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10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册) >

第6章

10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册)-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皇十九年,凉州总管王世积因事被杀。当审讯时,有宫中秘事,说是从高颎处得知,文帝极为惊异。法司又奏高颎曾与王世积交通,收受他赠送① 按高颎父宾曾赐姓独孤氏,隋文帝对颎“每呼为独孤而不名”。
  ② 《隋书》卷三六《后妃传》。
  的名马。高颎因此而被问罪。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刑部尚书薛胄、民部尚书斛律孝卿、兵部尚书柳述等都证明高颎无罪,隋文帝更加激怒,把他们统统拘留起来,从此朝臣中没有再敢为高颎说话的人。这年八月高颎罢官,以齐公就第。
  不久,文帝在秦王杨俊府中召高颎侍宴。颎欷殻Ц刑荆蛔允ぃ笥业娜硕嘉骼帷N牡廴炊愿唢G说:“朕不负公,公自负也。”并且指责高颎“不可以身要君,自云第一也”。紧接着高颎的国令上书揭发他的阴事,说高颎的儿子表仁对他说:“司马仲达初托疾不朝,遂有天下。公今遇此,焉知非福!”于是文帝大怒,把高颎囚禁起来加以审讯。法司又奏称:沙门真觉曾对高颎说:“明年国有大丧。”尼令晖也说:“十七、十八年,皇帝有大厄,十九年不可过。”文帝听了更加恼火,当着群臣说:“帝王岂可力求!孔子以大圣之才,作法垂世,宁不欲大位邪?天命不可耳!颎与子言,自比晋帝,此何心乎?”法司请斩高颎。文帝说:“去年杀虞庆则,今兹斩王世积,如更诛颎,天下其谓我何!”于是除名为民。高颎初作仆射时,他的母亲告诫他说:“汝富贵已极,但有一斫头耳,尔宜慎之!”高颎从此常恐发生祸变。及得为民,欢然无悔恨之色。
  开皇二十年,也就是高颎被黜后的第二年,在杨素、杨广等阴谋策划下,太子杨勇被废,杨广当了太子。又过了四年,杨广谋害隋文帝,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炀帝。高颎被起用为太常卿。那时突厥启民可汗将入朝,炀帝要以富乐相夸。下诏征集周、齐乐家子弟及天下散乐。高颎上奏道:“此乐久废,今若征之,恐无识之徒弃本逐末,递相教习。”炀帝不悦。高颎对太常丞李懿说:“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远,安可复尔。”颎又以炀帝于启民可汗礼遇过厚,对太府卿何稠说:“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又对观王杨雄说:“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把这些话告知炀帝,炀帝认为高颎诽谤朝政,便下令把他杀了。时在大业三年(607),颎年六十七岁。
  高颎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对隋代的统一和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贡献。唐初史家在所修《隋书》中评论他说:“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治致升平,颎之力也。论者以为真宰相。及其被诛,天下莫不伤惜,至今称冤不已。”杜佑纵观历代名相,作了这样的评论:“历观制作之旨,固非易遇其人。周之兴也得太公,齐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强也得商鞅,后周有苏绰,隋氏有高颎,此六贤者,上以成王业,兴霸图,次以富国强兵,立事可法。”①又说:“隋氏资储遍于天下,人俗康阜,颎之力焉。功规萧、葛,道亚伊、吕,近代以来未之有也。”②可见,高颎的业绩对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① 《通典》卷十二《食货·总论》。
  ② 《通典》卷七《食货七·丁中》。
  第二节宇文恺蜚声中外的唐代都城长安,以及东都洛阳,实际上都是在隋代建造的,创建这两座历史名城的第一功臣是杰出的建筑学家宇文恺。
  宇文恺,字安乐,鲜卑人,西魏恭帝二年(555)生于长安。他出生在北朝后期一个显赫的豪门。其父宇文贵。据《周书》本传说,“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后来从军,屡建军功,地位也扶摇直上。北魏时,即爵封革融县侯,官拜武卫将军,閤内大都督。西魏时,进爵化政郡公,先后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兴州刺史,大都督,小司徒,益州刺史。北周时,进位柱国,拜御正中大夫,封许国公,历大司空、大司徒、太保等重要官职。北周天和二年(567)卒,赠太傅,谥曰穆。宇文恺的长兄宇文善,西魏和北周时历位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柱国,洛州刺史,上柱国。二兄宇文忻,十七岁时即以军功被北周政权赐爵兴国县公,拜仪同三司,后又因战功进位开府、骠骑将军,进爵化政郡公,北周末位至上柱国,进爵英国公。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的宇文恺,二岁时就被赠爵双泉县伯,六岁时袭祖爵安平郡公,但身在将门的宇文恺却不好弓马,而喜好读书。《隋书》本传说“恺少有器局。家世武将,诸兄并以弓马自达,恺独好学,博览书记,解属文,多伎艺,号为名父公子。”这段记载可窥知他为学的大致情况。
  北周末,宇文恺累迁右侍上士、御正中大夫、仪同三司。大象二年(580),杨坚任北周宰相后,宇文恺又被任命为上开府、匠师中大夫。据《唐六典》卷二三“将作都水监”记载:“后周有匠师中大夫一人,掌城郭、宫室之制及诸器物度量。”又据考证,北周设有“匠师中大夫,一人,正五命”①。因此可以推知,当时年轻的宇文恺已经在建筑科学和工程管理方面崭露锋芒。世界第一城——大兴城的营建581 年,杨坚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大肆诛杀北周宗室宇文氏,以清除北周残余势力。宇文恺原也被定入诛杀之列,由于宇文恺家族与北周宗室有别,二兄宇文忻又拥戴隋文帝有功,加上他本人的才华深得隋文帝的赏识,因而方幸免一死。隋文帝“修宗庙”,宇文恺被起用,任营宗庙副监、太子左庶子,负责宗庙的兴修事务。宗庙建成后,被加封为甑山县公,邑千户,随后投入了隋代都城大兴城的营建工程。
