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阿笈摩经》当是本地产物。此外,明朗、道琳、昙润、法朗等唐僧,也都到过这里。
8世纪以来,爪哇的佛教带有浓厚的密教色彩。号称唐代密宗三大家的金刚智由印度来唐途中,首先止于阇婆国,并在这里遇到不空,开元八年(720)至洛阳。开元十九年,不空奉敕回乡,与弟子含光、慧銎等附昆仑舶先去诃陵停留。建中初(781),诃陵国僧辩弘,以本国法具奉上长安青龙寺惠果阿阇黎,求授胎藏毗卢遮那大法。这反映当地已有相当的密教基础,并有新的需要。夏连特拉王朝的势力曾经达到马来半岛,在洛坤(泰国境内)
建造“三圣庙”,供奉释迦牟尼和文殊、金刚手菩萨,时间为775年。
研究者认为,爪哇岛上的大乘佛教建筑,都有形而上的哲学意义。事实上是密教教义的图解,也是曼茶罗的进一步演变,同样存在于中国汉藏两系密教的建筑物上。最早建于蒙梯兰的纳汶陵庙,由5座神龛组成,每座神龛各有五尊神像,代表密教宗奉的大日、阿■、宝生、不空、弥陀等五佛和法界理性、妙观察、大圆镜、平等性、成就所作等五智。
9世纪初建造的曼杜陵庙,中间的释迦牟尼像象征最终真实,右侧观自在象征最终真实生出的大慈悲力,金刚手则象征密教特有的理论与实践。
中爪哇的婆罗浮屠,是一个以小丘为基建起的窣堵波(佛塔),规模异常宏大,与柬埔寨的吴哥窟同样闻名于世,始建于夏连特拉最强盛的800年左右。这一浮屠的构造,既象征佛教大乘的某种理论,又具祖先崇拜的含义。
据说它的全名应是“步弥三巴罗步陀罗”,意谓“菩萨修行十地山”,代表菩萨修行的次第,它的第一级用土覆盖起来,则是为夏连特拉因陀罗王未来成菩萨时占有的。距婆罗浮屠不远的曼杜陵庙外面,有9尊菩萨,传说那就是夏连特拉王朝的9位祖先。
佛教史
第六章 佛教中心的转移(续)(公元7—10世纪)
室利佛逝是苏门答腊的古称,与中国有记载的交通约在8世纪上半叶。
到7世纪,岛上至少有两个国家,一是建于占瑰的未罗游,另一个就是在今巨港的室利佛逝,是全岛的真正统治者。据义净记载,南海诸州的佛教,盛多敬信,“人王国主,崇福为怀,此佛逝郭下僧众千余,学问为怀,并多行钵,所有寻读乃与中国(指天竺)不异,沙门轨仪,悉皆无别”。其国高僧释迦鸡栗底(即释迦称)与当时印度羯罗荼寺、那烂陀寺等的大德齐名,并通因明、瑜伽、中观、有部诸学,与义净交往亲密,义净译介了他的《手杖论》,说明佛教义学也很发达。唐咸亨至开元间(670—741),其王曷蜜多数遣使入唐,所献物中亦有“僧祇女”,可见佛教习俗当与河陵相似。
671年,义净在乘波斯舶到印度途中,于室利佛逝居留六个月,学习声明,尔后由国王送往末罗瑜,转羯茶(苏门答腊岛西北端),再乘王舶向印度进发。
685年,他离开印度,及至再次来到这里,末罗游已被室利佛逝吞并。
从685到693年,他在佛逝居留6年,从事翻译和撰著。义净以为,唐僧西游,最好先在这里学习一、二年再行,这是因为佛逝可以提供学习语言和西方知识的便利条件。仅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录,前来佛逝的僧人就有与义净同行的怀业、交州运期、晋州智行、高昌彼岸、智岸,以及新罗两僧人等。其中洛阳智弘、荆州无行还受到佛逝国的特异厚礼,布金华,散金粟,四事供养,后亦乘王舶经未罗瑜到羯荼,再转舶西行。后来有慕义净西行的东莱慧日,于8世纪初亦从佛逝中转。金刚智来唐的路上,佛逝国王曾将金伞盖、金床奉迎。9世纪以后,中国史籍改称室利佛逝为三佛齐。