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 >

第52章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第52章

小说: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聸。说文十二云:“聸,垂耳也。”即郭注所谓“耳大下儋,垂在肩上”之意也。海外北经有聂耳国,即此,说详该节注。
  2 珂案:国语晋语说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有任姓,此经下文复言“禺号子”,禺号即禺(豸虎),乃黄帝之子,见大荒东经,故儋耳亦黄帝裔也。
  3 郭璞云:“言在海岛中种粟给食,谓禺强也。”珂案:大荒东经云:“黄帝生禺(豸虎),禺(豸虎)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豸虎)处东海,是为海神。”郭璞注:“(豸虎)一本作号。”又注“禺京”云:“即禺强也。”是禺强固禺号子,然其身份乃北海海神,非如郭注所谓“在海岛中种粟给食”之禺号子也。揆此经文意,此“食谷北海之渚中”之禺号子,乃任姓之儋耳国也。谓之“子”者,盖谓其苗裔,非必谓其亲子也。郭注“谓禺强也”盖误。又,旧以“食谷北海之渚中”为句,亦误。“食谷”,应作一句,属上读;“北海之渚中”,应作一句,属下读,始当。
  4 珂案:禺强已见海外北经及大荒东经。海外北经云,禺强践两青蛇,与此异。列子汤问篇云:“帝令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五山。”见海外东经“大人国”节注。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1,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2。又有神衔蛇操蛇3,其状虎首人身,四长肘,名曰强良4。
  1 郭璞云:“音匮。”珂案:经文柜,宋本、吴宽抄本、毛扆本藏经本均作樻。
  2 郝懿行云:“郭氏江赋(文选郭璞江赋——珂)云:『奇Ь磐贰!灰杉创恕!
  3 珂案:列子汤问篇说愚公事云:“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操蛇之神或本此。
  4 郭璞云:“亦在畏兽画中。”郝懿行云:“后汉礼仪志说十二神云:『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疑强梁即强良,古字通也。”珂案:强良,藏经本作强良。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1,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2。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3。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4,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5。
  1 郝懿行云:“后土,共工氏之子句龙也,见昭十九年左传,又见海内经。”
  2 郭璞云:“禺渊,日所入也,今作虞。”
  3 郭璞云:“渴死。”珂案:夸父逐日已见海外北经。
  4 郭璞云:“上云夸父不量力,与日竞而死,今此复云为应龙所杀,死无定名,触事而寄,明其变化无方,不可揆测。”珂案:郭以玄理释神话,未免失之。盖夸父乃古巨人族名(玄珠中国神话研究ABC说),非一人之名也。“夸父逐日”与“应龙杀蚩尤与夸父”盖均有关夸父之不同神话,非如郭注所谓“变化无方”也。应龙杀蚩尤与夸父事已见大荒东经。夸父,炎帝之裔,与蚩尤并肩作战以抗黄帝者也,以不幸兵败而为应龙所杀。说详大荒东经“应龙”节注。
  5 郭璞云:“言龙水物,以类相感故也。”
  又有1无肠之国2,是任姓3,无继子,食鱼4。
  1 珂案:藏经本无又字。
  2 郭璞云:“为人长也。”珂案:无肠国已见海外北经,云:“无肠国其为人长。”是此注所本。
  3 珂案:黄帝之裔十二姓中有任姓(国语晋语四),则无肠国亦当是黄帝裔也。
  4 郭璞云:“继亦当作綮,谓膊肠也。”珂案:郭说非是。此无继(国)即海外北经所记之无启(今字作綮(纟改月),讹也)国,“无启”即“无继”也,说见海外北经“无綮国”节注。此言无肠国人乃无启(继)国人之裔也,旧本以“无继子,食鱼”另起,非也。至于“无继”而有“子”,则正是神话传说之诙诡处,“揆之常情,则无理矣”(海外东经郭璞注语)。
  共工之臣名曰相繇1,九首蛇身,自环2,食于九土3。其所歍所尼4,即为源泽5,不辛乃苦6,百兽莫能处7。禹湮洪水,杀相繇8,其血腥臭,不可生谷9,其地多水,不可居也10。禹湮之,三仞11三沮12,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13。在昆仑之北14。
  1 郭璞云:“相柳也,语声转耳。”珂案:禹杀相柳事已见海外北经。
  2 郭璞云:“言转旋也。”珂案:郭注转旋藏经本作蟠旋。
  3 郭璞云:“言贪残也。”珂案:经文九土藏经本作九山,海外北经亦作九山。
  4 郭璞云:“歍,呕,犹喷咤;尼,止也。”郝懿行云:“说文(八)云:『歍,心有所恶若吐也。』又云:『欧,吐也。』尔雅释诂云:『尼,止也。』”
  5 郭璞云:“言多气力。”珂案:谓相繇之气力能使其所歍所尼者成为源泽。
  6 郭璞云:“言气酷烈。”
  7 郭璞云:“言畏之也。”珂案:谓畏源泽之辛苦。
  8 郭璞云:“禹塞洪水,由以溺杀之也。”珂案:由,因缘也,谓禹塞洪水,因以溺杀相繇也;藏经本由正作因。
  9 王念孙云:“御览人事十六(卷三七五)谷上有五字。”
  10郭璞云:“言其膏血滂流,成渊水也。”珂案:郭注渊水,藏经本无水字。
  11王念孙云:“仞读为牣,牣,满也,史记司马相如传云:『充仞其中。』仞、牣古通用。”
  12郭璞云:“言禹以土塞之,地陷坏也。”
  13郭璞云:“地下宜积土,故众帝因来在此共作台。”珂案:即海内北经帝尧、帝喾等台。
