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2505-刘邦私密生活全记录 >

第14章

2505-刘邦私密生活全记录-第14章

小说: 2505-刘邦私密生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姐,”自从他和妤婕好上之后,他已改称武负为大姐,“这事你不说,我也要给你个交待。”    
    他坐在武负对面,似乎早已想好了,“大姐,我是这样想的:暂时让她娘儿俩跟你过,日用我贴补些,以后我有了出头之日,绝不会亏待他们娘儿俩,你知道,我是个重情义的人。”    
    “这一点,我清楚。”    
    “大姐,你想,我夫人跟了我过日子,已经算是老丈人照应我了,我哪里配得上人家?她又是个有主见脾气大的女人,我不想让她为了什么事闹得鸡犬不宁,到头来都没有好处。再说,如果我刘季没有出头之日,妤婕到了我家也没有好日子过。如果我有了出头之日,谁也挡不住我对妤婕娘儿俩好,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大姐你说呢?”    
    “是这个理儿,”武负回头朝妤婕的房里看了一眼,“我就劝劝妤婕吧,叫她想开点,依我说,她领着个孩子过日子就不错,何必想着去给你做小?做小的日子有好过的吗?唉——”“大姐,假如妤婕是个大姑娘又好说点儿。”    
    


第一部分:最会用人的帝王只要一把火就可点燃(2)