宋太平兴国八年(983),法遇由印度回国,途经三佛齐,时天竺僧弥摩罗失黎也在这里。咸平六年(1003),三佛齐国王思离咮啰无尼佛麻调华遣使通好,请宋帝为其在本土所建的一座寺院赐额,宋真宗名以“承天万寿”,并铸钟相赠。就是这位国王,在南印注辇国内建造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佛寺,注辇王为此拨给一个村落赋税供养。此前,约在9世纪,佛逝国王还曾为本国留学印度的僧人,在那烂陀寺建过一座寺院。佛逝与中、印均取友好态度。
从现有资料看,室利佛逝多属小乘,也有大乘,密宗相当流行。出土的684年塔兰、图沃碑文中不只提到“菩提心”、“三宝”,而且还有“金刚身”。11世纪初,东印阿底峡(982—1054)受邀进入西藏传播密教之前,先在室利佛逝师事法称达12年。法称被认为是佛逝的硕德高僧,他的主要著作《现观庄严论疏》等,被译成藏文,这表明佛逝的密教有深厚的传统,并达到足以影响印度和西藏的程度。
佛教史
第七章 朝鲜佛教和日本佛教的建立(公元7—11世纪)
朝鲜是中国的近邻,自古与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很古的时候起,中国北方居民不断移居到朝鲜,在朝鲜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秦末汉初,燕人卫满率移民到朝鲜,在今平壤一带建立卫氏政权。汉武帝时发兵侵入朝鲜,灭卫氏,建立乐浪、玄菟、临屯和真番四郡。此后除乐浪郡外,其它三郡或撤或移入辽东。
公元3、4世纪以后在朝鲜半岛兴起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经过长时期兼并争夺,至7世纪中叶新罗在唐王朝支持下灭高句丽、百济,建立了统一的王朝。新罗王朝存在260多年,被高丽王朝取代。
在朝鲜三国时代,佛教开始从中国传入,到新罗、高丽王朝时期达到极盛。佛教在朝鲜的流传发展过程中形成带有朝鲜民族特色的宗派,对朝鲜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发生过深远影响。
佛教史
第七章 朝鲜佛教和日本佛教的建立(公元7—11世纪)
朝鲜三国时代最早传入佛教的是位于半岛北部的高句丽。高句丽公元前1世纪立国,原是个部落联盟。公元1世纪进入奴隶社会,到四世纪中叶渐次强大,广开土王(391—413年在位)时把领土扩展到半岛中部,并与入侵的倭军作战。其子长寿王(412—490)时王权强大,迁都平壤。公元6、7世纪,随着铁制工具的推广,农业发达,开始过渡到封建社会。高句丽长期流行原始巫教信仰。《三国志》卷30《乌丸鲜卑东夷传》载,十月国中举行“东盟”大会,祭天神;国东部有一个大隧穴,也于十月迎隧神祭祀之。高丽僧一然《三国遗事》卷三载,高句丽小兽林王即位二年(372),前秦王苻坚派使者和僧顺道到高句丽,送佛像经文:四年(374)前秦僧阿道到高句丽传教。王为顺道建肖门寺,为阿道创伊弗兰寺。这是佛教传入朝鲜之始。
此后又传入百济。百济在公元8世纪兴起于半岛西南部马韩的故地。百济以汉山城(京畿道)为中心逐渐征服马韩其它部落,4世纪占领带方郡,与北方高句丽进行争斗。百济国小势弱,国都一再南移,474年移都熊津(在今公州),538年又移至泗批(今扶余),其统治者曾借助东晋南朝政权和日本的势力对抗高句丽和新罗的攻击。中国东晋南朝的思想文化通过水路对百济有较大影响。百济在佛教传入之前盛行天地鬼神信仰。《三国志》卷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载,韩人每年五月播种之后,“祭鬼神,群聚歌舞,饮酒昼夜无休”,十月秋收之后也举行祭鬼神仪式:“信鬼神,国邑各立一人主祭天神,名之天君”。据《三国遗事》卷三记载,百济枕流王即位之年(384)东晋的胡僧摩罗难陀到达百济,被迎进宫内受到礼敬。第二年在汉山州创立佛寺,度僧十人。
