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人读的爽的历史: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本书所写,大都是野史所载——野史与正史重合的地方,当然也有。野史的好处,不用我说,大家都晓得。可以道听途说,可以揭隐发微,可以专事小节,可以不顾大义,可以情有所系,可以笔无藏锋。总之,正史家不大敢做的事,野史家全都敢干。
更何况,“重要的不是神话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神话的年代”,传说或有真伪之别,反映出的言说者与受众的心态,却是一种异样的真实。读者诸君,不妨试观本书,再掩卷思之,哪些篇章,我写得高兴,你读得爽快?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作者:高芾
目录
政事本纪
紫禁城里小吃摊/ 3
那个逃席的人/ 5
现代启示录/ 8
翁某今日洗脚/ 10
康祖诒中举/ 12
一个状元的诞生/ 15
事关科举/ 18
科举好处说不尽/ 20
我儿子比你强!/ 22
古人抄得我抄不得?/ 24
把江苏分成两个省/ 26
像鸿毛一样死/ 28
虚拟的墨西哥危机/ 30
你我约定/ 32
监狱里的故事/ 34
首都/ 36
岳麓山上土馒头/ 39
宠妓/ 41
吃鸡不买田/ 44
民国催债第一高手/ 46
中了传奇的毒/ 49
一桩婚姻的意外死亡/ 51
政治宝贝/ 54
谁动了那些宝贝?/ 56
因父之名/ 59
末代皇帝/ 61
改判/ 64
快感与忧患/ 67
报人世家
扬州闲话/ 73
教父梁发/ 76
胭脂扣/ 79
警察故事/ 82
救命钱/ 85
发配新疆的理由/ 87
90年代的北京房地产/ 89
这一段,我们说方言/ 92
偷新闻的人/ 94
一堂新闻营销课/ 96
何处是我笔友的家/ 98
黄远生上条陈/ 100
我的野蛮同行/ 102
结婚启事/ 104
对抗舆论/ 106
“必使政府听民意”/ 109
薛大可下跪/ 113
萍水相逢/ 115
萍水相逢/ 117
听花捧角儿/ 119
汽车的故事/ 121
张恨水进京/ 123
看看什么是黑幕/ 125
不喝啤酒的唐纳/ 127
史量才的度量/ 130
到底是中国人/ 132
大学列传
校长们
那一跪的风情/ 137
老校长蔡元培/ 140
蔡元培在“五四”/ 143
胡适:尴尬的发言者/ 146
狂人傅斯年/ 149
学生们
众声喧哗说“五四”/ 152
傅斯年:这不是他要的“五四”/ 156
罗家伦:一笔写出“五四”潮/ 159
段锡朋:“学生自治”的“段总理”/ 163
杨振声:文化观点看“五四”/ 166
匡互生:打进赵家楼的第一人/ 169
闻一多:终生维护五四传统/ 172
梁实秋:五四运动的局外人/ 176
王光祈:工读互助的梦想/ 179
大学三题
大学的自由/ 182
大学的作用/ 185
联大教授的生活/ 188
文坛行状
他们的李庄/ 195
若园巷,翠湖边/ 197
拿饭来换学问!/ 200
谁去妙峰山? / 202
不要鸡心式/ 205
有多少人懂得苏白?/ 207
当代柳永/ 209
我为什么热爱鲁迅/ 211
他为什么跑警报/ 215
东安市场的一次车祸/ 218
故事里的事/ 221
冰心的一元钱/ 223
林语堂:一个不折不扣的另类/ 227
革命时期的爱情/ 230
斯人也而有斯文/ 234
关于巴金的随想录/ 239
惊蛰时分梦犹存/ 242
关于本书,我交代……/ 248
紫禁城里小吃摊
“皇上到圆明园喽!”窗外这么一喊,二秃子爬起来就收拾家什,出门直奔西苑。不单是他这个卖烤白薯的,整个海淀镇,卖煎饼果子的,卖糖葫芦的,卖切糕的,卖羊头肉的……全都奔西苑而去。干吗?出皇差?皇上有御膳房,不吃烤白薯。二秃子们的主顾是随侍的众多官吏,尤其是军机处的老爷们。皇上在圆明园待多久,可没准儿,军机处都得在西苑的临时值庐候着,拟旨,办公事。饭当然也管,可内务府偷懒,老闹得一班军机老爷半饥不饱,这就做成了海淀镇多少小买卖人的衣食啊。
据二秃子说,照顾生意的不全是满语称“达拉密”的军机章京,那些大学士、尚书、侍郎什么的,也常自己跑到园子外来买吃食。夏天热的时候,有的老爷连朝褂也没穿。有的等不及,还没进园子就开始啃白薯。“这算什么呀?”二秃子得意洋洋地睨着旁边守红果摊的六狗儿,“我表哥,小顺子,知道吗?在宫里当苏拉,那买卖才叫常川生意呢!”
