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冥问答录 原文及译文-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艘酝滞鋈艘狄炎纾涔Φ抡纷婕牵勒卟荒芗词芏!�
四一问:鬼与人数,孰多孰少?人畏鬼,鬼亦畏人否?
答:阴间鬼数较人数为多,来来往往,挨篱傍壁者,到处皆是。人行中道,鬼多行道路两旁;人行明处,鬼多行暗处。然人畏鬼,鬼亦畏人,鬼见人来,亦必趋避之。正人君子,鬼必敬之,其所侮弄者,皆心术不正,时运衰微之人耳。吾人自午后至晚间,行路勿走两旁及阴影处;晚间出门,宜缓步,或稍作咳声,令其趋避;不然,出其不意,鬼被冲到,人身亦作寒噤,盖阴阳相搏,彼此均觉不平也。
四二问:鬼之行走与生人有分别否?
答:鬼足部模糊,若行烟雾中;行走甚捷,不似人之迟缓。
四三问:鬼畏鸡鸣,何故?
答:阳光将至,灵魂不安,故不得不趋避耳。此与吾人畏机器火锅炉间之热气相似,然有操行之鬼,则亦不畏鸡鸣也。
四四问:先生宿根如此,迥出寻常,不知来世亦能免除轮回否?
答:超出轮回谈何容易?即余来生,亦不能免。曾托同事调查,据云:「余来世当须投生河南、南阳一带。」但数十年来,人事变迁,不知冥注有更改耳。
四五问:冥中官吏亦有投生转世者否?
答:有。譬如现任公务人员,另谋高就,自较常人为易。
四六问:鬼之投胎,系受胎时即往,抑出胎时方往?
答:二者均有。
四七问:众鬼芸芸,久沦幽趣,何不早求出离?
答:人少鬼多不敷分配,且须所投之家,与鬼原有因缘,方得前往,如其人生前交际广阔,相识者众,则投胎自易。如贫穷之人,老死不出乡里,平素与人甚少交往,则沈沦鬼趣,机缘难凑,故必须久候,遇有缘者乃往投生。
四八问:三教鼎立,信仰各殊,冥司所重为何教?
答:三教皆重,然最重佛教。
四九问:学佛者死后生极乐世界,学道者生洞天福地,儒教死后往生何处?
答:亦生天界,决不消灭。
五十问:先生后来何以不为冥判?
答:余因不愿久为,屡次乞休,皆不获允。后同事者教以多诵《金刚经》,依法行之,积满二千以上,遂不复生。
五一问:先生平日亦能见鬼否?
答:余为冥判时,不论出神与否,均能见鬼。民初以后所见渐少,民十(一九二一年)以后完全不见。
五二问:首次入冥如何通知?
答:一夕于梦中,见古衣冠人,入室造访,谓有事奉恳,幸祈帮忙。余曰:「何事相委?但恐无力耳。」其人曰:「君第惠允,无弗能者。」余不知来意何属,惟其礼貌恭敬,态度诚恳,情似难却,遂含糊允之。其人意似甚喜,相约数日后,即来迎迓,遂别。醒后自以为梦,殊不留意。遂四五日,梦中其人又至,谓余曰:「前承惠允,特备车骑,专诚奉迎。」余时见一马车,停于户外,遂偕其登车。未几至一公廨,下车入内,其人导余至一厢房,坐少顷,即请余升堂审案,提一罪犯至,左右陪审,陈述原委,请余判决。余曰:「素不知情,何敢妄判。」左右曰:「君诚心揣拟,意思如何,即全照办。」余稍细思,即曰:「如此而已。」左右曰:「诺」。即请余签署判词,提罪犯去,仍以马车送余归。
五三问:先生父母亦知情否?
答:余最初保持秘密,不敢声扬;后来父母见余独处空斋,而间有与人晤谈之声,渐知其情。盖余自为冥判后,常有冥中友人往来,惟余能睹能闻,众皆不能,惟闻余语耳。
五四问:鬼友来时,亦需招待饮食否?
答:清茶一杯,已足尽情。
五五问:冥间亦有年节假期否?
