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为什么斗不过小人 作者:杨在田-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做皇帝是天与人归,天经地义。方今外姓之人尚且上书请愿,呈表劝进请我当皇帝,为什么干出这等大逆不道企图加害于我的事情的人偏偏却是姓袁的?你袁乃宽怎么生出这么一个不争气的罪孽儿子呢!这简直是在丢我们姓袁的脸啊……袁瑛现在逃走了,看在你追随我多年的份上,我也就不再追究、不株连于你了,你放心继续好自为之吧。但是,这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你以后不准承认他是你的儿子,并且不准他再姓袁!”
袁乃宽听到袁世凯如是一说,顿时变惧为喜,立即辩解说:
“袁瑛这小子,根本就不是袁家的后代,他原来是个小乞丐,是我看他生得怪体面的,便发了慈悲之心,将他收为养子,他哪配跟咱姓袁的同根哪?唉!都怪为臣白白长了一又眼睛,没能看出他的反骨来,真是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这番谎言听得袁世凯气意渐消,最后说:“哦,我就说嘛,我们袁家怎么会生这等败类呢!”
灵魂透视:
天下的小人不但会贪功,更会偷功;不但会避祸,更会“因祸取福”。小人类群,明明是一群鬼精!在必要的时候,聪明至极的小人完全可以自轻自贱,自辱自嘲,把嫡亲的儿子说成是毫无血缘关系的“过客”,借以缓解自己的危机,小人的性情,真是千变万化,不可捉摸!
小人虽毒识别有术
中国有句老生常谈,叫做“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其实不然,这只不过是世人感叹小人之心深不可测罢了。
小人无论何等奸滑虚幻,但此类群毕竟不过是鬼蜮伎俩而已,只能鬼里鬼气地过日子,并不具备神仙的灵气。因此,小人们要想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能掩饰住自己丑恶的嘴脸,是万难做到的。
因此,只要君子们擦亮眼睛,警醒心灵,特别是学会通过人的举止神态、话语行为去洞悉其心灵世界的方法,那么,识别小人就不难做到了。
谣言攻心失名将
1592年,朝鲜突遭一场空前的灾难。当时日本的丰臣秀吉组成9路远征大军,总兵力20余万,战舰700多艘,横渡对马海峡,在朝鲜釜山、庆州一线登陆,然后兵分三路,挥师北进。
朝鲜的李氏王朝昏庸腐败,武备失修。因此,日军登陆后,势如破竹,仅用20天就攻陷了首府汉城,接着又连克开城、平壤。朝鲜国王吓破了胆,一逃再逃,直到鸭绿江边。而在海战当中,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日本海军连战皆败,险些全军覆没。日本人遇到了一位强有力的对手,这个人就是朝鲜水师司令,名将李舜臣。由于物资和兵源难以补充,陆上日军被迫停止进攻。这样,朝鲜陆军就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他们在民众武装的配合下由被动转入了主动。
丰臣秀吉感到,要想挽回败局,就必须消灭朝鲜水师,而要消灭朝鲜水师,则必须首先除掉李舜臣。为此,他利用两军相持的时间,进行了周密的策划。
1597年年初,朝鲜宫廷里忽然传出了许多让人震惊的消息,其中大多数是关于李舜臣的。有些人作证说,曾经亲眼目睹一位日军将领在李舜臣的防区住了7天。李舜臣明明知道却不闻不问,没有予以逮捕。这件事,当然是丰臣秀吉一手安排的,由于做得干净,不但蒙过了李舜臣的眼睛,而且还使他的某些部下“目睹”了事情经过。消息从宫廷里传出来,更增加了它的可信度。于是没过几天,就一传十、十传百,几乎是家喻户晓了。其实,丰臣秀吉早在朝鲜宫廷中安插了一名日本间谍。
