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2505-刘邦私密生活全记录 >

第3章

2505-刘邦私密生活全记录-第3章

小说: 2505-刘邦私密生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呀!执嘉呀,五个指头还不一般儿齐呢,孩子哪能一个样儿?我看这小子是个武夫相。我老太婆接生一辈子,知道什么样的孩儿有什么样的出息。大凡老实孩子出息都不大。你看着吧,这小子长大比他俩兄弟有出息。”李婆婆听了刘执嘉的话,唠唠叨叨地说着。这边躺着的王含始一直没有言语,她太累了。况且刚才孩子出生时的一瞬间,她感到满屋里都是红光,心里感到奇怪,想问李婆婆看到红光没有,只听李婆婆说个没完也就罢了。她看了一会孩子,不知不觉睡着了。


第一部分:最会用人的帝王一定是个逆子(2)

    这天傍晚,李婆婆来到刘家。“刘家的!刘家的!”她脚没进门,人在院里就叫开了,“刘家的,你说巧不巧?今儿村东卢家媳妇也生了个小子,我才从他们家来。那孩子也可人爱,名字都起好了,叫个什么卢绾。卢老爹乐得合不拢嘴儿。”    
    王含始正坐在床上喂孩子,忙招呼李婆婆坐下,“这太好了,卢家老爹盼孙子盼了多少年了,这下了了心愿啦!”她笑眯眯地道,“说不定这俩孩子能成好伙伴呢!”    
    刘执嘉递给李婆婆两只红鸡蛋,“看来也该给这三小子起个名字了,”他一边看着妻子一边说,“我已经想过了,就叫季儿吧。”“刘季?好!好!这名字好记,也好听!”李婆婆那没牙的嘴含着一口鸡蛋,连忙称是。    
    晚上,王含始正给孩子换尿布,她忽然叫了起来:“他爹,他爹呀,你来看,这孩子腿上长了这么多小黑痣!”    
    刘执嘉正在哄两个大儿子睡觉,听了此言连忙奔了过来,果然是许多小黑痣,在孩子的左大腿上,狭长一溜儿排着。他靠近灯火仔细一数,竟有七十二颗。    
    “早上李婆婆咋没看见呢?”王含始疑惑地问丈夫。    
    “她老眼昏花的,咋能看得清?又怕孩子冻着,收拾得快,她也没在意。”    
    “是七十二个吗?我再数数!”她把灯儿靠近些,仔细又数一遍,还是七十二个,不多不少。“他爹,这不会有什么不好吧?”看着丈夫,她眼睛里流露出不安。    
    “嗨,不会!只要身体结实,痣算什么?谁身上没有痣?多少而已。不要紧!”刘执嘉说得很果断,他知道妻子是个多心人。王含始听了,停了一会,舒了口气,慢慢地把孩子包了起来。    
    时光如流,岁月如梭,转眼间刘季长到六七岁了。他的下面又有了一个刚半岁的小弟弟,取名刘交。和兄弟们相比,刘季有许多令他父亲皱眉的地方。上面两个哥哥早已是父母的帮手了。放牛放羊,割草喂猪拾柴禾,拾麦穗拾豆子,什么都干,老实忠厚。尤其老二,天生一副干农活的把式架子。大人干什么,他都用心看,用心学。他常问母亲说:“娘,村里人都说爹是个能人儿,耕种、耘灌、收打、扬储、修犁修耙收拾木匠活,没有他不会干的。我长大了,要超过爹,我要比爹干得还好!”    
    每当这个时候,刘执嘉就会哈哈大笑:“好小子,有出息!将来准比爹过得富裕。”    
    和大哥二哥相比,刘季的个子高,长得结结实实。年龄比他的哥哥小好几岁,可乍一看和他们差不多高,身体比他们壮实。可是,他就是不喜欢帮父母干活儿。七岁的孩子,村里闲玩的不多,可刘季一天到晚在外面疯玩,领着一帮比他小的娃子,跑得满天风。分成两队打架玩,偷张家的桃子、摘黄家的李子、打王家的狗、撵李家的鹅,一天到晚净干这些事儿。中阳里村提起刘季,没有不摇头叹气的。谁家的墙头突然出现个大洞,谁家的小猫掉了半截子尾巴,谁家的烟囱堵住了,想到要找的第一个人就是刘家小三子。隔三差五的,总有人来到刘执嘉院门口叫嚷:“刘季!小刘季!我家的狗是不是你打的?”    
    “刘家小三子,我家小鸡雏儿少了两只,你拿了没有?”    
    “我家小顺子的头是你打破的吗?刘季你出来!”……    
    刘执嘉和王含始为了刘季不知对众乡亲赔了多少不是,赔了多少笑脸。有许多次刘执嘉气不过要打他,还没等拿家伙,他就早已飞出家门,跑得远远的了。”    
    “瞧你养的好儿子!净给我惹是生非,早晚非把我气死不可!”抓不住儿子,刘执嘉就会对妻子发火儿。    
    “你消消气儿,他爹。”这时候王含始总会递来一碗热水,笑眯眯地,“一个孩子一个性儿。再说,人家都道是七岁八岁狗都嫌,长大了就好了!”    
    “长大了?谁知道他长大了能不能老实点?咱一家子都是老实人,怎么会出一个这样惹事的儿子!嗨……”刘执嘉蹲在那儿生闷气儿。    
    这当儿,墙头外面又传来了一群孩子的叫声:“杀呀,打呀,敌人来了!”刘执嘉两口子互看了一眼,“瞧他,又闹开了。”


