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文学史-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突然上升到幻想境界,在描写幻想境界时又突然落脚到现实生活中来,形
成了以现实为主体的幻想与现状的交织渗透。此外,长诗表现手法的多种多
样,现实图象的五彩斑斓,以及民间传说、童话、故事的大量借用等,也都
是德国文学中体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精粹。
… Page 45…
5。果戈理、屠格涅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1)果戈里
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 (1809—1852)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自然派”的奠基人。他生于乌克兰的一个地主家庭,12岁上中学,
19岁到彼得堡独立谋生,起初当小公务员,后在普希金和别林斯基的帮助、
影响下从事文学创作,并以之为终身职业。他生活在黑暗反动的俄国19世纪
30—40年代,接受过自由、民主思潮的影响,但又未能完全摆脱把俄国宗法
制度理想化的斯拉夫派思想的包围。因此,他思想上一直存在着尖锐矛盾,
晚年更在极端矛盾痛苦中与世长辞。
① ②
果戈理是“极度忠于生活”和“持久地贯彻讽刺倾向”的现实主义作
家。他从1830年开始创作,到1842年共写出了三个中短篇小说集、七部戏
剧、一部小品文集和一部长篇小说。其中,虽间有表现悲观宿命思想 (如小
说《圣约翰的前夜》)、宗教神秘色彩(如小说《肖像》)和美化封建家长
制(如小说《旧式地主》)的内容,但主体却是对俄国专制农奴制及其种种
社会黑暗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他的第一部成名作小说集 《狄康卡近乡夜话》
(1831—1832),尚以浪漫主义手法在描绘乌克兰的绚丽多姿景色、纯朴欢
快风习和勇敢机智人物。第二、三部中篇小说集《密尔格拉得》(1835)和
《彼得堡故事》(1835—1842),即以现实主义的人物性格和历史具体的生
活真实,揭示了俄国地主们的“动物性的、丑恶的、谑画的生活的全部庸俗
③
和卑污”,展现了一切以金钱和官爵为转移的豺狼当道、弱肉强食的彼得堡
现实社会,使作者一举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自然派”的“文坛
盟主”。著名剧本《钦差大臣》(1836)借一群循私舞弊、无恶不作的城市
官吏,欺压人民及主动让一个庸俗空虚的彼得堡路过小官吏赫列斯达柯夫欺
骗的讽刺故事,更把专制农奴制俄国的“一切坏东西……收集在一起……嘲
④
笑个够”,以致剧本演出后,迫于反动派的猛烈攻击诽谤,果戈理不得不长
期侨居意大利的罗马。
侨居国外后,又经过五年的紧张劳动,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 《死魂灵》
(第一部,1835—1842)终于完成。小说情节很简单:骗子乞乞科夫利用农
奴制时代俄国每过十年才进行一次人口调查,这之间政府不管农奴的生死存
亡变化,统统按调查时登记的人口数,向农奴主征收赋税的弊病,化装成有
钱的官员来到某省省会廉价收买“死魂灵”——即已经死掉,但还没注销户
口,在法律上仍算活人的农奴,并煞有介事地把买到手的死魂灵送到民政部
门办理买卖契约和注册登记手续,然后便打算以天灾人祸无法经营为由,把
死人当活人拿到救济局去抵押,以骗取大笔钱财。当他已到手大批死魂灵,
正在民政局办手续,人们都把他当作大农奴主和百万富翁时,一个冒失卖主
突来揭穿了他购买的是死魂灵这一秘密,弄得满城风波,人人自危,乞乞科
①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别林斯基选集》第1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年版,第182 页。
②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上卷,新文艺出版社1957
年版,第26 页。
③ 同①,第180 页。
④ 斯捷诱诺夫:《果弋理的戏剧创作》,新文艺出版社1958 年版,第20—21 页。
… Page 46…
夫也只好偷偷溜掉。单这情节本身——钻国家法制空子以盗窃国库,就已经
暴露了沙俄专制制度的腐朽和乞乞科夫的卑劣。而小说的主要成功还在于塑
造了乞乞科夫这个圆滑虚伪、钻营奸诈的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表
现了俄国资产阶级始终跟官吏地主狼狈为奸和依靠官吏地主以求发展的历史
特点。同时,小说的巨大功绩还在于通过乞乞科夫的罪恶经历,塑造了一系
列诸如“高等废物”玛尼罗夫、“地方恶少”罗士特来夫、庸俗琐屑的科罗
皤契加、精明的骗贼梭巴开维支、吝啬鬼泼留希金,以及无所事事、闲坐绣
花的知事,进市民商店拿东西“就象进自己的仓库一样”的警察局长,把注
册费奇妙地算在个别申请人头上的审判厅长等等从专制农奴制土壤生长出来
的“一个比一个更无耻”的个性鲜明突出的地主官吏形象。跟这些丑恶的资
产阶级和地主官吏形象对立着,小说还在一些抒情插笔中,以高昂的激情歌
