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6049-动物园的历史 >

第11章

6049-动物园的历史-第11章

小说: 6049-动物园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镏弧!   �
    这类事情从未发生在法国。在法国,马戏团、驯兽师、动物搏斗组织者、动物育种家和捕鸟人偶尔会出售野生动物,在萨马里坦(Samaritaine)还可买到美洲狨猴。1920年左右,巴黎博物馆馆长质疑说:“英国和德国商贩们打着国外动物园的旗号购买动物,但这些动物园只不过是私人商业企业罢了。”    
    视珍稀程度、年龄和训练难易度的不同,野生动物的价格千差万别。动物死亡风险由买方承担;比如在1831年,巴黎动物园4月份从雅姆拉赫那里购买的一只猴子只活到了6月份。一只豹子在1809年值10个路易,第一头来到欧洲的白犀牛在1850年被标以60里弗尔的天价。狮子数多价廉,在20世纪初值5000到10000法郎;里昂的一名美术教授年薪3000法郎,能买得起鳄鱼、骆驼、熊(800法郎左右)甚至是一只相当漂亮的老虎(1000至4000法郎)。最珍奇的动物也是最昂贵的动物。在一战前夕,一只已被驯化的河马值8000法郎;视年龄的不同,一头大象可能卖4000到25000法郎不等;北极熊比价值15000法郎的斑马便宜一点;但长颈鹿的价格达到了25000法郎。最令人吃惊的是犀牛,它那30000法郎的身价相当于一名劳工20年的薪水!在1965年,一只西伯利亚虎、一只黑犀牛或一只大猩猩的价格与一辆低档汽车相当(10000法郎左右),一只黑猩猩只值这个数字的1/3,但一只大熊猫的价值堪比一辆豪华汽车(75000法郎)。


第二篇 控制需要(19世纪)第七章 利用自然(1)

