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的蜥蜴战争-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王立刻赐给勾践旗帜的羽毛,诸侯的装饰几杖。两国人民欢欣跳跃。
勾践这个人,是短性子,也就是说比较任性,易于反复。当初一即位,就着急打吴国,导致被囚三年;在吴国的时候,也许他真是诚心臣服了的,对吴国象亲爹似的;哭丧着脸,谄着笑,装了三年孙子刚回来,立刻还阳,又猖狂了,又要你死我活了。
勾践遂召集众臣,痛骂了一顿吴国,然后要求讨论战斗方案,征集大家策谋。(刚刚指天划地发誓效忠,答应人家不造反,现在又变卦了,要背信弃义了。)
他下边的人不象他这么任性轻率,大夫逢同说:“国内稍微刚有点儿殷实,立刻整顿军备,锋芒毕露的话,恐怕会惊动吴国,那我们就大难再至了(也是对将士人民性命不负责任)。鸷鸟将要搏斗,必须低飞收羽,圣人将要造反,先应该装出和顺。”
范蠡和大夫苦成也劝。勾践只好稍安勿躁,接受文种的六条外交方略。(范蠡从此也感受到了勾践是个危险份子,需要警惕对待)。
文种的方略,第一条,祭天,讨老天爷喜欢(咒夫差死)
第二,贿赂吴国的君王、大臣
第三,高价收购吴国的大米、粮草,挖空吴国,而自己偷着储备粮食
第四,赠送美女,扰乱君心,使吴王在声色犬马中自溺其志
第五,秋两季照例进贡以外,进献能工巧匠和深山大木,把大批建材源源不断运往姑苏,胁助吴国建造华丽的宫殿,使他消耗民力(那时候搞点土木建筑就可能累得民生凋敝,现在搞个登月计划也无碍于经济民生,时代是不同了啊)
第六,扶植吴国的阿谀奉承之臣
总之,文种的这些主意都比较“下作”,都不是军事对抗,而是进行政治经济干扰,拖对方领导干部下水,拿糖衣炮弹腐蚀对方的精神,即便现代国际间也不多用这些“损招”,用多了,难免搞得自己臭名昭著。文种后来不得好死,宜也。(这些“损招”对一个民族和地域的损害,比几场战争还要来得消极,春秋时代以前,一直没有这种打法)
夫差果然中计,修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能远望二百里。为了修建这个东西,木材堆积如山,以至堵塞河道,民力疲弊,人不聊生,道死巷哭,心生怨望。(伍子胥预见了野猪和麋鹿,未来将游荡于这里,因为吴国的奢华迟早要使它灭亡。当然,2500年后,这里成了游人游荡的地方,著名旅游景点有“吴王井、玩月池、琴台、砚池、西施洞”,都在灵岩山)。
与此同时,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所谓“生聚”,就是生孩子和攒粮食。关于生孩子,勾践采取奖国生育政策,老男人不准娶少女为妻(以免资源浪费);男20岁女17岁还不结婚的父母要受罚;妇女临产票报官以便医官去照顾;生了孩子的家庭由国家给奖;生了两个的官府给养一个,国家建设卓有成效。关于攒粮食,越国根据天气预报,合理种收,还嫌粮食积得不够多,派人跑到吴国去哭穷,说粮食绝收,人民饥乏。于是,好心人夫差就象供儿子上大学的爹似的,又拨出大量新粟借给越国。越国群臣都拿了红包,偷着大乐。
