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解+-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曰:「阿难,今诸天帝王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汝皆度脱之。」盖因此问而引出,凡圣齐收,利钝悉被,横超三界,迳登四土,诸佛同赞,经论共指,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不可思议,净土法门。当来一切众生,皆以此法,而得度脱,故佛赞其功德。
阿难: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难值难见。如优昙花,希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
「无尽大悲」。《普贤行愿品》曰:「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又「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无尽」者,即《行愿品》中「无有穷尽」。如来以无有穷尽之大悲心「矜哀三界」。「矜哀」者,怜恤也,怜悯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佛为悲悯三界之一切众生,「所以出兴于世」。此正表明如来出现世间之本怀。《法华经》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释尊所为之大事因缘,即宣说弥陀愿力,普度众生也。
「光阐道教,欲拯群萌」。「光」者,明也,大也,广也。「阐」者,开也。「道教」指正道实教,即诸佛之教化。总指世尊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故知「光阐道教」,即广宣如来经法之义。「拯」者,救也,助也。「萌」者,芽也。「群萌」,即指群生。诸如来以大悲为体,欲救一切众生,故曰「欲拯群萌」。《会疏》曰:「渐顿各称所宜,随缘皆蒙度脱。故云“拯群萌”。」又曰:「“欲”指释迦大悲所愿。然此一字,通上下,含二义:一谓「欲拯群萌」诸如来以大悲为体。欲愿(原文)未度者令度,未安者令安。「光阐道教」皆为之(原文)也。故通上文。二谓欲「惠真实之利」。谓如来欲愿众生入弥陀海故。」《甄解》则于上说,结归后义曰:「诸佛之所以出兴于世,欲说弥陀愿力,惠救万众生,将为本怀故。」
「惠以真实之利」。「惠」者,惠施也,亦恩赐之义。「真实之利」者,按善导大师意,指弥陀誓愿为真实之利。大师偈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甄解》赞曰:「此今家(日人称善导大师为今家)独步妙释,他人所未谈也。顺此祖释,以弥陀本愿为真实利,则可以八万四千法门为光阐道教,其义明矣。」又《甄解》引《六要》曰:「真实利者,指此名号,即是佛智也。」《甄解》又云:「今真实者,佛智名号。善导所谓法藏因中所成真实,故言本愿真实。开之则真实五愿,合之一句名号。故知此真实通教行信证。应知「之利」者,名号之大利。其大利之所究竟,即无上涅槃妙果。」又《甄解》曰:「真实之利对权假方便。故以世法望小乘,小乘真而世法假也。以小乘望权大乘,权大乘真而小乘假也。以权大乘望实大《华严》、《法华》等,实大真而权大假也。以《华严》、《法华》等实大乘,望弥陀十九愿(十九指《魏译》文曰:「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十九真而《华严》、《法华》假也。何以故?《华严》、《法华》以往生为经益,彼犹不出十九愿故。以十九愿望廿愿(《魏译》文曰:「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二十愿真而十九愿假也。以二十愿望十八愿(十念必生愿),二十假而第十八真也。今真实中之真实,圆顿中之圆顿也。」
夫圆顿至极,莫过于《华严》与《法华》,今贬之为权假,而独赞本经之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为圆中之圆,顿中之顿,真中之真者何耶?《甄解》答曰:「今就利益论,彼假此真。何故?彼说速疾成佛道,不见速疾成佛人。故自成别时意趣。法体非别时意,人机劣故。今信不疑者,十即十生。往生不退至菩提故。初生处即菩提。在世灭后但此一法故。一切凡圣行无别故。利益真者莫过斯。」其意为:若论法体,诸经皆实。但今论利益,则余经假而唯此法为真。何以故?因《法华》等虽说有速疾成佛之道。但不见依法修持当世成佛之人。故仅成为别时(指后时)成佛之因。就法体论,本不须待至别时,但修行者根劣,故不能速疾成佛。唯此净宗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十即十生,万修万去,故胜余经。且(一)往生必证菩提。(二)法灭唯此经度生。(三)凡圣念佛齐等。《疏钞》「齐诸圣于片言」。故云,真实之利,无有过于此法者。
又本经能惠真实之利者,缘由经中开化皆是真实之际。极乐妙土正是弥陀住真实慧之所流现。如《往生论》曰:三种(指佛土,佛,菩萨)成就愿心庄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真实之际者,无为法身也。极乐依正者,真实智慧之流现,一切真实,故能惠以真实之利。无为法身即实相,故《要解》云:「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可见入此门中,一一皆入实相,故所惠真实之利,莫过于此也。
