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净土十疑论+原文+白话解+智者大师 >

第1章

净土十疑论+原文+白话解+智者大师-第1章

小说: 净土十疑论+原文+白话解+智者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第一疑

  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祗应愿生三界,於五浊三涂中,
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
已还及初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於恶
世中救苦众生。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
故?恶世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

  假令得生人中,圣道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
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
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狱。如此轮回至於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
难行道也。

  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

  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力
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
亦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
生,如得船者。

  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母,或堕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鸟子翅羽
未成,只得依树傍枝不能远去。翅翮成就,方能飞空自在无碍。

  凡夫无力,唯得专念阿弥陀佛使成三昧。以业成故,临终敛念得生决定不疑。
见弥陀佛证无生忍已,还来三界乘无生忍船救苦众生,广施佛事任意自在。

  故论云:“游戏地狱,行者生彼国,得无生忍已,还入生死国,教化地狱救
苦众生。”

  以是因缘求生净土,愿识其教。故十住婆沙论名易行道也,


【白话释】

  问:诸佛菩萨都是大慈大悲,以救度众生为志业的。他们只愿生在三界,在
五浊恶世的三恶道里,救拔痛苦的众生。怎麽会求生净土,独善其身呢?如果这
麽做,岂不是舍离众生,而失掉了大慈悲心吗?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岂不是障
碍了修菩提道?

  答:菩萨有两种,一种是久远劫来一直在修菩萨道,而且早已证得无生忍的,
也就是你所指责的那种菩萨。一种是尚未证得无生忍及刚开始发菩提心的凡夫。
这类凡夫菩萨要经常不离佛的身边,等无生忍的力量成就之後,才有能力入三界
在恶世中拯救苦难的众生。

  所以大智度论说,被贪嗔痴绑得无法动弹的凡夫,就算有很大的慈悲心,想
要在五浊恶世中救度苦难的众生,是没有什麽用处的。因为五浊恶世里烦恼的力
量很强,如果没有忍力的话,心就会随著境界转。被声光色相一缠缚之後,自己
就先堕落三恶道了,还有什麽能力救众生吗?

  就算不堕恶道生在人间,佛法也是很难得再听闻了。又或许由於修过布施持
戒等福,因此生在人间当上国王大臣,而得到富贵,过著自在的日子。纵然遇到
善知识教,也不肯相信了。这时就容易因贪欲而沈迷在放逸的享受里,於是就造
了许多罪业。由於这些罪业,结果堕落三恶道里,经过无量劫的时间之後,才再
从地狱里面出来。这时投胎人间得的是贫贱之身,若是又没有遭逢善知识的话,
很可能又因为造罪而又堕落地狱。像这样子轮回不已一直到今天,其实我们每一
个人,生生世世都是这样的。这种能力不足的发大心修行法,叫做难行道,就是
很难修成之道。

  所以维摩经说:“自己病了都救不了自己,而还能够去救其他的病人吗?”

  大智度论又说,譬如有两个人,亲属都掉到水里。有一个人情急之下,也立
刻纵身入水救人,可是因为不会游泳,也不会其他的出水方法,因此和亲属一起
都淹死了。另外一个人就晓得要去找船,然後乘船去救接溺水的亲属,结果两人
都安然无恙。刚发菩提心的菩萨也一样,忍力没有成就以前,是没有能力去救众
生的。因此要常亲近佛,证得无生忍之後,才能救度众生,好比找到船那人一样。
大智度论又说,譬如婴儿不能离开母亲,如果离开母亲或是掉到坑洞或井里,婴
儿就会因为没有乳饮而死亡。又有如翅膀未长成的小鸟,只能依靠在树枝四周,
不能离开远去。等到羽翼成就之後,自能一飞冲天,自由自在,毫无障碍。

  而我们凡夫毫无一点力量,只能专心念阿弥陀佛,以便修成念佛三昧。由於
信愿行三业具备,临命终时收摄身心一心念佛,能够往生是一定的。到了极乐世
界花开之後,见到阿弥陀佛,然後证成无生法忍。那时再到三界来,乘坐无生法
忍的大愿船,来救济苦恼众生,那时就有任意自在的能力,可以广泛的大作佛事
了。

  因此大智度论说,修行者在地狱里,其实是游戏,因为他证得无生法忍,具
备游戏神通能力,可以自在出入生死国,到地狱里教化众生,使他们脱离苦海。

  因此之故,要求生净土,愿大家认识清楚求生净土的真正意思。所以十住婆
沙论把求生净土称为易行道,也就是容易修成之道。


第二疑

  问:诸法体空,本来无生,平等寂灭。今乃舍此,求彼生西方弥陀净土,岂
不乖理哉?又经云:“若求净土,先净其心,心净故即佛土净。”此云何通?

