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神奇的八卦象数疗法 >

第6章

神奇的八卦象数疗法-第6章

小说: 神奇的八卦象数疗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这种类比的方法,不仅把五脏六腑归属于五行,同时还把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方面的复杂现象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来类比阐述。此外,中医的脏象理论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运用“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原理,用“比类取象”的方 
                        法,把大自然的物质与人体脏腑相通应,如八卦中“巽为风”,《内经》把“风”善动的特性(即风之象)类推到人体病机方面,把凡是活动性的,善变的,游走性,动摇性的病症(如眩晕、震颤、抽搐、行痹等)皆类比为属“风”,从而创立了“风气通于肝”的理论等等。
                            
                        总之,中医在《周易》朴素的类比思维的基础上,把“比类取象”的方法,广泛地应用于病理学和生理学之中,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构成了中医学独有的特色。
                            
                        在八卦象数疗法的临床实践中,用“比类取象”的方法,即根据脏腑蕴含的生理、病理之象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来取数配方;绝不是只根据各脏腑对应的象数来机械套用或简单对号,而是遵循“八卦为体,五行为用,比类取象,辨证施治,平衡阴阳”的原则(这一点后面将举例说明)。中医的藏象学说是把天象、地象、人象合为一体,并将阴阳五行贯穿其中,是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的精华。为中医内外相应“以外揣内”的独具特色的诊断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此杨力教授指出:“中医藏象学说来源于《周易》,并在天象物象和人象三结合中进行了发展,尤在接受易理、比类取象的基础上,使法象有了新的突破,创立了颇具特色的中医理论核心——中医藏象学说,赋于了中医学永恒的生命力”(《周易与中医学》)。象数疗法在临床实践中也证明,要真正掌握和运用八卦象数疗法,必须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中医藏象学说。
                         
                        二、藏象学说与八卦象数疗法
                         
                            
                        藏象学说,也就是关于脏腑的学说,脏腑,即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三类。五脏指心(包括心包络)、肝、脾、肺,肾;六腑指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脏与腑,主要是根据它们功能特点的不同而区分的。五脏是贮藏精、气、神、血、津液的,六腑是主管食物授纳、消化、吸收、传导、排泄的,所谓“脏以藏为主,腑以通为用”。
                            
                        六腑之外,还有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因为它们既有异于正常的五脏,又不同于一般的六腑,所以称为“奇恒之腑。”它们在生理、病理方面与脏腑关系极为密切。
                        现简要介绍脏腑的生理、病理及其八卦象数疗法的运用。
                         
                         (一)五脏的生理、病理与八卦象数疗法
                            1、  心
                            心,离卦,象火,数3,属火。
                            心位于胸腔内,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主血脉,其华在面心主血脉,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血液运行于脉道之中,主要靠心气的推动,故有“气行血亦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说。心与血脉相互关联,而面部血脉又较为充盈,所以心气的盛衰,血脉的盈亏变化,可以从脉象和面部的色泽反映出来。如血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象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心气不足,则脉象空虚,可出现脉象细弱,或节律不整,面色晄白等。若遇此类病症,在象数配方时,应以补益心气为主。常可配方为650。以补肾阳助心气。(650虽为水生木,然肝肾同源,又5为阳木,故实为振奋肾阳。)因脏腑之气源于肾,故肾阳振奋,可助心气。如此配方,往往优于直接补益心脏之气。
                            藏神  
                        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即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现代生理学认为,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是指大脑的功能,但中医学认为与五脏有关,而主要是心的生理功能。为此心的功能正常,则神志清楚,精神正常。心的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甚或出现精神失常等。上述病症,在一般情况下以健脾安神为主,象数配方为30·80。方中3为离卦,主心;8为坤卦,主脾,又30·80分别为二元中。其补泻之效不著,可振奋所取象数本脏腑之气。故30·80可振心、脾之脏,健脾安神。
                            开窍于舌  
                        开窍是指机体同内脏器官与其外部器官或组织的联系。内脏器官的机能状态如何,常通过某外部器官反映出来。心的疾病常反映在舌上。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或心阴虚时,则舌质红,甚则舌体糜烂等。故有“心开窍于舌”及“舌为心之苗”之说。如出现心血不足,而见舌质淡白,伴有心慌心悸等症,可取象数配方为430。以振奋肝脏补心血。方中4为震卦,主肝,肝主藏血,属木,3为离卦,主心,属火,故430为震木生离火3,以补心血。
                            汗为心之液  
                        汗是津液化生,津液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所以有“血汗同源”之说。发汗过多,容易伤筋耗血;反之津亏血少的病人,汗源不足,便不宜发汗。所以古人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之说。 

                         
                            (附'心包
                            心包,离卦,象火,数3,属火。   
                            心包又称心包络,是心脏的外围组织,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与六腑的三焦相表里.
                            
