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 >

第4章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第4章

小说: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东四百里,曰句余之山1,无草木,多金玉。
  1 郭璞云:“今在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见张氏地理志。”
  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1,东望诸毗2。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其中多鮆鱼3。
  1 郭璞云:“具区,今吴县西南太湖也,尚书谓之震泽。”
  2 郭璞云:“水名。”
  3 郭璞云:“鮆鱼狭薄而长头,大者尺余,太湖中今饶之,一名刀鱼。”珂案:鮆音咨。
  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1,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外门内豖)2水出焉,而南流注于3虖勺4,其中多黄金5。
  1 郭璞云:“形如人筑坛相累也;成亦重耳。”
  2 郭璞云:“音涿。”珂案:藏经本(外门内豖)水作(外门内豕)水,王念孙校郭注昔涿作音豕,是也。
  3 郭璞云:“一作流注于西。”珂案:是经文虖勺上有西字。
  4 郭璞云:“虖音呼;勺或作多,下同。”
  5 郭璞云:“今永昌郡水出金同糠,在沙中。尸子曰:『清水出黄金、玉英。』”
  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1,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2。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3。
  1 郭璞云:“今在会稽郡山阴县南,上有禹冢及井。”
  2 郭璞云:“砆,武夫石,似玉。”珂案:武夫石参见海经新释卷十三“九丘建木”节注6。
  3 珂案:湨音决。
  又东五百里,曰夷山,无草木,多沙石,湨1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列涂。
  1 郭璞云:“一作浿。”
  又东五百里,曰仆勾1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无鸟兽,无水。
  1 郭璞云:“一作夕。”郝懿行云:“夕疑多字之讹。”珂案:勾易讹为多字也。
  又东五百里,曰咸阴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东四百里,曰洵山1,其阳多金,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2,其名曰(羊患)3。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4之泽,其中多芘蠃5。
  1 郭璞云:“一作旬。”
  2 郝懿行云:“不可杀,言不能死也;无口不食,而自生活。”
  3 郭璞云:“音还,或音患。”
  4 郭璞云:“音遏。”
  5 郭璞云:“紫色螺也。”郝懿行云:“郭云紫色螺,即知经文芘当为茈,字之讹也。古字通以茈为紫。御览引此经芘作茈。”珂案:见太平御览卷九四一。
  又东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柟1,其下多荆杞2。滂水3出焉,而东流注于海。
  1 郭璞云:“梓,山楸也;柟,大木,叶似桑,今作楠,音南。”
  2 郭璞云:“杞,苟杞也,子赤。”
  3 郭璞云:“音滂沱之滂。”
  又东五百里,曰区吴之山,无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1有兽焉,名曰蛊雕2,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1 珂案:王念孙校衍水字。
  2 郭璞云:“蛊或作纂。”
  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无草木,多博石1,无玉。处于2东海3,望丘山,其光载出加载4,是惟日次5。
  1 郭璞云:“可以为博石。”
  2 何焯云:“处于之上疑有脱文。”
  3 郝懿行云:“东海,一本作海东。”珂案:宋本、吴宽抄本并作海东,则东字宜属下读。
  4 郭璞云:“神光之所潜耀。”
  5 郭璞云:“是日景之所次舍。”
  凡南次二经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璧瘗,糈用稌1。
  1 郭璞云:“稻穬也。”郝懿行云:“穬字疑衍,或梗字之讹。”
  南次三经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1,多象。有鸟焉,其状同鵁2,而白首、三足3、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4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5,其状鱼身而蛇尾6,其音7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8。
  1 珂案:犀、兕之状见海经新释卷五“兕”节注2及“狌狌”节注1。
  2 郭璞云:“鵁似凫而小,脚近尾。”珂案:鵁音交。
  3 郭璞云:“或作手。”
  4 郭璞云:“音银。”
  5 郭璞云:“蛟似蛇,四足,龙属。”
  6 珂案:文选江赋注引此经蛇尾下有有翼二字。
  7 珂案:王念孙校音作首,引有多证,此不具。
  8 珂案:太平御览卷七四三引此经已痔作为痔,并引郭注云,为,治也。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1。有鸟焉,其状如鸡2,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3,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4。
  1 郭璞云:“渤海,海岸曲崎头也。”
  2 郝懿行云:“史记司马相如传正义、文选注颜延之赠王太常诗、艺文类聚九十九卷及初学记五卷引此经,鸡并作鹤;薛综注东京赋引作鹄。”
  3 珂案:二句王念孙校作翼文曰顺、背文曰义,引有多证。郝懿行亦同王校。
  4 珂案:凤皇见海经新释卷十三“鸾鸟凤鸟”节注1。
  又东五百里,曰发爽1之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泛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1 郭璞云:“或作●。”珂案:吴任臣本、百子全书本、宏道堂本●均作丧;●同丧,见广韵。
