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 >

第40章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第40章

小说: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震泽。汉志具区泽在会稽郡吴西,扬州薮,古文以为震泽。震泽在吴西,可证。”此海外东经“在吴西”之雷泽,确当是震泽即太湖,以济阴城阳(今山东省莒县治)比附失之。
  都州在海中1。一曰郁州2。
  1 毕沅云:“水经注(淮水)引此作郁山。刘昭注郡国志与经文同。”
  2 郭璞云:“今在东海朐县界,世传此山自苍梧从南徙来,上皆有南方物也。郁音郁。”郝懿行云:“刘昭注郡国志引此注云:『在苍梧徙来,上皆有南方树木。』与今本异。疑今本从南二字衍也。水经注(淮水)亦云:『言是山自苍梧徙此,云山上犹有南方草木。』”
  琅邪台在渤海闲,琅邪之东1。其北有山。一曰在海闲2。
  1 郭璞云:“今琅邪在海边,有山?峣特起,状如高台,此即琅邪台也。琅邪者,越王句践入霸中国之所都。”郝懿行云:“史记封禅书索隐及文选注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引此经并与今本同。越绝书(外传记地)云:『句践徙琅邪,起观台,台周七里,以望东海。』今详此经,是地本有台,句践特更增筑之耳。故史记索隐云:是山形如台也。斯言得之。”珂案: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引经文亦同今本。并云:“盖海畔有山,形如台,在琅邪,故曰琅邪台。”
  2 郝懿行云:“琅邪台在今沂州府(今山东省临沂县——珂),其东北有山,盖劳山也。劳山在海闲,一曰牢山。”
  韩鴈1在海中,都州南。
  1 郝懿行云:“韩鴈盖三韩古国名。韩有三种,见魏志东夷传。”珂案:魏志东夷传云:“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
  始鸠1在海中,辕厉南2。
  1 郭璞云:“国名。或曰:鸟名也。”珂案:当是国名。
  2 毕沅云:“辕厉即韩鴈也;辕、韩音相近,鴈、厉字相似。”郝懿行云:“辕厉疑即韩鴈之讹也;辕、韩,鴈、厉并字形相近。”珂案:毕、郝之说是也,王念孙、孙星衍校同。吴承志山海经地理今释卷六云,“雷泽中有雷神”节当在此节之后,说见该节注。
  会稽山在大楚南1。
  1 吴承志山海经地理今释卷六云:“楚当作越,传写讹误。越绝书记越地传云:『禹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更名茅山曰会稽。』即本此经。”
  毕沅云:“右海内东经旧本合『岷三江,首……』以下云云为篇,非,今附在后。”又云:“自『岷三江,首……』以下疑水经也。”珂案:毕沅之说是也。“岷三江,首……”以下文字确与经文无关,今从毕说,附在经文之后,祗存郭注,其余他家注释俱从略,不更分节次;略有校改,亦不更记出处。
  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1,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成都西。入海,在长州南。 
  浙江出三天子都2,在其蛮东。在闽西北,入海,余暨南3。
  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4。一曰天子鄣。
  淮水出余山,余山在朝阳东5,义乡西,入海,淮浦北6。
  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7。入洞庭下8。一曰东南西泽。
  汉水出鲋鱼之山9,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10。
  蒙水出汉阳西11,入江,聂阳西。温水出崆峒,崆峒山在临汾南12,入河,华阳北。
  颍水出少室,少室山在雍氏南,入淮西鄢北13。一曰缑氏14。
  汝水出天息山,在梁勉乡西南,入淮极西北15。一曰淮在期思北16。
  泾水出长城北山,山在郁郅长垣北17,入渭18,戏北19。
  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20。
  白水出蜀,而东南注江21,入江州城下22。
  沅水出象郡镡城西23,东注江,入下隽西24,合洞庭中25。
  赣水出聂都东山26,东北注江,入彭泽西。
  泗水出鲁东北而南,西南过湖陵西,而东南注东海,入淮阴北27。
  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须陵东南。
  肄28水出临晋武西南,而东南注海,入番禺西29。
  潢水出桂阳西北山,东南注肄水,入敦浦西。
  洛水出上洛西山,东北注河,入成皋西30。
  汾水出上窳北31,而西南注河32,入皮氏南33。沁水出井陉山东,东南注河,入怀东南34。
  济水出共山南东丘35,绝钜鹿泽36,注渤海,入齐琅槐东北37。
  潦水出卫皋东38,东南注渤海,入潦阳39。
  虖沱水出晋阳城南,而西至阳曲北,而东注渤海40,入章武北41。
  漳水出山阳东,东注渤海,入章武南42。
  郭璞云:1今江出汶山郡升迁县岷山,东南经蜀郡犍为至江阳,东北经巴东建平宜都南郡江夏弋阳安丰至庐江南界,东北经淮南下邳至广陵郡入海。 
  2按地理志浙江出新安黟县南蛮中,东入海,今钱塘浙江是也。黟即歙也。浙音折。
  3余暨县属会稽,今为永兴县。
  4彭泽今彭蠡也,在寻阳彭泽县。
  5朝阳县今属新野。
  6今淮水出义阳平氏县桐柏山,东北经汝南汝阴淮南谯国下邳至广陵(淮浦)县入海。
  7环,绕也。今湘水出零陵营道县阳湖(朔)山,入江。
  8洞庭,地穴也,在长沙巴陵。今吴县南太湖中有包山,下有洞庭,穴道潜行水底,云无所不通,号为地脉。
  9书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按水经,汉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经汉中魏兴至南乡,东经襄阳至江夏安陆县入江。别为沔水,又为沧浪之水。
  10言有四蛇卫守山下。11汉阳县属朱提。
  12今温水在京兆阴盘县,水常温也。临汾县属平阳。
  13今颍水出河南阳城县干山,东南经颍川汝阴至淮南下蔡,入淮。鄢今鄢陵县,属颍川。 
  14县属河南;音钩。
  15今汝水出南阳鲁阳县大盂(孟)山,东北至河南梁县,东南经襄城颍川汝南至汝阴-信县入淮。淮极,地名。
  16期思县属弋阳。
  17皆县名也。郅音桎。
  18今泾水出安定朝县西笄头山,东南经新平扶风至京兆高陵县入渭。
  19戏,地名,今新丰县也。
  20鸟鼠同穴山今在陇西首阳县,渭水出其东,经南安天水略阳扶风始平京兆宏农华阴县入河。 
  21色微白浊,今在梓潼白水县,源从临洮之西西倾山来,经沓中,东流通阴平至汉寿县入潜。
  22江州县属巴郡。
  23象郡今日南也。镡城县今属武陵;音寻。
  24下隽县今属长沙;音昨兖反。
  25水经曰:“沅水出牂牁且兰县,又东北至镡城县,为沅水。又东过临沅县南,又东至长沙下隽县。”
  26今赣水出南康南野县西北;音感。
  27今泗水出鲁国卞县,西南至高平湖陆县,东南经沛国彭城下邳至临淮下相县入淮。
  28音如肄习之肄。
  29番禺县属南海,越之城下也。
  30书云:“道洛自熊耳。”按水经洛水今出上洛冢岭山,东北经宏农至河南巩县入河。成皋县亦属河南也。
  31音愈。
  32今汾水出太原晋阳故汾阳县,东南经晋阳,西南经河西平阳,至河东汾阴入河。
  33皮氏县属平阳。
  34怀县属河内,河内北有井陉山。
  35共与恭同。
  36绝,犹截度也;钜鹿,今在高平。
  37今济水自荥阳卷县,东经陈留至潜阴北,东北至高平,东北经济南至乐安博昌县入海,今碣石也。诸水所出,又与水经违错。以为凡山川或有同名而异实,或同实而异名,或一实而数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且历代久远,古今变易,语有楚夏,名号不同,未得详也。
  38出塞外卫皋山。玄菟高句骊县有潦山,小潦水所出。西河(南)注大潦,音辽。
  39潦阳县属潦东。
  40经河闲乐城,东北注渤海也。晋阳阳曲县皆属太原。
  41章武,郡名。
  42新城汴阴县亦有漳水。
  建平元年四月丙戌,待诏太常属臣望校治,侍中光禄勋臣龚、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主省。(郝懿行云:“右海外、海内经八篇,大凡四千二百二十八字。”)