「难值难见。如优昙花,希有出现」。值者,遇也。《会疏》曰:「佛法难闻,故云难值。佛身难睹,故言难见。」优昙花,一译灵瑞化。此叶似梨,果大如拳,其味甘。无花而结子。亦有花而难值。《般涅槃经》曰:「有尊树王,名优昙钵,有实无华。若金华生者,世乃有佛。」又《文殊现法藏经》曰:「无佛世有实无华。」又《出曜经》曰:「数千万劫,时时乃出。群生见华,谓曰如来将出。」据上诸经可知此花,希有难逢,于有佛世,方始出现。故以喻佛之真实教法,难值难遇。今因阿难之问,开释尊之本怀,显弥陀之宏愿,乃将此真实之法和盘托出,普利群生。故赞阿难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
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正觉者,证悟一切诸法之真正觉智,即如来之实智。故成佛曰成正觉。如《净影疏》曰:「如来正觉,总举佛智。」可见「如来正觉」四字,全表佛智。此智甚深,故曰「难量」。因佛极证涅槃甚深法性故,《嘉祥疏》曰:「如来正觉其智难量者,明真智妙绝,照穷法界,非下情所测。」又《甄解》曰:「如来正觉者,乘弥陀一如来成正觉故。此应身即本地身也。其智难量。……念佛三昧为所住。住此发胜妙智故。」盖谓释迦如来正觉,乃乘弥陀一如之乘而来成正觉。故与弥陀同一真如,亦即同一法身。当前现瑞之应身佛,实即法身(本地身)如来。一如弥陀住于念佛三昧,由于住此三昧,发胜妙之智慧。故「其智难量」。因此非地上及等觉诸大士,所能称量测度也。由于胜妙真智,照了真如。并能通达一切诸法,无有阻碍。故曰「无有障碍」。
「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上四句见《唐译》)。显本地法身之德。住无量亿劫,表佛寿命无量。《最胜王经寿量品》偈曰:「若人住亿劫,尽力常算数,亦复不能知,世尊之寿量。」今经云能于一念,住无量劫,此即《华严》事事无碍法界十玄门中之「十世隔法异成门」。如《晋译华严》曰:「知无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无量劫。」延促同时,正与今经一味。足证今经无异《华严》,释尊即是毗卢。我土应身教主,亦即是法身无量寿佛。释迦与毗卢、弥陀不一不异。下云:「身及诸根,无有增减。」表佛身殊妙。由于住本地法身,示现之应身,即具圆满报身德。
「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定者,禅定。慧者,智慧。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会疏》曰:「究谓究竟。畅谓通畅。简异(即不同)因位所得,故曰无极。」故经义为,佛之禅定智慧,究竟通畅,非一切在因位之大士所能得。
「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最胜」二字,自《唐译》)。心离烦恼之系缚,通达无碍,谓之自在。又不谋而运,一切无碍,谓之自在。如《华严经》中之十自在:(一)命自在,菩萨得长寿慧命,经无量阿僧祇劫住持世间,无有障碍也。(二)心自在,菩萨智慧方便,调伏自心,能入无量之大三昧,游戏神通,而无障碍也。(三)资具自在,菩萨能以无量珍宝,种种资具,严饰一切世界,清净无碍也。(四)业自在,菩萨能随诸业,应时示现,受诸果报,无障无碍也。(五)受生自在,菩萨随其心念能于诸世界中,示现受生无障无碍也。(六)解自在,菩萨胜解成就,能示现种种色身,演说妙法,无障无碍也。(七)愿自在。菩萨随愿欲,于诸刹中,应时出现,成等正觉,无障无碍也。(八)神力自在。菩萨神通广大,威力难量。于世界中,示现变化,无障无碍也。(九)法自在。菩萨得大辩才,于诸法中,广演说无边法门,无障无碍也。(十)智自在。菩萨智慧具足,于一念中,能现如来之十力无畏,成等正觉,无障无碍也。今云「最胜自在」,应如《法华经》「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圆满究竟《华严》之十自在。故云「最胜」。
此下世尊许说,并敕令阿难谛听(细心听法)善自思维,所闻义理。末云:「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以上别序竟。
别序又名发起序,盖为发起全经正文。现因阿难启问,世尊允说,演此究竟方便、最极圆顿之殊胜净土法门。但以此乃超情离见,不可思议难信之法,众生情执深重,信不能及。故于发起序中,深入证信。共计五重:第一、世尊放光现瑞证信。第二、阿难欢喜启问。阿难之问有两要义:一者,阿难见佛放希有之光,必是住奇特之法,导师之行,最胜之道。但此法此行此道,必是佛佛相念,而非其他。二者,阿难何能问此妙义,正表阿难本是德遵普贤、从果向因之大菩萨。会中纯一无杂,演说圆音,今正是时。会众殊胜,正表妙法希有。第三重证信,则是世尊赞叹此问之功德难思。佛说:当来一切含灵,皆以此问,而得度脱。一语道破净土法门所以兴起之真因。故本品名为《大教缘起》。第四重佛告阿难,如来之所以出兴于世者,只为「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云何惠予?则唯赖弥陀愿海六字洪名。正因阿难之问,而启示如是妙法,希有难逢,如优昙花,当来一切众生,全赖阿难之问而得度脱,故佛赞阿难以证信。第五重,世尊深知此实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晓喻众生曰:如来觉智难量,神通无碍,定慧究畅,于法自在。世尊所说,真实不虚,万勿轻疑,但当仰信。是乃喻示我等,佛是果觉,我是凡夫,焉可以凡夫愚昧之分别心,妄测如来圣智,但当信受,必满所愿。
由上可见,经之序分,全为证信。本经小本之宗,蕅益大师指为「信愿持名」。此三资粮,缺一不可,而信居首,其要可知。序分中先说此经之本,乃「真实之际」,故可信。本经之用,乃广惠众生以「真实之利」,故应信。何谓「真实之际」?正如莲池大师《疏钞》中所开口便道者:「灵明洞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