第一部分:最会用人的帝王一定是个逆子(3)

    时光如梭,一晃又是六七年过去了。刘家最小的孩子——刘交七岁了。这孩子不知为什么,对读书识字感兴趣得很。邻家有一户人家家境好,请了私塾先生教儿子读书。有一天刘交偶然经过人家门口,听到读书声竟走不动了。他倚在人家门口听着,一直到黄昏散学。回到家里,他竟然把下午听到的一段《尚书》完完全全背下来了,还能给爹娘讲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他爹,这小子看来是个读书的料子。”王含始一把把刘交搂进怀里,眼儿笑成了一条缝,“咱是不是也该让他念念书?”    
    “嘿嘿,这小子平时就文质彬彬的,像个书生。说起来念书,咱家这几年也过得不错,地多了,粮多了,也有点钱。可是……”他看看妻子,有点犹豫,“专门请个先生可请不起,只能看看跟谁合请一个。一个先生花费可不小哩!吃、用、束脩钱。再说,他三个哥哥都没念书,不也挺好吗?庄稼人,能过好庄稼人的日子就行喽。”    
    “他爹,你别这么说。你还记得爹临死前的话吗?他老人家说就不相信咱祖祖辈辈就该是平民命。你想想,想过得红火些,不读书咋行哩?”    
    一听提起老爹,刘执嘉来了劲儿,他“忽”地一下站起来:“爹是留下过话儿。你说得有理,难是难点儿,咱多吃点苦,只要交儿争气就行。这样吧,咱看有谁家愿意合伙儿和咱一同请先生。”    
    一听丈夫说了这话,王含始眉开眼笑,把刘交从怀里推开,“他爹,你歇着,我这就做饭去。今儿给你炒几个鸡蛋,你喝一盅吧!”    
    几天后的一个黄昏,住在村东头的卢公摇着一把扇子,慢慢悠悠地来到了刘家大门口。自从几年前两家同一天得了儿子,两家大人孩子关系就亲热了许多。有事没事儿,卢公就会来刘家院子拉呱儿,说说孩子,讲讲地里的收成,唠唠乡里乡亲的事情。卢家的女人也喜欢走来,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和王含始一起说笑,一起纳鞋底、缝衣服。刘执嘉两口子老实,不喜欢串门儿,可一见到卢家两口子都高兴。    
    “老刘在家吗?”刚进门卢公就大声嚷道,“听说你要请先生教儿子,有这事吗?”    
    刘执嘉正忙着修家里的锄头耙子什么的,一见卢公到来,马上放下活计迎上去,递给卢公一只小凳子。“是卢兄呀,有这事。你问这做什么?”    
    “你看,季儿和绾儿都不小了,十几岁的半大小子,成天不务正业,只是在外面晃荡。除了野跑胡闹,啥事儿都不干。我看咱不如让他俩和你家四小子一同上学,先生两家合伙请,咋样?”    
    “什么,你说那俩小子?卢兄,你家绾儿还老实点,我家的季儿那样子,你看是念书的人吗?成天价屁股底下像着了火一样,哪能坐得住?叫他念书,不是赶鸭子上架吗?”刘执嘉脸上全是苦笑。    
    “嗨,刘兄,我家绾儿就是你家三小子的影儿,有你家三小子的地方就不会少了我家绾儿。两个猴小子,谁比谁好些儿?我是这样想的,娃儿大了虽然不好管,可也得想想法儿,不能由着他们去。请个厉害的先生管管他们,让他收收跑野了的心,按按他们的性子,兴许能上道儿。再者,念点书总比不识字强。这俩小子,咱还能指望他们读书换官儿做吗?能认点字就行了。”    
    “这个……”刘执嘉搓搓手,“我家三小子也着实该请人好好理理了。就像棵野树一样,给他剪剪枝,看能不能成材了。卢兄,就按你说的,请先生,咱一起请!”    
    “哈哈哈,我就知道能说服你!”卢公哈哈大笑,十分得意。    
    “什么?叫我念书?我不干!”