    “我明白,她是个寡妇,这一点你对老爹老娘也不好交待。就这样吧,你也不要太为难了,大人孩子就跟我过日子,也不让你补贴什么,你家日子也不太宽裕。我有个小酒店,吃饭还是没问题的,妤婕又是个勤快人,不会白吃饭的。”刘季听了,谢了又谢,才告辞出来。    
    他暗暗发誓,等自己将来有了好日子,一定得多弥补他们。光阴似箭,转眼间又是两年过去了。吕娥姁又生了个儿子,取名刘盈,这才算称心如意。刘季常常在看着眼前的一双儿女时,就会想起曹妤婕母子。他的那个肥儿,叫曹肥,随他母亲姓,已经到处跑着玩了。有时候,他借到酒馆喝酒之机,给孩子带去点小玩意儿。看着孩子快乐的样子,他心里酸酸的。更多的时候,他觉得有一种烦闷压着他。吕公说他有大贵之相,村里人也传说他头顶上有时现出龙风之状,可是那好运在哪儿?他心里一点儿没底。    
    人呀,有时候就是奇怪。如果没有一点想头,也就老老实实生活了。如果一个理想总是盼不来,也够叫人难受的。    
    刘老太爷和刘老太太年事已高,地里的活儿干不动了,吕娥姁成了种地的能手。每天,她早出晚归,不顾风吹日晒在田间劳作。一天天,一年年,她黑了,瘦了,憔悴了。有时候累极了,她就会怀疑父亲是不是为自己选错了婆家。正月里,是女人回娘家的日子。她带着一双儿女也会到娘家住几天,对比一下城中的人,她会更觉得自己苦。可是,她始终没有放弃她心目中的那个信念——刘季会给她带来大富大贵的。    
    刘季现在也变了许多,有时要到田中帮助妻子干点农活,以减轻妻子的负担。秋天来临了。    
    初秋的日子里总有一段时间是连阴天。在泗水亭,刘季在阴雨天里没有什么事可做。他手下有了两个差役,平时帮他做杂事。现在,外面秋雨潇潇,三个人相对无言,实在无聊。两个役卒中的一个叫张宝的,每天就在那儿编一种帽子打发时光,帽子一个个编好了,张宝就把它分送给乡民。刘季这一天又看到他在那儿编帽子,就问他:“张宝,你为何总是编帽子?不嫌烦吗?”    
    张宝抬头看看他,笑了:“大人,你有所不知,我这是在磨炼性情哩!从小儿,我的脾气特别急躁,干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学学这儿,干干那个,总不能成事。就是在哪儿呆一会儿都呆不住。我爹就想个主意,让我学编帽子。慢慢地,我的毛躁脾气还真改掉了。”    
    “编帽子就能磨炼性情儿?真没听说过!”刘季哈哈笑了。    
    “大人,你可别小瞧这个,这才是一门细手艺哩!你瞧,这竹皮子要削得细细的,磨得滑滑的。编上去要平整有样儿,不容易呢!”    
    “拿来让我瞧瞧!”    
    张宝把正编的帽子呈在刘季面前。刘季拿在手中上下细看,也大为赞叹。原来这种帽子全用柔软的竹皮做成。每一条竹皮都修削得如一根丝带那么柔软光滑,编成的帽子柔软而又富于弹性。再看张宝,他的双手灵巧地动着,许多根竹皮子在他的手指间跳动,逐渐变成一顶竹黄色的帽子。    
    刘季忽然心生一念:我生性也是浮躁之人,如若将来要成大气候,必须能动能静,能坐得下来,沉得住气。像我这样一到阴雨天来临就犹如笼中困兽一般,是万万不行的。我何不也用编帽子来磨磨我的脾气呢?    
    随即,他令张宝手把手教他编帽子。    
    经过一个秋季的练习,刘季学会编一种样子特殊的帽子了。这种用竹皮编的帽子,高七寸,广三寸,平整光滑如板,刘季自己非常满意,常在朋友面前称这是“刘氏冠”。    
    却说秦始皇自从从方士那儿得知“东南方有天子气”的信儿之后,百忙之中免不掉要耿耿于怀,他暗下决心,要防患于未然,除去一切可能危及他的王朝的隐患。    
    于是秦始皇大势屠杀儒生,但没能消除隐患,他就驾崩了。赵高、李斯密谋,篡改诏书立胡亥为帝,逼公子扶苏自杀。胡亥的十二位兄弟和十个姐妹也先后被害死。    
    在鲜血浸透的日子里,胡亥迎来了他继位的第二个年头。此时,朝中重要的老臣已没有几位了,而皇室被害者已达四十几个。到处是人心惶惶。    
    然而,胡亥却得意地认为自己帝位已经巩固,可以高枕无忧了。他开始放纵游乐,下令扩建宫殿,大兴土木。    
    秦始皇在日,全国民众已经被无休无止的各种徭役搞得疲惫不堪。如今又得到续修宫殿的诏令,更是怨声载道。由于胡亥贪于享乐,衣食游宴追求无度,又增添了五万宫廷卫士,豢养了大批野兽狗马,使得老百姓身上分摊的税捐多得不可胜数。许多人衣食不保,只得卖儿卖女,离乡背井,全国成了一片干燥的草原,只要一把火就可点燃起来。  


第一部分:最会用人的帝王秦二世祸国殃民(1)

