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密码:清宫隐史 作者:隋邦森隋海英-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节 顺治对母后下嫁的无奈与妥协 ——尴尬的贾芸
顺治六年前,福临正当十二三岁的时候,受尽了满蒙亲贵与多尔衮的冷落与欺凌,他不得不巴结多尔衮,对母亲也甚为怀疑,感情上隔膜得很。在汤若望(醉金刚倪二借给他十五两三钱四厘二分无息银子,指顺治24次到宣武门教堂聆听汤若望的教诲)与孝庄的呵护下,才保住了皇位。此事隐写在贾芸与凤姐宝玉的关系中。见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原文:(1)见过贾母,出至外面,人马俱已齐备。刚欲上马,只见贾琏请安回来了,正下马,二人对面,彼此问了两句话。只见旁边转出一个人来,“请宝叔安”。宝玉看时,只见这人容长脸,长挑身材,年纪只好十八九岁,生得着实斯文清秀,倒也十分面善,只是想不起是那一房的,叫什么名字。贾琏笑道:“你怎么发呆,连他也不认得?他是后廊上住的五嫂子的儿子芸儿(“后廊上住的五嫂子”指盛京后宫第五位后妃庄妃。“儿子”指福临)。”宝玉笑道:“是了,是了,我怎么就忘了。”因问他母亲好,这会子什么勾当。贾芸指贾琏道:“找二叔说句话。”宝玉笑道:“你倒比先越发出挑了,倒像我的儿子。”贾琏笑道:“好不害臊!人家比你大四五岁呢,就替你作儿子了?”宝玉笑道:“你今年十几岁了?”贾芸道:“十八岁。”……原来这贾芸最伶俐乖觉,听宝玉这样说,便笑道:“俗语说的,‘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注解:
“贾芸”隐射未亲政的顺治皇帝。“后廊上……五嫂子的儿子”即后金第五位后妃永福宫孝庄的儿子。“十八岁”指他到顺治十八年就死了。
此处的贾琏与贾宝玉共同隐射摄政王多尔衮。
“请宝叔安”——指顺治给多尔衮请安。
“你倒比先越发出挑了,倒像我的儿子”——是多尔衮对顺治的调侃态度。
“山高高不过太阳。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是顺治巴结多尔衮的话头,很符合历史事实。同时也表明顺治皇帝政治上日益成熟,知道如何对付多尔衮了。也是对多尔衮的还击,因为“山高高不过太阳”。
(2)因又说道:“看着你这样知好歹,怪道你叔叔常提你,说你说话儿也明白,心里有见识。”贾芸听这话入了港,便打进一步来,故意问道:“原来叔叔也曾提我的?”……“贾芸笑道:“求叔叔这事,婶子休提,我昨儿正后悔呢。早知这样,我竟一起头求婶子,这会子也早完了。谁承望叔叔竟不能的。”
注解:
“贾芹”隐射代善礼亲王长子乐托亲王,孝庄(凤姐)求多尔衮(贾琏),让乐托执掌军权(管理小和尚与小道士)。而多尔衮(贾琏)口头上答应让顺治学习汉学以便将来亲政(栽花木)。但最后还是孝庄说了才算数,多尔衮仅说说而已。这是一段追述的历史。
第5节 策划害死多尔衮(1)
《石头记》第二十八回《蒋玉函情赠茜香罗》隐写了顺治皇帝强烈的亲政要求与受尽多尔衮凌辱的痛苦。顺治皇帝与孝庄用了7年的工夫,配制了“天王补心丹”,在太后下嫁后一年,就要了多尔衮的命。
《石头记》第二十八回《蒋玉函情赠茜香罗》原文:一径到了冯紫英(李自成)家门口,有人报与了冯紫英,出来迎接进去。只见薛蟠(吴三桂)早已在那里久候,还有许多唱曲儿的小厮并唱小旦的蒋玉函(龙袍玉玺盒)、锦香院的妓女云儿(陈圆圆)。大家都见过了,然后吃茶。宝玉擎茶笑道:“前儿所言幸与不幸之事,我昼悬夜想,今日一闻呼唤即至。”冯紫英笑道:“你们令表兄弟倒都心实。前日不过是我的设辞,诚心请你们一饮,恐又推托,故说下这句话。今日一邀即至,谁知都信真了。”说毕大家一笑,然后摆上酒来,依次坐定。冯紫英先命唱曲儿的小厮过来让酒,然后命云儿也来敬。
注解:
“蒋玉函”(将玉含)隐射盛中国玉玺与龙袍的盒子,《蒋玉函情赠茜香罗》隐射朱明王朝的龙袍(“大红汗巾子”)赠送给了贾宝玉顺治皇帝。贾宝玉贴肚皮穿着,隐射渴望亲政而尚未亲政,时当顺治八年前。冯紫英隐射李自成,他不断出场,说明《石头记》作者不相信李自成死于九宫山的谣传,认为李闯王不可能战死或被处死,一定是藏匿在深山了。冯紫英李自成设宴招待薛蟠与贾宝玉,交代“前儿所言幸与不幸之事”,而“薛蟠(吴三桂)早已在那里久候,还有……蒋玉函(龙袍玉玺盒)、锦香院的妓女云儿(陈圆圆)……”是交代李、吴、清朝三方权利斗争的结果。
那薛蟠三杯下肚,不觉忘了情,拉着云儿的手笑道:“你把那体己新样儿的曲子唱个我听,我吃一坛如何?”云儿听说,只得拿起琵琶来,唱道:两个冤家,都难丢下,想着你来又记挂着他。两个人形容俊俏,都难描画。想昨宵幽期私订在荼艹縻架,一个偷情,一个寻拿,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
唱毕笑道:“你喝一坛子罢了。”薛蟠听说,笑道:“不值一坛,再唱好的来。”
注解:
“两个冤家,都难丢下,想着你来又记挂着他”,隐射当时中原政权究竟归李自成还是归吴三桂,尚未定论。“一个偷情,一个寻拿,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隐射云儿(陈圆圆)认为政权归李或者归吴都可以,但决没有归顺清朝的意思。这是陈圆圆之所以青史留名并进入金陵十二册副册第一名(香菱)的重要原因。
