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动物趣谈 >

第17章

动物趣谈-第17章

小说: 动物趣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裸鼢鼠(Heterocephalus glaber,拉丁学名的意思是长着一个头的光滑的东西)几乎一生都在地下生活。它们的眼睛由于没什么用,所以通常是闭着的。它们也可以闭起嘴唇而把牙齿露在外面,这样在掘土的时候就不会把土灌到它们的嘴里了。
  除了照顾王后和与它交配的雄性,裸鼢鼠所做的工作就是挖掘。身体肌肉的四分之一都长在嘴上,大脑的三分之一用来处理来自嘴的信息。一个社会群体拥有长达数千米的隧道,单独的一只〃工人〃裸鼢鼠在土壤被雨水浇得松软的时候,1个月可以挖掘约800米长的隧道,这相当于一个人从伦敦市中心到希思罗机场挖掘一条长达19千米的隧道。裸鼢鼠实际上是冷血动物,当它们不进食和掘土的时候,就在公共洞穴中挤在一起睡觉以保持热量。
  裸鼢鼠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由母亲给新生的幼仔哺乳。〃女王〃一次可生育20~30只幼仔,但是只有12个乳头这是唯一一种二者不相匹配的哺乳动物。幼仔们必须耐心等待才能轮流吃到奶水。
  裸鼢鼠的〃女王〃体型肥大而且非常霸道,如果属下的工作不符合要求,它就会用鼻子使劲拱它们。就像在士兵们喝的茶中添加溴化物一样,尽管〃女王〃通过在自己的尿液中释放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来补充性激素,但是繁重的工作和受到的恐吓这双重的压力似乎足以使雌性和雄性〃工人〃体内性激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一只〃不育〃的〃工人〃裸鼢鼠,从社会群体中移出来1周后,性欲就会变得十分活跃。
  〃女王〃和与它交配的雄性裸鼢鼠可以活25年,生育1000多个后代。〃女王〃死后,在体型最大的雌性裸鼢鼠之间就会爆发惨烈的战斗,以此来决定谁会成为下一届〃女王〃。一个裸鼢鼠的群体就好像是一个大的、近亲繁殖的、出现机能障碍的家庭。因为缺乏与其他群体杂交,这就意味着〃工人〃裸鼢鼠只能通过帮助抚养自己的〃弟弟妹妹〃来传递自己的基因。
  章鱼
  发达的触手
  看上去,章鱼与人类有着无法想象的差异:没有我们常说的身体,只是在一个头上抽出8条腕(如果把它们叫做腿或者触手在生物学上是完全错误的)。值得高兴的是,研究发现,相对于自身体重,它们有一个比较大的脑,仅次于鸟类和哺乳动物,比任何其他动物都要大,而且它们很容易变得厌烦。如果被饲养在接近自然特性的环境中,它们会生长很快、学得很快而且能够记住很多被教过的东西;如果被饲养在裸露的容器中,这些特性都会变得很差。它们能够记住有可能会找到食物的地方,以及它们被捕捉过的地方。虽然章鱼大多数时候是独居的,但有证据表明,如果群居在一起,它们能够进行交流,建立等级制度并且会避免冲突。因为所有这些原因,章鱼在英国的实验室里享有同脊椎动物一样的法律地位。
  章鱼所不擅长的是辨别其他同类的性别(章鱼在英语里复数形式是octopuses或者octopodes,而不是octopi,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而不是拉丁语)。把两只章鱼放在一个容器里,它们就会进行交配,而不在乎对方的性别。相拥在一起的两只雄性章鱼,通常会在30秒钟之内若无其事地分开,但是有些时候这种雄性之间的拥抱会持续好几天。还有一种情况是,这两只拥抱在一起的章鱼甚至并不属于同一物种。尽管日本的艺术家固执地痴迷于用一条巨大的章鱼同时刺激妇女的8个性敏感区,但章鱼的交配是一件文雅的事情,在一个长度不超过它们的腕的距离内进行。雄性章鱼的8个腕之中有一个是用于交配的,因而与其他的腕有所不同:腕的下面有一个凹槽;顶端可以抓握,叫做唇舌,有些种类还可以充血膨胀,与哺乳动物的阴茎非常相似。雄性章鱼通过这个腕小心地把一包精子放入雌性章鱼外套膜上相对应的窄缝里(位于身体上或头部)。然后唇舌会折断,并留在了雌性的体内。雄性章鱼在交配后的几个月内就会死去。尽管章鱼能够再生缺失的肢体,但是却不能再生一个新的用于交配的腕。
