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的历史-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钞票的价值在于,它是一切商品等价交换的媒介,是一种代表社会财富的特殊商品。在所有的伪造商品中。假钱是为害最烈的一种。民国时期,假钞票屡见不鲜。当时,各银行发行的钞票,已多次发现伪钞。一般老百姓得到这些伪钞,不但平空损失一笔钱财,有时还要受到无辜的牵累。制造伪钞的骗子只知自己大发横财,不顾残害人群,扰乱金融,真是罪不容诛。历次破获的伪钞机关,有八九由日本浪人充当重要角色,可见日本人用心之歹毒! 那时,在北平发现的伪钞,不是用机器仿造,而是运用化学方法影印的。具体做法是,先将真钞一张,在票面上涂着药水,然后用大小厚薄和真钞一样的素纸铺在上面,用力压之,使真钞之花纹颜色完全显出;丝毫无二。后来混用过多,发现了相同号码的伪票多张,才揭破黑幕,破案惩办,但民众方面的受害已不在少数。 假钞票之外,还有假银币。假银币约分四种:①夹铜;②纯铜;③药水;④挫边。据说夹铜和纯铜的作伪,需要大规模的较为复杂的秘密制造。至于药水和挫边,则是小钱庄歇伙和银匠店歇工所作伪。药水银币是用一种“吃”银药水,将银币投入药水中,数分钟后取出,银币即少去一层,这银屑沉入水底,集少成多,就可如愿以偿,达到非法敛财之目的。可是,这样一来,真正的银币就减少了分量。挫边作伪,只须用一把挫刀,在那银币边上磨挫银屑。不过好好的一块银币经过磨挫后,因分量已轻,兑换时又要损失贴水。可是,骗子们只知一己之私欲,其他一概不顾。夹铜和纯铜称为假银币,药水与挫边只可称为劣币,仍可换钱,兑换店里的老板可多得些额外的利益。
第三章 近代骗术种类繁多的行骗术…正骗
10.正骗 所谓正骗,就是骗子以正人君子的面目出现,打着真善美的旗号,蒙骗众人,借机敛财。这种假正经的骗术,在近代中国屡见不鲜。上海滩流氓大亨杜月笙堪称正骗高手,被称为“第一个大发国难财和接收财的人”。早在1924年秋季,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杜月笙以救济为名,与一批所谓“善士”一起,从事难民安置工作。他下令手下爪牙,拿着捐簿向商民强行募捐。这种明目张胆的敛钱手段,不仅使杜某人从中捞到很多油水,而且还捞到了社会名望,难民对他感激不尽。 以后,只要发生天灾兵祸,杜月笙总是热情襄助“善举”,在上海大肆募捐,可以名利双收。有一次,他为了举办赈灾义演,居然登台表演,客串黄天霸,票价高达10元。当时,名旦梅兰芳的门票才卖5元。 七七事变后,杜月笙与孔祥熙勾结,着手组织上海救护委员会,大肆征募钱物以及药品。八一三上海开战后,杜月笙又组织抗战后援会,以救国抗敌的正当名义,向工商界巨头摊派巨额物资和现金,价值千万元,全部由他支配。上海沦丧后,这笔巨款成了一笔糊涂账,也没有一个机构跟他清算过,大部分的钱财都落入杜某人的腰包。 杜月笙大概可以归类于“善棍”。俗称无赖之徒为棍徒、地棍、土棍、痞棍,民俗以棒为棍,言其凶恶,如以棍棒击人。据近人考证,晚清光绪、宣统年间,有假托善名而为恶者,人目之曰“善棍”。善棍之人动辄假借慈善事业之名,赁屋于市,美其名曰某某善堂,自编自造其缘起,宗旨,四处募捐,同时打出声望极高的绅商旗号,把这些人说成是发起人,或尊称为董事,以求取信于人,期望人们踊跃赞助。实际上,那些著名人物未必知悉底细,对善堂事务也未必一一过问,惟有经手者数人,私下分钱得利。