  又东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遗1,多怪鸟,凯风自是出2。
  1 郭璞云:“或作隧。”
  2 郭璞云:“凯风,南风。”
  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
  又东五百里,曰阳夹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东五百里,曰灌湘之山1,上多木,无草;多怪鸟,无兽。
  1 郭璞云:“一作灌湖射之山。”
  又东五百里,曰鸡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1。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鱄鱼2,其状如鲋3而彘毛4,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1 郝懿行云:“说文云:『丹,巴越之赤石也;雘,善丹也。』”
  2 郭璞云:“音团扇之团。”
  3 郝懿行云:“广雅云:『鲋,鰿也。』即今鲫鱼。鲫、鰿同字,见玉篇。”
  4 郝懿行云:“广韵作豕尾。”珂案:太平御览卷三五作彘尾,文选江赋注同。
  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1自是出。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2,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1 郭璞云:“东北风为条风。”
  2 郭璞云:“音娱。”郝懿行云:“玉篇、广韵并作(禺鸟)。”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仑者之山1,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有木焉,其状如谷2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3,其名曰白咎4,可以血玉5。
  1 珂案:太平御览卷五0引无者之二字。
  2 珂案:谷当为榖,字之讹也。
  3 郝懿行云:“高诱注淮南精神训云:劳,忧也。”
  4 郭璞云:“或作睾苏;睾苏一名白咎,见广雅,音羔。”
  5 郭璞云:“血谓可用染玉作光彩。”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禺稿1之山,多怪兽,多大蛇。
  1 珂案:宋本、吴任臣本、毕沅校本,稿均作槁。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1辄入,夏乃出,冬则闭。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皇、鹓雏2。
  1 珂案:经文出,宋本、藏经本、何焯校本、吴任臣本并作春。
  2 郭璞云:“亦凤属。”
  凡南次三经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1,糈用稌。
  1 郭璞云:“祈,请祷也。”毕沅云:“祈当为(上几下皿);说文云,以血有所(气刀)涂祭也。”
  右南经之山志(郝懿行云:“篇末此语,盖校书者所题,故旧本皆亚于经。”珂案:此疑是古经原有之总结,止作“南经之山”,无“志”字,“志”字是后人妄加,说见海经新释卷一篇首注1),大小凡四十山,万六千三百八十里。
  山海经山经柬释卷二  山海经第二    西山经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1。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粒颍玻渲梢砸牙埃场
  1 郭璞云:“澡洗可以矗迦ス福俊4},初两反。”郝懿行云:“矗蔽ㄋ撸凰滴脑疲韫竿呤!
  2 郭璞云:“今大月氐国有大羊如驴而马尾;尔雅云,羊六尺为粒酱搜蛞病!辩姘福毫{音咸。郭注月氐国大羊即大尾羊,尾可供食,盖视肉之类也;见海经新释卷一“狄山”节注7。
  3 郭璞云:“治体皴;腊音昔。”郝懿行云:“说文云:『昔,干肉也,籀文作腊。』此借为皴腊之字。今人以羊脂疗皴有验。”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濩水1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有鸟焉,其名曰(虫鸟)渠2,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月暴)3。
  1 郝懿行云:“水经注作灌水。”珂案:王念孙、毕沅并校改作灌。
  2 郭璞云:“(虫鸟),音彤弓之彤。”
  3 郭璞云:“谓皮皴起也。”珂案:(月暴)音暴。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1,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2,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3,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4。
  1 珂案: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西南。
  2 郭璞云:“仞,八尺也。上有明星玉女,持玉浆,得上服之,即成仙。道险僻不通。诗含神雾云。”郝懿行云:“明星玉女,华山?名也。”
  3 郝懿行云:“当为遗;刘昭注郡国志及艺文类聚九十六卷并引此经作肥遗。”
  4 郭璞云:“汤时此蛇见于阳山下。复有肥遗蛇,疑是同名。”珂案:郭云“复有肥遗蛇”,见北次三经浑夕山、彭毗山。又有肥遗鸟,见此经下文英山。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1,其木多荆杞,其兽多(牛乍)牛2,其阴多磬石3,其阳多(王雩)琈之玉4,鸟多赤鷩5,可以御火,其草有萆荔6,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亦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1 郭璞云:“即少华山。”
  2 郭璞云:“今华阴山中多山牛山羊,肉皆千斤,牛即此牛也;音昨。”
  3 郭璞云:“可以为乐石。”
  4 珂案:(王雩)琈,音屿浮,玉名,形态未详,山经中多记有之,此其一也。
  5 郭璞云:“赤鷩,山鸡之属;音鳖。”
  6 珂案:萆荔,香草,楚辞离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