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死亡联盟 >

第3章

死亡联盟-第3章

小说: 死亡联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大林的谦逊、和蔼,斯大林对刘少奇的信任、尊重,使刘少奇深受感动。刘少奇的心情愉快极了。
  高岗的心情比刘少奇还要愉快。因为在他看来,能到莫斯科和伟大的斯大林进行长时间亲切友好的会谈,是他的荣幸,更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辉煌点。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凡到苏联吃过洋面包,和苏联共产党、共产国际有过联系,打过交道的人,都身价倍增,受到人们特别的尊重,更不要说见过斯大林,引起斯大林注意的人物了。高岗雄心勃勃,一心想把东北治理得像模像样,尤其想在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大区的前面。会谈在贷款、扩大贸易、派遣专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他的愿望。他十分清楚,就中国方面来说,首先受益的将是东北。他有点春风得意了。
  跟随刘少奇秘密出访,在几件大事都已商谈完毕之后,高岗于7月底先期回国了。这一方面是代表团的安排,另一方面也是高岗急于想回东北。他感到东北根本离不开他,事实上,有些东北方面的大事,也正焦急地等着他回去一锤子定音。












  8月上旬高岗回到沈阳,已经得知中央可能在10月份宣布建国了。
  高岗感到兴奋。他忙着找人谈话,了解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内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宣传他跟随刘少奇访苏取得的成果,并具体布置苏联专家到东北后的工作和生活安排。他已经得到通知,刘少奇将于8月下旬回到沈阳,届时将有220名苏联各方面的专家同车到达沈阳。
  不久,高岗接到中央来电,要他迅速赴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高岗一到北平,就被告知,毛泽东要找他谈话。
  汽车停在中南海的丰泽园门口。这时,毛泽东已从香山的双清别墅搬进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办公。菊香书屋是一座古老的四合院,北、东、西、南各五间房,毛泽东在北边五间房的靠东的两间内居住和办公。东边五间房内靠北的两间,是中央的五大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开会的地方。要进入毛泽东的办公室,需穿过西边的五间房中的中间,那是一道长长的过道。
  夜色已经很晚。高岗被叶子龙秘书引着走,心中有点不安。他知道这么晚了,毛泽东还要找他谈话,肯定有重要事情。他猜测,可能与政府的人事安排有关。访苏时,他已从刘少奇口中得悉他将进入政府,但怎么个进法,担任什么职务,今后工作怎么进行,他却是丈二和尚,完全摸不着头脑。
  毛泽东正在灯下批阅文件,见高岗进来,随即起身,热情地同高岗握手,把高岗让到沙发上。
  “辛苦了,高岗同志。”
  “主席辛苦。”
  “你们这次出访很有成绩啊。要来了贷款,请来了专家,得到了建交的承诺,拜了师,取了经,总之是很有成绩哪!”
  “这都是按照主席的指示做的。”
  “谈判嘛,总要费口舌。少奇,你,还有稼祥,功不可没啊。”
  “主席,斯大林同志对我们非常友好。他对主席的评价很高,说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幸福。”
  “不听啥子这个,面子话哟。”毛泽东摆摆手。
  “不,斯大林非常诚恳。”高岗坚持说,“我看斯大林说的是心里话。他还一再问,在你们进行斗争中,我们是否扰乱过或妨害过你们?”
  “你们怎么回答?”毛泽东问。
  “少奇同志一再说,没有,没有妨害我们。”高岗回答。
  “这就不实事求是了嘛。”毛泽东皱皱眉头,“他确实妨害过我们。斯大林的记性不坏,他没有忘记1945年8月,苏联方面曾给我们来电报,说如果中国爆发内战,将导致中华民族的毁灭。危言耸听嘛!历史的发展与他们的预见恰恰相反嘛!”
  “他已经感到内疚。”高岗替斯大林辩解,“他说,中国同志总是客气的,讲礼貌的。我们觉得我们是妨害过你们的。你们也有意见,不过不肯说出来罢了。”
  “他能这么说,已经很不容易了。不文过饰非,勇于做自我批评,我看斯大林是伟大的。”毛泽东感慨地说。
  “是啊,是啊。”高岗连连点头。
  停了一会儿,毛泽东说:“请你来,是给你通个情况。你们访苏这一个多月,建国筹备工作进展很快。现在中央已经决定,10月1日建国。”
  高岗默默点头。
  毛泽东继续说:“中央人民政府的人选,政治局已经讨论过几次,并且征求了党外人士的意见,拟设主席1人,副主席6人。”
  高岗竖起耳朵,紧张地听下去。
  “主席嘛,大家提名我毛某人。副主席嘛,有朱老总,少奇,宋庆龄先生,李济深先生,张澜先生。这是原来酝酿的名单。后来有人提出,副主席中无一北方人,这似乎太不够平衡。言之有理啊,于是就加推了一人,这就是你高岗同志……恩来嘛,他为总理。”
  高岗一听,暗自惊喜。他没有想到会把自己安排到副主席的位置上。因为他曾经估摸过,党内资历比他老,能力比他强,目前担任的职务比他高的,还有很多同志。他心里十分满意,但嘴上却说:“其他人选我都没有意见。至于我嘛,我觉得自己不够格。”












