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古代汉语 (第一册) >

第39章

古代汉语 (第一册)-第39章

小说: 古代汉语 (第一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麦有大麦小麦之分。古代大麦叫 ,又名来牟。
  菽就是豆。上古只称菽,汉以后叫豆。
  麻指大麻子,古代也供食用,后世还有吃麻粥的。《诗经·豳风·七月》:〃九月叔苴〃,苴就是麻子。麻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古代以丝麻或桑麻并称,那是指大麻的纤维。
  现在说一说谷禾粟梁。
  谷是百谷的总称。禾本来专指稷,后来逐渐变为一般粮食作物的通称。粟本来是禾黍的籽粒,后来也用作粮食的通称。梁是稷的良种。古人常以稻粱并称,认为这两种谷物好吃;又以膏粱或粱肉并称,认为是精美的膳食。
  粮食炒成乾粮叫糗,也叫餱粮。《诗经·大雅·公刘》:〃乃里餱粮。〃(注:见本书第二册500页。)粮字本身也指的是乾粮,行军或旅行时才吃粮。所以《庄子·逍遥游》说:〃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注:见本书第二册377页。)
  古人以牛羊豕为三牲。祭祀时三牲齐全叫太牢;只用羊豕不用牛叫少牢。牛最珍贵,只有统治阶级吃得起,比较普遍的肉食是羊肉,所以美(美味)羞(馐)等字从羊,羹字从羔从美。古人也吃狗肉,并有以屠狗为职业的,汉代樊哙还〃以屠狗为事〃。《汉书·樊哙传》颜师古注:〃时人食狗,亦与羊豕同,故哙专屠以卖。〃可见唐人已经不吃狗了。
  上古乾肉叫脯(fǔ),叫修,肉酱叫醢(hǎi)。本来醢有多种:醓(tǎn)醢(肉酱)外,还有鱼醢、蜃醢(蛤蜊酱)等。但一般所谓醢则指肉酱而言。上古已有醋,叫做醯(xī)。有了醯,就可制成酸菜、泡菜,叫做龋╦ū)。细切的瓜菜做成的叫齑(jī)。腌肉腌鱼也叫菹,所以有鹿菹、鱼菹等。在这个意义上,菹与醢相近。
  除了乾肉(脯)和肉酱(醢)以外,上古还吃羹。据说有两种羹,一种是不调五味不和菜蔬的纯肉汁,这是饮的。《左传桓公二年》:〃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所谓〃大(太)羹〃,就是这种羹。另一种是肉羹,把肉放进烹饪器里,加上五味煮烂。所谓五味,据说是醯、醢、盐、梅和一种菜。这菜可以是葵,可以是葱,可以是韭。另一说牛羹用藿,羊羹用苦(苦菜),豕羹用薇。《尚书·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可见咸与酸是羹的主要的味道。《孟子》所谓〃一箪食,一豆羹〃,大概就是这种羹。《左传·隐公元年》载郑庄公赐颍考叔食,颍考叔〃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注:见本书第一册11页。)大概也是这一类的肉羹。
  上古家禽有鸡、鹅、鸭。鹅又叫做雁(有野雁,有舒雁,舒雁就是鹅)。鸭字是后起的字,战国时代叫做鹜,所以《楚辞·卜居》说:〃将与鸡鹜争食乎?〃(注:见本书第二册567页。)鸭又叫做舒凫,和野凫(野鸭)区别开来。
  上古人们所吃的糖只是麦芽糖之类,叫做饴。饴加上糯米粉(馓),可以熬成饧(xíng)。饴是软的,饧是硬的。饧是古糖字(饧,古音唐)。但当时的糖并不是后代的沙糖。沙糖(甘蔗糖)不是中原所旧有。白沙糖叫做石蜜,也是外国进贡的东西。一般人所吃的饴或饧是麦芽糖。宋初宋祁《寒食》诗:〃箫声吹暖卖饧天〃,卖的就是麦芽糖。
  古人很早就知道酿酒。殷人好酒是有名的,出土的觚爵等酒器之多,可以说明当时饮酒之盛。不过古代一般所谓酒都是以黍为糜(煮烂的黍),加上曲糵(酒母)酿成的,不是烧酒。烧酒是后起的。