其号称经办之事,诸如放赈、办学、育婴、养老、衣米、医药、棺冢、以及惜字、凉茶之施舍,一一胪列,巨细靡遗。外人闻知,都树起大拇指极口称赞。 实际上,真正落到实处看不过一二件而已,而所得募捐之款,多半流入自己口袋,甚至有人借此致富。这些人之所以得到“善棍”之名,正是由于他们以欺诈骗取钱财,而且以“善”的名义大肆行骗。这实质上是一种伪善。 及至近代,善棍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愈演愈烈,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气势。从道理上讲,举办慈善事业的人都应该洁身自好,一清如水,才可称得起“善人”之名,这样问心可以无愧,俯仰也可以无羞。本来办慈善事业是一种蚀本生意,怎么可以发财呢?但是,近代上海慈善界有不少善人确系善棍,他们依靠慈善两个字来发一注大财、挣一份家产。这伙善棍真是杀人不怕血腥气,专门在灾民和贫民身上狼吞虎咽。至于社会舆论的指责,他们全然不顾,厚颜无耻。 据称,慈善界之人物,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人,确实是慈悲为怀、一介不取的善士,有时还要自己掏腰包周济贫穷,精神可嘉,令人景仰。第二种人,拿着某堂、某会的一块金字招牌,大肆鼓噪,或登报征求,或派人劝募,其胞与为怀、视民如子之胸怀令人感动。但是,等到大量捐款到手,则马上露出狰狞面目。他们只将小部分捐款用于慈善事业,敷衍了事,大量的钱财落入私人腰包。 第三种人,完全是骗子。每当水灾、旱灾、蝗灾、兵灾、震灾、火灾等一切灾患发生,这伙人便临时租赁一二间房子,挂起某协会、某善堂的招牌,一边敦请社会名流做善事,一边印刷数十万份的宣传品四处散发,同时请人有表演声泪俱下,悲天悯人的募捐缘起。紧接着,他们派人到处伸手要钱,专门有一批擅长词令、面厚如铁的劝募员穿梭于街头巷尾。除在上海本埠,他们还另派人到外埠进行募捐宣传,在报纸上大登广告。在“劝募”二字上,可谓机关算尽、无孔不入了。在他们发出去的捐簿和收据上面,都赫然印着鲜红的“经手自肥,雷殛火焚”八个大字,真是弥天大谎、聒不知耻。一待灾患过去,这群骗子也个个腰缠万贯、脑满肠肥,一生一世享用不尽。当初租借的房屋也退了,金字招牌也撤了,经理,协理、司理以及大小职员也溜了,丑剧匆匆落幕。以后再遇到什么灾变,故伎重演,骗子齐上阵,也是常有的事。 上述第一种人,是名副其实,堂堂正正的善人、好人。至于第二种人,全然是两面三刀的伪善之人,是地地道道的伪君子。第三种人,无疑是以正骗为职志的善棍,是慈善事业的败类,称这种人为民族败类,一点不为过。他们是社会上的蟊贼,令人忿恨不置。 即使在民族危亡之秋,这种人也不甘寂寞,上演丑剧。抗战军兴,全民族同仇敌忾,却发生了东北义勇军捐款撤查风潮,曾经闹得满城风雨。究竟有无舞弊,局外人不得而知。如果骗子打着义勇军爱国将士的旗号,招摇撞骗,大肆敛财,“蹈着善棍的覆辙,再发现一班‘义棍’,岂不要被外国人笑脱牙齿吗?” 不仅如此,这帮骗子心狠手毒,因此,直呼其民族罪人也无不可。
第三章 近代骗术种类繁多的行骗术…诈骗
