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春秋-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忠桓谋洌∑健⒊略仆静辉诹耍衬诶先瞬辉诹耍颐橇礁鑫薹ü彩孪氯ィ鞘币侵傲恕R钔居幸桓龊艽蟮奈侍猓诮裉斓衬诤芏嗬贤径荚诘那榭鱿拢拐庋蛔袷丶吐桑纫院蟛辉诹耍裁挥邪旆ǎ耆梢宰杂尚卸K还苣愠N嵩趺炊ǖ模炒嵩趺炊ǖ模洗翁致墼趺炊ǖ模趺囱驮趺囱O衷诨共荒芡耆杂尚卸孕∑健⒊略仆局饕切∑酵菊饫锊荒懿挥兴悸牵坏┣榭霰淞耍梢宰杂尚卸皇苋魏卧际�
赵的话说得很巧妙,意思是说胡耀邦是有意识地把这些人保护起来的,一旦胡成了第一把手,这些人就会成为他的人才和力量。表面上看,赵紫阳说的就是上面的那几句话,但仔细想来,赵是话里有话的,有些话是在给人一种暗示:即胡耀邦要独裁,眼前所以还没有这样做,是他自己有意识地克制自己。赵紫阳是说胡耀邦这个人用心很深、不可低估和轻看啊!
生活会议的气氛是正常的,会前提出的四条原则对会议的成功起了好的作用,大家都遵守这几条,摆事实、讲道理,心平气和、与人为善,没什么压力。如果与“文革”时期的党内斗争比较,那是完全两样了。就是与“文革”以前党内开展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相比较,这次会议也是开得好的。
开完生活会议后,接着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1月16日,薄一波向政治局扩大会议汇报了生活会议的情况,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接受了胡耀邦辞去总书记职务的请求,推选赵紫阳代理总书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九八七年的风浪
二 关于起草生活会议《通报》的是非曲直
1 起草生活会议《通报》
生活会议的通报是薄老要我起草的。除了通报以外,薄老还要做一个扼要的口头汇报,这个汇报稿是乔木帮助薄老整理的。
当时没有可能到会议之外去了解情况、收集资料,我就以大家在会议上的发言、提法为依据起草了通报。这个通报列出了十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统一思想,第二个问题是“反对精神污染”,第三个问题是“四个保证”和“四有”,这些内容主要是根据我的发言整理的;第四个问题是经济工作,是根据姚依林和宋平的发言整理的;第五个问题是政法工作,是根据陈丕显等同志的发言整理的;第六个问题是外事工作,主要是根据吴学谦等同志的发言整理的;第七个问题是干部问题;第八个问题是“左”和右的问题,也是根据我的发言整理的;第九个问题是集体领导和违反纪律的问题;第十个问题是胡耀邦的表态,根据他的发言摘要选了几段。最后,是生活会给胡耀邦提出的四个问题,这一部分就包括了赵紫阳提出的问题,希望胡认真考虑,做出说明。
这些都有现成的东西,后来中央作为三号文件,发给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传达到哪一级,在中央转发的通知里有规定。
2 增发五个补充材料
生活会议的通报尽管讲了几个问题,但终究是扼要的,发下去以后就有反应上来了,说这么一件大事情,不等到1987年召开十三大解决,就这么匆匆忙忙地决定,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嫌通报太简单、太扼要,希望了解更多的情况、了解详细的情况。因此,中央决定增发五个补充材料。在材料下发以前,赵紫阳在一定范围里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即人事变动的原委,这个讲话作为中央的文件也下发了。这个对于人事变动的说明,没有什么分析和推论,把事情的原委说得清楚了一些。
五个补充材料,第一、二、三个补充材料是1987年3月发出的,第四、五个补充材料是1987年5月12日发出的。第一个补充材料中的第一个内容是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胡耀邦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态度;第二个内容是反对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第三个内容是关于〃左〃和右的问题。第二个补充材料是关于外事工作的问题。第三个补充材料是胡耀邦和陆铿谈话的问题,其中摘引了谈话记录中的重要段落。第四个补充材料是关于经济工作的问题,比原来的通报增加了很多具体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胡这个人很愿意抓经济工作,但是确实说了很多太不懂行的话,成为一种笑话。例如,耀邦说他主张〃不要统计,估计更可靠〃,还说要学点〃估计学〃;再如算经济帐,他这样算:化妆品,一个人一年消费多少,一年几亿人就可生产到什么程度;营养品一个人消费多少、饮料一个人消费多少;这些都是他的〃估计学〃。他还在理论上提出一个问题,即消费应该占第一位,消费刺激、促进、决定生产,胡确实有很多不着边的言论。第五个补充材料是胡给中央的信和胡在生活会及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
整理补充材料之四、之五的工作是薄老布置给我的。后来,问题就出在第五个材料的三个发言上。
5月12日,第四、五个补充材料发出了。
3 邓力群有没有篡改胡耀邦的《我的表态》
(1)胡启立给赵紫阳、薄一波写信提出〃问题〃