  茶是我国主要的特产之一。《尔雅·释木》:〃檟,苦荼。〃茶荼本是同一个字。但是上古没有关於饮茶的记载。王褒《僮约》里说到〃烹茶〃、〃买茶〃,可见茶在汉代某些地区不但是一种饮料,而且是一种商品。《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载,孙皓密赐韦曜茶荈以当酒(注:韦曜就是韦昭,史为避晋文帝讳改。《尔雅》郭注:〃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chuǎn)〃。),《续博物志》说南人好饮茶,大概饮茶的风气是从江南传开的。南北朝时饮茶风气渐盛。唐宋以后,茶更成为一般文人的饮料了。
  古代汉族不吃乳类的饮料和食品。《史记·匈奴列传》:〃得汉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湩(dòng)酪之便美也。〃湛湩是牛马乳;酪有乾湿两种,乾酪就是今天所谓乾酪,湿酪大概就是酸奶。依《史记》看来,饮食乳酪都不是汉族的习惯。酥油古称为酥。本来也是胡人的食品,所以唐玄宗嘲安禄山说:〃堪笑胡儿但识酥。〃醍醐是上等的乳酪,依《涅盘经》说,牛乳成酪,酪成生酥,生酥成熟酥,熟酥成醍醐,醍醐是最上品。凡此都可证明,饮食乳类的习惯是从少数民族传来的。韩愈《初春小雨》诗:〃天街小雨润如酥〃,可见唐时汉人已逐渐习惯於酥酪了。 (四)衣饰
  衣有广狭二义。广义的衣指一切蔽体的织品,包括头衣、胫衣、足衣等。狭义的衣指身上所穿的;当衣和裳并举的时候,就只指上衣而言。下面分别叙述。
  上古的头衣主要有冠冕弁三种。
  冠是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但是它的样式和用途与后世所谓的帽子不同。《说文》说:〃冠,絭也,所以絭发。〃(絭juàn,束缚。)古人蓄长发(注:《左传哀公七年》说吴人〃断发文身〃,《左传哀公十一年》说〃吴发短〃,《史记·越世家》也说越人〃文身断发〃,可剪短头发在上古被认为是所谓〃蛮夷〃的风俗。至於剃光头,那是一种相当重的刑罚,叫做髡。),用发笄绾住发髻后再用冠束住。据说早先的冠只有冠梁,冠梁不很宽,有褶子,两端连在冠圈上,戴起来冠梁像一根弧形的带子,从前到后覆在头发上。由此可以想见,上古的冠并不像后世的帽子那样把头顶全部盖住。冠圈两旁有缨,这是两根小丝带,可以在颔下打结。《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淳于髠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缨和緌(ruí)是同义词。区别开来说,緌是结余下垂的部分,有装饰的作用。
  古代冠不止一种,质料和颜色也不尽相同。秦汉以后,冠梁逐渐加宽,和冠圈连成覆杯的样子。冠的名目和形制也愈益复杂化了。
  冠又是冕和弁的总名。冕,黑色,是一种最尊贵的礼冠。最初天子诸侯大夫在祭祀时都戴冕,所以后来有〃冠冕堂皇〃这个成语。〃冠冕〃又可以用作仕宦的代称,它又被用来比喻〃居於首位〃。冕的形制和一般的冠不同。冕上面是一幅长方形的版,叫延(延),下面戴在头上。延的前沿挂着一串串的小圆玉,叫做旒。据说天子十二旒(注:一说皇帝的冕前后各有十二旒。),诸侯以下旒数各有等差。后来只有帝王可以戴冕,所以〃冕旒〃可以用作帝王的代称。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万国衣冠拜冕旒。〃
  弁也是一种比较尊贵的冠,有爵弁,有皮弁。爵弁据说就是没有旒的冕。皮弁是用白鹿皮做的,尖顶,类似后世的瓜皮帽。鹿皮各个缝合的地方,缀有一行行闪闪发光的小玉石,看上去像星星一样,所以《诗经·卫风·淇奥》说:〃会弁如星。〃
