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香港黑社会 作者:丘海雄平萍 >

第24章

香港黑社会 作者:丘海雄平萍-第24章

小说: 香港黑社会 作者:丘海雄平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R谎员沃嬲院谏缁嵘矸菽鄙模蠖嗍故峭饫词屏Φ摹笆腒”、“和安乐”、“和胜义”这三组人马。

  黑社会人物通常赖以为生的“收入”来源,除却偷、抢、劫、骗之外肯定是赌、黄、毒三样铁定技巧,而在澳门,赌是公开的,不论娱乐场、跑狗场、回力球以至铺票、白鸽票等都是向政府取得专利权而合法经营的。黑社会人物自然没有资格去“包”,也没有胆量去抢,更没有可能去收取保护费。这些正面的行动下不了手,但另辟溪径地从侧面下手,间接办法,以求达到目的,则已是屡见不鲜的事了。

  在70年代间,澳门有公开报道的“狗场”子娱乐场爆炸事件,几乎超过十宗(还不包括接电话说有炸弹,而经搜查后却并无发现的)。每起事件发生之后,照例都有幕后接触。如何妥协自非外人所得而知。我们不敢肯定赌场(或狗场)会对这些人屈服而有所奉献,但人所共知的是:这类“意外事故”会使赌客赌券大减、望而却步、敬而远之的。警方对这一类的捣乱,除了进行调查之外,亦没有什么预防的方法,因为防不胜防。某一时期,赌场衣帽间存放行李必须有顾客旅行证件在内,而且也须经过衣帽间职员的严格检查,才允许代为存放,这是预防的方法之一。但这毕竟也是消极办法,总的看来仍无济于事。

  此外,还有一项近乎公开的秘密。每个赌博场所(包括狗场及回力球场),都聘请若干“纠察”,这些职位,并非场方有这样的必要,而是趁势给予各堂口的一点“意思”。分配办法是:每一堂口若干名,由各堂口的坐馆指定某人出任(或轮流出任)。这些纠察职位虽然有限,每个堂口分到的亦不会超过4名。不过,总算是给这些三山五岳的人马一点“面子”,堵一堵他们制造捣乱事件的念头。

  如果说“大亨”们完全不买这些人的帐,那也不然。不过,即使买帐也并非为了本身的安全,因为大亨们都拥有多名枪手(手枪是向澳门政府领取牌照,再向枪店购买的)作为私人保镖,安全是不成问题的。如若对某些人有所例外时,就必然有特别的原因。

  下面说一桩这样的事。1972年间,由于股票市道佳俏,许多人都赚到大钱,自然也使澳门随之而“旺”了起来。当时两地——港澳之间尚未有喷射船行走,两家水翼船公司拥有的船只,也不似现在那么多。船票供应紧张之至,要买一张去澳门的船票,除非你预早安排,否则难似登天。

  老潮“大阿哥”扁头平,率同一干马仔,于此时活跃于上环港澳码头。

  这些人门路大得很,别人买不到的船票,他们一叠叠握在手中。只要肯付出两倍的代价,到假期则要3至5倍,最高纪录为20倍——就可获得一张“出让”的船票。至于他们通过什么途径弄到这么多船票,进行炒票活动时何以没有警察执行职务(香港法制规定炒票是刑事犯),就无人知晓了。

  扁头平的财源是广进了,但来往港、澳的旅客却吃尽了苦头,准备前往赌博的还不会计较这三、五倍的船费,但正常旅客或假道澳门回乡的就苦上加苦了。当时“廉记”尚未成立,尽管很多市民都致函报章揭发此事,但被认为“湿湿碎”而无人理会。

  某大亨也发现了此事。他并没有用召集警察、长驻码头或严禁售票处的职员参与某些活动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决定来个釜底抽薪的办法,于是,大亨在写字楼召见扁头平的秘密就宣扬出去了。

  自此传说之后,港澳码头突然“海晏河清”,炒票活动自行停止了。扁头平及其马仔也没有了踪影。旅客和赌徒们都额手称庆,庆幸今后再不会受到这种额外的剥削了。但是人们也疑惑究竟扁头平跑到哪里去了,炒票活动又何以突然停止了呢?这个谜底不久就揭穿了。有人看到扁头平衣冠楚楚,进出于葡京赌场,大放其高利贷,以前替他作炒票活动的一群马仔,也摇身一变,成了穿插于赌场内的“贷款经纪”了!