  毛泽东哈哈一笑,说:“在蒋介石看来,莫说你,就连我也不够格。但在人民看来,就够格喽。你说,是听人民的,还是听蒋介石的……当仁不让嘛。”
  高岗也笑了,又问:“少奇同志原先不是说他不参加政府的吗?”
  毛泽东解释说:“原先是这么打算的。但后来考虑,少奇同志还是参加政府的好。”
  毛泽东的话并没有解释得很清楚,但高岗也不便多问了。
  毛泽东又说:“这只是提名的人选。但究竟如何,还要经过选举,无记名投票。”
  高岗想了想,试探着问:“主席,我做副主席,怎么进行工作,主席准备分派我搞什么呢?”
  毛泽东似乎对此早有考虑,胸有成竹地说:“你和其他副主席不同,你还是在东北工作。东北对我们新生的共和国来说非常重要,那里解放得早,基础又好,先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把东北建设好,再支援关内,支援全国。这样,全国这盘棋就活了。高岗同志,你的担子不轻哪!”
  高岗点头说:“按主席的意见办。”
  9月21日,高岗以东北解放区首席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在大会上代表解放区人民发了言。他声音洪亮,富有感情,不到半小时的发言赢得了好几次热烈掌声。
  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全体委员。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当选为副主席,56人当选为委员。












  中南海怀仁堂。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这里举行。
  全会开幕这天,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做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并在热烈的掌声中做了长篇讲话。
  毛泽东在党的全会上表扬了东北,表扬东北就是表扬高岗。高岗坐在第一排,面露喜色。在他看来,毛泽东的表扬,就是肯定了他在东北采取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而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曾经有过多少分歧和争论!他透过镜片,瞥了一眼主席台上的刘少奇,前一段关于东北土地改革的情况,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
  东北解放得早,那里大部分农村在1948年就完成了土改。土改一年后,即1949年12月,东北局召开了一个东北农村工作座谈会,高岗在会上做了长篇总结。
  高岗的总结表明,他的思想很明确,他主张土改后立即起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无需有一个新民主主义阶段,也无需实行什么新民主主义政策。
  高岗的讲话,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但他透过眼镜片敏锐地察觉到,有一个人没有鼓掌,至少鼓得很勉强。他,就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部长张闻天。
  张闻天可是个非凡的人物。虽然目前在东北局内,在高岗的领导之下,但他们在中共中央内部,却是平起平坐的,同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而在历史上,张闻天的职务却远远高于高岗,曾是遵义会议选出的党的总书记。因此,高岗对张闻天,不能不尊重三分。
  高岗走下主席台,径直来到张闻天面前,笑容可掬地问:“闻天同志,你看讲得怎样,有没有不妥之处?”
  张闻天似乎还在沉思之中,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原则地说:“哦,你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材料是翔实的,观点也清楚。”
  高岗还是笑容满面,故做谦虚地说:“观点清楚不等于讲的就对。这几个问题都是新问题,怕讲出错误来。”
  张闻天说:“是新问题不假。错误不错误嘛,先不忙下结论。但是党内对这些问题确实有不同看法,并且一下子也难以完全统一起来。”
  高岗听出了张闻天的弦外之音,试探着问:“依你之见,不同看法会在哪里呢?”
  张闻天想了想,有分寸地说:
  “富农党员嘛,这个问题你讲的对。确实应当注意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要他们坚决为农村合作化的方向而奋斗。凡农民党员有向富农转化的趋势时,应事先给以警告,使其转变。如转变不了,或允许其退党,或开除其党籍。”
  张闻天是党内著名的理论家,讲起问题来有条有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高岗只好耐心地听着。他听出了张闻天同自己有不同意见,心想,张闻天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张闻天历史上犯过“左”倾错误,这是人们都知道的。
  高岗针对张闻天的观点,不软不硬地来了一句:“当然要防‘左’反‘左’。但可不要明明自己右了,却说人家‘左’啊。”
  张闻天没有再说什么。他不想和高岗发生公开争论。事后,他接连给毛泽东写了3封信,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高岗又说:“党员雇工问题,政策性很强,需要向中组部请示。”
  张闻天点头表示同意。
  就在高岗讲话20天后,东北局收到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对他们请示党员雇工问题的答复。答复信是这样写的:
  党员雇工与否、参加变工与否,应有完全的自由,党组织不得强制,其党籍亦不得因此停止或开除。
  在今天农村个体经济基础上,农村资本主义的一定限度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党员向富农发展,并不是可怕的事情,党员变成富农怎么办的提法,是过早的,因而也是错误的。
  高岗看了答复信十分不满,对人发牢骚说:“怎么搞的,少奇总是对我们横加指责。这是第二次打我们的闷棍了。”












  高岗所说的第一次“打闷棍”,是指半年多以前,刘少奇曾就对待民族资本家问题,批评过东北局的“左”的错误。那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