小顺子住在西华门内,正职是照管宫里消防用的大水缸,副业是卖豆汁儿烧饼。每日天还没亮,他就在午门北边侍卫房外面摆开他的摊子。早朝规矩是五点钟。四点来钟,主顾们就陆续来了,值夜班退下来的侍卫、上早朝的王公大臣、军机处轮值的章京,都喜欢来这儿喝碗豆汁儿,嚼个烧饼。小顺子这生意就趁个早点,不比那些太监卖糕饼水果的,一直到下午都有买卖。
一天,小顺子还没起床,听见外面有火枪声,然后是呵叱声、脚步声,火光映红了窗纸。小顺子吓得不敢起身。
天渐渐亮了。外面也没了声息。小顺子正想麻着胆子出门看看。突然,砰砰砰,门被拍得山响。战战兢兢开了门,一个侍卫满头大汗站在门外。
“有多少烧饼?全拿来!”存货只有二十多,都拿走了。还好,给钱,没拖没欠。紧接着又拍别的门,砰砰砰。一条巷子挨家挨户搜吃的。
怎么回事?谁都闹不明白。过了半天,隐隐约约听说,有反贼乘皇上不在京,闯进了宫内!那要咱们的吃食干吗?听说侍卫们守住西华门,没东西吃,庄亲王派护卫买咱们的烧饼充军粮呢!
那反贼要是给剿灭喽,咱也算有功?大概吧。
也算经历了一件大事。小顺子记在心里,等平了反贼,回海淀说给家里人听听,不把他们吓掉了魂!
时在嘉庆十八年闰八月,白莲教林清等人与宫内太监勾结,杀入宫内,事历五日五夜始平,史称“林清之变”。
一个状元的诞生
古话说:场中莫论文。科举考试这东西,和那诺贝尔文学奖仿佛,搜中的能人异士固然很多,漏掉的也不少。最牛的是状元,称为“大魁天下”,其实明清三百来个状元,真正成大器的甚少。因为中不中状元,实在与个人的才学无关。
清末有个状元叫张謇,后来成为立宪派的代表人物,入民国以后也是政坛的风云人物。龙公(姚鵷雏)有《江左十年目睹记》,就是专门写此公的。他是怎么当上状元的?我可以
用一句峰回路转来形容。
张謇的父亲是海门人,卖糖为业。后来迁到如皋,辛苦供儿子念书。张謇在如皋考秀才,属于“客籍”,需要当地学官作保。如皋有个马讼师,看张謇父亲有钱,勾结学官,勒索“印结费”纹银二千两。张家只肯出八百两,于是马讼师找了个姓张的,说他才是张謇的生父。这件事闹得不可开交,马讼师势力太大,一县人都知道张家冤枉,谁也不敢说什么。幸好,如皋地属南通州,知州孙大人很知道一点张謇的才学,干脆大笔一挥,让张謇附到南通州学来。这一下马讼师无计可施了,可是后世就只知道南通出了个张状元,谁知道张状元是如皋人?如皋人气不过,只好自嘲:“如皋连个状元都载不住,海门送来,又被马某送到通州。”
张謇的状元是怎么来的?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他的老师是赫赫有名的翁同龢。张謇中状元的那一年,是赫赫有名的甲午年(1895),翁同龢身为帝师,入值军机,坚决主张对日开战,俨然清流领袖,声名如日中天。这一年派的殿试阅卷大臣,翁排在第三位,首席阅卷大臣是张之洞的哥哥张之万。要说阅卷大臣有八位,各花入各眼,怎么就轮到张謇中状元呢?这就得归功于张謇门板都挡不住的运气了。