                            2、  肺   
                            肺,兑卦,象泽,数2,属金。
                            肺位于胸腔内,与六腑中的大肠相表里。    
                            
                        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包括两个方面,即指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说肺有司呼吸的作用,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使体内外的气体不断得到交换,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
                            
                        肺主一身之气,肺与宗气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宗气是水谷之精气与肺所吸入之气相结合而成,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以司呼吸,“肺朝百脉”,宗气又通过心脉而布散全身,以温煦四肢百骸和维持它们正常生理活动。故肺起到了主持一身之气的作用。
                            
                        肺主气的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如若肺气不足,则出现呼吸无力,或少气不足以息,以及语言低微,身倦无力等气虚不足之症状。这种症状在象数疗法中,以补肺气为主,象数配方为820。方中8为坤卦,主脾,属土;2.为兑卦,主肺,属金,故820为脾土生肺金,即母之气补子之虚。
                            
                        主宣发,外合皮毛,宣发是布散的意思。肺主宣发,是指由于肺气的推动,使气血津液得以散布全身,内而脏腑经络,外而肌肉皮毛,无处不到。若肺气不得宣发而壅滞,则可见到胸满、鼻塞、咳喘等症状。在象数疗法中一般振奋本脏宣发之能,佐以健脾,可配方为2000·80。方中2为兑卦,主肺,属金,2后加三个0,可强化振奋本脏的功能;8为坤卦,主脾,属土,可振脾脏佐以肺气。
                            
                        皮毛位于体表,是人体抗御外邪的屏障。肺主皮毛,是指肺通过它的宣发作用,把水谷精微输布予皮毛,以温养皮毛,抗御外邪的侵袭。而皮肤之汗孔也有散气以调节呼吸的作用。肺气虚则,皮肤腠理不固,易受风寒,感冒,易汗等,如临床常见的风疹,即皮肤腠理不固不能抵御风寒(热)之邪所为。此症象数疗法常可配方为2000,以振奋本脏之气。又“肺主皮毛”故取本脏之象数2,以宣散外邪,助其卫外功能。
                            主肃降  
                        通调水道肃降,就是清肃下降。所谓肃降就是肺气的不断下降,导致上焦的水液亦不断下输,直至膀胱,而使小便通利,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如果肺气不得清肃,便有碍于下降,可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等肺气上逆’之症;同时还会使水液不能下输于膀胱,而出现痰饮、小便不利、尿少、水肿等水液输布不利的病症。
                            
                        宣发与肃降,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宣降正常,则肺气出入通畅,呼吸调匀。如果这种功能失去协调,就会发生咳嗽、喘息、胸闷胁胀等“肺气不宣”或“肺失肃降”的病症。其病症象数配方亦可同上述之2000·80。
                        通调水道,是指肺气有促进和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这一功能,是由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来完成的。.宣肺气而能发汗,降肺气而能利尿,都是肺气通调水道的具体体现。所谓气行水行,气止水止,正是说明了通调水道是由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来完成的;如若肺失肃降宣发而致小便不利,水肿等,象数疗法可用振奋本脏之气,以利肃降,并佐以温通肾阳,以利水液代谢。可配方为2000·60。方中2为兑卦,主肺,属金,故2000可振奋本脏之气,以促肃降。6为坎卦,主肾,属水,60以鼓肾阳,以利水液代谢。又2与6为金生水之关系,两脏相合以促水液代谢。 
                         
                        ‘开窍于鼻鼻是呼吸的通道,肺气通于鼻,肺气和,呼吸顺利,鼻的嗅觉才能正常,所以说:“鼻为肺之窍”。鼻又常是外邪犯肺的通路,肺受外邪侵犯,肺气不宣,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嗅觉不灵等,如若风寒引起,一般可配象数70或07。7为艮卦,主胃,属阳土,又属阳明经,其经夹鼻上行,故为循经取数,温经散寒等。
                         
                        3、 脾       
                        脾,坤卦,象地,数8,属土。
                            脾位于腹腔内,与六腑中的胃相表里。
                            主运化脾主运化的作用,包括运化水谷精微与运化水湿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作用都是通过脾气来完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