    就在秦二世祸国殃民,弄得全天下民怨鼎沸之时,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流芳千古的下层人物出现了。    
    在秦末的阳城县,住着一户姓陈的人家,他们世世代代以替人耕种为生,十分贫穷。    
    然而,陈家人为人正直,很有几分头脑,到了这一代,当家人乃是一个名胜、字涉的好汉。这陈胜自幼虽然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却千方百计读了一点书,知道不少天文地理历史方面的知识。成人以来,他一直寄人篱下,做着卑下的帮佣,但在他身上,却洋溢着一种浩然正气。    
    这年秋天,天气格外明朗。一天,陈涉干完主人家的活,在黄昏之前来到田野里。    
    秋日的阳光特别明丽,无边无际的田野里一片金色。蓝天上偶尔有一两片白云飘过,让人感到十分舒心。一阵雁叫,陈涉忍不住抬头望去。“秋天,收获的秋天,雁儿南迁的秋天啊!”    
    陈涉一面赞叹着,一面又回望那一望无际的田野。田野里,一片片金黄的是成熟的谷子和水稻,火红的是成熟的高粱,一派令人欢欣的丰收景象。    
    然而,这浸满汗水的庄稼,又有多少是属于流汗的劳动者的呢?为什么大片的土地只属于富人?为什么高楼大厦住的都是富人……    
    陈涉想了许多许多,一直到夜幕完全降临,他才悄然回去。以后的多少天里,他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有一个中午,太阳特别厉害,大家感到热得难受也累得够呛,一群干活的人就来到地头休息。    
    “秋老虎还真厉害!瞧今儿个热的。”    
    “看人家主人多自在,吃着甜枣吃着梨子,咱们却累成这样!”    
    大伙儿围坐在一起,一边喝水一边拉呱儿,只有陈涉一个人坐在一旁默默无语。    
    “陈涉,你为什么不说话?有什么心事吗?”一个衣衫破烂的年长者问道。    
    “老叔,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富贵了,一定忘不了你们这些穷乡亲,我们在一起流了多少汗水啊!”    
    老者还没答话,旁边的人就大笑起来:“陈涉呀,你真是异想天开!难道我们这群帮佣的人还会怎么样吗?”    
    陈涉长叹一声,然后道:“难道王侯将相们就是天生的贵种吗?”众人听了,依然笑声不断,他摇摇头,轻声说:“唉——,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啊!”    
    第二年,正是秦二世元年。七月里,阳城县令接到了皇帝的诏令——征调闾左贫民前往渔阳戍边。    
    一时间,全县陷入了一片混乱。被征召的人匆匆做着准备,一边悲伤地与家人话别。只见到处鸡飞狗叫,到处哭声灌耳。陈涉也在被征者之列,由于他身强力壮而又识文断字,和另一位同样出众的人物——吴广一同被任命为屯长。在两名将尉的监督下,他们带领九百多人向渔阳进发。    
    从阳城到渔阳,路途遥遥,大约要走两个月时间。他们这一行人个个身强力壮,倒也不在话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刚刚走到第七天时,忽然下起大雨来。天气阴沉,道路泥泞,众人叫苦不迭。    
    来到大泽乡时,雨下得更大了,雨水积聚过多,到处成了一片汪洋。他们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沟,实在没法再走了。稍一计议,众人停下来休息,等待雨住再走。


第一部分:最会用人的帝王秦二世祸国殃民(2)

    老天似乎有意和他们作对,根本没有放晴的意思。望着雨丝织成的水幕世界,看着阴沉的天,陈涉和吴广万分焦急,戍卒们也议论纷纷,焦躁不安起来。    
    “这可如何是好,雨如此之大,不是快要淹没庄稼了吗?”    
    “淹没庄稼是别人的事,照这样下去,我们要误了日程了。”    
    “误了日程怎么办?按照法律是要定死罪的呀!”    
    “老天爷是在要我们的命吧?”    
    “唉呀,老天爷,快停停雨吧,我们快没命了。”    
    陈胜算算日期,心中大惊,他悄悄把吴广拉到了一边:“我们在这儿已停了十几天了,就算马上停雨,路上再也不会出现什么差错,也是难以按预期到达渔阳了,怎么办?”“按照朝廷法律,误期要杀头的。”吴广也是忧心忡忡。    
    “难道我们这九百多人能白白去送死吗?”    
    “我想过了,与其白白去死,不如大家分散逃走。”吴广怒不可遏地道。    
    “这不是上策。你想,我们虽然都年轻力壮,但毕竟身处异乡,一无所有,能往哪里去?再说,逃走了一旦被抓住,还是要被砍头的。”    
    “走也是死,不走也是死,那可怎么办?”    
    “我们可以另谋他图,奋起造反,或许还有活下去的希望,甚至还有可能谋得大富大贵。”陈胜显然是思虑很久了。    
    吴广沉吟半晌,一拍大腿:“反了就反了,大不了就是一死!不过——”    
    “你还有什么主意吗?”    
    “反了也得有个名目哇,得抓住人心才行。”    
    “你说得对,虽然如今百姓被秦王害得太苦了,但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