6月2日,胡启立写了一封信给赵紫阳和薄一波,胡启立的信是这样写的:〃紫阳、一波同志:中办在中发三号文件补充材料之四、之五付印前对个别文字进行校核时,发现材料之五胡耀邦同志一月十五日《我的表态》多处修改,是文件起草同志改的;中央《通知》(稿)中写的,其中一月十五日和一月十六日的发言,已由胡耀邦同志做了一些文字修改,这句话也是文件起草同志加上去的,实际并未经本人修改。有鉴于此,我责成中办对这个文件稿再次认真复核,复核后提出两条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加以斟酌。1、第六页提到'由于胡耀邦同志对十二大确定的重要方针的一再批评,使〃六五〃计划起草工作遇到极大的困难。这句话颠倒了时间顺序。因为十二大是一九八二年十月召开的,而'六五'计划早在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即已通过。建议改为'由于胡耀邦同志的一再批评,使〃六五〃计划起草工作遇到极大的困难'。2、原稿第四页第二段'由于胡耀邦同志思想认识同中央的方针不一致,下面无所适从,以致中央一九七九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决定未能很好贯彻。。。。。。〃。这句话修改了宋平同志在生活会上的发言。宋平同志在党的生活会上发言讲到这个问题时说:'由于中央主要负责同志思想认识同中央方针不一致,使下面无所适从,以致中央一九七九年作出的对国民经济调整的决定未能贯彻下去。'胡耀邦同志的错误思想对一九七九年中央关于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的贯彻是有影响的,但考虑到,一九七九年胡耀邦同志是中央秘书长,而华国锋同志是党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建议仍用宋平同志发言原话为好。另外还有些文字上的问题就不细讲了。以上意见妥否,请审批。〃②
胡启立对文件的起草过程没有做全面调查,既不找文件的起草、整理者卫建林,也不找我。
(2)赵紫阳批示〃追查”
当天,赵紫阳即做出了反应,他在该信上批示:“我的意见是:1、同意启立同志意见;2、引用胡的表态,不应擅自改动;3、起草文件的人的违纪行为应该追查。〃 ③
赵这样一批,问题的性质就不同了。
然后,这个东西转到了薄一波那里。文件是5月12日发出的,胡启立是6月2日给赵和薄写的信,赵也是6月2日批的,中间隔了二十来天(5月12日一6月2日);后来信到了薄那里压了一个多月(6月2日一7月14日),在这之前,我一直蒙在鼓里。
7月14日,薄老写了一封亲笔信给我,薄老说:〃关于起草'补充材料之四、之五',曾讲到'耀邦同志做了一些文字修改,实际耀邦同志并未修改过。此事紫阳同志有个批示(详见批件)要'追查'一下。当时我曾让秘书打过两次电话。据说有解释。现在还是让起草同志正式写一报告为好!” ④
在7月14日以前,7月7日中央开会,根据赵的意见,撤销书记处研究室。这个决定,是薄老7月9日通知我的。到了这个时候(7月14日),薄老的信和赵的批示才交给我。由这点上看,上述事情所谓改动胡的表态是撤销书记处研究室的理由之一,实际上还不止这一条。
胡启立、赵紫阳这种做法,真让我长了见识。产生怀疑,问问嘛。对邓力群有意见,可以当面批评嘛,为什么在背后下这样的毒手,企图置人于死地呢?这不是正派人的行为,更不符合处理党内问题的规矩。
我把起草这个文件的卫建林找来,要他如实说明情况。我考虑,卫建林是个小干部,胡、赵这样大的压力,他受不了。也考虑到,他年轻,是个用功的同志,以后为党工作的时间还长,因此还是由我向中央写报告、承担责任。卫建林表示:因为您经常保护干部、承担责任,我们这些部下都很敬重您。但是这一次是我的事,有些是薄老直接向我交代的。他们官大,但是理不在他们那一边。他坚持由他自己写报告去说明真相。
(3) 卫建林说明事实的报告
7月16日,卫建林把事情的经过和真相写了一个报告给我。我把这个报告送给了薄老、胡启立和赵紫阳。我说:事情虽然是卫建林做的,但责任应当由我来负。
历史的原貌是什么,没有必要掩饰。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胡启立的信、赵紫阳的批示、薄老的信、卫建林7月16日的报告都在中央档案里,铁证如山。卫建林的报告如下:
力群同志:
中发1987年3号文件补充材料之四、之五,起草、校对、修改过程中,经中办同志仔细校核,提出两个问题。正式下达的文件,这两个问题均已解决。
现将起草、校对、修改过程中出现这两个问题的情况报告如下。
大约五月初,您把我叫去,说一波同志布置一个任务,要得紧,您当时又整天开会,因此让我先搞个稿子。您交代,材料之四讲经济工作,主要以依林、宋平等同志发言为依据做些整理;材料之五,就是胡耀邦同志几次表态检查,按时间顺序编排。草稿出来后,您和我读改一遍,着重是使问题的提法、判断的用语准确、妥当,在外事问题上节略了两段。读改后送一波同志。一波同志看后发印厂排出清样,又亲自做了修改。
五月十三日,一波同志处把我叫去,把一波同志的改稿交我,转告了一波同志要做进一步修改的意见,并给我一个封面印有中办秘书局字样的汇集了中央生活会材料的白皮厚本。我按照一波同志意见做了一些补充修改。校对时发现中办本中耀邦同志发言与起草时作为依据的手写复印稿文字、标点、段落分法多处不同。于是据中办本校改。因考虑到与三号文件衔接(三号文件中所引胡耀邦同志表态检查中的话,依据是手写复印稿),所以在中办通知稿中加了一句话:〃其中一月十五日和一月十六日的发言,已由胡耀邦同志做了一些文字修改。〃然后送给您看。
您再次修改时,也着重是使问题的提法、判断的用语准确、妥当。改后又送一波同志审阅。在这个过程中,胡启立同志6月2日写信给紫阳、一波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