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上册)-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官员惊惶失措,妥协派乘机攻击林则徐,主张同英国妥协。道光帝动摇了禁烟和抵抗的信心,命直隶总督琦善前往天津海口同英军谈判,并下谕说,林则徐等查禁烟土,“措置失当”,“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定能代伸冤抑”②。琦善向英国侵略者保证重治林则徐的罪,表示只要他们退回广东,一切都可商谈。他还宣扬失败情绪,夸大英军的武力不可战胜,“且本年即经击退,明岁仍可复来,边衅一开,兵结莫释。。。而频年防守,亦不免费饷劳师”,只“可以好言相诱”①。英国侵略者同意到广东省谈判,于八月离开大沽南下。道光帝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州办理交涉,并下诏把林则徐、邓廷桢撤职查办。
道光二十年十一月(1840 年11 月),琦善到达广州。他同林则徐的做法完全相反,下令撤除了珠江口附近的防御工事,解散壮丁、水勇,以讨好英国侵略者。时懿律因病回国,义律接任全权代表。在中英谈判中,义律提出赔偿烟价、割让岛屿等侵略要求。为了迫使琦善完全屈服,义律再次发动战争。十二月(1841 年1 月),英军攻占沙角、大角炮台,副将陈连升及守台官兵全部阵亡。随后,义律在澳门发布了一份公告,内容包括割让香港岛、赔偿烟价600 万元、恢复广州通商等。这就是义律所谓的双方签订的《穿鼻草约》。事实上,琦善对于这个草约只是面允,并未签字,也未盖用钦差大臣关防。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三日(1841 年1 月25 日),英国侵略军悍然强占了中国领土香港。
第二阶段,自道光二十一年正月(1841 年1 月)道光帝诏令抗击英国侵略军始,至四月《广州和约》止,历时4 个月。
琦善的妥协活动,引起了广州的爱国士绅和群众的强烈不满。清廷内部倾向抵抗的官员也奏请罢免琦善。道光帝认为,割地赔款超出了原来为谋求① 《林则徐集·奏稿》中册,第762 页。
②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13。
①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14。
妥协而准备让步的限度,损害了清廷的统治地位,于道光二十一年正月(1841年1 月)下诏对英作战,任命宗室奕山为靖逆将军、湖南提督杨芳等为参赞大臣,到广州主持军务,并下诏把琦善革职锁拿。
奕山未到达时,二月,英军向虎门炮台发动进攻,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守军400 余人英勇抵抗。由于琦善拒发援兵,虎门陷落,全部官兵壮烈牺牲。英舰越虎门驶入省河。
三月,奕山及各省援军先后到达广州。奕山到达广州后,不积极布置防御,反而诬蔑广东人民都是“汉奸”,执行“防民甚于防寇”的方针。他企图侥幸取胜,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于四月初一日(5 月21 日)发动了一次夜袭。英军乘机反扑,侵占广州城北的主要炮台,包围了广州城。初六日(26 日),奕山挂起白旗向英军乞降。翌日,奕山与义律订立《广州和约》,规定奕山等所有外省清军于六日内退出广州城60 里以外,赔款600 万元。英军的暴行和清官员的投降卖国,激起了人民的爱国义愤。四月初九日(5 月29 日),占据炮台的英军到广州城外的三元里,抢劫骚扰。群众奋起反击,当场打死英兵数名。三元里人民聚会,约定以三星旗为令旗,“旗进人进,旗退人退”,“宁死不屈”。随后,又联络附近的村民共同战斗。初十日(30 日),三元里附近103 乡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手持刀、矛、锄、耙,迎击英军。“老弱馈食,丁壮赴战,一时义愤同赴,不呼而集者数万人”①。他们把英军层层包围起来,展开了肉搏战。一些爱国士绅也参加了抗英斗争。十一日(31 日),番禺、南海、花县、增城、从化等县400 余乡的群众赶来,与三元里群众一起围攻英军。英军伤亡惨重,义律只好派人向广州知府余保纯求救。经余保纯“向三元里绅民揖劝,代夷乞免”,英军才狼狈逃脱。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最早的自发反抗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勇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第三阶段,自道光二十一年七月(1841 年8 月)英军从广东海面北上进攻福建厦门开始,至道光二十二年七月(1842 年8 月)《南京条约》签订为止,历时1 年。
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1841 年4 月),英国政府获悉义律提出《穿鼻草约》的消息后,认为这个条约所得到的权益太少,决定撤换义律,改派璞鼎查(H。Pottinger)为全权公使,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
七月(8 月),璞鼎查率领英国舰队自广州海面北犯福建厦门。总兵江继芸率清军英勇抗击,力战阵亡,厦门陷落。八月十二日( 9 月26 日),英军继续北上,进犯浙江定海。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率守兵5600人与英军激战6 日,最后壮烈殉国。十七日(10 月1 日),定海再度失陷。二十六日(10 月10 日),英军攻镇海,总兵谢朝恩战死,浙江提督余步云临阵逃脱,两江总督裕谦自杀,镇海失守。英军遂溯甬江而上,于二十九日(10 月13 日)不战而占据宁波。英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在占领宁波后,掠得可供两年之用的谷物和12 万元左右现金和纹银。英军的侵略罪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浙东人民在黑水党领导下,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袭击英军,使侵略者感到十分恐惧。
英军在侵犯浙江省的同时,先后两次分兵窜犯福建省台湾。台湾军民在总兵达洪阿、道员姚莹的组织下进行抗击,击沉英舰,除斩首不计外,俘虏① 梁廷枏:《夷氛闻记》,中华书局1959 年版,第75 页。
敌人183 人,取得了胜利。
