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香港黑社会 作者:丘海雄平萍 >

第2章

香港黑社会 作者:丘海雄平萍-第2章

小说: 香港黑社会 作者:丘海雄平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剧减引起大量农民破产流离异乡,生活极不安定,游民生存也受威胁,精神上渴望归属于世俗的共同体,于是三五成群,异姓结拜,“一人有难,大家相帮”,天地会就应运而生了。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洪门组织在抗击外国侵略者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辛亥革命后,洪门组织的势力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情势下仍有发展,它及一些会党在维护劳动群众的经济利益、开展某些经济和政治斗争中仍起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也日益沦为走私贩毒、为非作歹的江湖恶势力、绿林土匪,成了大小军阀、失意政客争夺利益的工具。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破产劳动者失业队伍的解体,天地会失去了广泛存在的社会基础,帮会土匪恶势力基本消灭。

  为了进一步证明中国洪门组织和香港黑社会并无血统关系,在下面我们再谈谈完整的已具备系统洪门组织的称谓、供奉人物、职司等级及人物名称,读者在与后面章节中关于香港黑社会组织文化记述中自然可以比较出二者的差异。

  洪门山头组织,对内对外,例有“山”、“堂”、“水”、“香”的称谓区别,也是该山头秘密文件的标志。例如:终南山万寿堂滅清水复明香锦华山仁义堂四海水万福香大洪山抱冰堂长江水一炉香万云山集义堂三江水五湖香洪门组织供奉的人物是:始祖:殷洪盛傅青主顾炎武黄梨洲王船山五宗:“文宗”史可法、“武宗”郑成功“宣宗”陈近南“达宗”万云龙“威宗”天佑洪(亦即苏洪光)

  前五祖: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马超兴李式开中五祖:杨仗佑方惠成吴天成林大江张敬之后五祖:李式地洪太岁吴天佑林永超姚必达五义:郑君达谢邦恒黄昌成吴廷贵周洪英五杰:郑道德郑道芳韩龙韩虎李昌国三英:郭秀英郑玉兰钟文君军师:“男军师”史■明、“女军师”关玉英洪门组织的内、外八堂,各级职司人等名称如下:山主——又称“龙头大爷”,及“香主”

  副山主——又称“副龙头”及“副香主”

  护印——又称“护印大爷”

  护剑——又称“护剑大爷”

  内八堂:香长——又称“军师”

  坐堂——又称“左相”

  盟证——又称“中堂”

  陪堂——又称“右相”

  管堂——又称“总阁”

  执堂——又称“尚书”

  礼堂——又称“东阁”

  刑堂——又称“西阁”

  外八堂:心腹——又称“京内军师”或“心腹大爷”

  圣贤——又称“京外军师”或“圣贤二爷”

  当家——又称“当家三爷”或“桓侯”

  管事——又称“红旗五爷”

  花官——又称“巡风”

  贤牌——又称“守山”

  江口——又称“检口”

  么满——又称“老么”、“铜章老么”、“铁印老么”等以上职司人物在满清统治期内,都普遍使用。民国以后,去繁就简,只分为:“香主”、“二哥”(多为僧、尼、道之辈)、“三哥”、“四姐”、“五哥”、“六哥”、“七妹”、“八哥”、“九哥”及“老么”等十级。其中“四姐”又称“金凤”、“七妹”又称“银凤”,均属女门徒的称谓。

  洪门组织有许多秘密文件,如“山头凭证”、“徒众凭证”等等。附图1—1。1、1—1。2、1—1。3均系光绪初年各地洪门山头的标志。图案中的文字及排列方式外人一般难以明了,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三份文件中都有这样一首诗:五人分开一首诗身上洪英无人知此事传与众兄弟后来相会团圆时。

  这首诗是上文传说中所说的陈近南战败襄阳兵分五路突围逃生时所作的作为日后相认凭证的一首诗。“同”字号一由西区政府医院员工为抵抗“和”字帮会而组成。

  第二节香港黑社会组织的起源

  在上一节中我们简略介绍了中国大陆洪门组织的起源、演变过程、组织结构等内容。那么香港的黑社会组织是如何产生的呢?