第一部分:最会用人的帝王一定是个逆子(4)

    第二天早上,当王含始把读书的事儿告诉刘季时,刘季当下就一口回绝了。坐在一旁的刘执嘉一听就火了,站起来吼道:“这个不肖子,你是怎么说的?你再给老子说一遍!”    
    刘季看爹发了火,嘟着嘴不敢吭气了。王含始连忙站到爷儿俩中间,“季儿,你不念书,不识字,又不学农活,将来怎么过日子?”    
    “我……我将来去闯天下去,到外面混事儿,还能没饭吃吗?”一看娘挡住了爹,刘季有了胆子,低声嘟囔道,“读书管什么用?村里几个私塾先生穷成那样儿,我还能像他们那样儿吗?我只听人说古代尧帝、舜帝厉害,掌管天下,没听人说他们读了多少书。”    
    “好哇!你听听,你听听!他还那么多理儿呢?这小子无法无天了,你养的好儿子!”刘执嘉指着刘季,脸都气白了。    
    “季儿,娘说不出什么深理儿,可是知道贵人都读过书,不读书只能种种地。你都十好几的人了,该听话了。”王含始叹了口气,一脸的无奈。    
    “别跟他说那么多!哪能由着他来?告诉你,小子,明天开始,你和交儿、绾儿一起念书去。你敢再说个不字,老子打断你的腿!”说完,刘执嘉“啪”地一声把手里的木棒甩在墙角,让刘季吓了一跳。    
    一听说有卢绾一同念书,刘季心中不禁大喜过望,“管它呢,念书不念书再说吧,有卢绾就能一起玩儿喽。”想到这儿,他变了调儿,顺从地道:“是。爹,我明天去。”    
    从此以后,刘季、卢绾、刘交仨人开始了读书生活。教他们的是王老先生,一个十分严厉的老书生。刘交是读书的孩子,一天到晚苦读不倦,深得王先生的赏识,至于刘季和卢绾,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只不过十分之三四。上课时仨人面对着王先生,他们不敢乱动。王先生手里总是握着尺把长两寸宽的一根竹板条,三人犯了禁就得挨打。一板子下去,就是一道红痕迹。刘季和卢绾挨打的次数不计其数。有一次,两人课后贪玩,王先生要他们背的十首诗只背会一首,王先生发了火。这次没打他们手,而是打了他们的屁股,每人二十下,打得二人泪水直流。捱到下课,王先生走了,刘交回家了。二人抹抹眼泪,相对无语。忽然,刘季说:“小绾,你看看我的屁股打出血没有。”一边说,一边脱下了裤子。卢绾看了一会,说:“血倒没有,左边屁股上像打出了一个‘王’字。三横条,一竖条正像一个‘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