  雄性紫毯章鱼有较高的性别辨认能力。它的技巧是折断自己用于交配的腕,放置在雌性身体的某个部位上,然后就游走并死去。假设这大致就相当于一条小小的鲱鱼靠近一条巨大的蓝鲸,而且雌性紫毯章鱼不可能注意到雄性的存在。之后,雄性离体的那条用于交配的腕会爬进雌性的鳃的裂缝里,并在那里存活长达一个月的时间,直到雌性的卵细胞成熟。然后雌性章鱼取出这条腕,像在一杯咖啡中加入一包糖一样,撕开它,把里面的精子洒在它的卵细胞上。
  章鱼不但机智而且同样也很灵巧。它们能够打开果酱罐,以石头作为工具砸开贝壳,挥舞折断的水母触手当作武器。有些种类能靠两条腕来〃行走〃,看上去就像两足动物。它们利用自己身体肌肉进行的水流喷射产生的反作用力来前进,速度能达到每小时40千米。它们甚至能利用这种方式来〃飞行〃,把自己完全喷射出水面来逃避捕食者。因为章鱼没有骨骼,身体上唯一坚硬的部分只有像鹦鹉一样的喙,这使得它们能够挤过如同它们眼球一样小的间隙。
  猫头鹰
  朦胧而致命
  猫头鹰很大的、缓慢眨动的眼睛使得它脸上表现出其他鸟类所没有的丰富表情,而这种表情毫无疑问地帮助它获得了智慧的美誉。事实上猫头鹰的大脑并没有装载更多的东西。尽管猫头鹰的头骨(去掉羽毛)只有一个高尔夫球大小,但是它们的眼球却几乎和人类的一样大小。这就使得它的头部没有足够的空间留给大脑来处理问题了。猫头鹰就像它们所做的那样,最重要的就是很好地适应了在夜晚捕食小型猎物这项工作。它们巨大的瞳孔能够捕获大量的光线,它们眼球的形状更像咖啡馆里的摇盐的小瓶,而不是一个球体,这有利于尽最大可能地给视网膜留出空间。视网膜本身所具有的对光敏感的视杆细胞比对光准确聚焦的视锥细胞要多得多,这使得猫头鹰在几乎没有光线的时候也能够看得见东西。长耳鸮(Asio otus)的眼睛是如此的敏锐,以至于在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里只点燃一根蜡烛的光线条件下,它也能确定一只静止不动的老鼠的位置。猫头鹰大大的、朝前看的眼睛的缺点是不能移动。如果想要改变视野,它们必须要转动头部。如果要准确地判断一个物体的位置,它们就得快速地来回转动头部,从稍稍不同的角度来辨别物体。
  但是,眼睛只是猫头鹰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与眼睛相比,它的耳朵同样也非常灵敏。面部扁平的、由羽毛形成的脸盘,如同卫星的碗状天线一样,能帮助它接收到声波,并传导到耳孔里。耳孔是一条很大的垂直裂缝,一直通到头骨的两侧。有时候它们是不对称的,一只耳孔比另一只位置高,否则猫头鹰会控制耳羽产生不同尺寸的缝隙。这样可以通过老鼠发出的沙沙响声到达两个耳孔的微小间隔,来判断出猎物的准确位置。这种用耳朵判断猎物位置的方式非常精确,某些种类的猫头鹰能够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捕猎。
  和非凡的视觉和听觉一样,猫头鹰还进化出了一种独特的在飞行中不发出声音的体系。它们的身体和腿部长有大量的绒羽,甚至飞羽的边缘还具锯齿状的缘缨,使得通过它们身体的气流减弱。这使它们的身体看起来比实际上要大很多。长耳鸮的翼展可以达到1米,但是体重却比一个橘子还要轻。为了隐藏自己,它们会把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埋藏在羽毛里,使自己看起来像一根树枝。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猫头鹰被归入隼形目,但现在它们被列为自己独立的一个目鸮形目。这个目的拉丁学名〃Strigiformes〃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猫头鹰,也是strident(刺耳的)一词的词根。所以说,它的拉丁学名模仿了猫头鹰的叫声,这一点同它的英文名(owl)是一样的:英文名来源于拉丁语ululatio,意思是哀伤的哭叫声。几乎在每一个人类文化传统中,猫头鹰的叫声和夜行性都被认为是死亡和背运的征兆。
