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毛泽东的语言技巧 >

第31章

毛泽东的语言技巧-第31章

小说: 毛泽东的语言技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介石杀死几百万中国人,也算一项“友谊”的表示。(《“友谊”,还
是侵略?》)

“他算一项‘友谊’的表示”一语在三个句子中都出现了,并且都在句子的
末尾,所以这是句尾重复。
句首与句尾重复。这有两种具体情况,一种情况是句首与句首重复,句
尾与句尾也重复。例如,1951 年根据当时的形势,毛泽东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我希望我国人民好好地自己团结一致,并好好地和我们的苏联盟友团
结一致,好好地和一切人民民主国家团结一致,好好地和世界上一切同情我
们的民族和人民团结一致,。。(《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

从内容角度说,这是一个由四个分句构成的层递句式(这四个分句中的四个
概念——“自己”、“苏联盟友”、“一切人民民主国家”和“世界上一切
同情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其内容范围,一个比一个大),每个分句的开头
部分都有“好好地”字面重复,每个分句的末尾都是“团结一致”,也互相
重复。这可以视为句首与句首重复,句尾与句尾也重复的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在一个句子中,其本身的句首与句尾相互重复。
例一:

不懂就是不懂,。。(《论人民民主专政》)

例二: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引1967 年7 月29 日《文
汇报》)

上面两则例子,每一个句子的句首与句尾都是重复的,其形式有如回文式,
句子的两头重复,也具有一种回环美;但它们不是回文,因为它们重复的字
面并没有词序反迭的现象出现,完全是一种重复。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综合了上述两种具体重复的情况。例
如:

。。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解放自己。(引1966年8
月20 日《人民日报》)

这三个分句,每一个分句的句首与句尾重复,同时三个分句的句首与句首、
句尾与句尾也都重复,使得这组重复句子中文字的重复量大大超过了非重复


量。这是极少见的奇特的语言现象。

段首重复。在《论联合政府》关于“人民战争”这个内容的较小的层次
中,上文讲的是当时(1945 年4 月)党的正规军队已经成了“中国抗日战争
的主力军”,下文接着分为三个段落(更小的层次)阐述党的正规军“有力
量”的三个方面的根据或原因,其每一个段落的开头文字都是这样的: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

由于这三个段落都用“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开头,就对这个军队“有力
量”作了格外的强调。另外,其中第一个段落的内容,即“这个军队有力量”
的第一个根据或原因,是这个军队“唯一的宗旨”——“紧紧地和中国人民
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具体阐述“唯一的宗旨”的积
极作用时,作者又分为五个自然段,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五个自然段的
开头,又都使用了同样的状语:

在这个宗旨下面。。

这又是五个重复的字面。这样做,自然也突出了“这个军队的宗旨及其作用”。

段尾重复。在《民众的大联合》(二)一文中,有这样两个自然段,一
个自然段是讲农夫们“小联合”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一些要求解决的实际问
题,其末尾一句是:“应该和我们的同类(指农民——引者)结成一个联合,
切切实实章明较著的去求解答。”另一个自然段是讲工人的“小联合”的
必要性,同时也提出一些迫求解决的问题,末尾一句是:“不可不和我们的
同类(指工人——引者)结成一个联合,切切实实章明较著的去求一个解
答。”这两个自然段的末尾字面,基本上是重复的。

下面评述重复法与对偶式、排比式、层递式等结合运用的具体情况。

重复法与对偶式合用。例如: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引《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
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文中前后两个分句中的“一天天”是重复,“敌人”和“我们”、“烂下去”
和“好起来”是明显的对偶(反对)。这种重复法与对偶式合用的情况(其
中有明显的对比式),在毛泽东运用的重复句中,并不少见。

重复法与排比式合用。这种情况更为普遍,毛泽东运用的许多重复句都
同时属于排比句。这从上面列举的个别例子中也可以看得出来。为了更明确
他说明这个问题,再看一个例子:

必须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执行政策,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全军一致。。(《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这段话中,有两组排比句:“执行命令,执行政策,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全军一致”。前者“执行”共出现三次,
后者“一致”共出现四次。这是明显的重复法与排比式合用。


重复法与层递式合用。毛泽东的语言中,这种情况也时有出现。如上面
提到的《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一文中那则例子,就是一则典型。

3。设问法
在毛泽东所有的文章和讲话当中,他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设问法是相当
多的。据粗略的统计,在《毛泽东选集》(1—4 卷)中,设问句不少于400
句。特别是在他的演说或讲演中,设问句出现得更多。如《青年运动的方向》
全篇仅5,600 余字,就有30 多句设问句;《必须制裁反动派》,全篇仅2,100 余字,设问句竟达21 句之多。即使在学术论文中,毛泽东也格外喜欢设
问,如《矛盾论》、《论持久战》中各有设问句20 多句。因此,要想学习毛
泽东的语言艺术,不能不熟悉他运用设问法的各种技巧。

