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上册)-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鞲袼寡〖返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717 页。大鸦片贩子颠地在私人信件中说,最好的年头,鸦片利润高达每箱1000 余元。鸦片税成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的一个重要税源。英印政府按鸦片成本300‰以上的税率抽税,道光九年到十年(1829—1830),所得超过100万英镑,约占全年总收入的1/10。
鸦片的大量输入,损害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健康和意志。吸食鸦片的大部分是剥削阶级的人,也有一部分劳动群众。从官员、绅士、幕僚、胥吏、兵丁,以至皇宫里的太监,都有吸食的。据记载,鸦片战争前,吸食鸦片者达200 万余人,吸食地区从“滨海近地”扩展到十数省。鸦片是一种慢性的杀人毒药,对吸食者健康和精神生活都有严重的损害。魏源指出: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①。英国人蒙哥马利·马丁也说:“不是吗,‘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保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①鸦片的大量输入,致使大量白银外流。道光元年到二十年(1821—1840)间,中国白银外流至少在一亿元以上,相当于当时银货流通总额的1/5。白银外流的结果,造成了银贵钱贱的现象。乾隆五十九年(1794),一两白银折换铜钱1000 文左右,道光十八年(1838),增至1600 多文。清代币制是银钱并用,但民间日常使用的只有铜钱,银两是国家财政上和大宗贸易上的计算出纳单位。农民粜谷所得为铜钱,缴纳赋税需易白银,从前粜谷一石多就可完纳税银一两,如今则需粜谷两石多才能够完银一两。农民和手工业者实际负担增加,因而愈益贫困。白银大量外流和银贵钱贱,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受到破坏,加深了清廷的统治危机。
鸦片的泛滥,不仅使清廷的吏治更加腐败,也使军队日益腐化。兵丁沾染吸食鸦片的恶习,更加丧失战斗力,“以鸠形鹄面之徒,为执锐披坚之旅,又安冀其能折冲御侮乎!”
对于鸦片的输入和吸食,道光帝曾一再饬令严加禁止。但例禁愈严,输入愈多,吸食者愈众,痼疾难除。对于鸦片问题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在清廷内部发生了不同意见的争论。道光十四年四月(1836 年6 月),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上了一篇《鸦片烟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亟请变通办理折》,提出了弛禁的主张。许乃济认为,鸦片输入愈多,吸食者日众,白银大量外流,都是由于严禁的结果,对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弛禁。他提出的方案是: “仍用旧制,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入关交行后,只准以货易货,不得用银购买”;只禁文武员弁士子兵丁等吸食,“民间贩卖吸食者,一概勿论”;准许内地民人栽种罂粟,“内地之种日多,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者自不禁而绝”①。许乃济的弛禁论实际上就是取消禁烟,它符合中外鸦片贩子的利益。这种主张得到广东大吏和一部分士绅的支持,但也遭到一些官员的反对和驳斥。同年,礼部侍郎朱嶟、兵科给事中许球、江南道御史袁玉麟先后上奏折,对许乃济的弛禁论严加批驳。袁玉麟在奏折中指出,① 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魏源集》上册,第168 页。
① 转引自马克思《鸦片贸易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第714 页。① 《黄爵滋奏疏许乃济奏议合刊》,第216—219 页。
弛禁论是“坏政体而伤治化”,“见小利而伤大体”,其为害有六:一是“撤藩篱而饲虎狼”;二是“夺农功而耗本计”;三是“绝民食而伤元气”;四是“虚捍卫而启窥伺”;五是“济奸民而通洋匪”;六是“狃目前而贻后患”②。
道光十八年闰四月(1838 年6 月),鸿胪寺卿黄爵滋上奏道光帝,痛陈鸦片的危害,分析屡禁不止的原因,提出“重治吸食”的办法。他指出:“然则鸦片之害,其终不能禁乎?臣谓非不能禁,实未知其所以禁也。夫耗银之多,由于贩烟之盛;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无吸食,自无兴贩;无兴贩,则外夷之烟,自不来矣。今欲加重罪名,必先重治吸食。”③重治的办法是:对吸食鸦片者,限期一年戒绝,过期仍吸者,平民处以死刑,文武官员加等治罪,其子孙不准参加科考。道光帝命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及直省各督抚复议。在有关官员的复奏中,已没有人公开主张对鸦片实行弛禁,但赞成对吸食鸦片者处以死罪的为数甚少,只有湖广总督林则徐、两江总督陶澍、四川总督苏廷玉等。