新罗位于半岛东南部,北经敌对的高句丽与中国北方相接,西与中国南方的水路又受阻于百济,佛教传入最晚。关于最早传入佛教有不同的说法。
《三国遗事》卷3载,第十九代讷祇王时,沙门墨胡子从高句丽来到新罗,住于一善郡毛礼家。当时梁朝使者赠给王的礼品中有衣物和香,君臣不知香名及使用方法,遍问国中,墨胡子介绍说,焚香可以“达诚于神圣,神圣未过于三宝,若烧此发愿,则必有灵应。”还有一种说法,谓第二十一代毗处王(一作炤知王,479—499在位)时,有位叫做我道(或阿道)的和尚来到一善郡,住于毛礼家数年而死,其侍者8人常与人讲读佛经,有人开始信奉。
到第二十四代的法兴王(516—539在位)时佛教有较大发展,王于京城庆州建立兴轮寺等7寺。
新罗国发源于半岛东南部辰韩部落联盟中的斯卢部落,从4世纪以后以都城庆州为中心不断向周围扩张,原斯卢六个氏族的贵族成为新罗的统治集团,朴、崔、金三姓是最大的王族。公元5世纪以后,新罗建立了系统的政权机构,社会农耕经济有较大发展,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公元562年消灭日本在半岛南部设的据点任那。660年唐军联合新罗灭百济。668年唐军与新罗联合灭高句丽。此后新罗展开反抗唐朝的斗争,于675年文武王在位时统一朝鲜。新罗是朝鲜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全国迅速进入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很大,佛教也普及到全社会。
佛教史
第七章 朝鲜佛教和日本佛教的建立(公元7—11世纪)
三国时代佛教刚刚传入,史书上关于佛教早期流传的记载甚少。这里只根据一些片断资料进行介绍。
佛教传入高句丽后传播较快,到广开土王三年(394)平壤已建佛寺9所。因高句丽与中国北朝关系密切,受北朝佛教影响很大。据《续高僧传》卷8《法上传》记载,高句丽国大丞相王高德派僧到北齐国都邺,向昭玄统法上(495—580)向一些佛教问题,其中有:释迦文佛涅槃以来至今多少年?
佛法何时传到汉地?齐、陈佛法传承情况如何?《十地经论》、《大智度论》等的传承关系和内容怎样?由此可见高句丽佛教在6世纪已发展到相当的水平。《十地经论》和《大智度论》都在北方比较流行,前者是邺一带地论学派研习的基本经典。一些高句丽僧还过海到日本传教,六世纪有慧便、慧慈,7世纪有僧隆、云聪、昙徵、慧灌等。他们除传教外还介绍大陆文化技术。
其中慧灌住奈良元兴寺,传三论宗,被后世奉为日本三论宗始祖。
百济佛教受中国南朝的影响较大。在阿莘王在位时(392—404)曾下令“崇信佛法求福”。说明在当时统治者心目中,佛教能给他们带来福乐。在圣王十九年(541)时派使臣渡海入梁朝贡,并求《毛诗》博士、《涅槃经》等义疏及工匠、画师等,梁朝满足了这个要求。法王即位(599)下令禁止杀生,焚毁渔猎工具。第二年创建王兴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