九月(10 月),道光帝获悉定海、静海失守的消息后,决定第二次出师,任命宗室奕经为扬威将军,到浙江主持战事。奕经和奕山一样,代表封建统治最腐朽的势力。他出京时,“或战或抚, 游移两可”,一路上游山玩水,铺张糜费。到苏州后,即驻足不进,“淫娼酗酒,索财贪贿”,怨声载道。在督抚等的催促下,奕经不得已于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十六日(1842 年2 月25日)移驻浙江绍兴。从京城出发至此,历时4 个多月。二十九日(3 月10 日),他在不了解敌情和无准备的情况下,轻率地分兵三路,企图一举收复定海、镇海、宁波,结果大败,从此不敢再战。
浙江出师的惨败,使道光帝由主战转而妥协求和,任命主和的盛京将军耆英为署杭州将军、钦差大臣,起用因庸懦无能被革职的前两江总督伊里布,令他们前往浙江寻求谈判的机会。
英国侵略者认为议和的时机尚未成熟,不足以威胁清廷接受它的全部要求,决定仍照原定计划,攻打长江流域下游要害地区。道光二十二年五月(1842年6 月),英军进攻长江口的吴淞。两江总督牛鉴闻风而逃,提督陈化成率守军坚决抵抗,开炮击伤敌舰,最后与部下一同壮烈牺牲。英军接着侵占上海,进犯江苏镇江。驻防镇江的副都统海龄率清军奋起抵抗,经过激烈的巷战后,镇江失守。英军据城之后,大肆烧杀抢掠,“比户劫掠,无家不破。。。西门桥至银山门,无日不火,市为之空,城乡皆被蹂”①。对英军的侵略罪行,恩格斯曾撰文予以谴责,他指出:“在劫城的时候大肆屠杀。英军作战时自始至终采取了极端残酷的手段,这种手段是和引起这次战争的走私贪欲完全相符的。”②六月,英国军舰到达南京江面。清廷向侵略者屈服了。七月二十四日(8 月29 日),清廷的议和代表耆英、伊里布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跟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至此结束。
中国所进行的反对英国鸦片侵略的战争,是正义的自卫战争。在战争中,英国在武器方面虽然居于优势地位,但也存在着与本国距离遥远、补给困难、兵力有限等不利条件。然而战争却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固然可以从多方面去说明,但根本原因是由于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当时,吏治十分腐败,官吏渎法嗜利,阿谀奉迎,柔靡圆滑,骄奢淫逸,置国计民生于不顾,对外国事物更是暗昧无知。他们外而震慑于英国侵略军的船坚炮利,内而十分仇视人民,认为“患在内而不在外”,担心战争延长,“靡饷劳师”,国内可能出现人民揭竿而起的局面,不如早日向英军妥协求和。因此,道光帝在广东、浙江两次出师遭到失败后,就完全采取一意求和的政策,接受屈辱的和约。
① 陈庆年:《横山乡人类稿》卷5,《鸦片战争》第4 册,第702 页。
②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 卷,第190 页。第三节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条约。条约规定:一、割让香港给英国;二、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三、赔款2100 万元,其中鸦片费600 万元,商欠300 万元,军费1200 万元,分四年付清,《广州和约》的赎城费600 万元不包括在内;四、英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应秉公议定则例”,开了协定关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1843 年7 月22 日)、八月十五日(10 月6 日),英国又强迫清廷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通过《虎门条约》,英国又取得了以下重要特权:一、英国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即英国人在中国犯罪时,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处理,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二、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值百抽五,中国不能自由变更;三、英国在中国享有最惠国待遇,即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四、英国军舰可常驻通商口岸港口;五、英国人可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建房居住。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接踵而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八日(1844 年7 月3 日),在美国武力的胁迫下,钦差大臣、两广总督耆英与美国专使顾盛(C。Cushing)签订了《望厦条约》。九月十三日(10月24 日),耆英又跟法国专使拉萼尼(Théodose de Lagrené)签订了《黄埔条约》。美、法两国不仅同样取得了《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中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而且还获得了新的特权。如《望厦条约》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刑事或民事案件,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发生的一切诉讼,都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不得过问。协定关税则从《南京条约》的“秉公议定”税率确定为“须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美国还取得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等特权。《黄埔条约》特别规定,“倘有中国人将佛兰西礼拜堂、坟地触犯破坏,地方官照例严拘重惩”。随后,法国又胁迫清廷同意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准许他们在各通商口岸自由传教。基督教也跟着获得同样的权利。从此,西方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