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娑婆佛教史 >

第21章

娑婆佛教史-第21章

小说: 娑婆佛教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善书指劝善之书,是在道教的基础上,宣扬三教合一之说。当时流行于世间的主要有《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等。

  宝卷是由唐代佛教变文演化而成,也是以三教合一说为基本内容,其形式主要是宣扬三教合一的思想和佛教故事等等。当时流行于世间的主要有《香山宝卷》等。

  (五) 明朝末年的“四大高僧” 
  明朝佛教,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没有什么发展,但到了明朝末年,却有了些复苏之势。当时佛教,以禅宗和净土宗较为流行。而在这一时期,对佛教的弘传起到重要作用的,是袾宏、真可、德清、智旭,当时称为“四大高僧”。袾  宏,别号莲池,公元十六、十七世纪净土宗佛教名僧,俗姓沈,杭州人,青年连遭丧父、失儿、丧母之苦,看破红尘而出家。后来,他一生专弘净土宗教义,又提倡教、禅并重,常以“老实念佛”劝导众生。他很重视戒律,提倡戒杀放生。另外,他还修定了《水陆仪轨》,以便于佛教在民间流传。袾宏八十一岁时往生净土。他的著作主要汇集在《云栖法江》中。

  真可,号紫柏,公元十六、十七世纪名僧,俗姓沈,江苏吴江人,少年远游,在苏州虎丘云岩寺闻僧诵八十八佛名号,心生欢喜而出家。他认为禅家只讲机缘,净土宗只知念佛求生净土,都是一种偏执,只有文字经教才是学佛的根本,于是专研经教。他曾听说袁了凡居士慨叹请经困难,于是发起刻经的活动,刻经流通。后他被诬入狱,六十一岁时入灭于狱中。

  德清,别号憨山,公元十六、十七世纪禅宗名僧,俗姓蔡,安徽全椒人,出家后随云谷学禅。后来,德清弘扬禅宗教义,提倡了悟心性,主张“禅乃心之异名,若了心体寂灭,本自不动,又何行住之拘?”他也提倡融通他宗教法,重视净土法门,主张“今所念之佛,即性弥陀,所求净土,即唯心净土”。另外,他也强调三教调合,主张“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德清曾因私创寺院被发配雷州,但他仍坚持弘法。后来,德清遇朝庭大赦,在九江、杭州、常熟等地弘法,后到曹溪弘法,七十八岁时圆寂于南华寺。

  智旭,字蕅益,别号八不道人,公元十六、十七世纪净土宗名僧,俗姓钟,江苏吴县人,先学儒教,毁谤释、老,后读袾宏的《自知录》、《竹窗随笔》,则不再谤佛,后出家为僧。后来,智旭主张弘净土宗教义,主张“若律、若教、若禅,无不从净土法门流出,无不还归净土法门。”智旭又将持名念佛分为“事持”与“理持”两种,宣说“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宏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智旭又宣说念他佛、念自佛、自他俱念三种念佛三昧。  智旭晚年时,更提出“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以悟道为先锋,念佛为后劲”的主张,对净土宗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智旭五十七岁时往生净土。

  袾宏、真可、德清、智旭四位名僧,对明末佛教的弘扬,作出了很大贡献。

  (六) 格鲁派佛教政教合一统治的建立 
  在明朝年间,西藏的佛教派系斗争和政治斗争非常激烈。公元十五世纪以后,一直到公元十七世纪,其斗争主要在两大派系之间进行。一派是噶玛噶举派佛教等力量。另一派是格鲁派佛教等力量。

  后来,噶玛噶举一派用武力占领了拉萨,禁止格鲁派僧人参加每年的祈愿法会,规定格鲁派僧人路遇噶玛噶举派僧人,必须让路致敬。但格鲁派在其他地区的发展仍然很迅速。

  到索朗嘉措(第三世达赖喇嘛)统领格鲁派时,他与蒙古土穆特部的俺答汗建立了联盟。俺答汗赠给索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称号。索朗嘉措赠给俺答汗转轮王的称号。达赖喇嘛的称号由此而始。