道光十八年五月(1838 年7 月),林则徐在《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的复奏中,极力赞成黄爵滋的主张,指出:“历年条奏,不啻发言盈廷,而独于吸食之人,未有请用大辟者。。。论死之说,私相拟议者,未尝乏人,而毅然上陈者,独有此奏。然流毒至于已甚,断非常法之所能防,力挽颓波,非严蔑济。”①同时提出了必须将烟具收缴净尽、加重开馆兴贩及制造烟具者的罪名等六条禁烟措施。这些禁烟措施,林则徐在他管辖的湖北、湖南地区已认真实行,并取得很大的成绩。同年八月,林则徐再次上奏道光帝,痛陈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②道光帝深感银荒兵弱的严重威胁,决心严禁鸦片。九月,他令各直省将军、督抚严禁鸦片,“毋得稍为松动”;将公开主张弛禁的许乃济降级,勒令休致;并宣召林则徐进京商议禁烟事宜。十一月十五日(12 月31 日),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 年3 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他在两广总督邓廷桢的支持下,严令捕拿烟贩,惩办受贿的官吏,限期令外国商人交出鸦片。他宣布:外船进口,必须具结,保证“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收,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并严肃表示禁烟的决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③英国住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C。Elliot)极力破坏禁令,阻止英商交烟具结,指使停泊在珠江口外的鸦片船逃避,并准备武装挑衅。林则徐坚决打击义律的破坏活动,下令暂停中英贸易,派兵严守英国商人居住的商馆。义律不得已,命令英商缴烟,保证烟价由英国政府赔偿。英国鸦片贩子被迫交出鸦片2 万余箱,美国鸦片贩子也缴出1500 余箱,共计重237 万余斤。在林则徐主持下,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十三日(6 月3 日至6 月25 日),将缴获的鸦片全部在②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1。
③ 《黄爵滋奏疏许乃济奏议合刊》,第71 页。
① 《林则徐集·奏稿》,第568 页。
② 《林则徐集·奏稿》,第601 页。
③ 《林则徐集·公牍》,第59 页。
虎门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宣布恢复中英之间的正常贸易,但严禁鸦片输入。
义律一方面继续进行破坏禁烟的活动,一方面鼓动英国政府发动战争。
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以祝贺乾隆帝80 寿辰为名,派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到北京,提出开放宁波、舟山、天津等地为商埠,割让舟山附近的岛屿与广州附近的地方,减轻税率等侵略要求,遭到清廷的拒绝。嘉庆十三年(1808),英兵舰13 艘侵扰我国东南沿海,闯入虎门,被中国水师击退。嘉庆二十一年(1816),英国侵略者就扬言:“如果我们要和中国订立一个条约,这个条约必须是在刺刀尖下,依照我们的命令写下来,并要在大炮的瞄准下,才发生效力的。”①道光十七年到十八年(1837—1838),英国发生经济危机。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困境,更加紧对外扩张,发动侵略战争, 夺取新的市场。中国禁烟后,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即发出一片战争喧嚣,他们致书英国政府说:“中国方面的无理举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大不列颠现在极应以武力向中国要求‘恢复名誉’了”①。英国政府认为这是发动战争的最好借口,即召开了内阁会议,讨论武装侵略中国的问题。外交大臣巴麦尊(H。J。T。Palmerston)表示:对付中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先揍它一顿,然后再作解释”②。道光二十年正月(1840 年2 月),英国政府任命乔治·懿律(G。Elliot)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并任命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巴麦尊发给他们以侵华训令和《对华条约草案》,对具体侵略步骤作了指示,并提出赔款、割地、开放通商口岸、领事裁判权等侵略要求。三月(4 月),英国议会正式通过派兵侵略中国。五月(6 月),懿律率领的一支由军舰16艘(载炮540 门)、武装轮船4 艘、运输船28 艘、陆军4000 人(后增至15000人)组成的“东方远征军”,到达了广东海面,正式开始了这场侵略战争。①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译:《鸦片战争史料选译》,第48 页。
① 《英国蓝皮书》,《鸦片战争》第2 册,第661—664 页。
② 《近代史资料》1958 年第4 期。
第二节战争的进程和清廷的失败鸦片战争从道光二十年五月(1840 年6 月)开始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1842 年8 月)结束,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道光二十年五月英军封锁珠江口开始,到二十一年正月(1841 年1 月)道光帝诏令抗击英国侵略军之前止,历时约7 个月。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1840 年1 月),林则徐被任命为两广总督,邓廷桢调任闽浙总督。林则徐积极加强战备,随时准备抵抗英国侵略者的武装入侵。他加强虎门一带所安设的木排铁链,添置炮台炮位,购买西洋大炮船只,督促水陆官兵操练,招募民间壮丁数千人编成水勇,加紧训练。他认为“民心可用”,并公开号召:“如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林则徐还注意了解外国的情况,组织了对外国报纸和书籍的翻译,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等。根据中英双方军事力量的特点,他认为应采取“以守为战,以逸待劳”①的作战方针。
五月,英国侵略军到达广东海面后,看到广东已严加戒备、无隙可乘,同时根据英国政府的训令,避免在广东拖延,在封锁珠江口后,主力北上。六月,英军进犯厦门,未能得逞。接着北犯浙江,攻陷定海。七月(8 月),英国军舰到达白河口,威胁北京。清廷文武官员惊惶失措,妥协派乘机攻击林则徐,主张同英国妥协。道光帝动摇了禁烟和抵抗的信心,命直隶总督琦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