  14珂案:海内北经云:“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有岳之山1,寻竹生焉2。
  1 珂案:文选张协七命李善注引此经作岳山,无之字。
  2 郭璞云:“寻,大竹名。”珂案:寻,长也。扬雄方言:“自关而西,秦晋梁益之间凡物长谓之寻。”海外北经:“寻木长千里。”长木既曰寻木,则寻竹自是长竹。寻只是形容词,郭以寻为“大竹名”恐非。玉篇有●字,云“竹长千丈”,当是因寻竹而制之后起字也。藏经本郭注只作“大竹”,无“寻”、“名”二字,是也。
  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句,海水入焉1。
  1 珂案:藏经本水下有北字,是也,说见大荒南经“天台高山”节注。
  有系昆1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2。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3。蚩尤作兵伐黄帝4,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5。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6。黄帝乃下天女曰魃7,雨止8,遂杀蚩尤9。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10。叔均11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12。叔均乃为田祖13。魃时亡之14。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15!”先除水道,决通沟渎16。
  1 王念孙云:“御览三十五作傒昆。”
  2 郭璞云:“言畏之也。”珂案:共工之台已见海外北经。
  3 郭璞云:“音如旱?之魃。”郝懿行云:“玉篇引文字指归曰:『女?,秃无发,所居之处,天不雨也,同魃。』李贤注后汉书(张衡传)引此经作?,云:『?亦魃也。』据此则经文当为?,注文当为魃,今本误也。太平御览七十九卷引此经作?,可证。”珂案:王念孙校同郝注。吴任臣本注文正作“音如旱魃之魃”,可证经文实宜作“?”,注文“旱?”宜作“旱魃”。
  4 珂案:太平御览卷七十二引世本云:“蚩尤作兵。”宋衷注云:“蚩尤,神农臣。”是也。则所谓“蚩尤作兵伐黄帝”者,盖黄炎斗争、炎帝兵败,蚩尤奋起以与炎帝复仇也。说已见海外西经“形天”节及大荒东经“应龙”节注。
  5 郭璞云:“冀州、中土也;黄帝亦教虎、豹、熊、罴,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而灭之,见史记(五帝本纪)。”
  6 郝懿行云:“纵当为从。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此经云:『以从大风雨。』艺文类聚七十九卷及太平御览七十九卷引此经亦作从。”珂案:藏经本正作从。从通纵,礼记曲礼:“欲不可从。”释文:“放纵也。”
  7 郝懿行云:“御览(卷七九)引此经魃作?,藏经本此下亦俱作?。”珂案:唐刘赓稽瑞引此经正作?。
  8 王念孙云:“史记五帝纪正义引此『雨止』上有『以止雨』三字,后汉书张衡传注无,御览卅五同,七十九同。”
  9 珂案:关于黄帝与蚩尤战争之神话,古来传说多端。较早者有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其后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龙鱼河图云:“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不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服。”记述此一战争之经过,粗具梗概。而又涉及所谓“玄女”者,御览十五引黄帝玄女战法云:“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遂得战法焉。”或即玄鸟神话(诗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而羼入黄帝神话者也。除此而外,尚有御览卷十五引志林(晋虞喜撰)云:“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以别四方,遂擒蚩尤。”通典乐典云:“蚩尤氏帅魑魅以与黄帝战于涿鹿,帝命吹角作龙吟以御之。”俱黄帝与蚩尤战争神话之一节。以俱晚出,受正统思想支配,故不免或状蚩尤而近妖,失古神话本恉矣。然龙鱼河图犹谓“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知蚩尤在古传说中位望高也。述异记杂叙蚩尤轶事云:“蚩尤能作云雾。涿鹿今在冀州,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今冀州人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盖其遗制也。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今冀州有蚩尤川,即涿鹿之野。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龟足蛇首;囗疫,其俗遂为立祠。”亦以见民间于蚩尤之兴会与同情也。
  10郭璞云:“旱气在也。”
  11珂案:大荒南经云:“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郭璞注:“叔均,商均也。”大荒西经云:“稷之弟台玺生叔均。”海内经云:“稷之孙曰叔均。”均此叔均也:传闻不同而异辞耳。
  12郭璞云:“远徒之也。”
  13郭璞云:“主田之官。诗(大田)云:『田祖有神。』”
  14郭璞云:“畏见逐也。”郝懿行云:“亡谓善逃逸也。”
  15郭璞云:“向水位也。”郝懿行云:“北行者,令归赤水之北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