  香港黑社会起源于何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后人的考证也不一致。

  我们从当时香港的社会背景开始,介绍起始年代不同的两种说法,让读者由此对黑社会组织的起源有初步的了解。

  第一种说法:关于黑社会的起始年代,另有说法认为三合会(即黑社会)团体早于1842年英国占领香港时已经存在,在1845年香港政府曾两度立法,监禁及递解涉嫌三合会分子出境。当时香港的三合会组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真正源于中国内地,在香港植根的洪门三合会,例如当时一个由名巡捕领导的“万安堂”,及“义兴公司”等;另一类是一些源于本地的帮会堂口,包括有“咕喱馆”、家族团体、国术会、同业会馆等。这些三合会在最初时期也未必都是职业犯罪团体。这一说法来源于警方外籍督察摩根在60年代所著TRIADSOCIETIESINHONGKONG书中。

  从19世纪50年代起,香港社会经济发展形成雏型之后,各行业雇员渐多,尤以西环、上环的搬运工的工作最为频繁,当时的搬运工大部分是海丰或东莞人,双方经常为争夺搬运生意而发生械斗,由于华人警察之中亦有不同籍贯人士,为维护同乡利益,便对打斗听之任之,不予干涉。自此,搬运工为保障自身利益,抗拒外人欺侮而纷纷成立各式各样的帮会,有的以相同籍贯为招揽,有的以同业为依归。至1858年底,在香港有系统的帮会计有:“义兴公司”——下分潮群义兴、海南义兴及福建义兴,吸纳所属同乡:“东字会”——是东芜人的苦力组织,“万安堂”、“福安社”及“太平山体育会”,均与内地洪门有连系,“中和堂”——为日后“和”字号三合会始祖!“青年国术社”——为洁净局苦力组织,“全”字号一,由小贩及油蔴地艇户组成,“胜”字号——属客家人帮会,其后客家人逐渐参加潮州人团体,“联”字号——由当时海军船坞工人及打字匠组成,本世纪初,香港商业中心集中在皇后大道和上环、湾仔三个地带。前者多是外资洋行及华商进出口商行的所在地,而上环三角码头及湾仔则多是小型商户、摊档、市场、作坊等,当时还没有象样的工业与手工业。靠出卖劳力为生者多数以“咕喱”(粤语,即搬运工人)为业。这些劳动者与流动摊档的江湖客之间,劳动者自身中间常因争地盘、抢主顾、霸档口而发生磨擦、争斗。当时的香港政府警察力量很薄弱,对这些地区的争执斗殴除非弄出人命,否则不予理会。一些人因而便以“同乡”或“同行”为纽带组织起来,先后成立“堂口”,实行自我保护。据一位曾属“和安乐”的黑社会“老前辈”何六叔提供的资料,当时有一个名叫卖鱼祥的东莞籍小贩,他来港前曾在广州参加黑社会组织“洪胜会”,来港后不愿单丁受欺,于是组织起“洪胜会”,团结市场摊贩力量作为发生纠纷的后盾,其他行业或同乡见卖鱼祥这一招灵验,也醒悟到团结起来更为有利,纷纷效仿成立堂口。堂口成立起来以后个人之争便成了集体之争,而且公开活动。在湾仔、上环及西环地区,因集体械斗造成几桩命案,致使警察开始密切监视堂口活动。当时香港地形并不象今天那么复杂,监视行动颇有实效,不但制止了黑社会人物酝酿的殴斗,还搜查封闭了若干堂口。故而黑社会组织被迫转为秘密活动。