    当一个动物园诞生在巴黎植物园中,培根和莱布尼茨的乌托邦理想以及许多18世纪学者的热切愿望变成了现实。这是第一项由科学家促成、为科学家服务的该类事业:美泉宫和马德里的先例(这两个城市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将它们的动物园与植物园和自然历史博物馆融为一体)是由贵族阶级控制的。得益于拿破仑政府的稳定,法国博物馆在1801年之后飞速成长:收藏品和动物学实验室得以扩充,一座温室平地而起,植物床也发展起来。它进步神速,无论从教席数还是教授名声来看,它都已达到科学机构中的最高水准。教授们雄心勃勃地启动了解剖学、生理学、分类学、行为研究和适应化等领域的研究工程,这也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科研热点。    
    私人动物学会甚至市政花园的宗旨似乎是一致的。比如在柏林和法兰克福,科学团体引领了各方协作。在1877年,阿姆斯特丹市政当局向动物花园提供了一块土地供其修建一个水族馆,条件是馆中必须有一个演讲厅和供大学使用的实验室。即使在缺乏技术或设备条件的动物花园,科学研究也是优先目标,这都是为了实现资本主义的强大功能:为利用自然而组织自然、改造自然、驯服自然。    
    分类学    
    在巴黎植物园中设立一个动物园的计划成形于1792年——此前,它的倡议者们一直渴望继承布冯的遗志,创建一个专事动物行为研究的机构。贝尔纳丹·德圣皮埃尔的看法不同于当时的大多数学者,他认为仅靠分析皮肤、其他遗骸和种属类别还不足以了解一种动物,它的发展过程也必须要细致观察。一个一流动物园中的研究往往可以取代野外研究。    
    但现实中,几乎没有人执行这种工程。惟有1804年开始担任动物园园长的弗雷德里克·居维叶致力于动物的行为、智力、社会性和驯化性的最早期研究。就像在实验室中一样,他的目的不是发现“大自然中发生了什么,而是大自然中可能会发生什么。”然而,这些行动使他成了另一位教授若弗鲁瓦·圣伊莱尔的敌人。作为一个相对传统的动物学家,圣伊莱尔不仅在1837年对居维叶设立一个“自然和动物教育”教席的努力横加阻挠,还在居维叶于1838年去世之后撤掉了之前属于他的动物心理学教席。经此挫折,动物园中的动物行为研究沉寂了许多年。伦敦(如1835年对一只黑猩猩的研究)和柏林(1876年,一只大猩猩)虽有所行动,但不成气候。这一领域的停滞不前是三个因素共同造成的:第一是单个动物不能代表整个种群的流行看法,第二是抑制了长期研究的高死亡率,第三是囚养方式会令行为扭曲的固有观念。    
    R•;哈特曼(R。Hartmann)对类人猿的著名研究成果(1886年)是这些信念的一个绝好例子。他对动物习性着墨甚浅(12章中仅占两章),而且将野外观察和动物园中的观察分得一清二楚。野外观察(实际上不过是对旅行记述的批判分析)涉及分布区域、迁徙规律、饮食习惯以及群体的结构和行动方式——最后一项自维克托·埃斯皮纳斯(VictorEspinas)的著作《社会》(Dessociétés,1878年)问世以来一直是个热门课题;囚养研究,尤其是对柏林的一只大猩猩、一只黑猩猩和德累斯顿的另一只黑猩猩的研究,则与个体行为有关,特别是智力迹象以及人类化姿势和举动(双足运动,在桌上进餐,游戏和其他各种任务)的信息含量。与其说哈特曼是在帮助人们了解一种动物,不如说他是在分析与人类的接触如何改变了一种动物。这方面,1865年之后的进化论原理所激起的动物驯养之梦是背景原因之一。哈特曼的结论与查尔斯•;达尔文(1871年的《人类的起源》)及其信徒'如《动物智力》(AnimalIntelligence,1882年)的作者乔治·约翰·罗马尼斯(GeorgeJohnRomanes)'完全一致,而达尔文主义者的目标便是揭示动物与人类在心智状态上的一致性,籍此证明两者存在姻亲关系的可能性。但这类研究在20世纪早期遭受了猛烈抨击,某些学者谴责达尔文主义者正在提出一种幼稚的拟人论。这种理论不相信动物花园中的研究,信奉实验室或野外动物观察站中的实地研究。    
    布冯的动物行为研究计划即使在他那个时代也没有得到重视,动物花园是为服务于一种记述性动物学而设立的,就像早期的贵族动物园一样。居维叶曾在1800年发表了一份巴黎植物园动物目录;动物种介绍进入了伦敦动物学会的学报和会议记录,阿姆斯特丹和柏林动物学会也是同样。在这两个例子中,动物观察都集中在外部特征和似乎未受囚养方式影响的基本生活内容上:姿势、动作、叫声、喂养方式、繁殖和对后代的教育。观察结果被用来纠正错误、填补空白并区分联系密切的动物种,最重要的是,各种动物得以在改良的分类系统中各就各位。在听到一只美洲虎的吼声后,圣伊莱尔断定它不属豹类;一只1835年落脚伦敦动物园的黑猩猩和一只出现在巴黎的猩猩使他分清了这两种类人猿。在阿姆斯特丹,鸟舍和水族馆对有关鸟类器官和鱼类繁殖发展的研究工作贡献不菲。    
    随着动物花园中的动物越来越多,更传神的动物画也应运而生。事实上,圣伊莱尔便是在研究伦敦一只黑猩猩的“精彩的画像”时认识到黑猩猩与他自己的动物园中的猩猩有何区别的。这些笔触精准的静态临摹画(以及出现于19世纪晚期的相片)再次印证了图示对知识的储存和传播的重要性。一些画家的作品展现了巴黎植物园的收藏品,如勒杜泰(Redouté)兄弟的植物画和尼古拉斯·马雷夏尔(NicolasMaréchal)的动物画。这两位画家还为两部文学作品创作了插图:E·德拉塞佩德(E。deLacépède)和乔治·居维叶的《博物馆的动物园》(LaMénagerieduMuséum,1801年)以及圣伊莱尔和弗雷德里克·居维叶的《哺乳动物的自然史》(Histoirenaturelledesmammifères,1819年)。在伦敦,年轻有为的平版画家爱德华·利尔'EdwardLear,他的画为《动物园拾遗》(GleaningsfromtheMenagerie)一书增色不少——这本书介绍了德比勋爵在诺斯利的私人收藏品'和约翰·古尔德(JohnGould)曾为动物学会效力,两人均是画鸟名家。从1848年到1880年,约瑟夫·沃尔夫(JosephWolf)为学会杂志提供了大量平版画,还曾为《动物学概论》(ZoologicalSketches,1861~1867)制作图版。从18世纪一直到20世纪早期,动物学一直有两大目标:野生动物的详录与分类。像现代早期的动物园一样,动物花园也为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贡献。1993年的已知哺乳动物在1800年只有10%为人所知,但到1890和1930年时已经分别上升到了50%和84%。    
    但是,真正投身科学事业的动物花园实际上寥寥无几。许多动物园徒有豪言壮语,没有任何实际成果;还有的只注重大众化和休闲娱乐。在鹿特丹,动物园的图书馆和小博物馆很大程度上只是摆设而已。在安特卫普动物园,1843年便开始规划的图书馆直到20世纪初也未见踪影,而研究成果(如果有研究成果的话)也从未付诸出版。动物园与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大学的学术联络也罕见成效。譬如在里昂,为实现博物馆、科学系以及兽医和医学学院的协合作用,以查尔斯·洛尔泰(CharlesLortet,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动物学教授及医学系系主任)为代表的学者们于1880年力促市政当局确定了公园的科学方向,而动物花园被视为理想的合作舞台。但计划中的实验室一直没有建成,创刊于1872年的《博物馆档案》(ArchivesduMuséum)也从未发表过一篇与动物园中的动物有关的文章。