  答:释有二义,一者总答,二者别答。总答者,汝若言求生西方弥陀净土,
则是舍此求彼,不中理者。汝执住此,不求西方,则是舍彼著此,此还成病,不
中理也。又转计云,我亦不求生彼,亦不求生此者,则断灭见。

  故金刚般若经云:“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菩提者,说诸法断灭相。
莫作是念,何以故?发菩提心者,於法不说断灭相。”

  二别答者,夫不生不灭者,於生缘中,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於生体,亦
不可得此生。生时无所从来,故名不生。不灭者,诸法散时,不守自性,言我散
灭。此散灭时,去无所至,故言不灭。非谓因缘生外,别有不生不灭。亦非不求
生净土,唤作无生。

  为此中论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又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又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

  又云:“譬如有人,造立宫室。若依空地,随意无碍。若依虚空,终不能成。”

  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智者炽然求生净土,达生
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此谓心净故即佛土净。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
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者即是无生,无生即是生,不达此理,横相是非。瞠
他求生净土,几许误哉。此则是谤法罪人,邪见外道也。


【白话释】

    问:诸法的本体是空的,本来就没有生,是平等寂灭的。现在要舍弃这些,
求生到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去,难道不是乖违佛理了吗?而且经典上说:“想要
求净土,要先清净自己的心,心清净了,佛土也就清净了。”因此我们要求生净
土,不是就不通了吗?

  答:分两方面回答你,一个是总体回答,一个是分别回答。总答如下,你说
求生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是舍弃这里而求生到那里,是不合乎中道之理的。那
麽你执著这里,而不求生西方,这不也是舍弃那里而执著这里吗?弊病是一样的,
也都是你所说非中道之理。如果你又想说,那我就也不求生那儿,也不求生这儿
好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叫做断灭见。

  所以金刚经上,佛告诉须菩提说:“须菩提呀,你如果用这种念头来发究竟
菩提心的话,那就叫做断灭相。你千万不要这麽想,因为发菩提心的人,是不说
断灭之见的。”

  别答如下,现在告诉你不生不灭的意思,先讲不生。所谓不生,是指生的因
缘,是由於诸法的和合而成的,它是没有一个坚守的自性的。然而寻求此生物之
本体,也找不到。它生的时候,不知道从那里来,所以叫做不生。其次讲不灭,
不灭是说诸法散时,它也没有坚守一个自性,说我要散灭了。当它散灭时,不知
它到了何处,所以叫做不灭。所以说,并不是因缘生之外,另外有一个不生不灭。
也不是说不求生净土,就叫做不生。

  因此中观论有一首偈语说:“由因缘而出生之诸法,我说这就是所谓的空,
也就是所谓的假名字,这一切就叫做中道法。”

  中观论又说:“诸法不是自己生出来的,也不是别人来替他生的,不是共同
生也非自然生,故可知诸法根本就无生。”

  维摩经说:“虽然知道诸佛的国土和众生是空的,但是却依然经常修行以庄
严净土,经常教导度化诸众生。”

  维 经又说:“譬如有人,想要盖房子。如果在地上的空旷之处盖的话,就
可以没有障碍而随自己的意思盖。如果想在虚空中盖房子的话,那是永远也盖不
成的。”

  要知道诸佛的说法,经常是应用虚假的文字语言,来讲述真谛与俗谛的道理,
再从中透露出诸法实相的义理出来。有智慧的人精进不懈求生极乐净土,从而达
成不可得的生之本体,这就是真正的无生,也就是所谓的心清净的话,佛土就清
净。而愚蠢的人,往往被字眼束缚住,听到生这个字,就把它死死的当个生来看
待。听到不生这两个字,又把它当成不生来看待。他们不知道生就是不生,不生
就是生。结果由於不了达此中的道理,而横生了许许多多的是非诤论,反而瞠怪
别人求生净土。这种错误实在是太大了,这就是所谓的毁谤佛法的罪人,也就是
邪知见的外道呀。


第三疑

  问:十方诸佛,一切净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念一切功德,生一
切净土。今乃偏求一佛净土,与平等性乖。云何生净土?

  答:一切诸佛土,实皆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系一心一境,
三昧难成。专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三昧。以心专至,得生彼国。

  如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问佛:“十方悉有净土,世尊何故偏赞西方弥陀
净土,专遣往生?”

  佛告普广:“阎浮提众生,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
专心一境,即易得往生。若总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宽,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
不得往生。

  “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此念阿弥陀佛,
即念一切佛。生一净土,即生一切净土。”

  故华严经云:“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

  又云:“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如是无碍智,
成就等正觉。应现一切刹,佛身无有二。”

  智者以譬喻得解,智者若能达一切月影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月影
无二,故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