颂人民的勇敢、协力、智慧及其自由反抗精神,祈愿“贫瘠散漫”的祖国像
飞驰的三驾马车般快速前进。
鲁迅先生把果戈理的讽刺称做“含泪的微笑”,指出其意义在于“以不
①
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 《死魂灵》紧扣住地主资产阶级人物高尚正
经外表与其卑鄙荒谬内心的尖锐矛盾,通过人物自白、幽默笔调、典型细节、
肖像描写等多种精湛的艺术手段,既极鲜明、风趣地表现了人物的圆滑奸诈、
懒惰空虚、野蛮鲁钝和贪婪吝啬,同时也极大地寄希望于他们的道德自我更
新,并对他们的无聊和堕落表示同情和哀惋。这就构成了小说的显著艺术特
点——含泪的讽刺,同时也表现了“《死魂灵》的伟大处”和“作者的悲哀
②
处” 。
《死魂灵》(第一部)的出版,曾在俄国引起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反动
阵营诬蔑它是“污秽的”、“愚蠢的漫画”,说果戈理是“俄国的敌人”,
③
“应当把他戴上镣铐送到西伯利亚去”。但以别林斯基为代表的民主阵营,
④
却赞誉它是俄国“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说它是一部“高出于俄国过去以
⑤
及现在一切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高度艺术的作品”,它
⑥
“巩固了新学派的胜利,断然解决了我们时代的文学问题”。不幸在这场关
系到维护或揭露专制农奴制的斗争中,果戈理先是表现出严重的动摇、退让,
后来更滑到了维护专制农奴制的立场。他在《〈死魂灵〉第一部第二版序文》
(1846)中,自我否定地说作品“混入了许多错误和妄断,……每一页上无
不应加若干修改”。在《与友人书简选》(1847)中,他更把宗教感情、道
德修养和封建复古,当作解决现存问题的手段,竭力为沙皇反动统治寻找理
论根据。此外,为了描绘在专制农奴制条件下的地主与农民的亲密合作和在
地主官吏群中塑造“有神明一般的特长和德性”的理想人物,他还从1842
到1852年全力写作《死魂灵》第二部。但作为一个“极度忠于现实”的现实
① 鲁迅:《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1 卷,第196 页。
② 鲁迅:《几乎无事的悲剧》,《鲁迅全集》第6 卷,第294 页。
③ 赫拉普钦科: 《果戈理的〈死魂灵〉》,新文艺出版社1957 年版,第204、206、207—208、205 页。
④ 别林斯基:《1842 年的俄国文学》,《别林斯基选集》第2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年版,第67 页。
⑤ 别林斯基:《乞乞科夫的经历或死魂灵》,《别林斯基选集》第2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年版,第
270 页。
⑥ 别林斯基:《普罗柯比·略邦诺夫,或俄国乱世春秋》,《别林斯基选集》第2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年版,第281 页。
… Page 47…
主义作家,他总感到这么写不真实,因而一再否定和重写。1852年,他在病
中十分痛苦地烧毁了已完成的《死魂灵》第二部手稿,然后便与世长辞。
(2)屠格涅夫
19世纪中叶俄国最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是坚持贵族自由主义立
场,但也深受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影响的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
—1883)。他出生于贵族家庭,父亲早逝,母亲性格乖戾,1833年进莫斯科
大学语文系,1834年转入彼得堡大学语文系,1838年还曾去柏林大学修习哲
学、历史和拉丁文。1841年回国后,他先在内务部任职,后专门从事文学写
作。
大学期间,他曾参加过进步的学生小组活动,思想倾向民主。柏林留学
时,结识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又加深了他变革社会的信念。1843年跟别林
斯基的结识和密切交往,更强化了他的反专制农奴制的倾向。不过,囿于贵
族自由主义立场,他却始终“羡慕温和的君主立宪的和贵族的宪制”,“厌
①
恶杜勃罗留波夫和车尔尼雪夫斯基所主张的农夫民主制”。在怎样改革俄国
专制农奴制的问题上,始终反对别林斯基等人的革命暴力手段,主张温和渐
进的社会改良。后来,更因此而跟宣传用革命手段推翻俄国专制农奴制的《现
代人》杂志公开决裂。
屠格涅夫是一个对时代问题十分敏感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尽管站在温和
的贵族自由主义立场,但仍能“很快就猜度出渗透到社会意识中的新要求和
②
新思想”及“那些已经到来并开始隐约使社会不安的问题”。早在由25篇
特写组成的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猎人笔记》(1847—1852)中,他就真切
生动地描绘了农奴的悲惨处境、地主贵族的自私残暴和俄罗斯优美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