第二篇 控制需要(19世纪)第七章 利用自然(2)

    即使在投身科学研究的动物花园中,活动物观察所发挥的作用也无足轻重。从1803年到1810年,《博物馆年鉴》(AnnalesduMuséum)中仅出现过7篇有关这一问题的文章,尽管每年所刊登的文章达50到100篇之多。著名的《Rapporthistoriquesurlesprogrèsdessciencesnaturellesdepuis1789》(1810年)一书只是间接认可了乔治·居维叶,而且仅提到了他的绘画作品。尽管圣伊莱尔是核心人物,但他只发表了寥寥数篇相关文章,而且很快就放弃了“动物园的运动(Mouvementsdelaménagerie)”专栏,而他的《哺乳动物的自然史》也几乎没有提及动物园中的动物。教授们斥大量篇幅无休止地谈论1870年的炮击对博物馆收藏品的毁灭性打击,却仅用短短两行将动物园所受到的影响一笔带过!伦敦摄政王公园中的动物也难得受到重视。伦敦动物园的第一份游园指南(1829~1830)以收藏室中的观察为依据,与活动物观察毫无关系。    
    这种状况也存在于阿姆斯特丹、柏林和汉堡,而且在整个20世纪并无变化。作为汉堡动物花园园长和记述性动物学的虔诚信徒,艾尔弗雷德·布雷姆在撰写名著《动物的生活》(Viedesanimaux,1864~1869)时很少参考动物园中的动物。温森斯的动物花园是1934年在博物馆教授们的鼓动下开办的,但博物馆的刊物却从未提到它。罗马的情况也大同小异。正因如此,这一时期的科研成果相比18世纪来说并无多少进步之处。    
    许多博物学家仍然喜欢钻研动物遗骸。比如,弗雷德里克·居维叶乐于解剖任何死在巴黎植物园中的动物。19世纪中期,博物馆在食肉动物馆的旁边设立了解剖学和生理学实验室,以便在动物死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