答:与阳世无异,遇阴历、新年,及清明、寒食、中元、中秋、冬至等节,亦必放假数日,但尚无星期耳。
五六问:鬼何以能幻形?
答:凡鬼皆能变幻,但须得冥司许可。
五七问:曾审何重要案件否?
答:一切案件,皆甚平常,绝无在情理之外者;且罪状昭然,证据确实,从无复杂难明之情形。
五八问:曾至各处游历否?
答:未。
五九问:牛头马面是否真有?
答:皆假面具,以怖凶魂;若良善之魂,不现此恶相也。
六十问:鸟兽之魂,仍作鸟兽形状否?
答:此另一部份所辖,余殊不知。
六一问:阴间亦有念佛修行者否?念佛诵经,既有如此功德,则阴间诸鬼,何不速念以求超升?若不知念,何不效人所念?
答:一到阴间,即为业力障蔽,自然不知念佛诵经;即吾人念佛诵经,彼亦若无所见闻。故修行当乘此一口气未断时,气断则难以为力矣。
六二问:鬼既能视于无形,听于无声,何以对于吾人念佛修行,反若不见不闻?
答:自己业力所障耳。试观世人,或本无信仰,或迫于饥寒,对吾人念佛修行,亦属见如不见,闻如不闻;即使偶然见闻,然人欲牵缠,或信心不起,或志向不坚,终于不修不念,与鬼之不见不闻何异?
六三问:鬼说话之声音与人何别?
答:其声尖锐而短促。
六四问:自鬼视之,人鬼杂居;自人视之,幽明两隔;毕竟疆界如何分野?
答:似有分界,又似无分界,此种情况,实难明言。
六五问:生人之魂与死者之鬼,其形状颜色,有无差别?
答:向未留意,当然稍有分别。
六六问:鬼亦有何种感想?
答:亦觉甚苦,故其言多惨戚。
六七问:鬼投胎时,冥司有无教诫,令其回恶向善?
答:无,惟投禽兽胎时,鬼不令知情,必幻作男女或楼阁等景象,使其乐于入彀。
六八问:青天无云,日月普照,何以不能烛及幽界?是否有物障碍?如谓阴阳异域,何以又人鬼同行?
答:常有云雾遮断,故不睹青天日月,但鬼能到阳间阴暗之地,尤其在夜间,故可人鬼同行。
六九问:冥司奉何正朔,一切公文,亦书年月日否?
答:在满清时则奉满清之正朔,公文所书月日与阳世同。
七十问:人既由鬼投胎,然冥媾新生之儿,又系何物投胎?
答:人死后之余气所投。
七一问:冥媾所生之儿,将来亦能投胎否?
答:不能。
七二问:阴间亦有风雨霜雪否?
答:未见,但遇阳世风雨霜雪时,阴间诸鬼亦苦寒冷而现瑟缩不宁之状态。
七三问:鬼亦有应酬及庆吊礼节否?
答:与阳世无异。
七四问:香烛有何用处?
答:烛取其光明,香则招之使来耳。
七五问:爆竹有何用?
答:鬼畏爆竹,似不宜用。
七六问:念佛经有大功德,念儒书亦有功德否?
答:亦有功德。
七七问:佛之护法神为韦陀,道为王灵官,儒亦有护法神否?
答:不知。儒不以神道设教,似无护法神之必要,然其经籍受鬼神呵护,亦无疑义也。
七八问:冥司俸禄何自而来,是否亦有钱粮捐税等项收入?
答:曾以此向同事询问,彼等嘱余勿问,故不知。
七九问:人头上之光以何色为善恶?
答:红白黄为善,黑为恶。
八十问:鬼由人变,人由鬼生,毕竟世间先有人,抑或先有鬼?
答:此当分二方面言,远古以前,混沌初辟,淳朴未散,自先有人而后有鬼;若在后世,自先有鬼而后有人。
八一问:鬼亦忆及其阳世妻室儿女否?