  隋朝建立之时,仍承袭北周以长安城为京都。长安城始建于汉代,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城市已显得过于狭小,宫宇亦多朽蠹,加上供水、排水严重不畅,污水往往聚而不泄,生活用水受到严重污染,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因此,隋文帝嫌其“制度狭小,又宫内多妖异”,通直散骑常侍庾季才也奏云:“汉营此城,经今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②于是决定另建新都。
  开皇二年(582)六月,隋文帝下诏:“此城从汉,凋残日久,屡为战场,① 王仲荦:《北周六典》卷七,冬官府第十二,中华书局1979 年版。
  ② 《隋书》卷七八《庾季才传》。
  旧经丧乱。今之宫室,事近权宜,又非谋筮从龟,瞻星揆日,不足建皇王之邑,合大众所聚”,“今区宇宁一,阴阳顺序,安安以迁,勿怀胥怨。龙首山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公私府宅,规模远近,营构资费,随事条奏。”①于是“诏左仆射高颎、将作大匠刘龙、巨鹿郡公贺娄子干、太府少卿高龙叉等创造新都”②。“以太子左庶子宇文恺有巧思,领营新都副监”③。由于杨坚在北周时曾被封为大兴公,故新都命名为大兴城。
  大兴城的营建,史称“制度多出于颎”④,“高颎虽总大纲,凡所规画,皆出于恺”⑤。宋代的宋敏求在《长安志》中也说在隋大兴城兴建时,“命左仆射高颎总领其事,太子左庶子宇文恺创制规模,将作大匠刘龙、工部尚书巨鹿郡公贺楼(娄)子干、大(太)府少卿尚龙义并充使营建”⑥。可见高颎主要是提出都城的总的制度,并负责总的施建方针,而具体的规划、设计则是由宇文恺完成的,其他的副使主要是协助负责施工和材料管理诸事务。大兴城的兴建,不是在旧有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而成的城市,而是在短时间内按周密规划兴建而成的崭新城市。全城由宫城、皇城和郭城组成,先建宫城,后建皇城,最后建郭城。开皇二年(582)六月开始兴建,十二月基本竣工命名大兴城,次年三月即正式迁入使用,前后仅九个月,其建设速度之快实令人惊叹。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力、物力的组织和管理都应是相当精细和严谨的。在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中,还得考虑地形、水源、交通、军事防御、环境美化、城市管理、市场供需等的配套,以及都城作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的特点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因此大兴城的兴建标志着当时的中国所达到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有人曾列举世界古代十座城市的面积进行比较①:(1)隋大兴城(唐长安城),583 年建,面积84。1 平方公里;(2)北魏洛阳城,493 年建,面积约73 平方公里;(3)明清北京城,1421—1553 年建,面积60。2 平方公里;(4)元大都,1267 年建,面积50 平方公里; (5)隋唐东京(洛阳城),605 年建,面积45。2 平方公里;(6)明南京,1366 年建,面积43 平方公里;(7)汉长安(内城),建于公元前202 年,面积35 平方公里;(8)巴格达,800 年建,面积30。44 平方公里;(9)罗马,300 年建,面积13。68 平方公里;(10)拜占庭,447 年建,面积11。99 平方公里。
  从上所列可以看到,中国古代都市的规模之大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而大兴城则更是位列榜首,堪称世界第一城。
  大兴城的规划吸取了曹魏邺城(故址在今河北临漳邺镇东)、北魏洛阳城的经验,在方整对称的原则下,沿着南北中轴线,将宫城和皇城置于全城的主要地位,郭城则围绕在宫城和皇城的东、西、南三面。分区整齐明确,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京都规划和布局的独特风格,反映了统治者专制集权的思想和要求。特别是把宫室、官署区与居住区严格分开,① ②《隋书》卷一《高祖纪》上。高龙叉,宋敏求《长安志》作尚龙义。③ 《资治通鉴》卷一七五,宣帝太建十四年。
  ④ 《隋书》卷四一《高颎传》。
  ⑤ 《隋书》卷六八《宇文恺传》。
  ⑥ 《长安志》卷六。
  ① 参见《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年版,第36 页。是一大创新。北宋吕大防在《隋都城图》题记中,曾称赞大兴城的布局思想:“隋氏设都,虽不能尽循先王之法,然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居民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清代徐松也说:“自两汉以后,至于晋、齐、梁、陈,并有人家在宫阙之间。隋文帝以为不便于事,于是皇城之内惟列府寺,不使杂居,公私有辨,风俗齐整,实隋文之新意也。”①宫城位于南北中轴线的北部,“东西四里(不含掖庭宫),南北二里二百七十步,崇三丈五尺”②,实测东西长2820。3 米(含掖庭宫)③,南北宽1492。1 米。城内有墙把宫城分隔成三部分。中部是大兴宫,由大兴殿等数十座殿台楼阁组成,是皇帝起居、听政的场所。东部为东宫,专供太子居住和办理政务。西部为掖庭宫,是安置宫女学习技艺的地方。
  皇城(又称子城)在宫城南面,由一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