宝玉笑道:“听我说来:如此滥饮,易醉而无味。我先喝一大海,发一新令,有不遵者,连罚十大海,逐出席外与人斟酒。”冯紫英蒋玉函等都道:“有理,有理。”宝玉拿起海来一气饮干,说道:“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薛蟠未等说完,先站起来拦道:“我不来,别算我。这竟是捉弄我呢!”云儿也站起来,推他坐下,笑道:“怕什么?这还亏你天天吃酒呢,难道你连我也不如!我回来还说呢。说是了,罢;不是了,不过罚上几杯,那里就醉死了。你如今一乱令,倒喝十大海,下去斟酒不成?”众人都拍手道妙。薛蟠听说无法,只得坐了。听宝玉说道:“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保”众人听了,都道:“说得有理。”薛蟠独扬着脸摇头说:“不好,该罚!”众人问:“如何该罚?”薛蟠道:“他说的我听不懂,怎么不该罚?”云儿便拧他一把,笑道:“你悄悄的想你的罢。回来说不出,又该罚了。”于是拿琵琶听宝玉唱道: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唱完,大家齐声喝彩,独薛蟠说无板。宝玉饮了门杯,便拈起一片梨(离异=生离死别)来,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完了令。
注解: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保”——是顺治皇帝对陈圆圆一生的评价。
“难道你连我也不如!”——是《石头记》作者的定论,认为吴三桂的气节、胆略远不如陈圆圆。
“菱花镜里形容瘦”,说明云儿的身份就是香菱与秋菱。“新愁”指吴三桂叛乱。“旧愁”指吴三桂降清。这是一错再错。弄得陈圆圆大叫“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夫婿”指平西王吴三桂也。
“相思血泪抛红豆……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一曲悲歌,是《石头记》作者假借贾宝玉之口,对陈圆圆一生痛苦经历的高度概括。这首曲子与贾宝玉吟咏林四娘的诗是姊妹篇。假借顺治皇帝的身份,万无一失,毫无破绽可寻也。贾宝玉顺治皇帝对陈圆圆做历史评价。而陈圆圆的内心世界是“相思血泪抛红豆”——“商女也知亡国恨”也。
“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指云南的绿水青山,徒增悲伤也。“云儿”,不就是久居云南的汉族女儿吗?“便拈起一片梨(离异=生离死别)来,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指的是康熙十三年,陈圆圆坚决劝阻吴三桂,不要再背主反叛了。吴不听,陈出家,不是“雨打梨(离)花深闭门”吗?
为什么两次让贾宝玉顺治皇帝出面,来表达林四娘与“相思血泪抛红豆”的主题?因为顺治皇帝贾宝玉是孔子的后裔,他对亡国的汉族人有一定的同情。他亲自祭奠崇祯皇帝的陵墓,听任北京居民在陵前“哭声震天动地”。北京许多地方供奉着明代“万历娘娘”的神牌,甚至供奉在皇宫西苑的庙宇里。他初入金銮殿时不过是一孩童,就明发上谕善待前明皇室成员。因此,清入关之初即厚葬崇祯皇帝,修缮明朝皇陵,并为崇祯帝哭丧三天。提出“满汉一体”,废除“圈地令”与“逃人法”,朝议满蒙王爷退出六部。他对孔子后裔衍圣公反对剃发与保持明代衣冠的奏折从轻处理。他对反清文人“归奇顾怪”(归庄与顾炎武)极为宽容。归庄《万古愁》的曲子,在世间流传甚广,居然传入清朝宫禁,而且深得顺治皇帝青睐。“痛痛痛!痛的是十七载圣明天子横尸长安道!”(缅怀崇祯皇帝)。此曲若在民间流传,被抓获者无疑死罪,可有谁会料到在紫禁城的帝王起居庭园内,《万古愁》不但被乐工谱曲,而且在皇帝进餐时侑酒弹唱,真乃旷古罕见!
第6节 策划害死多尔衮(2)
当年清军兵不血刃进入桂林,瞿式耜和张同敝共赴刑场,以身殉国。金堡得知好友罹难,毅然上书孔有德,欲为亡友收尸殓葬。这封书信的文字激扬、说理透彻,在当时影响甚大。孔有德深受感动,答应了金堡的要求,并保留了《金堡上孔有德书》。孔四贞对顺治皇帝讲得声泪俱下,顺治皇帝听得如饮醇酒。在《金堡上孔有德书》上面,御笔题字“御览伤心吟”。盛京与南京科场舞弊,顺治帝得到举报,大为震怒,下旨“荐举不公,官评淆乱,负国殃民,殊堪痛恨”,严令稽查拿办。使内幕大白于天下,南北主考官皆腰斩于市,同考诸官二十余人砍头示众,牵连获罪者更多。顺治帝旨令科考无效,举子重新考试,择优录用。经此一案,天下士子拍手称快。顺治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比较宽松,远不似后来几朝大兴文字狱。到了顺治十四年(1657年)时,士大夫已感到这位青年皇帝治国有术,复明已无希望,于是纷纷埋头制艺八股文章,企图在科场及第,为新朝效力。短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