答:亦甚忆念,然日久自淡。
读《幽冥问答录》书后
世传神荼郁垒能啖鬼,钟馗能捉鬼,罗雨峰能视鬼画鬼,张道陵能役鬼神,而前人笔记,谓阮瞻作无鬼论,被群鬼挪揄,惊而搁笔。观此,则《山海经》、《搜神记》、《齐谐》、《太平广记》诸书,未必尽属无稽。盖宇宙间怪异事所常有,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者,以导民于常,不言其变耳。近代科学昌明,侈言破除迷信,鬼神之学,遂鲜研究。意者人之魂魄,生时称为灵魂,死后不散则名为鬼,佛氏名为中阴身,其聪明正直、忠孝节义之人,死后则可为神。左传云:「新鬼大,故鬼小。」以鬼之为物,有形无质,所谓大小,当是浓淡之分,久则消散。故杨子曰:「新死者其鬼浇,时久者其形漠」,胥斯理也。余虽未尝得见神鬼,但亲友中,目击怪异之事,历有所闻。兹引证数事,以明此《录》内容,当非虚构。
一、先母李太夫人,曾云外叔祖士修公,死去三昼夜,竟再活十九年。公当日亲述冥间经过情形,历历如绘,决非荒诞。事缘有与公籍贯姓名年岁相同之人,仅出生时辰与所居有巷头巷尾之别,遂被冥差误拘。迨审讯知为张冠李戴,遣公还阳时,其人亦即身亡。而公误被杖责,两股竟生大疮,月余方得平复。此一事也。
二、内兄易厚慈君,于死后回殃夕,显形如生平,全家老幼暨戚友数十人,俱见君抚棺太息,向祖先致敬,向亲属点头,跪其父前,无限凄恋,在灵前徘徊不去,至天明方始消失。嗣是其家人有病危者,君必出现;若作维护迎接之状,则病者必殆。此又一事也。
三、余兄惺父,少时随宦豫章,某夜在官廨闲厅内洗澡;忽见一穿白衫裙缠足妇人,手持烛台,由东厢步入西厢,经过面前,距离仅丈许;面如黄蜡,容色愁惨,阴气逼人,不觉毛骨悚然,大病匝旬方愈。此又一事也。
四、民国四(一九一五)年九月,余偕符梦松、陆拜葛、杜公辅三君,至新会县城公干,借住共和学校。是晚有友邀往城外设宴洗尘,夜深散席,城门已闭,乃取道某氏废园回寓。符、杜二君先行,见白马在路旁囓草,举灯照之,讵化为鬼,满面血污,张手向二人猛扑。陆君行最后,见一丐坐路隅,反穿羊裘,颇以为异,停步火之,遽变为披发吐舌之鬼。三人先后受惊,各不相顾,狂奔回寓,汗透重襟,寒热交作;但余竟无所见,友人庆余运气佳胜。其实余素患近视,是夜月黑,未携灯火,正苦小径崎岖,荒草没胫,步步为营,无暇旁瞩,或因此幸免惊怖耳。此又一事也。
五、余故里周溪妇女,以世乱年荒,生命朝露,联同斋戒设坛,推信女十六人轮班虔诵《五公经》,七昼夜梵声不断,冀佑一村安宁。果然精诚感格,诵至第三日,坛中忽觉异香浓烈;所供净水,变为淡红色,再变为淡金色,水泡冒起如连珠不绝;凡属玻璃器皿,悉现五公菩萨法像,眉目生动,老少服色各不相同;继而庭间金砂下降,屋顶紫雾笼罩;尤奇者,五公喜愠,随人之信仰与否而异,阖村男女老幼,争相罗拜;病者求施净水,多获痊愈。如是显灵三日,惜有刚吃狗肉之人,混入参观,瑞应竟灭。其事甚确,诚属不可思议。此又一事也。
六、高姻丈伯循有远戚周某,滤县人,娶媳张氏,悍泼忤逆,其子懦弱不能制,老夫妇隐忍已非朝夕。某夜忽同梦天上露金字一行,文曰:「六月十三日雷劈周张氏」,以为积金所成,未加注意,讵料翌晚复梦如前,其子亦然。佥以此妇虽然不孝,但其罪不致上动天诛,乃恻然虔祷,愿各减寿,代为求宥,时在五月底,距期尚远。张氏初不置信,行为如故,及至是日上午,仍然风和日丽,毫无影兆,张氏嘲笑翁姑迷信,邀邻人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