  高利贷这门生意,是赌场中“必然性”的产物,澳门闹市区许许多多的“雷公车”小押,也都应属于高利贷性质。但这比起黑人物放出的高利贷,简直又无可比拟了。

  一般在赌场发放出的高利贷,用回港证抵押的那段时期,以5日为一期,每期1000元付息200,自从澳门警方破获几宗高利贷集团之后,把所有搜出的国港证无条件发还给借款者,使这些“吸血者”血本无归。于是改变了经营手法,以无抵押方式贷出,3日一期,每1000元付息250元,也就是说借出1000元,12天之后,利息也是1000;倘若无法清还,就连本带利重新计息。

  由于利率惊人,多多益善,因而澳门的每个黑社会堂口(包括外来及陀地的)都有人经营,也许有人会疑问:像这种无抵押的贷款,银主方面会有十足的把握收回吗?当然没有。任何一个集团都准备30%成为“枯帐”,尽管这样,利率也是十分惊人的。再者,这种高利贷也不是逢人便借,如果没有熟人介绍,或直接与集团中人认识的话,就很难成交。而后来又出现一种新的贷款方法,对象绝大多数是嗜赌的家庭主妇,借款人先将回港证作为抵押,为期3天。期限之前如能本利清还,自然一了百了。否则便由集团中人和借款人一起返港,登门索取,回来的船票及零用由借款者负担。一般嗜赌的家庭妇女,都怕丈夫或长辈知道这回事,回到香港之后,无不想尽办法,还清贷款。那些年轻貌美的负债者,常常会被黑人物威逼去出卖色相以偿债务。这些从报刊新闻中可以看到很多,在这里由于资料来源的匾缺而不进一步地描述了。

  由高利贷而引起的摩擦纠纷,是非常频繁的。像1978年6月19日凌晨发生于葡京酒店的大血案,和1979年元月14日发生的名流独子被惨杀案,都与高利贷有关。

  此外,澳门黑人物的生财之道,还有黄、毒两项。黄的方面,澳门在80年代初还没有正式“舞厅”开设,仅有四家以“夜总会”为名的变相舞场。这些夜总会都拥有若干“歌舞双栖”的女郎,除了献歌伴舞之外,自然也干“额外”工作,这些人绝大多数是由香港搜罗过去,也绝大多数“■飞”(即先支若干上期或借若干高利贷,订明清还之前不得辞职),有姑爷仔控制着。这些场所之中都有黑社会单位负责看场,由负责单位派出马仔长期驻守,以对抗外来的捣乱或侵袭者。

  至于“蒸汽浴”、“静电中心”这些色情架步,也不下五处之多。这些架步的“摩女”和“指压员”,其来源及遭遇亦跟上文所述的一模一样,都是黑人物的摇钱树。

  而“真人表演”和“小电影”并非经常存在,只于假期及节日才会上演,当然也是由黑人物所经营的的。

  澳门仅有制造红丸的架步一处,而提炼海洛英的场所,则暂时还没有。

  曾有一时,香港一制毒头子跛豪落网之后,香港风声紧急,若干毒枭曾利用澳门郊区■仔、路环及九澳等地,设立制毒场所;后香港风声一缓,就不必“跨海长征”了!

  澳门吸毒的人数究竟有多少,政府或有关团体,从没有正式的统计。但据十四K一毒品大拆家的透露,全澳的瘾君子约为2500人,人数比例而言比香港是低得多了。在这2500人中,每天消费100元的仅占0。5%,消费50元的则较多,约为总数的一半,其余的都是二三十元的小客户。至于港澳两地毒品零售价格的差距,前者每“件”(四分之一安士)700元,后者则为1100元。每“件”相差400元,而由香港携带毒品赴澳,几乎百分之百可以过关,因而经常从事运毒工作的黑社会人物也有十余名之多。因而澳门瘾君子不会有“绝粮”之忧。

  在鸦片方面,澳门目前仅有路环及深巷仔两处“烟格”,原因是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少,若干保留此嗜好的“二世祖”,都会自行熬制烟膏在家吸食,绝少跑到烟格去担惊受怕。

  从上面的介绍可看到,澳门是个法制不甚严格的地区。澳门治安的恶化可以认为是治安当局疏于整治,因循守旧、敷衍了事的结果。这样继续下去,就会有更多的偷抢劫杀和集体殴斗发生。社会所受荼毒也将继续加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