  冕弁加在发髻上时都要横插一根较长的笄(不同於发笄),笄穿过发髻,把冕弁别在髻上。然后在笄的一端系上一根小丝带,从颔下绕过,再系到笄的另一端。这根带子不叫缨而叫紘(hóng),此外,笄的两端各用一条名叫紞(dǎn)的丝绳垂下一颗玉来,名叫瑱(zhèn)。因为两瑱正当左右两耳,所以一名充耳,又叫塞耳。《诗经·卫风·淇奥》说:〃充耳琇莹〃,就是指瑱说的。
  附带说一说,古时贵族才能戴冠乘车,车有车盖,所以古人以〃冠盖〃为贵人的代称。〃冠盖〃又指仕宦的冠服和车盖,所以也用作仕宦的代称。
  庶人的头衣和统治阶级不同。他们不但没有财力制置冠弁,而且统治阶级还不让他们有戴冠弁的权利。《释名·释首饰》:〃士冠,庶人巾。〃可见庶人只能戴巾。《玉篇》:〃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后人著之于头。〃可见庶人的巾大约就是劳动时擦汗的布,一物两用,也可以当作帽子裹在头上。直到汉代,头巾仍用于庶人和隐士。
  帻(zé),就是包发的巾。蔡邕《独断》:〃帻者,古之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所服也。〃庶人的帻是黑色或青色的,庶人既不许戴冠,只许戴巾帻,在头衣的制度上就有深刻的阶级内容。所以秦称人民为黔首(黔,黑色),汉称仆隶为苍头(苍,青色),都是从头衣上区别的(依陶宗仪《辍耕录》说)。
  帻有压发定冠的作用,所以后来贵族也戴帻,那是帻上再加冠。这种帻,前面高些,后面低些,中间露出头发。现在戏台上王侯将相冠下也都有帻,免冠后就露出帻来了。此外还有一种比较正式的帻,即帻之有屋(帽顶)者。戴这种帻可以不再戴冠。帻本覆额,戴帻而露出前额,古人叫做岸帻(岸是显露的意思),这表示洒脱不拘礼节。《晋书·谢奕传》:〃岸帻笑咏,无异常日。〃
  帽,据说是没有冠冕以前的头衣,《荀子·哀公》篇:〃哀公问舜冠於孔子〃,〃孔子对曰:古之王者有务而拘领者矣〃,杨倞注:〃务读为冒〃,意思是说务就是帽。《说文》说, 是小儿及蛮夷的头衣, 是古帽字。但是上古文献中很少谈及帽。魏晋以前汉人所戴的帽只是一种便帽,《世说新语·任诞》篇说,谢尚〃脱帻著帽〃,〃酣饮於桓子野家〃,可见当时的帽还是一种便帽。后来帽成为正式的头衣,杜甫《饮中八仙歌》说,张旭〃脱帽露顶王公前〃,脱帽没有礼貌,可见戴帽就有礼貌了。
  上文说过,古代衣裳并举时,衣只指上衣。下衣叫做裳。《诗经·邶风·绿衣》说:〃绿衣黄裳〃,《诗经·齐风·东方未明》说:〃颠倒衣裳。〃但是裳并不是裤而是裙(注:古代男女都著裙,见下文。)。《说文》说:〃常(裳),下裙(裙)也。〃衣裳连在一起的叫做深衣。
  古人衣襟向右掩(右衽)用绦系结,然后在腰间束带。《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注:见本书第一册194页。),可见在衽不是中原的习俗(注:上古敛死者才左衽。)。带有两种:一种是丝织的大带,一种是皮做的革带。大带是用来束衣的,叫做绅,绅又特指束余下垂的部分。古人常说〃? 
绅〃,意思是把上朝时所执的手版(笏)插在带间(注:笏是古代君臣朝见时所执的狭长的板子,用玉、象牙或竹子制的,用来指画或在上面记事。?
绅又作缙绅,荐绅。《史记·五帝本纪》:〃荐绅先生难言之。〃)。这样,〃?
绅〃就成了仕宦的代称,而〃绅士〃的意义也由此发展而来。革带叫做鞶(pán),这是用来悬佩玉饰等物的。
古人非常珍视玉。玉器不但用於祭祀、外交和社交等方面,而且用於服饰。《礼记·裨濉匪担骸肮胖颖嘏逵瘛保炙担骸熬游薰剩癫蝗ド怼保杉逵袷枪笞搴芸粗氐囊率巍>菟道穹辛教紫嗤呐逵瘢淖笥腋髋逡惶住C刻着逵穸加盟可盗拧I隙耸且幻痘⌒蔚挠窠戌瘢ê猓竦牧蕉烁餍乓幻栋朐残蔚挠窠需屑渥河辛狡瘢凶鲨⒑同r(yǔ),两璜之间悬着一枚玉叫做冲牙。走起路来冲牙和两璜相触,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诗经·郑风·女曰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