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19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上册) >

第145章

19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上册)-第145章

小说: 19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上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甲芗喽焦谋K筒蛔际昭А保黄涠巴⒁槁邸薄ⅰ案稍ふ巍薄ⅰ捌沸胁欢恕薄ⅰ安话卜种抡摺保宦赏搜В把霞硬弥啤薄!督崩鲁獭肥睿饕谌菸骸耙弧⒅泄窝谌毡靖餮帽弦嫡撸铀У炔睿越崩!!R弧⒃谄胀ㄖ醒梦迥瓯弦档糜杏诺任钠菊撸园喂背錾怼!R弧ⅰ!8叩妊眉闯潭认嗟戎飨钍狄笛萌瓯弦档糜杏诺任钠菊撸跃偃顺錾怼!!R弧⒃诖笱梦囱骋豢苹蚴疲弦岛蟮糜醒】萍氨渫ㄑ】票弦滴钠菊撸越砍錾怼!贝送猓竦醚课钠菊吒韬擦殖錾恚貌┦课钠菊吒韬擦稚椎挠糯!读刚鲁獭菲呖睿饕谌菸阂弧ⅰ氨K脱肴毡靖餮茫┕ど谈飨钍狄笛眉拔目啤⒁娇聘髯挪幌奕耸猓湔畏晌浔钢牛朔直鹣薅磕曛蛔急K腿舾擅薄F渲小拔浔敢幻牛枪倥裳蛔急K汀薄6ⅰ胺哺魇⊙∨晒俜蜒鲅笥窝В贡弦祷毓螅蘼鄣煤谓崩朐诒臼〉辈钗迥辎佟 对颊鲁砂富憷馈2 篇,卷32 上,第28—34 页。
  以尽义务。五年期内,概不准另就他省差使,他省亦不得遽请调往差委”。张之洞上奏的章程由外务部补充《咨文》而颁行。《咨文》给章程作了如下三点补充:一、“中国留学生非在照办约束留学生章程之日本学堂毕业者,概不给本章所定奖励”;二、留学生毕业后,由“该官私学堂自行收留者,将来毕业后概不给以奖励”;三、对品行不端之留学生,如日本官私学堂仍听其留学者,“毕业后亦概不给以奖励”①。光绪三十年(1904),练兵处奏定《选派陆军学生分班游学章程》十六条,章程规定:一、“选派学生,须分年派往,拟以四班为一轮,每年选送一班,每班一百名。”二、“选派学生各省须有定额:京旗、直隶、江苏、湖北、四川、广东各六名;奉天、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云南各四名;山西、甘肃、广西、贵州各三名;江宁、杭州、福州、荆州、西安、宁夏、成都、广州、绥远城、热河、察哈尔、密云、青州十三处驻防各一名。计共一百名,为第一班;以后三年均照第一年办理。如各省旗有愿多派者亦可,但不得倍于原派之数”。十六条规定:“学生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充见习士官期满,除考入学校及各专门学校外,其余回国,由练兵处就其历年所学一一考试,最优者奏请授职守备,次者授千总,再次者授把总”①。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一日(1907 年12 月5 日),学部和外务部奏准了《贵胄游学章程》十二条。学部成立后,除增订了一些留学生的派遣等项章程外,还拟定了对留学生的考验奖励章程。光绪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1906 年5 月15 日),学部奏定《考试游学毕业生期限片》,规定自本年始每年八月举行考验游学毕业生一次。八月十五日(10 月2 日),学部复奏定《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五条,规定:凡在东西各国正式高等以上学堂毕业,回国后须接受政府按照留学生所习学科,分门考试。考试分两场:第一场就各毕业生文凭所注学科,择要命题考验;第二场试中国文、外国文。考列最优等者,给予进士出身,考列优等及中等者,给予举人出身②。同月,学部第一次举行留学生考试制度,有53 名留学生参加考试,共考了两天,结果考取的有32 名,其中9 人被赐予进士出身,23 人给予举人出身。此后,每年举行一次,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停止这种考试。
  随着清廷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1905—1906)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出国留学高潮。光绪三十二年,仅留日学生人数就达到一万三四千人①。在这期间,出现了女子留学生。光绪二十八年(1902),日本东京有女留学生10 余名。这些女留学生都是跟随其父兄或夫婿一齐留学日本的。光绪三十一年,湖南省首次官派20 名女学生赴日读速成师范科,此为官费女留学生留学日本之始。紧接着奉天省遣派熊希龄到日本视察教育后,与东京华族女学校的校监,同时也是实践女子学校和女子工艺学校的创立者下田歌子女士约定每年遣派15 名女学生到实践女子学校肄业。光绪三十三年(1907),奉天女子师范学堂派出21 名学生到实践女子学校读师范科。到年底,仅在东京一地,便有近百名中国女留学生,并组成了① 《张文襄公全集·奏稿》卷37,第1—7页。
  ① 《大清光绪新法令》,第14 册。
  ② 《学部奏咨辑要》卷2;《光绪朝东华录》卷202。
  ① 《中国人留学日本史》,第36 页。
  留日女生会组织②。江苏省举行留学生考试,共取13 人,其中女生3 人,赴美国威尔士利女学就读,是为官费女留学生留学西方之始③。
  宣统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909 年7 月10 日),因美国退回庚子赔款一部分,外务部与学部会奏,以美国“减收赔款”,选派学生赴美留学,先在京师设立游美学务处,并附设肆业馆一所,学生名额按各省赔款数目分摊。周自齐为督办,唐国安、范源濂为帮办④。七月二十日、二十一日(9 月4 日、5 日),在北京招考了第一批留美学生,八月初三日(9 月16 日)发榜,录取程义法等47 名学生⑤。十五日(28 日),外务部奏准,建游美肄业馆于清华园。当时规定办学宗旨为先在国内招考学生,经过训练,“择其学行优美,资性纯笃者”,随时送往美国肄业①。次年三月,学部特制订《各省考选游美学生办法》五章,并专设驻美留学监督。同月,学部又奏定《管理欧洲游学生监督处章程》三十一条和《游美学务处津贴在美自费生章程》十六条,加紧了对欧美留学生的派遣。
