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泰国南藏佛陀语录 >

第23章

泰国南藏佛陀语录-第23章

小说: 泰国南藏佛陀语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趣。此偈之王,亦指一般大地主或有權勢之人。人民則原文為商人,但此處亦指
    一般人民。

六二、人到彼岸已,無憂、脫法俊摕⿶乐T俊褵o有熱惱。

裕В喝巳裟芏傻奖税叮税都从X悟之岸,則無憂懀В饷撘磺蟹ㄖ‘,解脫一切煩
    惱之束俊H缡侵耍瑒t心中無有熱惱,只有清涼寂靜之樂趣也。

六三、人捨財留肢,捨肢而留命,應捨財、肢、命,而為念於法。

裕В捍藶槠兴_所說之偈。謂普通人,因欲留存四肢或諸根之故,而願棄捨財物,亦有
    因欲留存性命,而棄捨一部份肢體者。但為正念佛法之故,應棄捨所有之財產、
    肢體,乃至性命亦應棄捨之。

六四、涅槃不可說,應歡喜繫心,不被愛所俊敲綈邸

裕В耗鶚勚常私^對不可說之境界,唯自親證,乃能得知,故事先應當對涅槃有歡
    樂之心,必專绽M念涅槃。又不為愛慾所俊缡莿t為超越於愛慾,在愛慾之上
    矣。

六五、餓是最大病,行是最大苦,如實而知之,滅之得最樂。

裕В猴|餓不得食,乃是最大之病苦,行即五蘊之行蘊,此處專指此肉身,眾生之肉身
    ,乃是最大之苦。人若能依照實事,知此肉身之苦,而又能滅之,則得最大之樂
    矣。

六六、王車亦老朽,人身亦衰老,淨人法不老,淨人相對知。

裕В旱弁踔嚕嘤欣闲嘀眨松碜钺幔啾厮ダ稀J篱g唯有淨人之法,歷久不老
    ,此法,唯淨人與淨人之間,乃能知之也。

六七、智者能審思,精進而堅固,與涅槃相應,更無其他樂。

裕В河兄侵耍瑢κ聦恚茉攲徦伎迹瑢缎扌蟹鸱ǎ瑢G诰M,而又堅固不移,
    與涅槃之道相應。此涅槃之樂,更無其他之樂,可與較量矣。

六八、唯有苦生起,住而後衰退,苦之外無生,苦之外無滅。

裕В菏篱g唯有苦之生起,生起而存在小住,久之,則衰退還滅壞。事實上,無有其他
    之生起,除苦之外,事實上,無有其他滅去。世間乃是苦之生、苦之存在、苦之
    滅去矣。

六九、大王行正法,不行於非法,非法墮地獄,正法到善趣。

裕В簽橐粐送酰匦姓ǎ豢尚蟹欠ā7欠▌t人民不安寧,而且行非法,命終
    必墮地獄之中。若行正法,將來壽終,則必到達善趣。

七○、世間多悅目,有「尋」引之去,唯有斷煩惱,始得證涅槃。

裕В菏篱g賞心悅目之事甚多,可引誘人,每人又有「尋」(尋即探尋或尋求),帶引
    之去。故佛說,唯有斷除煩惱,乃能證涅槃寂靜之樂。

七一、除慧及精進,守護及棄捨,無有其他法,有如是吉祥。

裕В捍藶榉鹚H說,謂此世間,除智慧悟解,精進不退,守護身口意業,勿令作惡,
    及棄捨一切之外,更無其他之法,有如此之吉祥也。

七二、如實見五蘊,已斷其根本,則已達苦斷,無再有後有。

裕В喝巳裟苋鐚嵵娢逄N,即色受想行識,並已斷此五蘊之根本,則已達到斷苦之地
    位,不再有後有。此「後有」,即將來再生之肉身也。

七三、行十力之戒,少欲無所求,精勤斷生死,則能證涅槃。

裕В菏Γ捶鹨病H羧四苄扌蟹鹬渎桑麗凵跎伲譄o所求,更能專精勤求,而
    斷破生死之道,則此人必能證得涅槃也。


七四、應近多聞者,聞已不令退,因是淨梵根,應是持法者。

裕В喝藨H近多聞及有學識之人,聽其講解事理,聽後,不可忘記退失,因學問智識
    ,為梵行清淨之根本。為人,必須為持法之人;持法,即修持佛法之人也。

七五、八道道中勝,四諦諦中勝,涅槃法中勝,佛眼人中勝。

裕В喊说溃窗苏溃凑姟⒄肌⒄Z、正業、正進、正定、正念、正命,此八
    正道,乃一切道中之最勝。四諦,即苦、集、滅、道諦,乃諸諦中之最勝。諸法
    中,涅槃法最勝。佛之智眼,於諸人中,則為最勝。

