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管理七诫 作者:和仁 管家民 >

第59章

管理七诫 作者:和仁 管家民-第59章

小说: 管理七诫 作者:和仁 管家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或其妻子生病了要及时探望、批假或适当减轻其工作负荷,不要认为是小事情,他可以坚持工作,你就不管不问。下属家庭遭受了不幸,要予以救济缓解其燃眉之急。如果你成为一个这样的企业领导,不仅受关心者本人会感激不尽,生死效力,还会感染所有的人。在下属遇到大灾大难时,作为一位领导,不仅自己要关心施爱,而且还要发动大家集体帮助,解除下属后顾之忧。这样做特别有利于集体的团结。

  □让员工快乐工作

  最佳的工作效率来自于高涨的工作热情,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对工作兴趣淡薄的人会全心地投入工作,取得很好的工作效果。兴致勃勃会让人更好地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在短时间内取得惊人的成绩。但是,要使员工永葆工作的激情谈何容易?工作就像一场“马拉松”,参加过长跑运动的人都知道,“极限”是否能成功突破对于长跑十分关键,在每一米的角逐中,人的体力与耐力在不断地消耗,在中途某一段就到达“极限”值,如果没有突破就会功败垂成。员工在长期平淡无奇的工作中如果产生厌职情绪,根源可能就在于我们的管理机制与管理方法出了问题。

  1.变领导为引导

  不可否认,“撞钟和尚”是由强迫员工干他不愿干的事造成的。长期以来,有不少领导者都是以命令的方式来强迫员工做这做那,结果并不理想,这也极大地妨碍了员工自己的发展。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案例:

  某服装厂绩效很差,虽然按件计酬,产量望洋兴叹无法提高,经理尝试用威胁、强迫的方式要求员工,仍然无效。该厂请了一位专家来处理这个问题,专家将员工分两组:告诉第一组员工,如果他们的产量达不到要求会被开除;告诉第二组员工,他们的工作有问题,他要求每个人帮厂子找出问题在哪里。结果第一组的产量不断下降,压力升高时,有的员工干脆辞职不干了;第二组员工的士气却很快提高,他们依照自己的方式去做,担负起增加产量的全部责任。由于齐心协力,经常有创见,单单第一个月,产量就提高了20%。这种效果完全是诱导造成的。强迫没能使员工提高业绩,相反,诱导却有效地激励了员工,提高了业绩。

  领导与引导是不同的,领导无疑含有命令的成分多一些,而引导包含的命令成分要少得多。将领导变为引导是企业领导者灵活运用激励原则的高超表现,在企业员工中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领导转化为引导,对领导者有着较高的要求,首先领导者要有非凡的智慧,能洞察企业运动的实质,不靠产品,而靠员工。激励员工是他应做的事。其次,领导者要做出表率,领导者对于自己的诺言,要言必信,行必果。只有领导者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员工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跟着积极行动起来。最后,领导者不能单凭自己的职务、权力和形式上的地位尊严去建立威信,而是要靠对员工的信任和指导去建立威信,要相信自己的下属员工是有工作积极性的,有提高自己的能力、承担更大责任的愿望。

  2.将单调的工作变得有趣

  变化繁多的游戏总是比单纯游戏来得有趣。同样的道理,倘若某个人对工作有兴趣,再加上工作本身富于变化,那做起事来便会着迷,更愿意从事复杂、困难之事。当事人之所以斗志高昂,那是因为工作迎合了他的兴趣,可使人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缘故。领导者要想有效地激励员工,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改变工作内容。如检查工作每半天或一天交换一次,即可发生变化;

  改变作业气氛。如经常更改作业台位置,工作场所或房间格局,使工作环境焕然一新;

  请一人经办两件或三件工作;

  另外添加一项工作。如本来从事加工的工人,可加给他一份质量预检等工作;

  将工作分成几段。一个人若自始至终地做同样的工作,就容易拖拖拉拉。每天如此,就会显得工作气氛不正常,故需在短时间内将容易完成的小目标一个个分开,如此就容易让人产生成就感,也就不会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

  全自动操作的机械作业,可以找一部分人以人工操作代替;

  工作时提供喝上午茶的时间,以增加一点乐趣,让员工暂离单调的工作歇一会儿。

  3.指导员工由“厌业”到“乐业”

  领导者应指导员工如何改变环境使工作变更有兴趣。

  改变对工作的看法。如果觉得工作单调,就会愈加觉得工作乏味。比如,我们如果看到一张支票,不妨想像这笔钱将有何用途,这笔钱又来自何方。经过这一番有趣的思考后,便可以了解到公司的财务概况,看到一个零件,你倘若能联想到该零件可能在何处制造、用途何在、有何特征、同样的产品别家公司有否制造,如此一考虑再经过求证,你就能了解同行分布、公司概况,趣味无穷。

  专心工作。不管多单纯的工作。都不可能毫无变化,今日工作不可能与昨日完全相同,或许材料有好、坏之分,或许做法稍有不同,这点许多人都容易忽略。倘能注意此点,昔日未发现的今后或许可发觉,也了解到工作方法并非仅限于一种,也可考虑以种种方法来尝试。