  清末新式学堂的开办与留学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清末民初,尤其是对辛亥革命起了“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就这点而论,晚清新式学堂的开办与留学运动都应给予历史的肯定。
  ② 《中国人留学日本史》,第54—56 页。
  ③ 《东方杂志》第2 卷第9 期。
  ④ 《东方杂志》第6 卷第8 期。
  ⑤ 《教育杂志》第1 卷第8、9 期。
  ① 《文史资料选辑》第71 辑。
  第十六章学术影响和制约着自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这70 余年间学术的根本因素,是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具体地说,随着西方商品和武力的入侵及随之而来的资产阶级文化的输入,使得中国固有的学术呈现出重大的变化:其一是一些原为古老的经学的附庸学科,如哲学、语言文字学、考古学等,独立凸现出来;其二是另一些学科虽仍沿袭原有名称和形式。但从内容到方法、观点,都获得了新的发展,如史学。而在传统旧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经学,由于治学分途而渐趋分崩离析,经过一段回光返照的时期之后,成为史学、考据学和中国哲学史的一部分。
  第一节哲学哲学在中国,虽然是近代才独立出现的学科,但却不是全新的。不用说热衷于讨论义理性命的理学家,就是朴学家们走的也是“由辞以通道”的途径。不过中国传统哲学重点不在自然观和认识论,而在伦理、历史和社会人生方面。而这一时期的哲学,正处于新旧哲学的转型阶段。
  龚自珍、魏源的历史—政治哲学清中叶以后,庄存与(1719—1788)重振今文经学,着重研究和传播《春秋》三传之一的《公羊传》,并通过他的两个外孙刘逢禄(1776—1829)、宋翔凤(1779—1860),给龚自珍、魏源以直接影响。
  龚自珍(1792—1841),少年时曾从著名汉学家、外祖父段玉裁习文字学,27 岁时又在北京从刘逢禄学习《春秋公羊传》,并与宋翔凤交游。他从公羊学派所汲取的主要是“变易”思想,而经世致用精神则主要出自他直面现实而产生的危机感。因此他不屑于作章句经师,既批评汉学考据家的“琐碎饾饤”、“繁称千言”①,也不满宋学家的“坐谈性命,其语■■。。。何施于家邦?”②他不仅把清代今文经学推出书斋,走向社会,使“经术”发展为“治术”,而且对今文经学中天人感应说的神学目的论表示了异议,并未自拘于经学藩篱。
  龚自珍意识到古往今来的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古人之世,倏而为今之世;今人之世,倏而为后之世;旋转簸荡而不已”③。据此,他称赞“太史公为书百三十篇成,褒汉氏盛德,赫然跻于周室”④。显然认为变化的结果并非后不如前,否定了夏、商、周三代为黄金时期的颂古非今态度。他还指出,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种不依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所以在论及由先秦的分封制发展为秦汉的郡县制时说:“封建。。郡县。。,天不两立。天不两立,何废何立?天必有所趋,天之废封建而趋一统也昭昭矣。”①当然,“有所趋”的动力、原因何在,龚自珍还无法理解,对于“天”
  也未作本质说明。但是他已依据当时有限的天文学知识,反对把天神化,批评了借天象预言人事的谬论,他说:“诚可步也,非凶灾;诚凶灾也,不可以步。”意即星象既能推算,说明它不能预示凶灾,如果真能预示凶灾,就不可能被推算。因此,他称最先提出以日食为凶灾的《诗·小雅》是“讽刺诙怪,连犿杂糅,旁寄高吟,末可为典正”②。对两汉的谶纬神学加以批判,宣称“最恶京房之《易》、刘向之《洪范》,以为班氏《五行志》不作可也”,并主张“摧烧汉朝天士之谬说”③,证明了龚自珍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① 《与江子屏笺》、《陈硕甫所著书序》,《龚自珍全集》,中华书局1959 年版,第347、195 页。② 《丁亥诗》,《龚自珍全集》下册,第485 页。
  ③ 《释风》,《龚自珍全集》上册,第128 页。
  ④ 《尊史》,《龚自珍全集》上册,第82 页。
  ① 《答人问关内侯》,《龚自珍全集》下册,第331 页。
  ②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龚自珍全集》上册,第9 页。
  ③ 《与陈博士笺》,《龚自珍全集》下册,第346 页。
  在人性论问题上,龚自珍继承了先秦告子的学说,自称“龚氏之言性也,则宗无善无不善而已矣,善恶皆后起者。夫无善也,则可以为桀也;无不善也,则可以为尧矣”④。又说“善非固有,恶非固有,仁义、廉耻、诈贼、狠忌非固有”⑤,反对孟子和程朱先天的性善论,借以强调环境影响和后天的教育作用。
  龚自珍认为,“是道也、是学也、是治也,则一而已矣”①。他主张变易的社会历史观,认为“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②。这是其改革现状的理论基础。他由此出发,对当时的社会黑暗、吏治腐败作了深刻的揭露,力言“拘一祖之法,惮千夫之议。听其自陊,以俟踵兴之改图尔,。。孰若自改革”③。他谴责神学说教,是为了开一代风气,振起人们经世致用的精神。
  但是,龚自珍又认为“体常静,用常动”④,即认为事物的“本体”是恒常不变的,变化的只是其功用。又受公羊学、象数学历史循环论的影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