七六、名色滅無餘,名及色俱滅,因色既滅已,名色亦同滅。

裕В捍速手c色二字,乃指五蘊。名即受想行識四蘊,色即色蘊。亦即指因緣生滅
    之理,識一滅,則一切名與色,皆滅去也。

七七、諦、法、及不害,制心及自約;賢人必友之,因是不死法。

裕В褐B,即真諦、賢諦、實諦。法,即佛法。不害,即不傷害他人。制心即制伏妄念
    。自約,即能安忍苦忍。人若如是,則賢人必友之親之。因此數種,皆是此世間
    不死之法也。

七八、世間諸慾念,智能阻止之;智能阻慾念,慧則能椋е

裕В捍颂幹笐j」字,原文為暴流。智如大閘,能阻止暴流之慾;慧則能椋Т吮┝鳎
    能椋еT慾念也。

七九、心寂慧護身,有智常審思,不著諸愛念,則正見於法。

裕В喝巳粜哪芗澎o,不起妄念,又能以慧解,守護自身,更有正智,時常審詳思懀В
    於諸可愛事物

,不生執著,則心能正見於佛法,無有邪見妄見也。

八○、離煩惱輪迴,樂無惱輪迴,是名樂涅槃,是無能勝法。

裕В簾⿶垒嗈挘臑檫t鈍之法,遲鈍即不能出離也。人若能遠離此煩惱輪迴,而喜
    樂於無煩惱、無輪迴之法,是人則名為喜樂於涅槃,涅槃則是世間無能勝之法,
    乃最上最妙之法,無論何法,皆不能勝涅槃也。

八一、有群婆羅門,讚己毀他法,以此相諍罵,各執假為真。

裕В浩帕_門眾,亦有派別,時時互相攻擊,稱讚自己之法,為最上最妙,毀罵他人之
    法,為最下最劣,故時常有諍辯攻罵之事發生。其實,雙方皆執著假事假理以為
    真實,皆邪見邪法也。

八二、具四勤四念,具解脫之花,無有諸漏染,則必證涅槃。

裕В核那冢此恼凇K哪睿此哪钐帯H裟芫叽硕N,則等於具解脫之花,必無諸
    染漏,亦必證涅槃。四正勤,即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滅、未生善令生、已生
    善令增長。四念處,即念處觀,即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也
    。