次年,越国把上好的粟米,拿鼎蒸了,再晒了,还给吴国,让吴国人当种子用。吴国人把“做过绝育手术的种子”撒播在地里,一颗苗也不长,气得骂娘。吴人是岁大饥。真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啊。吴王不是玩fair play吗,人家可不跟他这么玩。
另外,鉴于勾践是个短性子,对待过去他的事情,不论是别人给他的恩德还是侮辱,撂了爪就忘,翻脸就不认帐,吃饱了就骂厨子,挨了打就忘疼,为了克服这个毛病,让屈辱的历史铭记在心,勾践在众大夫的督促下,有意识地进行了“励志”训练,加强恒心和意志力训练。
他卧薪尝胆,食不加肉,衣不重采,夜里不许睡觉(困了就拿小草扎自己的眼睛),冷了不许生火(拿凉水往脚上泼),冬常抱冰,夏常握火,使劲折磨自己。
文种的九大“损招”中最传为“美谈”的,那就是培养了“西施”这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地下工作者,以献的方式(类似于交公粮),成功地打入了反动派吴王夫差的核心机构。
据说,一千个人心中,对哈姆雷特的形象,有一千个理解,这是审美的主观性不同,
那么,一千个人心中,对西施的形姿,也就有一千种猜度。在我们看来,她和中国其他三大美女比较起来,最大的不同,在于她一直是个少女(而那三位则是已婚的),她的容颜,总是清纯稚气的,不过就是“苎萝山”下,若耶溪畔的一个浣纱女子,尽得山水秀灵之气,独得了“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八字。
众所周知,西施是在全国选美中被发现的。勾践归国以后,鉴于历次送往吴国的美女效果不佳,于是派出人贩子(相士)巡行各地,决心要寻觅一两个绝色的美女,再通过有计划的训练和包装,以期一鸣惊人,用温柔的绳索,达到绊系吴王并趁机离间吴国君臣的目的。
相士们在浙江诸暨县南的“苎萝山”下终于找到了浣纱美女西施,(这里是有两个姓施的村子,西施的家住西村,所以叫“西施”,这只是一种指代了——她的本名不算好听,叫夷光,爸爸是个樵夫,她主要帮人家浣纱,但是家庭条件差——因为吃的东西不好,心口总发烧,要用手背轻轻压捂着,蹙着眉头,惹人怜爱。
众所周知,东边那个村子也姓施,里边还有一个青蛙,叫东施,她的好美之心很强,经常效颦,用手一捂胸口,眉头一拧,立刻飞沙走石,众人避之惟恐不及。
范蠡得到相士们的报告,立刻跑到若耶溪畔,看见西施和郑旦,果然令人目眩神迷,虽然生在穷乡僻壤,却目如秋水,顾盼生姿,出落得清莲似的惹人怜爱。在楚国见多识广夜生活经验十分丰富的范蠡,不但在楚国从未见过如此艳丽的女子,就算在吴国宫中所看到的莺莺燕燕,也没有一个可以与此妣美。正这时候,西施唱到:
西 施:'西皮慢板'
西施女生长在苎萝村里,难得有开怀事常锁双眉。
只为着守清寒柴门近水,每日里浣纱去又傍清溪。
怕只怕损玉颜青春易去,对清波时照影白整罗衣。
范蠡一听,不自禁想道:“就是说话口音重了点,语气直白了点,如果再加以琢磨,必然成为稀世的珍宝,一定可以赢得吴王夫差的欢心。”
范 蠡:(西皮倒板)
提起当年泪难忍,
待下官与姑娘细说分明。
我越国与吴邦旧有仇恨,为争战失了寨空有我军。
我有心替主爷报仇雪恨,空有这救国志怎奈无人!