另一则关于李舜臣的谣言并没什么证据,说他自恃功高,阴谋篡夺王位。但对朝鲜国王来说,这件事情更可怕,“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海军内部的一些屡战屡败之将也乘机大放暗箭,以此来宣泄早已积藏于心的妒忌。因此,朝鲜国王非常虚心地听取了“群众意见”,下令逮捕李舜臣,并判其死刑。对丰臣秀吉来说,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一些爱国将领出面死保,国王又对李舜臣作了“宽大”处理。免他一死,贬为士兵。
丰臣秀吉的反问计可以说大获全胜。李舜臣被罢职之后,丰臣秀吉立即采取行动,派出陆军14万、海军万余以及战舰数百艘,再次大举进犯朝鲜,以图改变僵局。此时,朝鲜水师的指挥官已换成了胆小如鼠、曾经临阵脱逃的元钧。同年8月,日本海军舰队突袭朝鲜水师,使其大败。9月,又突袭闲山岛,差点使朝鲜水师全军覆没,只有1:2艘船侥幸脱逃。从此海上战局被完全扭转过来,陆上进攻也得到强有力的保障,日军夺取了主动权。
灵魂透视:
对于一些专门无事生非、搅浑池水的人,大都被认为是卑鄙小人而遭唾弃。日本人对朝鲜名将的造谣惑众、无中生有的小人伎俩,能够全盘奏效,就因为政治腐败,国王昏庸。如果是明察秋毫的主子,小鬼子的离间计又怎能得逞呢?
豺狈得志,斩草除根
金代的海陵王完颜亮是辽王完颜宗干的次子。由于是庶子,经常遭受正室徒单氏的歧视,不得不委曲求全以求自保。这种青少年时期的经历,造就了他既早熟持重,遇事谨慎而又猜忌残忍、城府莫测的性格。
公元114年(金天春三年),完颜亮18岁,由于父亲的庇护,被熙宗封为奉国上将军,其后官职屡得升迁。而自小养成了善于察言观色和见风使舵的性格,也使他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因此,完颜亮的官位不断上升,最后成了金熙宗时期首屈一指的大权臣。
完颜亮虽大权在握,但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为金熙宗既昏庸猜疑,又残忍好杀,弄得完颜亮大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这种朝不保夕的宦海生涯促使完颜亮早下决心除掉熙宗。公元1149年12月9日,完颜亮通过内应,带人闯入熙宗的卧室,杀死了熙宗。完颜亮就在金熙宗的血泊中即位。
为了消灭异己力量,完颜亮严密封锁消息,诈传熙宗圣旨,以召集众大臣们到朝商议。众人丝毫不知就里,匆忙到来,完颜亮便埋伏武士,在朝堂之上捉住了曹国王宗敏、右丞相宗贤,立刻处死。
完颜亮夺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诛杀熙宗一支的宗室,以稳定自己的权力。完颜亮先与宗本的好友中书令萧玉联系,授意他诬告宗本谋反。完颜亮拿到了这一“证据”,便派人前去宣召宗本,说是皇上要开一次打马球的盛会,要各地精于马球的贵族大臣前往参加,宗本并未料到完颜亮会加害于自己,便与宗室其他成员一起前来参加盛会。完颜亮将他们立即处死。在除掉了这两个最有权势的熙宗宗室之后,又杀了东京留守宗懿、北京留守可喜、益都尹毕王宗哲等人,同时还派唐括辨杀死了秉德,甚至连最为老实无能的东京留守宗雅也不放过,他们的家属亦被全部杀死。这样,太宗子孙有七十余人被杀,宗翰子孙有三十余人被杀,两支宗室无一幸存。
灵魂透视:
君子惩治小人,往往心慈手软,中途而止;小人谋害君子,却一定要斩草除根,一治到底,这正是小人心地歹毒冷硬之处,要知道,小人害人是不讲尺度的,如果天下君子看不到这一点,以为小人可以善罢甘休,那就大错特错了!