  山海经海经新释卷九  山海经第十四    大荒东经1
  1 珂案:明道藏本目录,海内经第十八之下注云:“本一千一百十一字,注九百六十七字。此海内经及大荒经本皆进在外。”“进在外”或作“逸在外”。疑此皆郭璞注语。毕沅云:“郭注本目录下有云:『海内经及大荒经本皆进在外。』案此经末又无建平校进?识,又不在艺文十三篇之数,惟秀奏云:『今定为十八篇。』详此经文,亦多是释海外经诸篇,疑即秀等所述也。”郝懿行云:“据郭此言是此以下五篇皆后人所述也,但不知所自始,郭氏作注亦不言及,盖在晋以前,郭氏已不能详矣。今考本经(海外、海内各经——珂)篇第,皆以南西北东为叙,兹篇以后,则以东南西北为次,盖作者分别部居,不令杂厕,所以自别于古经也。又海外海内经篇末皆有『建平元年四月丙戌』已下三十九字,为校书?识,此下亦并无之。又此下诸篇,大抵本之海外内诸经而加以诠释,文多凌杂,漫无统纪,盖本诸家记录,非一手所成故也。”毕、郝之说近是。唯谓荒经以下五篇为诠释海外、内各经文字,尚有未协。盖兹五篇古本别行,成书当不在山经及海外、内各经之后。以未经整理,故文多凌杂无统纪。然乃愈见其古朴,确属刘秀校书时“进在外”或“逸在外”者,谓为“秀等所述”则诬矣。
  东海之外大壑1,少昊之国2。少昊孺帝颛顼于此3,弃其琴瑟4。有甘山者,甘水出焉5,生甘渊6。
  1 郭璞云:“诗含神雾曰:『东注无底之谷。』谓此壑也。离骚(楚辞远游——珂)曰:『降望大壑。』”珂案:列子汤问篇云:“勃海之东,不知其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减焉。”即此壑也。关于归墟神话,已见海外东经“大人国”节注。经文“东海之外大壑”,艺文类聚卷九引作“东海之外有大壑”,是也;脱有字。
  2 郭璞云:“少昊金天氏,帝挚之号也。”珂案:西次三经云:“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首,其鸟皆文尾,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郝懿行说员神磈氏即少昊)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是少昊之神职也。至于少昊在东海所建之国,则有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对昭公之言云:“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鸠氏,司马也;希究找玻凰希究芤玻击金希臼乱玻晃屦裾咭病N屣粑骞ふ饔茫攘浚拿裾咭病>澎栉排┱杳裎抟咭病!薄凹陀谀瘛倍阅衩僦担允巧窕爸坊M蒲捌浔久玻奔瓷訇辉诙K⒅窆阅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