八三、無上正等覺,佛所說涅槃,無憂無塵垢,得滅苦妙樂。

裕В簾o上正等覺佛,所說涅槃之道,若如法修之,必無憂悲苦惱,又得清淨,無諸塵
    垢污染。一生喜悅、無苦,更得妙樂。

八四、攝護及不害,為象前二足,正智及正知,為象後二足。

裕В耗苁刈o攝護身口意,及無侵害眾生之心,則如象之有前二足,再有正智及正知,
    則如象之有後二足。如是,則行動合理矣。

八五、不行下劣法,不住於放逸,不有諸邪見,不作無益人。

裕В喝巳瞬粦扌邢铝又ǎ嗖豢勺§洞中姆乓荩嗖豢捎蟹N種邪見,亦不可作一
    個對世間無益之人。

八六、下淨行為王,中淨行為天,因行上淨行,而得證清淨。

裕В簻Q行,即善行。如能行下等之淨行,其福報可以為王,行中等之淨行,則福報可
    以生天,若能行上等淨行,則可證得清淨之境矣。



第九 雜 品

八七、無思或可得,有思或失去,男女之得財,不因思而得。

裕В喝擞袝r無思無求,但得到所需之財,有時思之求之,反而失去。蓋無論男人或女
    人,其所有財產,不因為有思有求,而能得之,唯有福者,乃能得之也。

八八、於內及於外,不戀喜受蘊,有智如是活,則識亦必滅。

裕В簝龋磧戎甘堋梗煌猓戳|,亦即色聲香味樱ā=圆粣傁玻帜苡姓牵
    如是實際而生活,則其妄識,必能滅去。

八九、應於內求寂,不求他處寂,內若能寂淨,則無執無捨。

裕В盒扌兄耍瑧髢刃闹澎o,不可向其他各地各處求寂靜,蓋向外求,皆不可得
    靜寂也。又若心中能寂靜,則對於任何事物,皆無所欲執,亦無可欲捨之心矣。

九○、「愛」有小可喜,而有大苦惱,人若著於愛,則必墮地獄。

裕В簮蹜j,雖有小小可喜可悅,但結果必有大苦惱。故人若著於可愛之事物,久之,
    則必造惡,而致墮落地獄。

九一、勿傷害他人,說諦實之語,則生往他界,亦無有苦惱。

裕В何鸫鎮λ酥模f話則說諦實真實之語,不說妄語戲語。僅此二者德行,則
    往生其他世間亦無苦惱。

九二、在家愛情劣,出家不守護,王妄行亦劣,賢常瞋亦劣。

裕В涸诩抑耍嘤袗蹜j,又怠惰不勤,是劣壞之人。出家人,不守護諸根威儀,亦
    為劣壞之出家人。帝王,不審思而亂發命令,亦是劣壞之帝王。賢者,雖然有學
    問智識,但好瞋怒,亦是劣壞人。

九三、以不要為要,以要為不要,不正思而行,不遇要之物。

裕В喝巳粢圆恢匾挛铮J為重要,又於重要之事物,認為不重要,如是不正之思
    惟,則有如被俊赌鹃樱皇抢@橛而行,終生不遇重要有益之物矣。

九四、不悲念過去,不念於未來,於現前而活,則膚色清潤。

裕В喝巳裟懿槐钸^去之事,亦不念未來之事情,唯依照目前現前之生活而為生活,
    則此人之身心,安泰祥和,顏色皮膚,亦清潤清淨。

九五、心不堅浮動,傷害於善友,常反覆無信,此人無有樂。

裕В喝巳粜牟粓詮娪袗a,又傷害良善之友人,言語又反反覆覆、無定、無信實,則此
    人,永遠無有歡樂。

九六、若人嗜女色,嗜酒及嗜賭,破失自財產,是敗亡之因。

裕В喝羧耸扰瑒t已甚壞,若再嗜酒,自然更壞,更又嗜賭,則可謂更壞中之極壞
    ,所有之財產,必然破失無餘,最後,則家破身亡也。

九七、女色污梵行,人愛樂女色,苦梵僅能拭,非水洗不淨。

裕В号芭畱j,為梵行之污染,人若愛樂女色,則永不能悟道。蓋苦行及梵行,僅
    能拭去小小之不淨,苦行梵行,不是清水,不能洗去一切污染也。

九八、命壽被老拖,被拖不能抗,見死欲求寂,應捨世間網。

裕В盒悦皦巯蓿陨醵檀俦∪酰直凰ダ纤希斔ダ贤先ケ娚悦鼤r,眾生亦
    不能抵抗。若有明見此死亡之災難,而願求寂靜者,應先捨棄世間之網俊

九九、寂靜不作惡,善說不亂思,則能遠惡業,如風掃枯葉。

裕В喝巳裟芗澎o自居,不作惡業,說話善良,不亂思妄想,則此人已能遠離惡業,能
    掃除惡業,如大風之能掃去枯葉。

一○○、若知此生苦,不應殺眾生,因殺害眾生,則必受苦惱。

裕В阂磺斜娚糁耸朗强啵粦獨⒑ζ渌娚驓⒑Ρ娚瑒t必受更大更重之
    苦惱也。

一○一、不應執於愛,應具不濁心,於法有慧解,有智不作惡。

裕В捍藶榉鸾讨T比丘之偈,謂諸比丘,不應執著於愛慾,而應具不混濁之心,應具清
    淨之心。於一切法,皆有慧解了知,有正智,不作諸惡業。

一○二、已見四拢B,斷後有之慾,斷苦之根源,則無復後有。

裕В喝巳裟芤娝穆}諦,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能斷「後有」,即能斷來世之肉
    身,此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