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查__森林中的法语-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就会有了解与体谅,因为我们都一样是生、老、病、死的亲戚,我们都是一家人。如果我们了解这一点,内心就会生起人饥己饥的感受。当我们深入思惟这个身体时,就知道大家都一样:别人的小孩就和我们的小孩一样,别人的父母也和我们的父母一样;我们自己的存在和别人一样,别人也和我们一样。如果能够如此洞察,就能终结伤害、嫉妒、冲突与侵略。
这样的洞察即是正见,具足正见,即解脱道。有正见,就有正思惟、正业、正命、正语、正精进与正定。经由正见,进入解脱道后,便会有正确的连锁反应。能够这样做,无论在哪里,都是在修法。
佛陀教导我们观察自己,而非遥想天堂、大地、山顶、云朵或天空。法就在我们的身边,如果我们能了解自己,执着与渴爱就会减少,这都是洞见的力量。没有洞见,烦恼不会减少,我们也无法平静。
修行人应该知道行为的后果,不能盲目地修行。他应该清楚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是做对或做错,以及后果会如何。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知道,他的修行不可能有成果。他可能只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随团体运作,人家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完全没有任何洞见。佛陀希望我们明辨是非,清楚觉知当下发生的事。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能觉悟,如果我们现在没有洞见与觉知,以后也不会有。现在,就要看见。
●身体的本质
仔细观察身体,直到离欲为止。我们将了解,我们就和笼中鸟或水族箱里的鱼一样,猎人或主人随时都可能将我们带走,或摧毁我们的四肢、感官与器官。我们的身体随时都可能瓦解,它的本质就是如此。我们无法阻止它发生,它也不会听从我们的命令。为什么?因为它们不是真实的,它们并非真的属于我们所有,没有一样东西值得信任。它们并非真的是,或一定是我们的脚、我们的手,我们的眼睛或我们的耳朵。那是世俗的说法,只是假名罢了,不能说成是我们的。
仔细思惟这些事物,它们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是色、受、想、行、识的积聚——你可以称它们为“五蕴”、“色法与名法”,或“身与心”,这都是就它们的本质而言。你就应该了解,它们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佛陀说:“比丘正观内心者将能逃脱死魔的陷阱。”但是我们真的了解心吗?它叫我们哭,我们就哭;它叫我们笑,我们就笑;当它渴望某样东西时,我们就紧追不舍。这些事情并不难理解,心应该不难教才对,但是人们却不愿意教它。如果它生气,马上降伏它——拿起棍子,它就会听话,但是我们却不愿意像这样训练自己。如果真的要训练自己,你怎么可能睡成那样?睡觉时,并不是糊里糊涂掉入梦乡。每天训练自己,当头碰到枕头时,记得观察吸气与吐气,并且思惟:“真好——今夜我还能呼吸!”每天这样告诉自己。你不需要反复唱诵与念诵,只要问自己:“我还在呼吸吗?”当你早上醒来时,马上想到:“嘿!我还活着。”到了夜晚,你再一次问自己:“躺下去后,我还能再起来吗?”小憩片刻后便警醒。当你再度感到疲倦时,再一次问自己同样的话。你每天都必须这样做,只要像这样精进,总有一天你会看见。你会看见自我与他人的实相,以及什么是世俗的惯例与假名。你会了解它们的真实意义。之后,原本重的会变轻,长的会变短,困难的会变简单,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但是你必须精进,才可能办得到,如果你昏沉懈怠,就什么事也做不成。
●用心向内看
向外看,你将看不见实相。我们早已具足一切,因此毋须外求。出生之后,一切事实俱在,只需用心观察。事物出现时,我们马上看出它们是无常、苦与无我的。我们看见这个,并且认出我们就像这样,其他人也都像这样。这是思惟法的第一步,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可以抵达终点。这是一条终结生死的道路。
只要用心,我们就会知道。就像在田里工作,只要看太阳,我们就知道,何时是收工回家的时候。
工作时,我们需要知道时机。只要经常保持专注,我们就会知道,上工或收工的时间到了吗?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一定能看见并知道……同理,只要持续观察身与心,我们也一样会知道……它以前曾经像这样吗?它现在如何?它像个小孩吗?如果我们像这样思惟与观察,心就会自然转向。心情会转为平淡,在烦恼的生活中,它会感到安静。持续这样的思惟,将能令心转向;如果心不转向,我们就见不到法。
●创造解脱的因
事出必有因,我们精进修行,就是在创造解脱的因。例如,一对经历过爱情与争吵的夫妻,当其中一人死亡时 ,就只剩下孤单的另一半。原本恩爱的一对,如今只剩下一个人,那个人很可能会向寺庙求助。就像一个人生病时 ,他很快就会想到要找医师;如果没有生病,他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像这样发生的事情就称为因,人们的情感运作也类似于此。如果我们的生活既安逸又舒适,就不会想到这些事,心也不可能会转向。同理,修行时也必须生起出离心,不过我们往往做不到。我们去听开示,尊贵的教师使用各种方法教导我们,就是为了帮助我们看清楚。头发像什么?牙齿、皮肤与指甲的实相为何?瞧,它们像以前一样鲜嫩吗?它们有变老吗?和以前有差别吗?佛陀告诉我们,思惟自己的身体。向内观察,就像它染上病痛了一样,专注地看。此时,你只会想赶快找医师来治疗它,你会很自然想到医师与药方。这很自然。如果高烧与疼痛持续不退,这会变成你唯一关心的事。但是先前,在你生病以前,你根本一点也不关心这些事。如果有人叫你去找医师,你还会嗤之以鼻呢!现在,因出现了。
我们的修禅也像这样。为什么我们要针对头发与皮肤,这些我们原本就有的东西进行思惟呢?它们是因之所在,是出离与行舍的因。它们可以产生智慧,也可以制造烦恼。智慧生起,烦恼则消退;反之,烦恼生起,智慧则消退。洞见生起,无明则消退……佛陀经常要我们思惟生、老、病、死,为什么?因为解脱之因就在这里。
●“身念处”禅修法
思惟死可以让我们对于此世生起出离心,如果持续观察此点,一步一步深入它,对于世间的厌离也会随之加深。思惟法,最后你将见法,亦即实相。当你见法时,你就能达到寂灭,除此之外,它还能将你带去哪里?