  分析工作。若自觉工作单纯,不妨将其过程分析看看如何能追求到更高境界。经过分析后,你会得知无论多简单的工作也必须由多种要素构成,也会不同的对这种复杂性大感惊叹。我们就以“拿东西”为例吧,必先伸手寻找,经过选择,拾起,最后紧握手中。这样简单的行为必须由如此多的动作拼成,其实这并不单纯,再分析出如何把握更省力、更牢固,则会更有趣。将这种观念应用到工作上,任何事物先经过分析,最后必可得到改善的启示。

  不管领导者使用何种方法,要使单纯的作业有所变化并非易事,应尽量让员工们加以思考,或给他们创造出一个竞争对手,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起员工的干劲。

  4.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单纯的管理再也不管用了。因为世界变化太快、越来越不可捉摸,绝非这种死板方式能应付的。现在需要的管理方式远比过去的要高新得多,那就是领导力。领导力是帮助他人完成他能力所及的事,描绘出未来的远景,鼓励、教导他人,并能建立与维持成功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约翰·奎许说道:“在过去商业环境相当稳定的时代,单凭管理能力就足以应付了。可是,当商业环境如此多变,每个人所需要的应变能力远超过想像。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的是领导能力,而非仅管理能力。”

  汤普生微电子公司负责人表示:“变动己然发生,我对于各部门的准备状况却毫无把握。’经理‘这样的职务大概保留不了多久,’领导‘的观念也有重新界定的必要。所有的公司都无一幸免必须经过这次阵痛。许多公司在为提高产能勉力紧缩的当儿,都深切体会到协调的能力是最举足轻重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的能力、现场指导、身体力行、组成团队在需要更优秀的领导人。”

  5.为员工消除不安因素

  工作中时常会出现一些因素,使你的下属员工感到无法安宁,如果这些情况是由于身为领导的你造成的,你一定要设法消除他们的不安。

  我们先把员工分成四种形态,再依次分析:

  (1)稳定型。认为工作既能胜任又感觉愉快,而且工作环境也良好,自然身安心乐,称之为稳定型。这一形态的员工,大多会稳定下来,不容易见异思迁。

  (2)矛盾型。认为工作既能胜任又感觉愉快,而工作环境则可能会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此时去留参半,出现矛盾心理,时常犹豫不决。

  (3)游离型。认为工作环境相当良好,不过工作不能胜任。遇到有更合适的工作机会,就可能离职而去。

  (3)滚石型。工作既不胜任又不愉快,对工作环境也有诸多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实在很难安心工作,以致骑驴找驴,一有机会便准备跳槽。

  矛盾型的员工觉得工作相当理想,辞掉十分可惜。但是在工作环境方面,则可能有许多不安,例如照明不佳、通风不良、交通不便、噪音太大、空间太小以及用餐不方便、安全不放心等等,使员工觉得内心非常矛盾:“走,可惜;留,难过。”这时候我们应该区别员工的不安,区分成为个人的或集体的两大类。个人的采取个别解决,集体的则由公司统一予以改善。

  消除工作环境方面的不安,可以按“马上能做的,立刻解决;过一段时间就能改善的,宣布解决问题的时间表;暂时不可能解决的,诚恳说明困难的所在”的原则,逐一加以改善或说明。只要员工觉得合理,自然会消除不安的感觉,使自己改变心态,从矛盾型转为稳定型,从而安心工作了。

  游离型的员工,认为工作环境相当理想,可惜难以胜任,当然谈不上愉快。

  工作的胜任与否,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业绩及对工作的满足感。员工的个别差异,正是领导分派工作时必须考虑的要素。员工的特点应该适合工作的特性,例如增长需求较高的员工,可给予安排比较复杂的工作;而增长需求较低者,则不妨调派比较简单的重复性或标准化的工作。

  实施在职训练是使员工由不胜任转为胜任的一种方法。定期或不定期的工作轮换,则是增加员工工作变化性的有效方式。变化性加大可以降低对工作的厌倦程度,是工作的横向扩大。工作丰富化在垂直方向有所延伸,增加员工的自主责任,使其获得更为完整的满足。工作改善,自然减少员工的游离感,促其趋向稳定型。

  滚石型的员工因为工作与工作环境都不合适,因而身不安、心不悦。这种心态如果不想法改变,就会造成不做事、光捣蛋的“老鼠屎”,令人头痛不己。

  人力资源部门最好和他谈谈,但不可直截了当地指责他,用一个中国人熟悉的“缘”字来沟通。先说他似乎和现在的领导没有什么缘分,所以处得不愉快,工作绩效也不高。然后让他挑选认为比较有缘分的领导,如果没有歧义,便调个部门试试;若是不愿意接受,也让他有自知之明,并不是人家都欢迎他。调职之后倘若有所改变,等于救活一个人;没有改变,则问问他的想法,自愿离职最好,不能自愿离职,人事部门可以正面劝导其离职另谋他就。

  □以人为本,留住人才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正在成为许多企业塑造他们的企业文化的目标,但事实上,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包括对员工真正的关心和尊重,平等地对待公司中的每一个人。让每个员工都感到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实现自己的价值,而由此激发出的劳动热情将是无穷无尽的。

  惠普很早就已经开始实践“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早在20世纪40年代,公司的两位创始人休利特和帕卡德就下定决心,不让惠普成为一家只会“雇用人和解雇人”的公司。在当时那个电子工业还完全依赖政府支持的年代,这种提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