11.诈骗 所谓诈骗,就是玩弄各种欺诈手段行骗,借机骗取他人钱财。诈骗与上述种种骗术并无本质区别,也无明确界线,由于不能归入上述10种骗类,故另划归诈骗类。 敲诈与诈骗是同义语,近代帮会常以敲诈手法敛财。杜月笙身为三鑫公司总经理,除了骗取巨额保险金外,还用其他办法敲诈那些鸦片商人。每逢一年中的重要节日(如端午节),他照例要把潮州帮的十位大烟商请去,伸手要钱。这笔钱,开价既高,又要烟商们出得起,而且不至于伤了元气,因此事先是专门经过研究确定的。那些烟商为了确保非法赢利,谁也不敢说半个“不”字。 与杜月笙耍弄流氓手段一样,天津同义脚行头子刘德山也大肆玩弄讹诈手段。刘德山既是清帮,又是洪帮,是天津脚行“教父”巴延庆的忠实走狗,有徒弟300多人。刘某人绰号“黑手刘三”,又称“北霸天”。估衣街、东北角一带的众多商店,都受过刘德山的讹诈。 有一次,刘德山自己用刀故意刺伤腿部,然后赖账于正兴德茶庄,讹诈300元方才甘休。 甘肃武威有一驴马市场,洪帮分子张福(人称张结子)依仗帮会势力,大肆进行讹诈。此人身穿绸缎马褂,戴着墨镜,右边抽着马鞭,一开口就骂人。张福经常用很低的价钱买进疮骡瘦马,暂不付给卖主钱。不久,等骡马喂肥后,再换一副好鞍,以高价卖出。即使原来的主人相见,也认不出来。在讨价还价时,张福自编一套黑话,进行瞒混讹诈,压级杀价,从中牟利。如把1~10的数字说成:也黑(l),独(2),斜(3),茶(4),盘(5),老(6),兴(7),工(8),湾(9),与一同(10)。让人摸不着头脑,上当吃亏。 在帮会势力的庇护下,粪车也可以成为敛财的手段。旧上海公共卫生设施简陋,多数人家使用马桶。每天清晨,有人拉粪车到各街道里弄叫喊“倒马桶”。每只马桶每月收倒桶费2角。这些粪车为粪霸(或曰粪把头)所垄断,他们在粪码头将每车粪加一车水,然后卖给农夫作肥料,每车收一元。法租界历年的粪包头是阿贵姐,此人是上海滩大流氓黄金荣的姘妇,共有粪车400辆。靠把一车粪加水变成两车粪的诈骗手段,阿贵姐获利颇厚。她每月付给粪车夫8元,另给法捕房小费6000元,每月可净赚1万元左右。 近代上海、苏州一带,有“拆梢”一说,意指骗子无赖以非法之举动、恐吓之手段,借端敲诈勒索财物。“拆梢”之语,等同于普通话之敲竹杠,南京语之敲钉锤儿,镇江话之钉钉子,杭州话之刨黄瓜儿。据悉,上海地棍之拆梢,于“老门槛”(精熟世故者)无效,但对于所谓瘟孙、洋盘、曲辫子、寿头码子、猪猡、猪头三、蜡烛、饭桶、阿土生、阿木林、憨大等愚蠢势利、见识短浅之人,则屡试屡中。上海地棍之拆梢,必有线索可寻,罅隙可乘,非贸然为之也。 “硬诈”就是拆梢之一种,兔起鹘落,淬不反防,受害者自己亦莫明其故。“硬诈”之人之所以横行无忌,是因为巡警、包探与他们互通一气,即使遇见,也佯装不见,相喻于无言。事后分钱若干以馈之,名曰“劈霸”。劈霸,就是分赃的意思。于是,骗子有恃无恐,大肆耍弄硬诈之骗术。 何为“硬诈”?今有甲乙丙三人,乙丙均为流氓,甲方在乙面前谈及丙。乙方如果与丙方有矛盾,则对甲方说出种种辱骂丙方的言语。甲方含糊以答之,敷衍以应之,却不知道由是埋下了祸机。 不多时,丙方纠集流氓多人,来到甲方住处,斥责其不该辱骂自己。甲方如果矢口否认,乙方马上出来证明实有其事。同时,众人纷纷表扬丙而批评甲,眼看着就要打杀起来。甲方无言以对,十分窘迫,不得不求人调停,拿出重金酬答以完事。 商业诈骗历来是诈骗案的大宗,花样繁多,危害极大,值得提防。例如,商店以“本号休业在即,照本贱卖”,或“迁移在即,脱货求财”等字,大书特写,悬挂于店门之上,不尽确实。 宣统年间,江湖一带有一人名叫陈俊山,来到上海,到市面上走了一遭,认为商品价格非常低廉。他购物回来,向友人顾莲舟展示,正巧顾某也从别的商店购有同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