  穿山甲
  神圣的松树
  球分子水平研究的新进展使我们能够勾勒出动物科一级分类进化树的轮廓并且转换到动物基因的水平上,并且已经取得了大量令人惊奇的发现。尤其是有关穿山甲(就像长有鳞片的食蚁兽)的研究成果更是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它是一种令人惊奇而充满诱惑的哺乳动物,看上去如同一个长着腿的松树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被列为食蚁兽和犰狳的同类,因为它的长相和行为与它们相似。但是它的基因揭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事实:它实际上是一种食肉动物,在它的鳞片下面的一切就像猫、狗和熊的兄弟一样。
  穿山甲共有7种,4种分布在非洲,3种分布在亚洲,都隶属于仅包含这些种类的一个目鳞甲目,意思是具有像角一样坚硬的皮肤的动物。除了两种之外,所有的穿山甲的尾巴均具有抓握功能,这可以帮助它们攀爬树木。它们大多数是夜行性动物,晚上从它们的巢穴中爬出来去采食蚂蚁和白蚁。和土豚类似(但是两者没有亲缘关系),它们主要依靠气味来发现猎物,用强壮的爪子扒开蚁巢,并且大口大口地〃吸食〃里面的猎物。生活在非洲的巨穿山甲(Manis gigantea)的舌头能伸长到40厘米。在不使用的时候,舌头就卷起来藏到胸腔深处的一个套状结构里。它们强壮的肌肉附着在骨盆上,舌头上布满了多得惊人的黏液,由位于胸部的一个大型腺体分泌而来。它们没有牙齿,而是像鸟类在砂囊中装石子一样,把一些小石子和沙砾吞咽到胃里,用来磨碎食物。
  穿山甲有一个奇特的行走方式:当慢慢行走的时候,四只脚的脚趾反背向后,爪子向下弯曲,用趾背关节着地,很像是跪着行走。当它们打算加快速度的时候,就会只用后腿,摇摇摆摆地向前行走,并用尾巴来掌握平衡。处于饥饿状态的穿山甲能够在30分钟内把一窝昆虫吃个精光。它们是非常机智的捕食者,如果一个白蚁穴过于庞大,不能一次吃光的话,它们就会把它封起来,第二天再来。
  穿山甲的英文名〃Pangolin〃来源于马来西亚语〃peng goling〃,意思是〃卷曲的物体〃。所有种类的穿山甲都能够把身体蜷曲成球状来保护自己。在尾巴上驮着幼仔的穿山甲,面对危险的时候,甚至也会把幼仔完全蜷裹在自己的身体里。它们鳞片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跟人类的头发和指甲一样),彼此叠盖,也能够竖起并像剪刀一样闭合,可以剪断包括手指在内的所有伸到它们之间的物体。在交配的时候,鳞片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个麻烦。雌性和雄性穿山甲肩并肩躺在一起,前肢和尾巴纠缠在一起,从而使得雄性可以滑动到尾部的一侧。值得庆幸的是,母体中胎儿的鳞片在出生几天后才会变得坚硬。
  除了遗传上的起源外,穿山甲还有一些令人感到神秘的地方。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的土著居民莱利人把穿山甲当作一个丰产的神灵来祭祀,因为它们虽然长有像鱼一样的鳞片却能够爬树;样子像蜥蜴却能哺乳幼仔;通常像人类和其他极少数动物一样,每胎只生育1个后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