①运用设问法的种类
毛泽东运用设问法的种类繁多,应有尽有。其中除单一设问法(仅发问
一次的技巧)之外,有连续设问法(连续设问法又包括总分设问法、并列设
问法、重叠设问法)、两面设问法;另外,从问答关系的角度看,除一问一
答法之外,还有一问多答法、多问一答法、连问连答法。

总分设问法。这是先作一总提性的设问,接着分为两个以上的分问题连
续设向的一种设向法。例如:

我们的文艺,既然基本上是为工农兵,那末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
普及,。。用什么东西向他们普及呢?用封建地主阶级所需要、所便于接受
的东西吗?用资产阶级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吗?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一段话,连续四问,头一向“用什么东西向他们普及呢?”是总提设问,
后面关于“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三
问都是分问。这就是总分设问法。又如:

国民党统治者面前摆着这些反常的状况(指国统区各种腐败状况——引
者),怪谁呢?怪别人,还是怪他们自己呢?怪外国缺少援助,还是怪国民
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腐败无能呢?(《论联合政府》)

这段话中有三个问号,实际上是五个设问句。“怪谁呢?”这是总提设问;
它的后面是两组四问,对于总提设问来说,它们都是分问。所以,这也是总
分设问法。

并列设问法。这是把两个以上内容并列的设问句放在一起的一种设问
法。例如:

什么是文艺工作中的普及和提高呢?这两种任务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是并列的两个设问句:前面是关于“普及”和“提高”的设问句,后面是
关于二者关系的设问句。又如:

这个党内刊物定名为《共产党人》。它的任务是什么呢?它将写些什么


东西呢?它和别的党报有些什么不同呢?(《〈共产党人〉发刊词》)

由于《共产党人》这个杂志的“任务”、“写些什么东西”(即内容)、
“和别的党报有些什么不同”(即特点)这三个问题是并列的,故这三个设
问句也属于并列设问句。

重叠设问法。这种设问法,一般连续两次设问,但其设问的内容是一致
的(即意思重复),其答案只有一种。不过,其内容必然是一个较为抽象,
另一个较为具体:

既然日本现在还没有被打败,既然打败日本之后,还是存在着两个前途
(一个是“光明的中国”,一个是“黑暗的中国”——引者),那末,我们
的工作应当怎样做呢?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呢?(《两个中国之命运》)

“怎样做”和“任务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内容基本一致,因此只能有
一个答案,但是,前者比较具体,后者比较抽象。又如: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我们现在干的是什么革命呢?(《青年运动的
方向》)

“革命的性质”和“现在干的是什么革命”的内容也是一致的,不过前者比
较抽象,后者比较具体。

为什么要同时提出两个内容一致的问题呢?这也属于针对性的问题。这
样的设问,主要是为了针对不同的读者或听众对象。当时,延安的读者和听
众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都不一样,毛泽东对同样内容的问题的提出,既有
抽象的,也有具体的,这就适应了不同层次读者或听众的需要。因此,这种
设问法的运用,有时是十分必要的。

两面设问法。这种设问法,是同时从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发问,因此也
有人称之为“正反问”。这种设问法常用“是不是”(“是否”)、“好不
好”、“会不会”(“会否”)、“能不能”(“能否”)、“对不对”(“对
否”)、“行不行”(“可不可以”、“可否”)等字样发问。例如:

我们自己来批评自己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这会不会使我
们的党丧失威信呢?(《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里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是“会丧失党的威信?”和“不会丧失党的威信?”
正反两个问题。这就是两面设问法。

运用两面设问法,有时只从一个方面回答,有时需要从两个方面都作回
答。1956 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
话》中说:

将来搞了几个五年计划,有了经验,是不是还会犯错误呢?还会犯的。
经验是永远学不足的。。

是不会犯错误?是还会犯错误?这是两个相反的问题,但毛泽东仅作了肯定


的回答。又如,在同一篇讲话中,毛泽东又说:

十月革命还灵不灵?还可不可以作为各国的模范?苏共二十次代表大
会赫鲁晓夫的报告说,可以经过议会道路去取得政权,这就是说,各国可以
不学十月革命了。这个门一开,列宁主义就基本上丢掉了。这里开头两个问
号的设问,内容基本相同,属于重叠设问,可以只有一组答案;由于其中有
“灵不灵”和“可不可以”的字样,故又属于两面设问,对这两面设问,毛
泽东是从两个方面回答的:一方面,他否定了十月革命“不灵”和不应该作
为“模范”,另一方面,则肯定了十月革命“还灵”和还应该作为“模范”。

这种两面设问法的好处是,便于具体分析和阐述具体问题,从而揭示问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