张謇殿试完毕,把卷子交给收卷官,巧了,收他卷子的人他认识,是翰林院修撰黄思永。黄思永一看,是张謇,有交情。先不交卷,打开看看再说。呦,这就出问题了,有个错字,张謇挖补了,这没问题,可是张兄呀,你忘了把正字填回去了。殿试最重卷面,要是就这么交上去,不用问,三甲最末。黄思永从怀里掏出笔墨,帮张謇把这字填上了———告诉你,历年的收卷官,都随身带笔墨,为了就是有机会帮一帮认识的新进士。这还不算,黄思永还知道张謇是谁的得意门生,可可儿就把这卷子递给了户部尚书翁大人。
说实话,考上进士,是考生的本事,因为卷子是密封的。谁中状元,那就全凭运气了。说是皇上钦点,其实皇上很少改动阅卷大臣拟定的结果,除非准状元叫“王国钧”(亡国君),太不讨口彩了。按惯例,应该是首席阅卷大臣张之万来定状元,翁同龢也就能定个探花。可是翁坚持要让张謇中状元,张之万不干。别的大臣都不管,李鸿藻可向着翁同龢———他们俩都是清流的首领嘛。最后张之万只好让步,官衔资格,都是张高,可是翁大人势大,那胳膊能拧得过大腿?就这么,甲午年的荩张状元酷嗜艺文,图为他请梅状元诞生了。
曾国藩曾经自拟墓志铭曰:“不信书,信运气,公之言,传万世。”曾文正公的道德文章,我都不大佩服,但这句话实在说得好,他老人家立德立功立言,却要留下这句话,让成功人士别狂,不成功人士呢,也别泄气。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一想到这句特宿命的话,我就能放下《财富》之类的杂志,心安理得地过我的穷日子。
科举好处说不尽
丘吉尔说,民主不是最好的制度,它只是“最不坏”的制度。一切制度选择,均当作如是观。科举这东西,就像葡萄,尝到甜头的都不吭气,尝不到的大骂其酸。我们有近百年不用科举,回头比一比,科举的好处真是说呀说不尽。
就说培养人才,目标不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科举做得到。先说德,从前说“场中莫论文”,论什么?论运,还要论阴骘。黄昏,号舍的门一关,就有号军在巷道间巡行,一边喊
:“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再加上广为流传的科场果报故事,一灯如豆,阴风凄凄,能从里面站着走出来的,不是真正德行无亏,就是心理素质极强。
次说智。科举的关键是“代圣人立言”,也就是揣摩的功夫。这不容易,你得像秘书为大人物写讲话稿,想想他对于这个题目会说怎样的话,还不许提到圣人们死后发生的事情。过去常讥笑科举出身的人学问空疏,哪知道他们是自我封锁,免得一不留神让东周的人说了西汉的话,北宋的人通晓南明的典。而今的历史剧编剧要有这份功夫,才叫阿弥陀佛。
再说体。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你以为体质差的人能过关?四五平方米的号舍里,食宿在此,作文也在此。很多地方的考场没有顶棚,要落雨不怕,落雪也不怕。进场的时候得挎个大考篮,笔墨纸砚,衣食水米,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