这就是因,这种禅法称为“身念处”,即观察身体的禅修。从头顶到脚底,再从脚底到头顶,反复观察。如此禅修,将有助于生起出离心,让心转向。
假设你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一栋大房子,以及许多财产。当每件事都很平顺时,心就不容易转向,因为太舒适与安逸了。就像你乘船出海,如果这艘船很好,水面又很平静,谁会想到要游泳呢?但是如果这艘船开始沉没,游泳就变得很重要——或者你还能漠不关心?有人会问:“老是叫我们观察身体各部分,到底有什么用?”它的作用就是救命。如果你独自出海航行,可能不会想到要游泳,但是先将游泳学好可能更安心。如果这艘船开始沉没,除了游泳之外,你还会关心什么?
如此修禅,并且真的看见实相,正果就会不请自来。了解无常、苦与无我,由此而发起净信,你便已经完成思法,而进入修法的阶段。
了解这一点后,你接着就会了解许多事。只要精通这一点,你的修行就可以辗转增上,于内在或外在,自己或他人的身体中,看见无常、苦与无我。这是功德的来源,是佛陀的教法,也是你必须深入观察的地方。佛陀不会教导不相干的事物,包括人们不会去的地方,或人们看不到的事物。他指出的都是我们切身的事物,无论行、住、坐 、卧,皆须臾不离。
●怕什么?无处可逃啊!
即使这些事物如此贴近我们,我们仍然看不见!就像我们在禅堂里放置的骷髅(死人的骨架)一样,世间人只会谈论,却不曾真正见过。有些人见过,却感到害怕,他们逃离禅堂,一点也不想看。这些都是视而不见的人,如果他们真的看见,就不会害怕。如果害怕,你还能跑去哪里?骷髅始终跟着你,想想看。即使你跑开,它也跟着你跑,无论你到哪里,它都跟着你。你到底在怕什么?根本无处可逃。
如此了解之后,你才能出离。“喔!事情真的是无常、苦与无我的。”当你看见骷髅时,你知道它就和你一样。你坐在那里抽烟嚼槟榔时,骷髅就在那里;你来回走动时,骷髅也跟着你;你闲聊时,它也在那里。它就和你一样。未来你也会和禅堂里的骷髅一样,每一个人都会变成这样。
先前,骷髅和你一样,也是一个活人;之后,我们也会和它一样,变成骷髅。你害怕吗?这是真的吗?你能逃到哪里去?
因此看一个人时,你知道他就和你,以及其他人一样。当你如此看一个人时,你就了解世间所有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没有什么差别。整体而言,我们都是一样的人。请认清这个事实。
先前,骷髅和我们一样;之后,我们会和它一样。藉由这样的思惟,心将会转变。持续思惟,你将了解一切事物皆非真实,并且不可信赖。唯一真实的是因果业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正确的思惟,会引导你走上正道;错误的思惟,则会让你误入歧途。它正在发生,这是唯一真实的事,果报一定会回到你的身上。
●正确的思惟
死后,连骷髅也带不走,更何况家庭、朋友与财产呢?它们都是不可靠的。从我们自己的骨头开始,没有一样东西是真实的。带领我们转世的是身口意的善恶业。善有善报,恶招苦果,只有这件事是确定与真实的。
因此佛陀希望我们深入观察,不要汲汲钻营,趁着还有一口气在,尽量行善去恶。一旦死了之后,你就无能为力了。佛陀希望我们了解时间紧迫,赶快起身力行。你还有眼睛与耳朵可用,意识也尚未离开躯体,因此能够观察与了解事物。放下吧,及时放下,就可以换来轻松自在。何为放下?即舍与观。当意识离开躯体后,你还能完成什么事?他们会将你的身体焚化或掩埋,故事就此结束。
我们有尊敬与供奉死者的传统,还用尽一切谚语来称颂它的功德。人们拿出米糕,说那有益于亡者;不过,接下来却是他们自己在享用。亡者此时在哪里?而他或她又得到了什么利益呢?
●放下执着,生起净信
功德来自修行,而非供奉死者。佛陀并不称颂死亡,他赞扬人身难得,趁还活着的时候修行很重要。觉察错误,立刻改正;发现善事,立即去做。这是你的两个好朋友,你的庇护所。现在它是你的庇护所,未来它也将是你的皈依处。物质的享受不过尔尔,不是吗?你们看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努力追求享受,最后仍然一无所有。我们已经不再年轻,应该及时住手,转而寻求平静与恬澹。我们已经做够了世间的荒唐事,现在,该是停止的时候了,不是吗?
虽然还住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