浅了,于是两个旅伴手拉手。踏上了柔软的沙滩。带路的男孩被激流冲下去好远才游上岸来。他象一只落水的小狗一般蜷缩身子,用单脚跳动,使耳朵里的水流出来。他全身都起了鸡皮疙瘩,牙齿不停地敲打着。然后,他背朝两个旅伴,开始向她们作最后的交待:
“你们一上岸——就直接进树林。那儿有一条小路,往右拐是到磨坊去的。你们别往那边走,听说那儿有德国鬼子的哨卡。你们往左拐,穿过树林朝卡基诺走,然后上马里诺夫卡……所有的农庄都在林边地区。你们听懂了吗?”
“你会冻僵的,呶,给你头巾,暖暖身子。让我给你擦擦。”已经穿上一条长麻布衬衫的玛特列娜·尼基季奇娜担心地说道。
“冻僵?!……可是以往我冻僵过吗?”说完这句话,男孩便离开两个旅伴,沿着沙滩跑去,溅起了一些小水花。“再见吧!”
不久,男孩那淡黄色的脑袋泛起层层半弧形发亮的水圈,已经出现在浅滩当中。由于逆着月光,脑袋显得黑茸茸的。
“哎,连这样的孩子都被战争搞得不安宁!”玛特列娜·尼基季奇娜叹了一口气。“要知道,他是独自一人回去啊……”
“我们甚至还没有向他道谢呐。”穆霞遗憾地说。
“用不着道谢,玛申卡,咱们都是在干着同一桩事业。大家都为着同一个目标。所以,不是要人感谢,不是出于私心,也不是为了奖赏。”
第16章
两个流浪者从苏联部队长期作为防御线的那条河流开始行进,穿过了整个地区。这里,敌人经过旷日持久的酷烈战斗才得以缓慢向前推进。不仅大道两侧的林子,而且那些远离敌军主力进攻线上的村子,无一不遭到破坏、焚毁。不仅是河流两岸,溪间,山谷的斜坡,也不仅是高地,林端以及任何适于守卫之处,而且连旷野、田地和牧场都被炮弹和地雷炸成一片焦土,都给坦克的履带辗压得面目全非。穆霞有时觉得,这个地区似乎曾经有一群疯狂至极的史前时代的动物疾驰而过,一切都遭到了践踏和毁灭。战火甚至连河这边的森林也没有放过。一整片一整片林子都被砍伐殆尽,百年的松树和白桦在裂开的树墩之间横七竖八地放着,活象在大搏斗中被打翻在地的巨人。
穆霞胆战心惊地看着随处可见的绿色和灰色的坦克残骸,看着兀立在烧成黑灰的草丛中的汽车骨架,看着堕毁的飞机剩下的一堆残骸。
对于这些战争的遗留物,玛特列哪·尼基季奇娜处之泰然。但是,现场上焚于烈火的草垛留下的斑斑黑迹和灰烬,已经发胀的牛、马的尸体,倒伏在路旁渠道里的枯萎的青草,被践踏在地,十分零乱的庄稼,颗粒四处散落,有的穗上已长出白色芽须——这一切却使她感到格外悲痛。
到处都看得见一座座坟堆,好似一个个大田鼠窝:有的有十字架,有的没有十字架,有的用棍子顶着钢盔,或者根本没有任何标记。
这一带地区不寻常的荒无人迹的景象,却使两个旅伴同样地感到压抑。这里的土地似乎并非被人抛弃,而是人迹灭绝。虽然两个女友每走一步都看得见人们留的痕迹和他们的劳动成果,但是她们听到了一点声音;既无牛群的呻吟和狗吠,也听不见远处有鸡鸣,往昔那一声喔喔啼叫,总是使那些思念家乡的游人心情分外舒畅。
在这样间无人迹,而一切又老是让人想起前不久的生活的地区行走,比穿越最荒凉的森林还要可怖和难受。有一次,她们走过一块已经变成褐色的亚麻田,风儿使亚麻的颜色愈来愈浓,玛特列娜·尼基季奇娜忍不住弯下腰,用两手拔出几把亚麻杆,灵活地扎成整整齐齐的一捆,爱怜地在手上掂着。
“多好的亚麻!长成这个样儿了……一定会成为最好的品种的。这真是一笔财富啊!”她异常低沉地说道,一边把一捆黄褐色的亚麻象婴儿似地拖到胸前,亚麻的表皮很硬,象丝一般簌簌作响。“啊,玛申卡,多好的收成!多好的庄稼!可是这一切都是枉然!姑娘,这儿的农庄庄员今年秋天本可以有个大丰收啊!”
傍晚时分,她俩穿过一片黑麦地。颗粒饱满的沉甸甸的麦穗把两腿擦得生疼,撒落下颗颗壮实的麦粒。空中飘荡着成熟庄稼的浓郁香气。一群肥壮的,懒洋洋的鹌鹑不时慢悠悠地从脚旁飞起,每次都使穆霞惊呼起来。
走在前面的玛特列娜·尼基季奇娜突然停住脚步。黑麦地里,一个德国兵脸埋在泥里,僵卧在地。看来,他是隐蔽在小丘岗上的庄稼地里朝大路上射击,后来被人从背后捅了一刺刀。一顶钢盔歪在撒满生了钢锈的自动步枪弹壳的草地里。清风吹拂麦浪,翻动着德国兵那好象存放过久的亚麻一样挺直而干枯的褐发,把熟过头的庄稼香气同尸体的臭味揉杂在一起。
玛特列娜·尼基季奇娜恶狠狠地冷笑一声,陡然转过身子往前走去,直到田野消失在树木之后,她才若有所思地回头对穆霞说道:“我简直不了解我自己了。这个德国佬手上戴着戒指……你看见了吧?也许,他有老婆,孩子,母亲大概在等待他回家乡。他们会为他痛哭的。可是你瞧,我可一点也不可怜他……多好的生活被这个该死的家伙给破坏了,唉,多好的生活啊!
第17章
现在穆霞感到走路比以前轻松得多,这不仅是因为在《红色农夫》林中屯宿地人们慷慨地把一切食品,甚至还有路上需要的沙糖都给了她和玛特列娜·尼基季奇娜,而且还因为,伊格纳特·鲁勃佐夫嘱咐她们在旅途中不要回避自己人,要相信他们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两个旅伴越过河流附近由于长期战斗搞得荒无人烟的地区以后,开始在乡村小路上遇到其他难民,于是,两人就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她俩同这些难民一起来到远离大路的一些村庄。如果村里没有敌人司令部的人,而村长也不是为占领军卖命而臭名远扬的话,那她俩就到干草棚,甚至到农舍里去过夜。
使两个旅伴大为高兴和振奋的是:在这一带地方,在法西斯军队的后方,苏维埃人不仅没有变得心灰意冷,相反,他们为了保留过去的生活秩序,甚至准备去冒更大的风险。
在一个村子里,两个旅伴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