范蠡这人不简单,他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西施与郑旦,山野弱女子,对国家前途竟是变得如此重要,于是慨然应允,愿意为国家奉献出她们的一切。
于是,在范蠡的策划与主持下迅速地展开,西施等十多名来自不同地区的美女,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宫廷礼仪的传授,尤其着重在歌舞、仪态、礼节、走台步和蛊惑人心技巧上的磨炼,在短期的密集训练中,快速变化她们的气质,培养出思想忠贞、气质高贵的一批特种工作人员,准备用裙子去统一吴国。受训地点就在绍兴附近,如今叫“西施山”,当时叫“美人宫”。
西施与郑旦在众多名师的调教下,很快便展露了过人的才情,三年下来已是能歌善舞、雍容华贵,一举手一投足都能表现出妩媚动人的风,。当然,一同跟西施接受训练的众美女中,还有一个叫郑旦的女孩,也是超级美女——姐妹俩练习完毕,课余到附近大街上去逛,手挽着手,经常被本地色迷迷的老头子跟梢。
在美女们的三年大专补习阶段,范蠡屏除私心杂念,扫清身上那些与革命不相干的情调,把西施就当成一个解除国家灾难,蛊惑敌国君王的政治工具,
三年期满,越王勾践经过测试,学员扎实用功,学习成效显著,政治素质过关。于是让范蠡择期动身,带着西施、郑旦等一干美丽的“贡品”前往吴国。
美女西施被“献”到吴王夫差那里,吴王一看,西施原本就有出水芙蓉般的美丽,经过前一时期的理论学习和雨露滋润,更如牡丹盛开般鲜妍媚人,美艳眷婉,那脉脉含情又知书达理的眼睛,使得夫差几乎无法自持。郑旦则是一副杏花初放时的清秀模样,给人一种冰清雅致的感受。二人一温一凉,给夫差以山花烂漫和径廊苔绿的双重别致感受。
从此,吴国人惊异的眼睛,注视着夫差心中放纵地盛开着的,对于美丽西施的热爱。 西施的一颦一笑,一捧心一皱眉,都紧紧地扣住吴王的心弦;郑旦的若即若离、矜持秀雅,也使吴王神魂颠倒而穷追不舍。夫差除了使劲地向越国人说谢谢谢谢,使劲地忙碌着,就再没空说别的,干别的了。
可是,有乌鸦嘴却说:“五色令人目盲,五声令人耳聋。夏桀因为妹喜而亡,商纣因为妲己而亡,西周因为褒姒而亡。越王勾践昼夜读书,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劳,折节听贤,厚遇宾客,聚众死士(包括收纳一个精于“越女剑”的女侠,伶俐过人,曾打跑一只调戏她的老猿),勾践这么干,内怀不二之志,没安好心啊。。。。”
夫差不听吴子胥聒噪,把西施安置在“灵岩山”下——就是西南郊外勾践曾经石窟养马的那个地方,号称“吴中第一峰”。说是第一峰,其实只有182米高,但是古人的文学作品把这里吹嘘成“灵岩奇绝胜天台”的仙境。
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大型王室园林“馆娃宫”(开苏州园林建筑之先河)。宫内铜勾玉槛,饰以珠玉,楼阁玲珑,金碧辉煌。夫差还挖空心思构筑“响履廊”, 西施及宫女们穿着木屐在上面走动,发出铮琮的响声,木琴般的悦耳。又修一人工湖,沿湖遍植奇花异卉,湖上布置锦帆,珠歌翠舞,供宴无穷(吴王对我们西施还是爱的啊,在古代,这就是love的表现啦,还要怎么样啊)。
“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清《圆圆曲》)。
至于西施爱不爱吴王,可能西施没有考虑这个问题的内存。经过政治学习,这个“盖世太保枪口下的”越国女孩,任务比较单一,就是消磨夫差的革命意志,使他在不该腐败的时候腐败,不该玩女人的时候玩女人,总之是爱吧,又有点怪,不爱吧,又有点腻。但是,传递情报、吹枕头风、搞破坏、搞运动之类的事,和西施无关。因为不涉及任何机密,所以也没有任何危险(比较人道,也不需要有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我们大可不必为她担忧。
“千重越甲夜围城,战罢君王醉不知;
若论破吴功第一,黄金且合酬西施。”
勾践吞吴五
这些年来,吴王也并不只是光泡妞不干正事,相反,他很busy。
夫差打败越国后,积极向北扩展,一路争霸,第一个打击目标是陈国。陈国是吴国从东南方向进入巴尔干的必经之路。当年,吴王阖庐当年攻楚的时候,从楚西北进军,未获得该地区的陈国相助,后者又以“有病”为名,拒绝出访吴国,吴怒。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