衣冠禽兽,“为民请命”
三月的一天,某县工商局门口走来一位心急火燎的老太婆,门卫问她找何人,她气喘吁吁地说:“我找周工商”。局里只有一个姓周的,当周大姐出来以后,老太婆一见她是女的,愣了半天,接着放声大哭:“我的钱呀,我的8000块钱呀!该死的骗子,我该怎么办呀?”
老太婆一把鼻涕一把泪,弄得周大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闻讯赶来的工商局领导经过一再安抚、开导,老太婆才说她姓江,是做小生意的,并讲述了她被骗的经过。
两天前的上午,江老太婆在自家门前守烟摊,一男青年上前买了两包“阿诗玛”。她正搭讪着给男青年找钱,这时又走过来一中年男子,买烟青年立即招呼他:“周工商,你公务忙吗?”那个叫“周工商”的反问道:“志发,你最近在忙什么?”
志发神秘地说:“周工商,我最近下了趟海南,在珍珠养殖场弄到一颗特大珍珠。这颗珍珠起码值两万元。现在我生意上急需要钱,一万元钱出手,你要不要?”
“周工商”一本正经地摇了摇头:“我们政府机关人员不准做买卖,不然的话,十颗我都要了。转一转手就可赚几千块钱,谁不想干?”
这时买烟的青年转过来问江老太婆:“老人家,你要不要这颗大珍珠?”老太婆想说要,又不好意思,正在迟疑,那“周工商”发话了:“你小子这珍珠莫不是假的?”
“绝对不会是假的。”买烟青年说:“哪个敢骗你们工商局的哟,除非是活得不耐烦了。”
“你们看。”买烟青年打开了一个非常精致的金丝绒盒子,里面果然有一颗硕大圆润的珍珠,“这颗珍珠在夜里还能发光,是真正的夜明珠。”他用手遮住四周的光线,那珍珠果然发出一点点闪烁的莹光。
江老太婆看得眼都花了。
“周工商”说:“不行,别是欺骗老人家吧?我们工商局是为人民服务的,你敢不敢去鉴定一下?”
“好嘛,走就走!”买烟青年说。
“老人家,我为你做好事做到底,我帮你鉴定,如果是真的,你就要,是假的,就不要,我是工商局的,姓周,今后你有事可以找我。”“周工商”说着把工作证拿出来在老太婆面前扬了扬。
可怜江老太婆一字不识,看也是白看。老太婆想,“有工商局的同志帮我把关,这货一定出不了问题。”于是她锁上了烟柜,跟着两人去鉴定。
七弯八拐之后,他们来到一家店铺前,“周工商”说:“这是我们工商局的鉴定点,我拿进去鉴定,你们在外边等着。”
大约十分钟后,“周工商”兴高采烈地出来了:“志发,你小子没弄假,这货是真的。”他转身又对老太婆说:“老人家,货是真的,你看要不要?”
“要!要!”老太婆忙不迭地说。
“这样吧,志发,”“周工商”又发话了,“一万块钱太贵了,能不能优惠老人家一点?”
老太婆一听,更是对“周工商”感谢得要命。
“好吧,看在周工商的面子上,减2000元,要8000元,不能再少了,再少我就不卖了。”
“老人家,8000元你看怎么样?”“周工商”问老太婆。
“好吧,8000就8000,不过,我的钱在家里。”
“走吧,我们到你家里去取。”
于是三人又返回到老太婆家,老太婆拿出7000元,又到邻居家借了1000元,交给了买烟青年。青年也把夜明珠交给了老太婆。
江老太婆喜不自禁,一整天都在欣赏自己的“宝贝”。晚上,老伴、儿子都回来了,听说后都觉得此事很蹊跷。儿子第二天把“夜明珠”拿到珠宝店鉴定,结果哪里是什么夜明珠?原来是买烟青年使用的“鱼目混珠”之计,把一个玻璃珠涂了一层含磷的银白色粉末。老人家一听,赶忙到工商局,欲找“周工商”评理。结果周大姐并不是她要找的那个中年男子“周工商”,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