  索朗嘉措在土穆特部宣扬格鲁派教义,使格鲁派佛教传到了蒙地。俺答汗死后,明朝政府邀索朗嘉措进京。后索朗嘉措在进京的路上圆寂。

  索朗嘉措圆寂后,转世于俺答汗的儿子苏密尔家中,这就是第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云丹嘉措在世期间,格鲁派与噶玛噶举派一直在进行激烈的斗争。

  后来,支持格鲁派的帕竹政权被噶玛王朝推翻。云丹嘉措圆寂后,噶玛王朝的藏巴汗“疑达赖诅咒,致感多病”,就下令不准达赖继续转世。后经蒙古军队入藏征战和罗桑却吉坚赞(第四世班禅大师)的调解,藏巴汗收回了成命。达赖再次转世。这就是公元十七世纪时的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

  阿旺罗桑嘉措年幼时,由罗桑却吉坚赞掌管格鲁派教务。罗桑却吉坚赞借助于蒙古土穆特部击败了藏巴汗。后支持噶玛噶举派的蒙古喀尔喀部却图汗征服了土穆特部。罗桑却吉坚赞又借助蒙古和硕部的固始汗消灭了却图汗,保护了格鲁派的发展。固始汗赠给罗桑却吉坚赞“班禅博克多”的称号。班禅大师的称号由此开始。

  明朝末年,固始汗攻陷日喀则,杀死藏巴汗,结束了噶玛王朝的统治。从此,西藏进入了格鲁派政教合一的统治阶段。

  (七) 其他地区的佛教 
  在明朝时期,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一些佛教大宗都拥有强大的军势力量。日本战国未期的武将织田信长、丰田秀吉通过战争,消灭了包括佛教净土真宗、天台宗等的许多军势割据势力,后来德川加康把持朝政。在这一时期,日本要求佛教行者,安心办道,不得干预政治,但是,奖励佛学研究。日本佛教在这一时期比较平稳。公元十四世纪末,朝鲜进入李朝时期。李朝治国采取崇儒排佛的政策,政府将国内的佛教宗派合并为禅、教二宗。后来,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李朝联合明朝进行了抗日斗争,打退了日本军队。在这次抗日斗争中,李朝禅宗的休静率领弟子上阵抗敌,立有战功,被政府封为禅教都总摄。到此时,李朝的佛教稍渐恢复。

  在斯里兰卡,南传佛教非常兴盛。从公元十六世纪初开始,斯里兰卡先后遭到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基督教国家的入侵,佛教遭到严重打击。公元十六世纪末,斯里兰卡政府先后到缅甸和暹罗迎请佛法,佛教又开始在斯里兰卡兴盛起来。

   
  第十六章 清朝时期的佛教 
  (一) 清朝对格鲁派佛教的支持 
  公元一六四四年,大清帝国的建立,取代了明朝的统治。清朝王族满族是女真族的后裔,原本信仰萨满教。女真的政权金朝建立后,佛教在女真人中发展迅速。满族自然也对佛教十分信奉,入关前就与藏传佛教有联系。清朝建立后,政府一方面引进汉族文化,以儒教巩固政权;一文面也大力推行佛教,同时也依照明朝的旧制,设立录司掌印、善世、阐教、讲经等僧官,以控制佛教。

  清朝政府对藏传格鲁派佛教非常重视。顺治九年(公元一六五二年),敬信佛教的清世祖邀请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进京,给予其殊厚礼遇,并为其修建西黄寺以作住所。后清世祖又封五世达赖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又封固始汗为“遵行文义敏慧顾实汗”,确定固始汗为西藏地方政长官,达赖喇嘛为西藏的佛教领袖。公元一六五四年,固始汗在拉萨逝世。达赖喇嘛在西藏的政教领袖地位进一步提高。