  至宣统元年,十多个堂口中的“勇义堂”有一名混号“黑骨仁”的“执事者”,提倡联合所有堂口,和平相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旦发生纠纷,也用“讲数”(粤语,即协商)的方式解决,非万不得已,不得诉诸武力,即使非打不可,也应到指定地点,决一雌雄,不论何方胜负,绝不能惊动官府。这一提议得到各堂口赞同,于是在同年的端午节,召开了香港有史以来第一次“洪门大会”。至于为什么把与大陆洪门山头本无直接关系的堂口会议称洪门大会,是因发起人黑骨仁是当时中国大陆洪门之人,隶属于“天宝山”“碧血堂”,职属“红旗五哥”,他取名“洪门大会”就是为利用洪门的宗教仪式和神秘气氛以服众人,趁此还可敛财。据传开会地点在筲箕湾一处晒鱼场,大会上黑骨仁向与会者灌输了一套“洪门理论”,指出应设立一套规矩仪式,另外他还指出各人背井离乡,无非是为了求财,不应动辄斗殴,万事“和”为贵,倡议在各堂口名称之上,一律加上“和”字,如“洪胜会”称为“和洪胜”,“勇义堂”称为“和勇义”,自此以后,香港的黑社会便自诩为洪门,互相称兄道弟了。混号黑骨仁者亦被尊为香港洪门的“开山祖师”。这次大会还确定了香港洪门组织的职级。与大陆洪门的政治目的性质不同,香港黑社会只为求地盘、势力和金钱,所以去繁就简,把十种职位简化成以“香主”、“二路元帅”、“红棍”、“纸扇”、“草鞋”、“四九仔”上下有序的六级,潮州帮在“纸扇”之下、“草鞋”之上加插“五虎将”职位。二者相比较则“香主”等于“香主”,“红扇”等于“大爷”,“纸扇”等于“三哥”,“草鞋”等于“六哥”,“四九仔”等于“老么”。当时“和”字头的黑社会,有一首所谓的“招牌诗”:和牌挂起路皆通四海九州尽姓洪他日我皇登大宝洪家哥弟受皇封除了上述冠以“和”字头的黑社会组织外,香港还有一个更具历史性、更老的秘密组织,日后演变为纯粹潮州帮的“福义兴”(又名“义兴公司”),它是以商户为掩护半公开活动的,主要是为福建省的洪门组织“万宝山”向港澳侨胞募捐作为活动经费,由于它实际是中国大陆一洪门山头在香港的一个分部,不参与港内洪门组织活动,一般不把它列入香港最早的秘密组织。至于“福义兴”变成今天潮州帮三大黑社会组织中最具势力的一环,那已是几十年后的事了。

  由民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的二十多年之中,人数最多、经费最足、规模最大的香港黑社会组织首推“和安乐”(又名“汽水房”,“水房”)。民国10年(1921年)这个组织中有一个名叫温贵,极有组织才能,由“四九仔”起家,后被擢升为“白纸扇”的人。他租赁了油麻地一整层搂宇作为堂口办事之用,又通过推举方式选出“红棍”一名作为“坐馆”,“白纸扇”二名作为“揸数”管帐,“草鞋”二名为“常驻执事”,同时编造“海底”(会员名册),印发收条征收会员经费,向下等娼妓及流动小贩等下层人物发放高利贷。这个堂口经费日益增多,会员人数直线上升,别的堂口“过底”者亦十分踊跃,使“和安乐”成为众多黑社会中势力最为强盛的一个组织。通过这一节的介绍,可以初步看出:历史上香港的黑社会虽然打着洪门的牌号,一些主要发起者也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洪门组织的人物,但是在本质上与中国大陆早期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洪门组织是大相径庭的,它不具有任何政治色彩和民族振兴意识。仅是以一些同行业或同乡为纽带组合起来的利益团体。以后更发展为危害社会、欺行霸市、压榨百姓的恶势力。

  第三节香港黑社会组织的发展

  一、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