  到了康熙年间,五世达赖喇嘛任命桑结嘉措为第巴,总管西藏政事,同时也安排了自己的转世等后事。不久,五世达赖喇嘛入寂。五世达赖喇嘛入寂后,第巴密不发丧,自己利用达赖喇嘛的名义掌握政权,并申请清政府封其为王。

  后来,清政府发觉了第巴隐瞒达赖喇嘛入寂一事,责问第巴。第巴被迫私自非法确立仓央嘉措为六世达赖喇嘛。后第巴在与固始汗的后裔拉藏汗的政权斗争中兵败身死。清政府废黜了仓央嘉措,依法确立意希嘉措为六世达赖喇嘛。另外,清政府又封五世班禅罗桑耶歇为“班禅额尔德尼”(放光大智慧者),与达赖喇嘛共同管理西藏。

  不久,准噶尔部以武力占领西藏,杀死拉藏汗,另立第巴,统治西藏。清政府派兵平定了战乱,驱逐了准噶尔军队。清庭就此废除了第巴总管西藏政事的制度,设立四噶伦总理地方行政。

  以后,西藏内部的政治斗争仍不断发生。直到乾隆年间,清庭正式下诏,令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掌管西藏政教。在清政府的支持下,格鲁派佛教在西藏的政教领导地位得到确定。西藏形成了组织严密的政教合一政权。

  (二) 汉地佛教概况 
  清朝的汉地,在靠近蒙藏的青海、甘肃等地,格鲁派佛教发展很快。康熙年间,格鲁派在甘肃夏河县建立起格鲁派的重要寺庙拉布楞寺。嘉木样活佛得到御封,准穿黄马褂。

  而在内地,佛教也受到政府相当的重视。康熙帝六下江南,造访各大名寺,迎请明末隐于山林的高僧入京。雍正帝颇好禅宗,以宗匠自居,自号“圆明居士”。雍正帝还组织了汉文大藏经的雕刻工作(龙藏)。另外,乾隆帝又组织人力把汉文大藏经译成满文。

  清朝内地的佛教主要以禅宗和净土宗为主。清朝初期,以禅宗较为流行。

  禅宗主要有临济与曹洞两家。临济宗以圆悟、圆修、圆信、法藏、通容、道忞等为代表。曹洞宗以元来、元贤、元镜为代表。

  雍正年间,雍正帝抨击禅宗的败落,又推崇明末名僧袾宏,宣扬三教合一、禅净合一,提倡念佛往生净土。乾隆帝在士大夫中推行佛教,也推行念佛往生净土。所以,自清初以后,净土宗渐渐成为内地佛教的主流。僧人行策造《起一心精进念佛七期规定》,是近代净土宗打佛七的开始。除行策外,当时净土宗的代表人物还有僧人省庵、印光;居士周梦颜、彭绍升、杨文会等。其中周梦颜、彭绍升、杨文会是居士佛教的杰出代表。

  (三) 清朝的居士佛教 
  由于佛教在中土的发展,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发展,使居士成为佛教的主要力量。清朝以后的居士佛教,在佛教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清初时期,居士佛教的主要代表是周梦颜、彭绍升。周梦颜曾著有《西归直指》等,提倡念佛往生净土,对净土宗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彭绍升,又名彭际清、彭二林,是清初最著名的居士,著有《居士传》、《二林居集》等,是提倡念佛往生净土,发展净土宗佛教的最有力的人物之一。

  而到了清末,最重要的居士名宿,当推杨文会。杨文会,号仁山,公元十九、二十世纪佛教名士,安徽石埭县人,因学《大乘起信论》、《首楞严经》而皈依修佛。杨文会积极进行刻印经像的工作,曾创立金陵刻经处。杨文会在世时,与日本、斯里兰卡等国的佛教交流甚密。杨文会还创立了佛学研究会,每周讲经一次,对当时的佛教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杨文会门下,出过许多著名僧俗弟子,主要有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